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路径

2023-03-28屈世莲张亚东

海外文摘·学术 2023年16期
关键词:思政课河南红色

屈世莲 张亚东

红色文化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具有重要作用。河南红色文化见证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河南这片土地上进行伟大斗争的历史。本文聚焦高职院校思政课融入河南红色文化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以此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育人成效。

1 河南红色文化

1.1 河南红色文化的概念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样式,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红色遗存和红色精神[1]。河南省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创造了一批具有河南地域文化特色的红色文化,例如,“大别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胜利是无数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共产党人、人民军队和广大群众用自己的伟大实践,在这块土地上铸就了大别山精神。“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的焦裕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都凝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河南地区广大人民的坚强品质和优秀价值观的体现。

1.2 河南红色文化的特征

1.2.1 文化分布广泛,类型丰富

河南地区红色文化分布广泛,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截至2023年,河南省认定并发布了两批革命文物名录,其中共包含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6处和可移动珍贵文物7756件,包含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151家[2]。革命文物无声地诉说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伟大革命历程和革命英雄人物的感人功绩,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的丰富的红色课程资源。河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众多,其蕴含的红色文化传统与高职院校思政课培养时代新人的任务具有契合性,將其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中,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促进红色传统文化的弘扬。

1.2.2 文化从未间断,连续性强

河南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早期开展革命活动的主要根据地之一,到新中国成立,河南的党组织活动得以广泛开展,从未间断过。近代以来,河南儿女在进行国富民强的伟大进程中,塑造了焦裕禄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大别山精神等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以信阳新县为例,大别山地区的儿女们不畏牺牲、英勇斗争,用生命铸就的大别山精神至今仍闪耀光芒。河南新县在今天始终重视用好红色资源,讲好党的故事,利用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发展研学旅行,做强教育培训,传承红色基因。

2 河南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现状

近年来,河南高职院校能够主动利用红色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抓住革命纪念日等关键节点,进行主题革命演讲、讲英烈故事等活动,并且一些高职院校能够结合思政课程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然而,这些思想教育活动在实施规模、组织内容、落实形式及反馈效果等方面存在不足,具体表现如下:

2.1 河南红色文化的地位不够明显

河南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但是与红色文化发展得高度成熟的省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其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不强。这就使得河南红色文化在思政课程中的融入不具系统性。刘雅歌指出,河南红色文化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量”和“度”上的不足,说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是较少地利用了河南红色文化资源[3]。即使融入了,也只是简单利用一些图片或者一些基础的知识,没有对其文化内涵和意蕴进行探究,河南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还是只停留在表面。高职院校对河南红色文化的基础研究不够深入,使得河南本土红色文化的地位还不能凸显出来。

2.2 河南红色文化融入形式不够丰富

河南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过程中存在融入形式比较单一的问题。由于当前在校大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和革命战争年代有所不同,单纯地通过课堂讲授红色文化知识很难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高等院校要构建“大思政”格局,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也就是说,河南红色文化在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过程中,为了更好落实“三全育人”思想,不仅需要思政课教师的努力,也可以通过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可以通过学校组织的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比如红色电影赏析、红歌比赛、河南红色文化的知识竞赛等,进行落实。

2.3 河南红色文化教育效果不够理想

由于很多高职院校受到客观教学条件的限制,以及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进行河南红色文化教育时,大多是以教师讲授、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在红色文化融入的过程中,仍沿用了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模式,而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播有很大局限性。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党和国家的革命历史有一定的认知了解,然而因为学生人数多、教学资金紧张等因素,学生去实地现场参观的机会有限。同时,学校很少组织一些具备良好体验、交互性的实践活动,无法紧随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还主要依靠教师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就更难以提起兴趣,主动进行红色文化的学习。种种因素都使得河南红色文化教育效果不理想。

3 河南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路径

河南红色文化在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本文立足于教学实践,从教学资源、融入途径和评价体系三方面进行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路径探析,为河南红色文化更好地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提供一些参考。

3.1 深入挖掘河南本土红色文化资源

一是科学挖掘河南红色文化资源。河南各地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对不同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政府主导、地市联动、高校建设相互联动的红色文化资源建设体系,用新颖的方式呈现河南红色文化资源。一方面,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各地市组织专家对河南红色文化进行专业鉴定,梳理不同时期的理论脉络,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另一方面,挖掘河南红色文化的“活资料”,比如进行河南红色文化口述史项目研究,访谈一些河南红色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挖掘河南红色文化背后所蕴含的革命故事,用以补充现有文献资料的空缺[4]。除此之外,各地高校也要参与到河南红色文化的挖掘中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利用网络、视频、影视等多种方式,宣传河南红色文化故事。

二是注重整合河南红色文化资源,建设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河南地处中原,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一方面,推进河南红色资源全域化整合,对于各种文物、人文资源、自然资源,通过建立数据库的方式实现联动共建,推动区域资源的整合利用。另一方面,加强对各时期红色故事,以及历史遗迹的全面资源整合。红色故事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所形成的重要宝贵精神财富,属于红色文化资源的非物质形态之一。通过讲述以焦裕禄精神为代表的时代故事,让学生能够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奋进力量,在生活中能够做到传承、弘扬和践行红色文化精神。

3.2 创新河南红色文化融入课堂形式

一是布置创新性的课堂或课后作业。思政课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授课内容布置一些创新型的作业,比如可以组织大学生开展以河南红色文化为主题的辩论赛,让学生在辩论过程中加深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宣传河南红色文化的话剧表演或人物模仿,让学生以“第一人视角”沉浸式体验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一些创新性的课后作业还包括鼓励学生去图书馆查阅有关河南的红色人物革命事迹、进行红色电影赏析、制作有关河南红色文化的海报、以小组为单位写一篇有关河南红色文化的演讲稿等。

二是要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利用互联网媒体,借助网络虚拟展馆,使学生书本中的红色画面由静态变为动态,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大学生参观河南红色文化基地,通过种种手段增强河南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效果[5]。同时,思政课教师也可以利用抖音、微视频、学习强国等多种平台,组织学生开展河南红色文化微视频大赛、河南红色文化网络知识竞赛等多种活动,让他们自主创作优秀的红色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体会河南红色文化精神丰富内涵,以引起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

3.3 完善河南红色文化教学评价体系

一是建设发展性评价考核方式。“发展性评价是对大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等进行的全面的评价”[6]。从学生发展成长的角度来说,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发展性评价,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一方面,评价主体应多元化。比如河南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中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需要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等多个主体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元化评价,充分发挥多方主体的积极性,以此来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评价内容应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就是要改变过去偏重理论知识的单维评价,对大学生的书面成绩、实践课成绩、课堂上的表现等多个方面都进行评价,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二是采用多元性考核评价方式。采用多元性的考核评价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更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思政课教师可以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在思政课学习过程中学习河南红色文化的积极性[7]。例如,思政教师在开展河南红色文化融入课堂的专题式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分工,不同小组确定不同的主题进行宣传、创作,有的小组宣传焦裕禄精神,有的小组宣传大别山精神,小组成员按照分工查找资料,开展相关主题的问卷调查、进行实地考察、交流合作等。思政课教师对于各个环节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实践水平的提高。

4 結语

河南红色文化是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河南人民在河南这片土地上进行伟大斗争的历史过程中所取得的珍贵的精神财富。其丰富的精神内涵与高职院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很多相通之处,对于思政课教学仍有借鉴意义。思政课教师利用河南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和影响高职院校学生,不仅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品质、树立他们的文化自信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也有很大价值。本文通过从教学资源、融入途径、评价体系等方面探析融入的具体路径,涉及教师、学校、社会等多个主体,以此来提高河南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有效性。

引用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 思想道德与法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

[4] 李霞.红色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5.

[5] 张泰城.红色资源与高校人才培养[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

[6] 刘雅歌.河南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20.

[7]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本文系漯河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研究、漯河市社科联调研课题(2023-SKGH-16)

作者简介:屈世莲(1996—),女,河南平顶山人,硕士研究生,助教,就职于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张亚东(1993—),男,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生,助教,就职于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思政课河南红色
红色是什么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红色在哪里?
出彩河南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追忆红色浪漫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