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对中青年巨大型LDH患者脊柱稳定性的影响

2023-03-28吴凯丽朱丽娜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6期
关键词:理论指导诱发电位筋骨

吴凯丽 朱丽娜

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 1 康复科 2 骨关节四科,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临床上将突出的椎间盘大于椎管矢状线50%及其以上称其为巨大型LDH,为LDH中的一种。目前对于LDH患者常应用牵引、推拿等干预治疗,可改善其机体炎性因子水平,但康复效果较不明显[1]。《素问·痿论》曰“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说明了筋骨关系的平衡是腰椎稳定的前提。研究指出,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可改善LDH患者的腰椎关节灵活性,调节腰椎功能[2]。本文应用隋代巢元方于《诸病源候论》中提出的“筋骨并重”理念,探究在该理论指导下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对中青年巨大型LDH患者脊柱稳定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0月103例中青年巨大型LDH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传统组和复位组。传统组51例,男24例,女27例;年龄30~39(34.00±2.13)岁;病程6~18(12.00±3.27)个月。复位组52例,男23例,女29例;年龄30~39(35.00±2.08)岁;病程6~17(11.00±3.34)个月。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经腰椎X线平片、CT等检查纳入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3]中LDH的诊断标准,均为巨大型LDH,患者与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骨折、骨质疏松等其他骨科疾病,其他类型LDH,精神障碍。

1.2 方法

1.2.1 传统组:给予传统推拿手法、牵引等综合干预。(1)牵引:嘱患者取仰卧位,应用多功能腰椎牵引床,选取病变椎间隙,固定胸部以及臀部,行间断性牵引,将首次牵引重量设置为患者自身体质量的65%左右,参照患者突出部位对牵引床行适宜调整,并依照其肌腱韧带的耐受程度对牵引重量进行适宜调整,设置80W±15%的额定输入功率,(50±1)Hz的频率,治疗20min/次,1次/d;(2)传统推拿:待牵引完成10min后,引导患者取俯卧体位,根据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的循行施术者顺着患者的脊柱两侧行反复按摩,手掌根部对腰骶椎两侧进行按揉5~6遍,双拇指与肘尖部对腰部阿是穴周边、委中、肾俞、环跳、关元俞、腰阳关、大肠俞等穴位连续按压5min;若患者自觉疼痛缓解,拇指对腰椎病变软组织区连续按压5min;嘱患者取侧卧位,施术者一手将其肩前侧按住,另一手将髂后上棘按压,于同一时间内以反方向扳推,若有阻力,应突然加大扳推力,0.5h/次,1次/d。

1.2.2 复位组:增加“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引导患者于复位凳端坐,于脚凳将双脚放置,施术者应用三指触诊法将患椎进行定位,一手大拇指逆棘突偏歪方向将棘突顶住,另一手于患者的对侧肩部放置,使患者身体处于前屈、旋转状态,直至手下自觉棘突复位时将操作停止,使患者脊柱回至中立位;若有需要以相反方向再行复位操作。一般情况下需正反2次复位即可。手法复位2次/周。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1)疼痛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末疼痛因子水平。取患者空腹状态下3ml肘静脉血,并置于加入抗凝剂的试管中,2 900r/min离心12min,取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上海齐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测定血浆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水平。(2)脊柱稳定性:比较两组脊柱稳定性。于治疗前、治疗4周末行X线摄片,测定腰椎曲度、腰椎前凸角度、腰骨倾斜角、平均椎间隙高度水平。(3)体感诱发电位: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末体感诱发电位。Nicolet EDX型诱发电位仪测定神经根皮肤节段支配区所记录的皮节体感诱发电位(DSEP)。

2 结果

2.1 疼痛因子水平 治疗4周末两组SP、PGE2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复位组低于传统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因子水平比较

2.2 脊柱稳定性 治疗4周末两组腰椎曲度、腰椎前凸角度、腰骨倾斜角、平均椎间隙高度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复位组高于传统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脊柱稳定性比较

2.3 体感诱发电位 治疗4周末两组DSE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复位组低于传统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体感诱发电位比较

3 讨论

LDH多表现为腰部疼痛,同时伴有腰部僵硬及脊柱侧弯,腰椎前屈活动或后伸活动时疼痛症状加重,卧床休息后,疼痛症状减轻,腰部疼痛呈反复发作,并进行性加重,逐渐出现腰椎活动受限,甚至下肢出现放射性疼痛。现临床上常采用推拿牵引等对LDH患者进行康复干预,可改善腰腿痛症状,但腰椎功能的远期效果较不显著[4]。研究证实,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可调节LDH患者的脊柱内外平衡,提升生活质量[5]。

推拿牵引通过对背部、下肢肌肉组织进行松解,促使椎间盘压力得以减轻,使得压迫刺激得到缓解,提高局部血液循环速度,减轻机体局部炎性反应,对疼痛因子水平具有一定调节效果。增加“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通过应用手法对棘上韧带与腰部肌肉进行理顺,以期达到理筋整复作用,利于其与相邻的椎体棘突正常解剖位置的恢复;且通过精准定位及柔和力度,配合理筋整复,使得病变节段椎旁软组织的理顺更具有针对性,以改善肌肉的痉挛状态,利于椎体与椎间盘组织的内外平衡的恢复,提高患椎区域血液循环,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降低致炎物质分泌,调节疼痛因子水平[6]。本文结果显示,复位组治疗4周末SP、PGE2水平低于传统组,表明“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可调节疼痛因子水平。

本文结果显示,复位组治疗4周末腰椎曲度、腰椎前凸角度、腰骨倾斜角、平均椎间隙高度水平高于传统组,表明“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可调控脊柱稳定性。传统推拿手法、牵引等综合干预借助推拿手法使得位移组织进行矫正,并通过牵引使得椎间盘突出物得以回纳,受压神经的修复,促使韧带弹性得到调节,有利于脊柱小关节正常解剖位置的恢复与形态,但由于该方式作用范围较广,缺乏针对性,致使脊柱稳定性的调节效果较不明显。而“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通过以恒定速度对脊柱进行旋转,将患椎棘突偏歪侧的后关节突作为支点,以患椎棘突偏歪侧的反方向对偏歪棘突进行顺势拨动,促使错缝的关节突关节进行对位,改善“骨错缝”状态,并使位移的椎体得以恢复至正常解剖位置,使得椎间盘和脊神经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得到合理调整,利于对肌肉痉挛及肌肉劳损的改善,以达到“筋骨平衡”效果,改善脊柱稳定性[7]。

综合干预通过牵引促使变形椎间孔恢复正常,使得椎间盘突出物得以回纳,并能对椎间盘突出周围组织粘连进行松解,可使得组织压迫得以减轻或解除,降低对神经根损害,对体感诱发电位水平发挥一定调节作用[8]。联合“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借助对病变部位的纤维环、椎间韧带、椎间隙的牵拉以及旋转手法,纠正歪偏的突出关节;且该复位方式可使突出的髓核产生周边压力,降低突出物回纳的难度,使得神经根与突出物的相对位置得以改变,减轻关节对神经根的压迫,降低神经根硬膜与鞘膜周围的化学刺激,利于血液正常供应,促使纤维环的功能以及弹性得以增强,利于受损神经根功能的恢复,调节体感诱发电位水平[9]。结果发现复位组治疗4周末DSEP水平低于传统组,表明“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可改善体感诱发电位水平。

综上所述,“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可调控中青年巨大型LDH患者脊柱稳定性,改善疼痛因子水平,调节体感诱发电位水平,疗效优于传统推拿手法、牵引等综合干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理论指导诱发电位筋骨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你的筋骨为什么那么容易受伤?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筋骨 道德 温度
听觉诱发电位在法医学上的应用价值
语言迁移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基于CNN算法的稳态体感诱发电位的特征识别
SOLO理论指导下的听评课——以《新文化运动》观课为例
筋骨并重理论在骨折康复中的应用思考
脑诱发电位的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