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莲”中的古典意蕴

2023-03-28迟若杉

海外文摘·学术 2023年16期
关键词:采莲花鼓舞者

《莲鼓越歌行》由包峥剡编创,曹亮红负责结构梳理,杨伊竹云负责古典舞形态风格排练,朱婷负责节奏和动作连接。《莲鼓越歌行》创作灵感从唐代诗人李颀的《采莲》而来:“越江女,越江莲,齐菡萏,双婵娟。嬉游向何处,采摘且同船。”《采莲》生动描绘出了江南水乡的采莲美景,而该花鼓舞曲,将乐器鼓、乐歌和采莲文化进行了结合,自然美与艺术美彼此交融,给人以无穷的古典意蕴美。

1 江南水乡花鼓文化溯源

浒浦花鼓是江苏省常熟市传统舞蹈,简称“花鼓”,在2007年被列入苏州非遗。早在《东京梦华录》等宋代文人的著作中,就有相关名目资料记载。到了20世纪初,浒浦当地土生土长的人们就开始以苏北花鼓为基础,并结合本地独具特色的民俗舞蹈,创造出了江南柔美与苏北豪放并存的浒浦花鼓。浒浦花鼓刚柔并济,成为当地人民极为喜爱的民间舞,同时也成为汉族民间舞蹈花鼓舞种类里的一个独特的舞种。经过历代舞蹈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这种本土的舞蹈形式逐渐被搬上舞台,映入广大观众们的眼帘。

自古以来,中国人提到江南,都会不自觉地联想到“水乡”二字。这与当地的地理环境、人文因素是密不可分的。江南的水乡之美,刻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据调查了解,在这里诞生的水乡花鼓,其舞蹈步伐略带颤颠,舞蹈演员手持花鼓,跟着鼓点进行跳跃,舞姿优美、舞步欢快。

《莲鼓越歌行》是参加第十三届荷花奖古典舞比赛的作品,它取材于富有历史积淀的江南水乡花鼓文化,以水乡花鼓为创作元素,并与中国古典舞相结合,二者取长补短;在编导的现代创作思维的指导下,舞者通过行云流水的肢体动作,使用栩栩如生的莲花道具作为加持,以情带舞,将如诗如画的意境之美呈现到观众面前,令人眼前一亮,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

2 浙江采莲舞姿形态

众所周知,早在宋代就有采莲队舞,“衣红罗生色绰子,戴云鬓髻执莲花”描绘了宋代教坊中的采莲舞女的服饰和姿态,舞者头戴云鬓,手持莲花而舞,充分表现出年轻女子踏歌采莲的灵动美。由于“莲花”有着高洁、清廉、富贵、纯洁等美好寓意,所以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雅士写诗作词、挥毫泼墨去赞美、描述它。而到了近现当代,也有许多以“莲”“荷花”为题材创作的舞蹈作品,如:戴爱莲的《荷花舞》、邵俊婷的《爱莲说》等,以及各地与荷花有关的民间舞。而《莲鼓越歌行》之所以能在十三届荷花奖古典舞比赛中于众多与荷花有关的舞蹈作品中脱颖而出,就在于它展现了莲花的自然共性美的同时,又在此舞蹈中,赋予莲花独特的个性,突出了莲花的人文美,由诗入情,以情带舞,在展现当地地域特色的同时,也给舞蹈增添了朦胧含蓄的诗意。

另外,莲花、莲子是当地人民赖以生存的经济农作物,采莲女们要借此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而莲花一直以来就是美好的象征。该舞蹈作品对采莲女嬉笑打闹采莲放歌的生活场景的描绘,通过莲花借物喻人、借景抒情,以花比人,突出采莲女的青春美丽,加强了生活实感效果,彰显了一种青春朴素的劳动美。

整个舞蹈一开场就利用舞台上的烟雾给观众们营造了一种瑶池仙境一般的意境,带给观众一种朦胧的美感。采莲女们在烟雾中好似“犹抱琵琶半遮面”,身穿“荷衣蕙带”,飘然出世,能激发观众们的好奇心,想看看雾蒙蒙背后究竟是什么。这时随着烟雾的消散,观众们慢慢地依稀可以看见舞者们的身影:有的舞者手持荷叶、有的舞者手持花鼓、有的舞者手持含苞待放的莲花道具,他們或席地而坐,或站立在池中央,若隐若现的采莲女在烟雾中,有一种圣洁脱俗、飘然欲仙的神仙气质。整个舞台彷佛是一个偌大的池塘,舞蹈演员拟莲花之态,或作莲叶、或作莲花,又似莲花本身,舞者造型生动、形象逼真、美不胜收,道具的运用在突出莲花的自然美的同时,又使得舞蹈更为引人入胜,让观众能够沉浸式观看。青、绿、粉色调的选取也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受,贴合大自然,让欣赏者感受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惺惺相惜的美好场景。

随后,舞者跟随音乐翩翩起舞。编导将我国自古以来很早就有的传统的“放河灯”祈愿仪式以古代吴越地区的“响屐舞”形式呈现,展现了亭亭玉立、腰细轻柔的少女们在河边祈愿祝祷的画面。她们跪地后忽地挑腰而起,彷佛盛开的朵朵莲花,让人能够感受到舞者的肢体美。动作的设计也是民俗与民间舞的完美结合。这部作品音乐节奏快,难度系数极高。调度、手型和表情等细节的设计,都体现出编导和演员们精益求精,对艺术细节美的追求。该部作品不仅具有江南“莲文化”的特点,更表现了“诗画浙江”的家乡风情[1]。

该作品立足于具有地域特色的江南水乡之美,以现代人的创编手法进行设计,古今结合,为中国古典舞的创新性发展开辟了一条道路。众多舞者在跳大齐舞时,动作元素新颖多样,大家左蹦右跳,形成一条龙的传统民间舞队形,整个场面特别壮观。舞者舞动时整齐划一,舞蹈动律与鼓点结合得恰到好处,充分展现出了该舞蹈的动态美,与刚一出场时的静态美形成强烈对比,这种动静节奏的差异对比能给观众们带来更强烈的视听觉冲击。台上的演员们彼此配合,以舞蹈描绘出一幅江南水乡采莲女嬉戏欢唱的生活画面,令人不由得产生对江南水乡的憧憬向往之情。

3 莲文化审美意蕴

莲,亦称荷,泛指水生植物藕荷。一株完整的藕荷,水下泥里的根部叫藕(或莲藕,藕有红藕和白藕),茎部叫茄(荷梗),叶部叫蕸(荷叶),开的花叫荷花(即莲花,一说未开莲花即花苞叫“菡萏”,已开莲花叫“芙蕖”或“芙蓉”)。荷花在古代还有很多其它雅称:泽芝,水芸……狭义上的莲,一般指“莲花”“荷花”。

众所周知,莲是中国古典文学中重要的创作题材。无论是在诗词歌赋中,还是在歌唱咏舞中,不乏以“莲”为主题的作品的出现,文人雅士们为后人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文化宝藏。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写“灼灼芙蕖”“山有扶苏,湿有荷华”的句子;到了战国,著名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写道:“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用莲表达自己对清净纯洁的心性的追求;唐代著名诗人、诗仙李白作“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赞美莲花的洁净无瑕,也充分表现出自己对莲花的喜爱之情;宋代理学开山先祖周敦颐曾作《爱莲说》,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另外,莲不仅能写入诗词中,还可以用作作画题材,历朝历代都有一些画莲高手的精品之作。如宋代滕昌佑所画《水墨荷莲图》、元代王冕所画《荷花图》、明代陈洪绶所画《墨荷图》等,这些画家以不同的绘画手法,从不同的审美角度出发,绘出莲花嫰蕊凝珠、皎洁无瑕的外在形象的同时,赋予了其拟人化的精神品质。除此之外,用舞蹈这种动态艺术来表现“莲”的作品也不在少数,“莲”也成为舞蹈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素材,如宋代队舞的《采莲队舞》,舞者们乘船在莲花间舞蹈,或做撑船状,或做采莲状,手持莲花而舞,给人一种美丽、优雅的感觉。还有最为知名的《爱莲说》这个舞蹈,以北宋文学作品为基础,舞者动如行云流水,舞姿轻柔飘逸;静又好似出水芙蓉,含苞待放,动静相宜,美不胜收。还有就是这次比赛中令人眼前一亮的《莲鼓越歌行》等,这些作品足可见得古往今来人们对莲的喜爱程度只增不减[2]。

3.1 佛文化与莲

莲花从古至今就与佛、道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佛教中,佛经称为“莲经”、佛龛称为“莲龛”,莲花被视为纯洁、清净的象征,代表着佛性、智慧和慈悲等精神特质。《四十二章经》说:“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污染。”《三藏法数》中详细地列出了莲花的十种特性,分别为:一、离诸污染;二、不与恶俱;三、戒香充满;四、本体清净;五、面相熙怡;六、柔软不涩;七、见者皆吉;八、开敷具足;九、成熟清净;十、生已有想。在印度,佛教认为婆罗门教的创始人就是在莲花中出生。而在我国敦煌石窟、云冈石窟等地出现了众多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神仙佛像,他们有的正襟危坐于莲花之上,有的手持莲花,以莲花作为法器,这些都说明了莲花与佛教文化息息相关。“莲花化生”在我国石窟壁画、摩崖造像、石造像及金铜佛像中广泛流行,意指以莲花化生来解决修行者的人生归宿问题。佛从莲中来,莲即佛本身。“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取莲花清净之意,出淤泥而不染,清净之外再没有第二个清净,此不二法即佛法。诗中“胜莲华”亦不是普通的莲花,而是指清净的境界,一念清净,心中的莲华就开了。“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華”,是指修行之人入世才能修成正果,以莲花的形象告诫世人吃苦耐劳,正如它生长在最脏的地方,可花果却绝对的圣洁。日本佛教中也有“一莲托生”这个概念。“一莲托生”的含义可以理解为通过修行和冥想等方式,使人们的内心得到升华和净化,最终达到超越生死的境界。

3.2 道文化与莲

不仅佛家如此,道家也是,他们讲究修身养性。自古以来,也有很多求道修仙人士选择在有莲花山的地方潜心修炼心性。道家认为莲是世间唯一没有被玷污之物,所以十分推崇莲。而道家的冠帽代表就是莲花冠,莲花冠又名玉清莲花冠,是道门三冠之一。因其外形乃是一朵盛开的莲花,故名莲花冠。唐时已在世间流行,宋沿袭其制。以美玉来制,以黄金来饰。外形优美、色泽艳丽。为世人喜尚,一直很流行。

3.3 近当代文化中的莲

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际,作者用清新典雅的文笔,通过描绘月光下美好的荷塘景色,表达了一种彷徨忧郁、渴望恬静安宁却不可得的纠结心情。这篇文章也收录在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为许多青少年带来了美学上的启迪。知名组合凤凰传奇借用朱自清《荷塘月色》,创作了同名的中国风歌曲,流行传唱至今。

作品《莲鼓越歌行》摆脱了传统艺术作品中重点表现莲品质的特点,与经典作品《荷花舞》《爱莲说》等有很大区别,编导另辟蹊径,结合本地水乡特色,将重点放在“采莲女”身上。以物喻人、以人代物,将自然界莲花给人呈现的清新脱俗的感觉映照在采莲女的身上,展现了采莲女喜莲、爱莲、惜莲的特点,她们日日夜夜与莲相伴,莲不仅能给她们提供物质上的保障,更能让她们在欣赏莲的同时,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心灵上的净化。

4 结语

总而言之,莲质高尚、圣洁、善良,虽然生存环境恶劣,却能长久保持自身的美好,被视为外在美与内在美完美结合的代表。而《莲鼓越歌行》这部作品在表现莲的静美清新的同时,也融入了当地充满特色的民俗文化,舞蹈动作设计新颖别致,将越溪采莲女活泼灵动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充分展现莲的古典意蕴的同时,又使得舞蹈风格端庄不失活泼、高雅而又平易近人。

引用

[1] 吕卓君.论“莲”的审美意蕴与体现[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16.

[2] 杜兴梅.史浩《采莲舞》的多圆结构[J].文艺研究,2001(5): 110-113.

作者简介:迟若杉(1998—),女,满族,河北唐山人,硕士,就读于山东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采莲花鼓舞者
舞者
舞者
九九采莲
淮岸花鼓情
舞者
不如去采莲
幸福花鼓
花鼓灯小唱
美丽舞者再翩跹
花鼓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