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造物思想在现代香炉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2023-03-28朱诗怡张亚辉
朱诗怡 张亚辉
摘要:为探讨传统造物思想与现代设计语言存在的关联性,进行现代香炉的创新设计。本文以传统造物思想为立足点,通过对香炉的发展历史与形制演变来阐述传统香炉中所运用的造物观念,并结合现代香炉的功能与特点,将传统造物思想运用于现代香炉设计中。香炉作为传统器物的一个种类,其所运用的传统造物思想可运用到现代设计当中,作为现代香炉设计创新与应用的基础。
关键词:传统造物;香炉;现代设计
香炉是中国传统器物之一,其发展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辞海》中对“香炉”一词的解释是:“烧香的用具,以陶瓷或金属制成,用途多样,或熏衣,或陈设,或敬神。”由此可见,使用香炉与宗教、祭祀、礼节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伴随着宗教的进程而发生改变,是一个时代的文化表现之一。每一时期新形制的香炉的产生和繁荣,必定是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民族文化背景相关,并受审美文化的影响[1]。由于不同时期的人都有与时代精神与审美要求同步的需要,因此,现代香炉的设计也有了新的变化[2]。
一、传统香炉的造物思想
(一)发展背景
香炉具体起源于哪个朝代,至今仍未有一个确切的说法,它的起源可以上溯至商周时期的鼎[3]。鼎起源于古代,最初是用来盛放食物的器具,后来的青铜时代,鼎(图 1)开始被用于祭祀等活动。
香炉真正出现于汉明帝时期,随着佛教传入及道教盛行,焚香祭拜神佛等已成为当时社会的常态,人们对焚香器具的急切需求促使博山炉的出现与发展。南北朝时期,宗教活动在佛教的日益盛行下逐渐融入本土,并大量出现带有莲花纹饰等佛教色彩的香炉,并被作为礼器用于祭祀活动。盛唐之际,香炉已不仅仅是供人烧香的礼器,而且逐渐被文人墨客所重视。宋代时期,民众崇尚理学,古朴优雅的陶瓷香炉受到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明清时期,香炉在样式上多以仿古为主。
每个时期的传统造物思想也会受到文化与政治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导致香炉的造型会随着造物思想的丰富而更多样。香炉的造型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整体造型、足的数量以及是否有盖。商周时期的“鼎”属于最开始的礼器,比目前人们所认为的香炉要大许多,其造型有圆形、方形,基本为三足且无盖。汉明帝时期的“博山炉”,整体看是一个旋转环绕体,上方是模仿博山造型,下方为圆盘底部的单足。南北朝时期,香炉的造型呈现出多种样式,包括莲花纹、球形、鹊尾形、圆形等,且足的数量也有无足、单足和多足,盖子也呈现出有盖式和无盖式。唐宋时期,造型比较统一,大部分为圆形造型,唐代也有出现长柄形的香炉,且足的样式和盖的样式也呈现为无足、单足、多足和无盖、有盖。到了明清,香炉的造型没有太多的变化,这一时期的许多香炉都为仿古造型,因此延续了原来的样式(表1)。
在现代,许多香炉的造型依然为仿古样式,但随着人们的审美与使用需求变化,更多带有功能性的香炉,如电子香炉、调温香炉等开始出现。同时,一些设计师开始追求文化与创意的结合,设计出一些有趣又有诗意的香炉,越来越多与时俱进的新样式出现。如何将传统香炉中的造物思想从繁杂的式样中凝练出来,并与现如今广大设计师所推崇的现代设计语言结合起来,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关键所在。
(二)传统造物思想
中国的香炉文化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但到了唐宋时期才得到完善,这一时期盛行的许多传统造物思想都对香炉的形制变化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在这些背景下,逐渐形成了“观物取象”“类比推衍”“联想思维”“尽意立象”等造物思想,以呈现出香炉历代以来对于“形制”创新的整体性思维规律。
1.观物取象,其来源于《易传》中的哲学、美学观点,在设计中它通常是一种偏向形态设计的造物范式,主要体现在采用静态观察的方式去直接察觉对象。科学研究也证明,当思想家把注意力集中在重要部分,而舍弃其无关紧要的部分时,就会见到一种表面上不清晰、不具体甚至是模模糊糊的意象[4]。唐代的“狮子香炉”(图 2),其在造型设计中有一种以狮子为代表的形象。
2.联想思维,指的是由一件事物想到另一件事物的过程,可以将简单想象的思维转换成具有创新性的形态,再在现实中形成具体的呈现形式。在“形意场”的影响下,联想的思维由基础的相似点的想象发展到了逻辑性的洞察力,从而将人对客体的依赖性认知想象转变为逻辑性的归纳演绎[5]。在历代香炉设计中,运用联想思维完成创作的有唐代的“鎏金带盖莲花纹香炉”(图 3)和北宋的“景德镇青白瓷鸭炉”(图 4)。
3.尽意立象,这里的“象”是传统造物思想中的一种具有创新思维的形制生成思想,表现为通过视觉的转换方式将新的形态进行有条不紊得组织和发展,它的转化能力愈强,创造出的形制之创意风格也愈具多样性。“象”往往不能代表客观的事物,而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中形成的一种观念,比如信仰、膜拜等。因此,“尽意立象”这一传统造物思想是靠主觀的变化而发生形制上的变化的。同时,“尽意”的内在追求也是“立象”的外在表现,它不仅表现出象征意义、感性情怀等心理意识,而且表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对理性的意识、对心灵的渴望[6]。
二、当代香炉设计的现状分析
当今社会是个多元化并存的时代,传统模式也必然会发展出符合现代化的形态,香炉的造型也从常见的仿古样式衍变出许多有趣又有创意的形态,相应的,其功能也日益多样。
(一)种类与功能分析
1.宗教祭祀。用于礼佛祭祀的香炉在外观上一般为仿古式,多为铜制香炉。这类香炉在家中多数情况下用来供奉神像、烧香拜佛。不过更多的是出现在一些宗教活动上,或者被摆放在寺庙的供奉台上。
2.茶道熏香。茶道香炉是一种专门用于茶道文化的香炉,十分受宠于现代的文人雅士。其主要功能是提供熏香,在形制上以白瓷直筒高腰山水图案的焚香炉为最佳,其和谐一致,符合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但现如今,更多有创意、有趣味的茶道熏香出现,比如垂钓的老翁、西湖的“三潭印月”等造型。
(二)设计理念分析
1.多元文化碰撞
当代设计已经进入多元化时代,为顺应全球化进程所带来的资源与交流,中国的设计也将走向多元化。
中国的香炉文化历史悠久,但在造型上的设计更多的还是模仿经典,而日本的一些器皿设计则有明显的现代风格。中国在设计时会保留其形制的传统,因此导致在造型上没有过多的出新,但仍能看到一些独立设计师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在设计香爐时会带着现代设计意识去进行设计。
2.个性价值输出
现代设计中,许多人包括设计师会追求所谓的小众设计,其实小众设计也是大众环境中的个性化设计,是受追求个性表达的设计师和个性消费的消费者喜欢的。如文人雅士喜欢在看书喝茶时用香炉进行熏香、年轻人享受香道压香的过程等,都是个性价值的输出。面对人们追求有艺术性、个性的产品的现状,设计师也需开拓自己的思维,追求更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在不违背其使用功能的前提之下,还要赋予产品鲜明的个性特点。
(三)现存问题分析
1.跟风严重,缺乏创新点
从香炉市场上看,不难发现许多产品之间具有相似之处。除了市面上的跟风现象,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许多香炉在造型上是直接模仿传统香炉形制的,甚至在一些博物馆中可以发现部分文创产品是直接将传统的香炉等比例放大或者缩小,这显然不符合现代设计的理念。
2.脱离实际,无法融入生活
现代的香炉从经济效益和实际情况出发,应该满足普通百姓都能够买得起的需要,而且可以直接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有一部分商家却推出一系列价格昂贵的香炉,这些产品的价格往往都在万元以上。作为现代香炉,其首要目的是在满足日常需求的同时普及文化,但上万元的价格不是普通消费者能承受得起的,所以这种香炉只能针对一些特殊的群体,导致产品脱离实际的市场消费。
三、传统造物思想下现代香炉设计策略与发展方向
(一)结合传统造物思想,挖掘当代优秀文化
立足于传统文化的造物思想是现代香炉设计创新的首要点。中国的传统造物思想从古至今对香炉设计的影响非常大,无论是“制器尚象”还是“观物取象”,其在目前仍然对现代设计有应用价值。当代设计师在设计香炉时,依然可以将造物思想运用到设计中,寻找传统造物思想与现代设计语言的关联点。
(二)衔接现代文化背景,快速融入日常生活
传统的器物流传至今必将和现代生活接轨。从当代生活的观点来看,传统造物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部分可以通过现代设计的方法加以解决,而另一些问题则可以通过现代的设计思维加以避免[8]。在进行香炉设计时,设计师可以运用现代设计手法,通过其他设计形式将现代设计语言从产品中呈现出来。
四、结语
如今,香炉既能实现其本身的使用功能,又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和情感需求[9]。将传统造物思想融入现代设计语言已刻不容缓,当代香炉也同样表现出个性化和多元化的现象。在传统造物思想与现代语言结合的背景下,香炉的形制也一定会发生更加丰富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彭思提.仿古与创新——宋代香炉的形制与审美意蕴[D].广州大学,2017.
[2]吕品. 器随时代 ——当代陶瓷香炉的造型艺术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1.
[3]陈然,邵紫阳,张玉鹏.简谈我国香炉的历史发展[J].中国文艺家,2018(04):114.
[4]吕欣.传统造物观对现代产品设计的启示[D].湖南大学,2005.
[5]卢怡安,焦国松.传统造物理念下唐宋香炉艺术与形态中的设计意识[J].中国民族博览,2021(14):159-161.
[6]管宁.融合现代设计 弘扬造物文化——中华传统造物文化的现代性转化[J].艺术百家,2016,32(06):24-30.
[7]时迪.从传统造物寻找中国现代设计语言的路径探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0(01):151-154+210.
[8]胡南.传统造物思想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价值探析与实践[D].云南艺术学院,2018.
[9]袁伟,夏鑫蕊.探讨当代陶瓷香熏炉中的趣味性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5(10):129.
作者简介:
朱诗怡(1999—),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艺术设计。
通讯作者简介:
张亚辉(1998—),女,汉族,山西运城人。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