APP下载

晋江梧林近代建筑群特色与价值探析

2023-03-28陈锦山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4期
关键词:特色价值

【摘 要】梧林近代建筑由朝东楼、德鑨楼、顺意楼组成,是蔡氏华侨在中国传统建筑的基础上,结合西方建筑审美和装饰艺术特点进行的本土化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梧林西式建筑群。本文对梧林近代建筑的建筑概况、建筑特色与价值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泉州华侨建筑的保护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梧林;近代建筑;特色;价值

【中图分类号】TU9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4—202—03

梧林近代建筑群,位于福建省晋江市新塘街道梧林社区,为旅菲蔡氏华侨在20世纪30年代回乡建造的西式建筑,由朝东楼、德鑨楼、顺意楼组成。建筑群以水泥或红砖砌筑,既富含西方建筑风格和装饰特点,又蕴藏中国式结构布局和元素点缀,是清末民国时期泉州華侨的优秀代表。2020年,福建省公布其为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建筑概况

梧林近代建筑群由朝东楼、德鑨楼、顺意楼等三栋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2026平方米,总占地面积956平方米。

(一)朝东楼

坐西朝东,1930年旅菲华侨蔡朝东所建,混凝土框架结构西式建筑,建筑面积928平方米,总占地面积452平方米。该建筑由面阔五间的三层高主楼和辅楼及侧面穹顶门楼合围而成,二楼有廊道连通;主楼顶楼上采用退台,形成大露台,辅楼顶楼仅建六角平顶凉亭;山头、檐下、门楣、门框均有各种水泥塑成的勋章、花卉、蔓草纹等装饰,充满异域风情。

主楼面阔五间,楼高三层,面宽14.8米,进深16.6米,建筑面积614平方米,由大厅、房间、走廊组成,屋顶为带有护栏的露台。主楼一楼廊柱为爱奥尼克式廊柱,柱顶装饰为水泥塑勋章、花卉、蔓草的涡卷浅浮雕;二楼廊柱为带水泥雀替方形,砌瓶式栏杆。主楼顶楼采用退台,为面阔四间带单突规外廊的建筑,二楼走廊尽头亦挑出阳台,屋顶有尖拱形山花,配瓶式栏杆围挡。

辅楼面阔五间,面宽14.8米,进深12.7米,建筑面积302平方米,上下两楼均为房间并列带走廊,廊柱为爱奥尼克式,与主楼一样,柱顶装饰为水泥塑勋章、花卉、蔓草的涡卷浅浮雕,铁艺、穹隆造型独特,门楣、窗边、檐下、山花亦为水泥塑成的各种式样的装饰,屋顶建有一个平顶六角凉亭,屋顶及凉亭顶砌瓶式栏杆围挡。

主楼与辅楼之间筑有门楼式大围院,直通二楼,门楼正反两面均以四根塔斯干式廊柱支撑,柱间顶部以拱券连接,线条流畅明快,门楼上的廊屋为西式风格的半圆形顶盖,周边为装饰蔓草泥塑。

(二)德鑨楼

坐西北朝东南,1932年旅菲华侨蔡德鑨所建,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西式洋楼建筑,建筑面积582平方米,总占地面积254平方米。德鑨楼,面阔五间,三层楼房,正面单突规,中央为四根科林斯式廊柱支撑的门楼,顶楼采用左右退台,三面回廊。山头、檐下、门楣、门框均有各种水泥塑成的卷草、缠枝花和飞鸟衔铜钱等装饰。

正面单突规门廊,以科林斯廊柱,门、窗为西式造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门廊、大厅、房间组成。各楼露台四周均有护栏围合,门楼二、三楼正中山花丰富,二楼为花卉纹拱券,书“梦菜徵祥”四字;三楼为缠枝钟型立马纹拱券,书楼名“德鑨楼”,左右两方框分别书大写英文字母“C”“L”;三楼厅开右侧,山墙书英文“Tek Leong Builing”及建筑时间“1932”,楼前有埕,护栏围护,侧面门亭亦书有建造时间“1932”和主人蔡德鑨的英文名字“Chua TekLeong”。

一楼与二楼平面布局相同,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房间,正面门楼以四支科林斯式廊柱支撑,柱顶装饰毛茛叶楼叠交错间以卷须花蕾夹杂,柱间顶部以拱券连接,拱券顶饰卷草、缠枝花和飞鸟衔铜钱等装饰,柱身刻有楹联。正面门楼内为门廊,呈塌寿式,开三个门,中间为正大门,两旁为小门,左右门与门之间开一小窗,左右相向堵各开窗。门廊与入口及客厅相接,为半室外用餐休息、喝茶聊天、看书下棋的凹形骑楼式空间,即可使内部空间免于烈日暴晒和雨水侵袭,又提供了一个室内室外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非常适合闽南一带的湿热气候。入门为大厅,中间设隔扇,将大厅隔成前后两部分,左右两旁各开一小门,与两侧的巷廊和房间相通。左右房间各三间,房间门窗为木结构,表面大漆,绘制花鸟吉祥纹饰。巷廊内设有楼梯,通上二楼,楼梯由水泥浇筑台阶、铁艺护栏、木搭手组成,台阶表面封木,顶部为窗棂,以蓝绿等水印玻璃装饰,在楼梯尽头拐角的地方有一水泥浇筑的欧式洗手台。顶楼门厅右开,内退平台,塌寿式门廊大门,四支科林斯式廊柱支撑,柱顶装饰毛茛叶楼叠交错间以卷须花蕾夹杂,柱间顶部以拱券连接,拱券顶饰卷草、缠枝花和飞鸟衔铜钱等装饰,水磨柱身刻有楹联。各层大厅都设有木隔扇表面漆大漆,分别墨书蔡德鑨生平事迹及家风家训等。

(三)顺意楼

坐西北朝东南,1938年旅菲华侨蔡顺意所建,建筑面积516平方米,为西式红砖建筑。该楼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楼板与红砖墙体砌筑,颜色与周围的闽南红砖古厝协调一致。铁艺窗棂造型别。正面入口设计有塌寿式突规,寓意“长寿”,左右两侧为半开放式内廊。

顺意楼,楼高三层,平面布局内外分明,大小空间与功能匹配合理,面阔三间,左右两侧各配一个内廊。正面入口台基上四根清水红砖砌筑的塔斯干柱支撑的塌寿式突规,花岗岩大门,柱上刻有“丰亨豫大民之望,田畴作穑岁有秋”楹联一对,门楣方框内书有“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外墙整体红砖砌筑,正面左侧墙面为开三窗平面式造型,右侧墙面为三面开窗的突规式造型,左右带半开放式内廊。

一、二楼布局基本相同,面阔三间,入门中央为大厅,大厅左右为房间,左侧两间,右侧三间,右侧第一间和第二间的中间夹一小客厅;房间大小不一,前部房间较小,呈方形,右前部房间带阳台,左右两侧为内廊;后部房间较大,但形状不规则,带有阳台;内部设有楼梯上二楼。顶楼,右边前部与二楼垂直,一间房间,门开右边,外为露台,露台上有纵横两个方向的6个水泥尖拱梁架,露台四周为铁艺护栏间以红砖矮柱围合,地铺红色方砖。

二、建筑特色

“十八世纪,出现了工业革命浪潮,许多海外侨胞将由南洋传来的西方洋式民居建筑形式传入泉州……”[1]清末,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发展以及华侨回乡热潮的高涨,以中西合璧、西式建筑为代表的华侨建筑逐渐在闽南地区兴起,渐成规模,蔚为大观。晋江梧林是闽南地区著名的华侨村落,旅居菲律宾的华侨居多,民国时期回乡营建各种形式的建筑,以西式建筑最为典型。以朝东楼、德鑨楼、顺意楼为代表的梧林近代建筑群,正是这一时期建筑的典型代表,其在造型艺术、营造技艺、材料使用等方面具有独特之处。

(一)西式建筑风格显著

“将南洋建筑模式传入,带来了融合欧洲住宅……与闽南传统民居相结合,形成了所谓的‘楼仔厝‘番仔楼,也就是平时所称的‘小洋楼。”[2]梧林近代建筑群在整体建筑外观立面上更丰富,更富有西式风格,如外廊式的朝東楼、突规式的德鑨楼、塌寿突规式的顺意楼;柱式富有特色,采用了爱奥尼克柱、科林斯柱、塔斯干柱等多种西式风格的砖柱、水泥柱;西式装饰元素多样,在山头、檐下、门窗、柱头随处可见中文、英文、数字、勋章、立马、蔓草、花卉、缠枝纹等装饰,楼梯扶手和窗棂处的卷草纹铁艺、彩色玻璃等装饰富有特色。除了形式上有别于传统建筑以外,还在建筑材料方面运用了水泥、钢筋、水泥花砖、花玻璃等新式材料,且这些材料往往从海外带来。

(二)造型布局别具一格

“泉州地区华侨洋楼在外观上极具西方建筑风格,但屋内的设计、陈设、壁画、砖雕、石雕、对联等,却依旧采用中国传统样式,这反映了华侨洋楼的本质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思想观念、艺术审美与西式建筑的有机结合。”[3]梧林近代建筑群在基本讲究中国布局对称的基础上,对建筑的外型做了局部的调整,使得整个造型更加灵动多样。这种情况在三座建筑上都有体现,朝东楼整体建筑保持对称,但在正面设置门楼,门楼上建半圆形顶盖的西式风格廊屋;德鑨楼顶楼门厅右开,内退平台,设塌寿式门廊拱券式大门通内厅,左侧封闭;顺意楼在保持左右对称的前提下,左侧墙设计为平面式造型至三楼,右侧为突规式造型至二楼,形成错落有致格局。内部房间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

(三)设计理念前卫出众

梧林近代建筑群是晋江华侨在侨居国西式文化的影响下,回乡营造与传统民居在材料、空间、装饰及营造法式上截然迥异的西式建筑,采用欧式独特的建筑方式,赋予建筑前卫且出彩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建筑文化上的稀少性和特殊性。德鑨楼内配有半自动自来水及抽水马桶等现代化设备。朝东楼仍然保留有建造之初预用于安装电梯之用的电梯井空间。顺意楼屋顶矗立的水泥尖拱应为建造阁楼的骨架。

三、建筑价值

梧林近代建筑群是晋江梧林近代移民的缩影,是中国传统筑造技艺与西方近代美学相结合的典范,在形制特征、材料工艺等方面独树一帜,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一)反映了晋江梧林近代移民的历史

晋江梧林是泉州较早“下南洋”“闯东洋”的地区。明洪武年间,石狮丰田山兜村村民蔡旺生移居于此,繁衍生息渐成村落。明永乐年间,蔡旺生第二子蔡铭礼移居海山,开创梧林移民史,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蔡旺生第十世孙蔡以褚因征台有功,被朝廷敕封为“镇国将军副总戎”。康熙四十八年(1709),其子蔡光座中进士。清末民初,梧林蔡氏多有移居海外,他们事业有成后,纷纷回乡大兴土木,建筑豪宅[4],衍生出最具闽南特色的“番客”群、西式建筑群。“自明、清以来,特别是在清代末期以来,随着大批晋江人出洋谋生,一座座华侨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晋江城乡建造起来。”[5]梧林近代建筑群即清末民国时期,蔡东朝、蔡德鑨、蔡顺意回乡所建。

(二)体现了侨乡族群空间文化的认知

梧林社区从民国时期开始,一直到70、80年代为华侨建设的高峰时期,吸收了海外文化的华侨将域外的先进文化带入村落内部,在民居的建设上创造出西式洋楼与传统大厝的组合样式,成为村落中别致的景观风貌[6]。梧林近代建筑群主要体现在“保持传统空间形制的基础上,具有外部形式洋化与竖向空间楼化两个主要特点”[7],梧林近代建筑群是梧林蔡氏族人民国时期回乡建筑的西式建筑,除居住功能外,还构筑了侨乡族群对社群中新的空间文化形式的共同认知,引领更多的梧林华侨、晋江华侨回乡建西式建筑的集体意识,这些西式建筑也成为中国著名侨乡晋江的文化影像,也成为中国传统村落梧林的最显著的文化地标。

(三)见证了中西互动差异文化的融合

陈志宏教授在他的《闽南近代建筑》指出:“中西方建筑文化的交流历史上一直是双向流动、相互影响的。”[8]由于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在近代工业革命影响下,在本国文化的固有影响下,其所建造的民居建筑反映在建筑类型、外立面、空间布局、装饰艺术上,更多的呈现出西式建筑风格。梧林近代建筑群不是简单的“西式建筑”的照搬照迁,而是在闽南传统建筑的基础上,增加西式建筑审美、建筑装饰艺术等,从而形成自外而内的中西合璧的华侨建筑。

四、结语

梧林华侨建筑是泉州市,乃至福建省为数不多的华侨建筑群,保留了50多栋西式建筑和中西合璧的传统古大厝,其中以朝东楼、德鑨楼、顺意楼为代表的西式建筑群最为典型,是晋江华侨文化的浓缩,对于研究华侨文化、海洋文化具有重要价值。随着文旅经济的发展,晋江梧林近代建筑群得到开发利用,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应该更多关注古建筑过度开发和商业化运作所带来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福建省泉州市建设委员会.泉州民居[M].福州:海风出版社,1996.

[2]梁春光.泉州华侨民居(鲤城卷)[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5.

[3]姚若琦.泉州地区华侨建筑遗产保护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21.

[4]蔡永怀.晋江梧林村蔡德鑨古民居群[J].福建史志,2018(2).

[5]粘良图.晋江华侨与侨乡建筑[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

[6]章倩.晋江传统村落礼俗空间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9.

[7][8]陈志宏.闽南近代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陈锦山(1983—),男,福建南安人,学士,泉州市博物馆陈列部主任,文博馆员,研究方向为泉州地方史、陈列展览、文物保护等。

猜你喜欢

特色价值
中医的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中医的特色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小镇党建怎么抓?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