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春节民俗略谈
2023-03-28赵未澈宇
【摘 要】春节,这一源远流长的中国民间节日,以其全国性的普及程度和深重的文化地位,居中国各大节日之首。该节日在其多元且丰富的民俗活动中体现了其特殊的魅力。然而,面对科技进步和社会演进的大潮,众多传统民俗活动已经产生了变异、发展,甚至出现消亡的现象。尽管有观点认为春节日渐失去了其独特的节日气氛,另有一些人则视其为时代演变的必然之路。本文以一名昆明当地居民的视角,概述近年来昆明地区春节民俗活动的一些变迁和发展,同时对其成因进行简略分析。
【关键词】春节民俗;昆明;发展变化
【中图分类号】K8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4—029—03
一、研究现状及意义
在学术探索上,包罗万象的主题包括春节的根源、文化寓意、社会价值以及其历史演变等众多领域。专家们从自己的角度阐释了春节的丰富内涵和价值。例如,吴正彪从文化人类学的独有角度阐述了春节习俗的文化内涵,他在《春节习俗的文化人类学解析》一文中,明确指出“春节习俗更适合被看作是一种文化需求,而不只是一种文化行为”。陈连山在他的文章《春节民俗的社会功能、文化意义与当前文化政策》中,深度剖析了春节习俗的社会角色和文化符号,强调春节作为一种超越政治、社会阶级,乃至国界的民间节日,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全民族的认同感。他更进一步提到,春节是一份可贵的文化遗产,巧妙运用它可以更轻松地融入民众生活,有利于塑造一个新的、全民共享的节日文化。巫肇胜在《文化社会学视野下中国春节习俗与文化变迁》一文中,对春节习俗的来源和主要特点进行了解读,研讨了春节的文化含义和社会功能,并对春节的衰退原因进行了深度的探讨。所有这些研究都对春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下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此外,李俊群在《论春节的传统意义》中,阐述了春节是如何通过仪式维持传统的血缘社群和熟人社会的和谐运作,以及如何为亲情交流提供了机会和联系。[1]
总的来说,自21世纪以来,显著的理论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其中以独特的节日为研究主题,春节无疑是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在这个阶段,理论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重新审视和研究传统节日,实现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这在学术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在这样的环境下,春节文化研究如同春雨后的竹笋一样迅速崭露头角,生机勃勃。
二、昆明的春节习俗
关于昆明的春节习俗,大致可以分为年前准备和节期内容。
(一)节前准备
1.扫尘习俗
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 昆明地区有些原本盛行的习俗已经在大部分家庭中逐渐消退。这一变化的根本驱动力在于科技的进步以及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普及。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扫尘的习俗仍然在昆明的大多数家庭中得以保留。虽然现代生活的忙碌和压力导致了很多人无法严格按照规格进行扫尘,但是在空闲的时间,家庭成员会主动进行扫尘以迎接新年的到来。这种现象反映出现代生活节奏快速,而人们仍然在努力保持与传统节日的联系,尽管形式可能有所改变,但其内在的意义并未改变。
2.贴春联
贴春联的习惯首次在宋朝出现,并在明朝时期达到了巅峰。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他不仅要求南京的居民在新年时家家户户都要贴上春联,还会亲自走出宫殿欣赏这些春联,甚至会亲自撰写。
在昆明,贴春联也是非常普遍的习俗,虽然具体的贴春联时间并无一定之规,但一般人们会在除夕或除夕之前完成这项工作。除春联外,贴福字、窗花也是近些年广受欢迎的习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十年来,倒贴福字的做法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以“福倒,福到”的寓意,此做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本贴福字的传统。
这种变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我们身处信息时代,公众很容易受到网络和媒体的影响。许多人看到电视节目或广告中的倒贴福字,觉得寓意佳,于是开始效仿。虽然在我们的传统习俗中,倒贴吉祥字并不常见,通常只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出现。然而,经过媒体的宣传、网络的扩散以及商家的推动,原本小众的习俗很容易成为一种流行现象。
3.备年货,购年菜
在中国,春节期间,家庭准备年货和年菜是一项重要的传统活动。在昆明,人们主要在农贸市场进行购物,市区内有三个最大的农贸市场:位于盘龙江畔的米场心,延伸至圆通山脚;大观街,延伸至西安马路和东西长村;还有威远街,穿梭于周围的小巷。
昆明人过年的习俗是非常讲究的。据历史资料记载,清末民初時期,昆明人过年的必备物品大约有十种:(1)香烛;(2)供花、供献;(3)化香、皂角;(4)青松毛;(5)年糕、饵块;(6)鸡鸭鱼肉以及各种干菜和其他蔬菜;(7)糕饼糖食及干果蜜食;(8)桃符春联;(9)陈设庭堂;(10)齐理衣帽。
这些年货都需要在春节前进行提前购买。这些传统的年货象征着繁荣和喜庆,是昆明人春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以及物流业的高度发达,网购年货逐渐成为昆明许多家庭的主要选择。此外,随着昆明商业区的扩张,购买年货的途径不再局限于昆明的三大农贸市场,大多数昆明人现在同时使用线上和线下购物,便利店购买日常商品,而网购则为他们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
然而,尽管购买年货变得越来越方便,但这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即年节的氛围逐渐变得“淡”了。儿时,大人们为了省事,往往会将同龄的孩子一起带去市场,大家一起热闹地购买春节的新衣服,顺便置办过年所需的年货。如今大家在购买年货和新衣时很难再聚在一起,购物变成了物流送货上门,各自签收自己的包裹。尽管减少了许多繁琐,但似乎也让春节的快乐减少了。这一变化反映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带来的影响,也是人们在享受现代化便利的同时,可能会面临的情感和社交的挑战。
(二)节期内容
1.除夕
在昆明,除夕的庆祝活动主要体现为一场家族的团圆饭。这场盛宴不仅维系了家庭的团聚,而且其中的菜品选择和烹饪方式也深深植根于当地的文化传统。无论身处何地,家庭成员都会回到家中,共同分享这顿意义重大的团圆饭。值得一提的是昆明特有的传统菜肴“长菜”。此菜主要由白菜和苦菜(亦称青菜)制作,必须整根烹饪,而非切断或削短,寓意着“长久之意,翠白之恒”。在昆明的传统中,一锅“长菜”要连续食用上十天,几天后,菜品会带有酸味,风味独特,与云南的酸菜相似。
此外,昆明人在除夕饭桌上的食材选择也有其独特之处。除了传统的肉类和鱼类,蒜苗和芹菜也被广泛用于烹饪。
2.大年初一
一年一度的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昆明市民们会在热闹的氛围中欢度。每个家庭成员,无论年龄大小,性别差异,都会换上新的服饰,燃放鞭炮,迎接新年的来临。
登上山顶,面对广阔的天地,人们会许下新年的愿望,希望新的一年充满祝福。这些传统习俗充分展现了昆明人民对新年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
3.正月十五,闹元宵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上元节”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大节日,昆明市民通常会在这一天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传统的庆祝活动包括观看灯会,欣赏滇戏,唱花灯,对小调,以及户外游玩。当然,作为元宵节的必备食品,汤圆是必不可少的。汤圆的寓意是团团圆圆,象征着家庭的团聚和幸福。
昆明的汤圆有着其独特的做法,名为“马打滚”。这是一种将炒熟的黄豆磨成粉,然后将煮熟的实心汤圆在黄豆粉中滚动,裹上一层豆粉的特色食品。吃的时候还会淋上糖稀和炒过的芝麻,口感糯滑,甜而不腻,非常美味。许多家庭会在元宵节的晚上为孩子们准备灯笼,点亮后一家人会一同走出户外,这被称为“走灯”或“赛灯”。所有的庆祝活动结束,昆明人的春节才算完整地结束,留下深深的欢乐和温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的元宵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许多昆明市民已经不再自家制作汤圆,而是选择到超市购买现成的汤圆。现代的汤圆种类也变得更加丰富,不再仅仅限于传统的芝麻、花生、核桃等口味,而是增加了各种水果口味,巧克力、抹茶红豆、香芋等新颖口味,让人们有更多的选择。这样的变化,不仅让元宵节的庆祝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和生活方式。
三、昆明的春节
在昆明,过春节代表着一种深厚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
昆明,这个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因为其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塑造出了昆明人那种淳朴、平和、不张扬的精神特质,创造了一种恬淡、朴实的生活方式,这也深深地影响了昆明的春节习俗文化,使其独具一格。
四、结语
昆明的春节习俗,深深地融入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中,为它赋予了独特的魅力。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仪式,既展示了昆明人对新的一年的祈愿和期待,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尊重。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推进,昆明的春节习俗也正在经历着变化。在享受现代化便利的同时,我们也應该积极地传承和保护这些传统习俗,因为它们是昆明独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过去和未来,建构社区认同感的重要纽带。在未来,无论昆明的春节习俗如何发展变化,我们都应该珍视它的历史意义,把握它的现代价值,让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繁荣和发展,继续照亮昆明人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李翠华.春节文化研究综述[J].戏剧之家,2014(8).
[2]王勤美,杨海燕.官渡古镇汉族春节调查报告[J].思想战线,2011(S2).
[3]陶思炎.春节传统民俗略谈[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4]许向群.昆明庙会拾趣[J].云南档案,2017(1).
作者简介:赵未澈宇(1995—),男,汉族,云南昆明人,法学硕士,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研究方向为民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