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在线教育企业的前沿实践、发展趋势与启示 *
——基于百强在线教育企业的现状调查
2023-03-27袁松鹤
吕 倩,袁松鹤
(国家开放大学,北京 100039)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1.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数字化被认为是信息化的下一个阶段,将使人类从信息社会进入数字社会、智能社会。较之信息化,数字化对人类社会的变革影响更加全面和深刻:一是更加全面,体现在整个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融合,体现在工业生产全制造流程、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等;二是更加深刻,体现在对人类生活、生产方式的变革,体现在产品与服务的模式变革等[1]。
近年来,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竞相制定数字发展战略和政策。美国于2020年10月发布《关键与新兴技术国家战略》,提出成为关键和新兴技术的世界领导者[2];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2022年初发布《2022-2025年数字战略》,其愿景是“创建一个以数字技术助力人类和地球发展的世界”[3]。
我国国务院于2022年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为我国的数字化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
2.教育数字化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
数字化转型是世界范围内教育转型的重要载体和方向[4]。2020年,欧盟发布了《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 年)》,提出“促进高性能的数字教育生态系统的发展”和“提高数字技能和能力以实现数字化转型”[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电信联盟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发布了《教育数字化转型:学校联通,学生赋能》,重点关注教育的数字化连通[6]。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现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2022 年初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并列入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同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3.在线教育是教育数字化的典型实践之一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在线教育是教育数字化的典型代表。国内的开放大学等在线教育机构强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而在线教育企业从以下两个方面可看出与教育数字化息息相关。
其一是从现状看,在线教育企业以其技术支撑的规模效应优势,适应了在线教育用户的快速增长以及在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等方面需求,成为了教育数字化的一支重要力量。截至2022年底,在企查查以“在线教育”为关键词检索,共有相关企业19741家,其中近10年成立的企业有15122家,占比77%。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42亿、手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41亿[7],市场规模达到4858亿元[8]。
其二是从历史看,在线教育企业的发展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发展密切相关。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进入我国,以101远程教育网为代表的在线教育企业初见端倪;2000年起,随着互联网、计算机等技术发展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的推进,一批以课程资源开发、平台技术支持为主要业务的在线教育企业应运而生;2012年以来,MOOC引发“数字海啸”,社会需求持续增长、数字技术加速演进,进一步促进了在线教育企业的发展热潮,推动了在线教育企业教育数字化的实践应用创新。
(二)问题提出
中国在线教育采取政府、企业、学校、社会多元主体协作的组织体系,充分发挥了政府和市场各自在教育资源配置上的独特优势[9]。在政府与学校层面,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线,为学校教育的数字化、智能化提供了解决方案;在社会和企业层面,在线教育企业积极探索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然而,教育数字化转型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和挑战[10]。厘清发展现状、挖掘前沿实践、分析未来趋势,对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在线教育企业运行机制灵活,从当前初步分析来看,其发展更加注重适应引领用户需求,更加注重新兴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多样化应用,更加注重服务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和精细化管理的应用实践创新,值得我们深入调查研究,以期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借鉴。
然而,在线教育企业种类繁多、层次复杂、数据收集难度较大,如何增进对在线教育企业的业务了解、科学收集数据,在多样化的实践应用中透视经验、总结规律和发展趋势,具有一定难度,也是本研究的重点内容。
二、研究设计
(一)对象选择
本文选取《2021年度中国在线教育“百强榜”》[11]的100家在线教育企业作为调查研究对象。该榜单由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原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2]及其在线教育门户网经社教育台联合发布。该榜单自2018年以来已连续四年发布,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
(二)数据收集
本文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展开数据收集,以尽可能确保数据全面、科学、准确。数据收集渠道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在线教育企业的官方网站、移动客户端、公众号以及小程序等企业自主发布渠道;二是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第三方企业信息登记查询系统和公共搜索引擎;三是相关图书、电子期刊库等与在线教育企业相关的文献资料;四是案例调研,实地走访具有代表性的在线教育企业,开展访谈及案例分析。
(三)分析框架
本文从两个层面确定分析框架。
一是内容分析框架。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在初步调研基础上,确定100个在线教育企业(单元)内容分析的类目。主要类目包括企业基本信息(名称、地区、成立时间等),业务内容(服务用户、服务内容、员工规模、学员规模等),运营模式(教师队伍、课程资源、组织体系),教学模式(教学辅导、学习评价)等。
二是教育数字化现状分析框架。在内容分析框架的基础上,结合教育数字化分析的需要,借鉴国内外开放教育实践,从教师队伍、学习资源、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组织体系五个方面,对100个企业技术赋能的现状、经验、趋势进行深入的比较和总结。
三、在线教育企业教育数字化现状分析
调查发现,在线教育企业服务学员规模大,累计服务学员规模百万以上的占比79%。服务学员范围广,从幼儿到老年人,现有学员覆盖全年龄段全生命周期。服务内容多元,有培训服务、技术服务和综合服务(前两者结合)三大类别,占比分别为68%、16%和16%,其中培训服务聚焦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和老年教育培训;技术服务主要是提供数字化基础设施设备以及平台工具,如虚拟仿真、智能感知装备,在线学习和管理平台,音视频检测转化工具等。
本文结合教育数字化分析框架,从教师队伍、学习资源、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组织体系等五个方面,深入分析在线教育企业教育数字化的现状和经验,这也正是在线教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
(一)技术赋能教师队伍重构
调查发现,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在线教育企业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和角色调整,其教师角色不同于传统教师,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学生服务等于一身,而是各有分工、团队协作,可以划分为内容研发、授课教学、辅导服务三类角色或三个团队。
一是内容研发团队,主要职责是教学体系、教学课程的研发、迭代和更新。一般由学术专家、行业实践专家构成,比如,达内教育有1000余名教学研发人员[13]、中公教育有2000余名教学研发人员[14]。内容研发团队一般集中在总部,其研发的标准化培训产品,面向全国输出,规范授课内容及进度,确保课程质量。
二是授课教学团队,主要职责是课堂教学,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标准化课程进行本地化补充完善,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一般由具有相关从业经验或企业自招自培的人员构成。
三是辅导服务团队,主要职责是提供学习咨询、学习激励、班群管理等服务。除了配置相关辅导服务人员外,越来越多企业引入人工智能助教或学伴,建立学员专属支持服务群组,提供7*24小时学习支持服务。
(二)技术赋能学习资源提质
本文的学习资源指在远程教育中为特定课程和学生设计制作的各种形式的教学材料,具有为学习者提供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支持和学习评价等作用[15]。其质量提升主要涉及内容设计、媒体技术和交互技术三方面。
1.内容设计更加规范
研究发现,在线教育企业的学习内容设计流程相对明确,一般包括组建团队、需求调研、明确目标、内容设计、课程开发、审校发布、迭代更新等七个环节,如图1所示。
图1 在线教育企业课程设计流程
以下对几个重点环节做介绍。(1)组建团队,注重把内容研发、授课教学、辅导服务、管理等相关利益方纳入进来。(2)需求调研,一是行业分析,包括政策导向、行业发展空间等;二是用户分析,研判用户需求及潜在用户规模等;三是竞品分析,研究同品类产品的目标定位、产品功能、运营模式,进行优劣对比等。(3)明确目标,是学习资源设计的重要基础,随着需求多元化和市场竞争加剧,更多企业选择差异化定位,打造课程竞争力;比如职业培训机构的产品由传统的技能知识讲授向“名师名家+岗位需求+认证证书+就业推荐”的综合服务转变。(4)内容设计和课程开发,更加注重学习活动交互和学习效果反馈,强化技术对智能化、个性化学习的支撑。(5)审校发布,机构审校主要审查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完整性、意识形态等,同时强化“以服务学员需求为中心”,更重视用户的审较。(6)迭代更新,具有快速响应、更新及时的特点,不断提高学员需求匹配度和满意度。
2.媒体技术更加多元
20世纪70年代起,广播、电视录像等方式促进了优质学习资源的全国性推广;21世纪初,“三分屏课件”支持学员同时观看教学视频、授课课件以及课程纲要,“录播课件”支持学员自主安排学习,这些媒体技术在当时有效推动了课程资源普及,但总体上是以单向讲授和输出为主,互动性不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体技术愈加丰富,出现了直播、AI等多形态学习资源,以增强学习体验。在线教育企业通常根据学员定位和学习场景,按需选择音频、视频、动画、图文中的一种或几种形态的组合,提供多样化服务。
3.交互技术更加智能
调查发现,在线教育企业初创期多注重培养名师,在快速发展期则更强化技术应用,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于课程研发和教学全过程,以AI替代真人名师,通过智能学情分析,提供个性化学习策略。比如,洋葱学园专注研究激发学生兴趣的人机交互课程,以其智能助教解决方案为支撑的《智能助教解决方案:赋能老师上好每堂课》获评2022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16][17]。
(三)技术赋能教学模式创新
在线教育企业的直播课堂、翻转课堂、AI教学等教学应用日渐增多。本文以线下到线上的媒体支持形式为横轴,以集体化学习到个性化学习的班级规模为纵轴,对研究对象的教学模式进行统计,作图2。其中,横轴赋值为-10至10,数据由小到大代表从线下教学到线上录播、线上直播教学;纵轴赋值同样为-10至10,数据由小到大代表从大班、小班到一对一教学。图中气泡越集中、面积越大、颜色越深代表教学模式对应的企业数量越多。
根据气泡图,可将课堂教学与辅导归纳为四类典型的教学模式,其特征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四类典型教学模式对比
续表1
可见,四类教学模式各有优势与不足,不同的企业,甚至同一企业,通常会根据业务内容、服务群体、定价策略等不同,按需灵活选择采用。(1)“视频讲授+学习辅导”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名师名教,分班分组的学习支持服务改善了学习体验,是规模化发展与个性化服务均衡的有效探索;该模式适合于学习目标明确、学习驱动力强的学员群体。(2)“一对一直播”具备个性化高、互动性强等优势,从最初的在线语言培训,已逐步渗透到素质教育培训等领域,但受师资数量和成本投入限制,难以规模化推广。(3)“小班直播”兼顾了班级教学情景和个性学习需求,相比一对一直播,它降低了运营成本,在语言培训、职业培训等场景应用较多。(4)“AI课+学习辅导”依托AI技术增强了学习交互性,动画情境、游戏闯关等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有效缓解了线上学员增长与教师数量不足的矛盾。
(四)技术赋能评价模式转变
调查发现,在线教育企业依托学习管理系统、在线测试平台、自动化作业平台等多种方式,提供了更加灵活、个性、过程化和多元化的评价模式。
1.普适评价向个性评价转变
传统教学评价强调标准化和普适性,不能有效反馈每位学员的学习进度和成效。在线教育企业将数字化工具应用到学习评价中,通过采集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数据,提供更精准的评价和反馈服务。比如优幕科技提供的AI作业功能,将AI技术引入视频训练,AI可基于学员表情、手势、关键词给予实时反馈,广泛应用于朗诵表达,销售、客服对话等培训场景[18]。
2.静态评价向动态评价转变
传统教学评价往往以最终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难以全面反映学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在线教育企业为提高学员满意率,通过学前诊断、过程评价和阶段评价等方式动态跟踪学员学习全过程,加强学习效果的可视化。比如流利说英语,基于深度自适应学习系统,提供“测-教-学-练-测”的智能评价闭环;其自适应测评可自动调节测验难度,精准定位学员水平,提供量身定制学习课程,学练结合实时反馈改进意见并实时调整学习内容,让“千人千面”的学习评价成为可能[19]。
3.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
传统教学评价通常由教师对学员开展单向评价,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线教育企业的评价主体逐渐由单一向多元转变。比如,师生互评可进一步优化和匹配师生契合度,学员互评可进一步促进同伴激励、发挥同伴学习成效,小组互评可进一步提升学员的团队协作能力,人工智能评价可进一步提高评价的实时性、过程性和全面性。
(五)技术赋能组织体系优化
在线教育企业同样遵循远程开放教育一般规律,随着业务辐射范围扩大、学员数量增长,需要建立一套覆盖全国的组织体系作为支撑。有两点现状值得关注。
1.技术应用决定层级结构
一是线上教学为主的企业,通常选择二级结构。如尚德机构,其业务主要依托线上教学平台或移动客户端开展,线下办学体系处于辅助地位。因此,层级少、响应快、效率高的扁平化组织体系,是符合需要的。区域分中心的注册地,也逐渐从一线城市转向政策条件更加实惠的地方中心城市,聚焦业务研发、销售或运营等工作,它们更贴近一线需求,有助于提升精准服务水平。二是线上线下融合的企业,通常选择三级结构。如中公教育、新东方教育、达内教育等,其线下组织体系同线上一样处于核心地位。因此,覆盖省、市、区(县)的垂直化组织体系是更加符合需求的选择。
2.以自营办学体系为最终目标
自营办学体系更加有利于标准化的落实,有利于保证办学质量。但自营不是绝对的或一步到位的,通常组织体系建立有两个主要阶段或者两种方式。一是初期阶段或方式一,通过加盟快速建立教学点。总部为加盟点提供品牌使用、人员培训、平台服务等资源,虽然投入小、扩展快,但难以有效管控、教学质量和运营水平参差不齐。二是成熟阶段或方式二,通过自营建立教学点。由总部统一投资设立并直接管理,质量把控和风险防范能力强,不过投入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如中公教育2005年与30余家地方性培训机构建立合作,以加盟形式,完成全国市场快速布局;2009年起,全面自营改造,实行全国标准化管理[20]。
四、趋势与启示
(一)趋势分析
依托数字技术,在线教育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教师队伍结构和教学场景,优化了学习资源和组织体系,增强了实时动态的学习评价,提升了服务质量、提高了学习成效,呈现出以下共性发展趋势。
1.教师队伍梯队化、专业化
教师队伍梯队化、专业化是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和融合创新的核心动力。教师队伍梯队化的分工,是专业化发展的基础。
一是教师队伍梯队化发展。三个团队教师建立分工协作与共同决策机制,以教师梯队化建设满足学员规模化发展需求。其一,内容研发团队重在设计研发,通过高质量的教育产品确保大规模教学的质量;对应人数少,强调专业化。其二,授课教学团队重在导学陪学,因为内容研发团队已经完成课程设计研发等任务,授课教学团队不需要成为学术权威,而是演示讲解、答疑解惑、协作探究等,促进学习的有效发生;对应人数中等,强调明星效应。其三,辅导服务团队重在实施个性化服务,专属辅导满足学员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相应数量最多,强调及时反馈。
二是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其一是各自层面的专业化发展。在分工的基础上,各自聚焦自身核心业务,提升专业化能力;利用数字技术促进教学能力发展和基于数字化环境的教学方法创新[21]。其二是跨越层面的专业化发展。辅导服务团队的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高进入到授课教学团队或内容研发团队;授课教学团队的教师也可以进入到内容研发团队;从一线教学发展起来的老师,更加了解一线实际情况,对于授课教学、内容研发都是更加有利的。这也是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2.学习资源产品化、数字化
学习资源产品化、数字化是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和融合创新的内在需求。
一是学习资源的产品化。其一是集中研发与推广使用。通过专职为主的内容研发团队,以满足学生需求为中心,深入调研一线需求,科学设计教学体系,高质量研发统一课程材料、课程资源,面向全国推广使用。一线需求调研是学习资源产品化的重要理念和工作内容。其二是规范流程与持续改进。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强调的是流程,不是标准;标准是最低要求。学习资源产品化将由调研、分析、定位、设计、研发、推广、反馈、迭代等规范化流程共同组成,从精准定位到集中研发,从规模化推广到快速迭代更新,形成闭环、持续改进。
二是学习资源的数字化。其一是数字化资源已经成为在线教育主要的学习资源,包括电子的图文材料、直播录播的视频资源、网络课程等等,文字教材不再处于主导地位,而主要是作为辅助材料。其二是数字化学习资源更加立体,体现为在线教育企业在内容设计、媒体技术、交互技术甚至是智能技术上发力,资源更加多样、更具创新,进而提高学习资源的吸引力,提高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知识共享共生,以及精准生成用户画像、按需推荐资源,加强个性化学习服务和增强学习体验。
3.教学模式多样化、场景化
教学模式多样化、场景化是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和融合创新的生动实践。
一是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其一是需求多样化决定模式多样化。在线教育全年龄段学员全覆盖,必然带来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比如,学生个体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目标的不同,带来不同班级规模需求;区域或校际之间教师教学能力的不同,带来不同授课方式需求;学科课程内容特点的不同,带来不同学习场景需求;此外,还有教学成本与产出效益等多方面考量需求,必然导致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其二是通过多样化探索最佳模式。多样化教学模式探索,将成为最佳实践创新的基础。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能为其多样化发展注入新动能,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契机,以教学效果、效率和效益来科学评价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优劣,将有助于促进最适合、最佳模式的形成和推广。
二是教学模式的场景化。其一是外在技术发展支撑场景化构建。随着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大数据,特别是虚拟现实到元宇宙等技术的发展应用,为教学模式场景创新赋予了新方向,将进一步增强沉浸式学习体验。其二是内在教学需求驱动场景化构建。建构主义、关联主义等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强调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场景化学习,增强学习体验,促进有效学习。场景化的构建能将抽象枯燥的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还能为现实受安全、实验条件等因素不能为、不敢为、不好为[22]的实验或操作提供解决路径,如飞行驾驶、工厂装配、医疗示范等场景,通过体感交互、触觉交互、脑机交互等,助力学生能力培养。
4.学习评价科学化、智能化
学习评价科学化、智能化是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和融合创新的有效保障。
一是学习评价的科学化。其一是建立明确的评价标准。根据培养目标、学生特点等要素,建立具体的、可衡量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包含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还包括对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并适应教师和学生需求不断优化改进,以确保评价的科学与客观。其二是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加强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动态跟踪,运用课堂表现、作业考试、学习讨论、反馈调查等多种方式,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多元主体,不断增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个性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23]的落地实效。
二是学习评价的智能化。其一是多模态数据检测与评价。通过人工智能、图像识别、语音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对教与学的行为、师生的生理信号、心理意识活动、面部表情等多方面信息[24]进行提取与解析,增强思想动机、心理特征等多角度评价。其二是个性化的学习反馈与推荐。技术发展将更精准地支持对学习过程数据的采集、标注与分析,从而更精准地支持智能学情分析、个性化反馈与个性化推荐,促进精准教学。
5.组织体系全国化、标准化
组织体系全国化、标准化是扩大教育范围、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
一是以标准规范促进全国推广。其一是全国化,旨在扩大服务范围和规模。在线教育跨越时空的特点,以及在线教育的规模效应,都必然促使它面向全国发展,扩大覆盖范围和共享服务范围,提高成本效益。主要途径就是设置分中心、教学点、学习点等。其二是标准化,旨在规范运营、控制质量。主要是两方面的标准化,一方面是学习资源的标准化,主要是总部的内容研发团队来负责集中研发,通过功能完善的技术平台传递推广;另一方面是运营服务的标准化,主要通过明确学习中心的职责、规范,加强业务流程的线上化、自动化,人员培训和工作监督来实现。
二是以技术赋能优化组织体系。调查发现,组织体系建设,没有绝对的自营建设与管理,只有最适合当前情况的选择。其一,不能一味追求扁平化,要立足线上线下业务布局的实际需求。按照互联网思维,办学体系应优先选择扁平化,但实际上,这主要适用于线上为主的在线教育企业,如果是线上线下混合的,则需要结合国情,建立省市县多层级的办学组织体系。其二,不能一味追求自营建设与管理,须综合考量特定阶段发展需求。自营增强了总部对各地教学点人、财、物等方面的核心管理,从而有利于质量管控。但在企业发展初期,自营的组织体系投入大、周期长、难以快速布局,因此就有了加盟建设作为替代选择。
(二)借鉴启示
1.认识上:全面技术赋能的重要性
一要充分认识技术赋能在培养新时代人才方面的重要意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催生了新业态、新模式,对数字化人才培养提出了新希望、新需求,不仅仅需要专业技术型人才,更需要具备更高水平创新思维、数字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依托数字技术创新模式、重塑流程,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二要全面加强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创新。实际上,技术赋能教育数字化并不局限于前文的五个方面,还要进一步完善技术与教育双向驱动的落地路径,如加强系统规划,促进教育法律法规完善、数字化标准建设、数字化设施升级的协调发展;加强数字素养培训,提升管理者和师生的数字化思维水平,引领数字化价值观重构;加强数字治理,促进业务协同、流程优化、精准管理、科学决策的全面创新。
2.方法上:需求导向的技术融合应用
一是需求导向。一方面要满足大规模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需求,通过数字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进一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另一方面要满足教学模式由标准化向个性化的变革需求,依托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为精准化、定制化、差异化的教学提供动能,支持多样化、个性化、终身化学习。
二是融合应用。以技术融合推进系统融合,最终实现技术教育融合(模式融合)。技术融合强调通信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技术的协同赋能以及技术标准、数据标准的统一,进而服务自动化、智能化、精准化的教学并确保数据安全、隐私安全。系统融合强调智慧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的一体化设计研发与完善升级,促进面向全社会的智慧教育平台服务。技术教育融合强调学生、教师、管理者、家长等角色与系统平台的多维交互,以全过程的数据采集、分析、运用促进更高质量地智慧教学与科学管理。
3.目标上:教学模式创新与流程再造
一是“教”的模式创新与流程再造。教师的角色由知识传授者转型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其工作流程不再是传统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而是依托数字技术开展智能化教学探索与改革,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学习需求,依托学情诊断工具制定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依托智慧教育平台丰富学习资源、创新教学场景、增强多元互动,开展更有效地差异化、精准化教学和即时性评价辅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是“学”的模式创新与流程再造。学生的角色由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开展学习转变。通过智慧教育平台获得与学生个体特征匹配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策略,通过多种方式强化课前、课中、课后的多元交互,支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评价诊断,最大限度满足学生文化水平、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的个性化发展。
4.保障上:追求最佳实践与成本效应
一是追求最佳实践。以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为中心,平衡好教育数字化技术创新与应用创新的关系,始终坚持应用为王、服务至上,加速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应用的融合,以试点示范区域案例为引领,推进创新应用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选择最佳实践服务大规模个性化教育发展需要。
二是关注成本效应。技术发展具有快速更新迭代的特点,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是一味追求最新技术的使用,而应立足需求与实际,考量成本效益,实现技术应用基础上的质量和效益双提升。新旧技术平衡仍将是长期守则,旧有的技术如电子教材、录播仍会有效使用;新的技术以人工智能为例,应用建设初期会增加投入,但随着规模效应扩大,将促进成本下降、服务升级和效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