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32例乳腺结节患者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后血肿形成危险因素分析

2023-03-28崔广军张建利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6期
关键词:血肿乳腺微创

崔广军 张建利

河南省信阳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 464000

乳腺结节是妇科常见病症,多见于乳腺增生及乳腺肿瘤性疾病,包括乳腺恶性肿瘤和乳腺良性肿瘤,目前其成因尚不明确,通常认为与环境、遗传等因素相关[1]。近年来,随超声技术发展及普遍应用,乳腺结节检出率显著提高。目前,结节切除并给予病理学检验是结节良恶性鉴别的有效方法,随医疗的发展,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成为乳腺结节诊治的重要术式之一,与传统开放术式相比,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美容效果好等优势[2]。但由于结节切除后有残腔形成,且该微创旋切系统无电凝止血手段,即便对切口进行弹力加压包扎,术后仍存在血肿风险,影响术后早期恢复,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心理压力[3]。鉴于此,本文将行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的乳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Logistics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影响血肿形成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早期开展防治措施提供试验依据。具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在我院行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的乳腺结节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超声检查诊断为良性乳腺结节;均为女性;接受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治疗;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乳腺疾病者;术后24h复查时绷带移位或松解者;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者;不能配合问卷调查者;妊娠期或哺乳期者;同期参与其他研究者。

1.2 血肿定义 术后24h,超声检查显示术区>1cm的低回声区,表现为淤青、肿胀及痛性鼓包。

1.3 资料收集 待患者病情稳定后,病房询问患者一般情况,如年龄、婚姻情况、生育情况等;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采集患者病情资料,包括病理类型、结节直径、结节个数、结节周边组织结构、结节位置、结节深度、结节距乳头距离、乳腺类型、Adler血供分级。本次调查对象共132例,获取完整资料132份,有效率为100.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等级资料Ridit分析;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旋切术后血肿形成的危险因素,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旋切术后血肿形成情况 132例乳腺结节患者术后24h血肿形成发生率为71.97%(95/132),血肿直径1.0~6.1(2.36±0.62)cm;术后未形成血肿37例,占比28.03%(37/132)。

2.2 旋切术后血肿形成单因素分析 根据术后血肿形成与否分为血肿组(n=95)和无血肿组(n=37),两组病理类型、结节直径、结节周边组织结构、结节深度、Adler血供分级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旋切术后血肿形成单因素分析[n(%)]

2.3 旋切术后血肿形成多因素分析 以旋切术后血肿是否形成(否=0,是=1)作为因变量,将上述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项作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病理类型、结节周边组织结构、结节深度、Adler血供分级是旋切术后血肿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2。

3 讨论

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对乳腺良性病变可诊疗同步完成,无须再次手术,并可满足患者的美容要求,成为乳腺疾病治疗的新型微创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4-5],但术后血肿是其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如何防治术后血肿成了影响该术式预后的关键。近年来,有关旋切术后乳腺血肿发生率报道各不相同,差异较大,本研究调查显示,132例乳腺结节患者术后24h血肿发生率71.97%,与其他研究报道[6]不同,考虑可能与血肿定义不同、研究样本差异性、旋切针直径等多种原因有关。

表2 旋切术后血肿形成多因素分析

研究报道,微创旋切手术过程中,切割或穿刺会损伤血管,造成术中及术后出血,引起术后血肿形成[7]。研究认为,及时筛查危险因素,准确识别高危患者是预防术后血肿形成的重要环节[8]。由此,本研究经多因素分析得知,病理类型、结节周边组织结构、结节深度、Adler血供分级是旋切术后血肿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1)病理类型:本研究中,病理类型分为乳腺纤维瘤、分叶状肿瘤及其他类型的良性病变,其中乳腺纤维瘤属于乳腺较为常见的良性病变,在所有术后血肿形成患者中,45.26%的患者乳腺病变为乳腺纤维瘤,其他占54.74%。乳腺纤维瘤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和上皮两种成分混合构成,表面被薄层纤维包膜,与其周围组织分界明显,旋切术时可被负压吸引至凹槽内,便于切除,而其他腺体病变与其周围乳腺组织无较为明显的分界,相比乳腺纤维瘤,其切除难度显著增加,进而增加了血肿形成风险[9]。(2)结节周边组织结构:结节周围以脂肪为主,是血肿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与腺体组织相比,脂肪组织结构疏松,对残腔的填充和挤压效果不足,进一步增加出血风险,造成术后血肿形成[10]。(3)结节深度:本研究显示,结节深度是术后血肿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结节深度增加,手术穿刺路径随之延长,血管损伤概率进一步增加。另外,随结节深度增加,患者术后绷带压迫效果也会逐渐下降,致使结节较深患者极易发生血肿[11]。同时,结节位置较浅,结节上缘紧邻皮肤层,旋切术后乳腺残腔缺少脂肪或腺体组织填充及压迫,术后残腔出血概率增加,提高术后血肿发生率[12]。(4)Adler血流分级:该分级方法对结节血流具有半定量评价作用,Adler血流级别越高,提示结节血流量越大[13],术后出血风险随之增加,血肿形成发生率进一步升高。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后乳腺结节患者存在血肿形成风险,且其发生与病理类型、结节周边组织结构、结节深度、Adler血供分级等因素有关,临床可以此为依据强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血肿形成发生率,促进术后早期康复。

猜你喜欢

血肿乳腺微创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体检查出乳腺增生或结节,该怎么办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得了乳腺增生,要怎么办?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容易误诊的高回声型乳腺病变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刀在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