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病程阶段皮肤扁平苔藓患者血清IgG及补体水平相关性分析

2023-03-27焦丽艳刘小娟陈雪皎钱华李江慧杜红霞苗国英

河北医药 2023年2期
关键词:扁平苔藓扁平轻症

焦丽艳 刘小娟 陈雪皎 钱华 李江慧 杜红霞 苗国英

扁平苔藓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常发于30~60岁,临床症状主要为口腔黏膜及皮损伤,是一种慢性炎性性皮肤病,少数患者伴有内脏系统疾病或发展成肿瘤[1]。有研究表明,扁平苔藓的发病机制有抗原特异性机制与非抗原特异性机制,其共同作用下导致了基底膜的破坏以及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2,3]。机体体液的免疫状态可以通过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反映,在一定程度上二者可以作为体内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指标[4]。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是人体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之一,在临床上可用于恶性肿瘤、肾病、肝炎的诊断,但是关于IgG与扁平苔藓相关性的研究却并不多见[5]。补体C3、C4为血液或体液内参加免疫效应的大分子,除了广泛参与机体微生物防御反应以及免疫调节,也会引起免疫病理损伤,是体内具有重要生物学作用的效应系统和效应放大系统[6]。本研究分析扁平苔藓患者血清中IgG及补体C3、C4水平的变化,为该病临床诊断、治疗及发病因素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证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2~10月在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扁平苔藓患者共40例为患者组,均经过临床、皮肤镜及病理诊断,明确为扁平苔藓患者,年龄35~60岁,根据病程又分为轻症组20例[男5例,女15例;年龄36~60岁,平均年龄(45±3.1)岁;病程12~26月,平均(18±2.6)月],重症组20例,[男6例,女14例;年龄35~60岁,平均(45±2.8)岁;病程13~25月,平均(18±2.4)月]。另由我院工作人员中选择20名志愿者作为健康组;年龄30~55岁,平均年龄(45±2.6)岁。3组患者年龄、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通过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参与人员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患者组患者进行治疗,且痊愈后作为治愈组。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经过临床、皮肤镜及病理诊断,明确为扁平苔藓患者;参与研究人员均知情同意;能进行正常沟通交流;依从性高者;

1.2.2 排除标准:精神疾患者;伴随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者。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案:西替利嗪(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服用10 mg/次,1次/d;扑尔敏片(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4 mg/次,2次/d;维生素B6(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0 mg/次,3次/d;醋酸曲安奈德(西安扬森制药有限公司),外用,将药物涂抹在患处,每天早上1次,每周用药量<20 g。

1.3.2 痊愈评估标准:停药后2周,原皮损创面基本消失,患者原有自觉症状完全消失。

1.3.3 轻症评价标准: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扁平苔藓,且患者首次就诊,皮损呈散在性分布于患者局部,无全身症状。

1.3.4 重症评价标准: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扁平苔藓,患者皮损多发或连接成片,皮损处伴有炎性反应,患者有全身症状。

1.3.5 检测方法:对于IgG和补体C3、C4的检测,本研究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

2 结果

2.1 轻症组患者与健康组IgG水平比较 轻症组IgG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5),补体C3、C4水平较健康组明显降低(P<0.05)。见表1。

表1 轻症组患者组与健康组IgG及补体C3、C4水平

2.2 重症组患者与健康组IgG水平比较 重症组IgG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5),补体C3、C4水平较健康组明显降低(P<0.05)。见表2。

表2 重症组患者组与健康组IgG及补体C3、C4水平比较

2.3 重症组患者与轻症组IgG水平比较 重症组IgG水平较轻症组明显升高(P<0.05),补体C3、C4水平较轻症组明显降低,(P<0.05)。见表3。

表3 重症组患者与轻症组患者IgG及补体C3、C4水平比较

2.4 轻症组及治愈组IgG水平比较 轻症组治愈后的IgG水平明显降低(P<0.05),补体C3、C4水平明显升高(P<0.05)。见表4。

表4 轻症组及治愈组IgG及补体C3、C4水平比较

2.5 轻症组治愈后与健康组IgG水平比较 轻症治愈后的IgG水平、补体C3、C4水平较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轻症组患者治愈后与健康组IgG及补体C3、C4水平比较

2.6 重症组及治愈组IgG水平比较 重症组IgG水平较治愈后明显降低(P<0.05),补体C3、C4水平明显升高(P<0.05)。见表6。

表6 重症组及治愈组IgG及补体C3、C4水平比较

2.7 重症组治愈后与健康组IgG水平比较 重症组治愈后的IgG水平、补体C3、C4水平较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重症组患者治愈后与健康组IgG及补体C3、C4水平比较

3 讨论

皮肤扁平苔癣的皮损多表现为紫红色多角形的丘疹、斑丘疹,表面可有细碎鳞屑,伴有瘙痒或无自觉症状,Wickham 纹是扁平苔癣的特征性表现,少数可呈疣状、环状[7];皮肤镜表现存在区别,环状扁平苔癣的皮肤镜下可见环结构的外侧缘呈短刺状,内侧缘可见白色条纹;肥厚性扁平苔癣可见珍珠白区域、粉刺样开口、边缘条纹、黑褐色小点[8]。

皮肤扁平苔藓常发生在肢体,特别是弯曲的侧肢体,其皮损以皮肤黏膜为主。黏液性及皮肤损害可同时或连续发生。少部分患者黏膜受损,未见皮肤损害,出现黏液性改变,呈树枝状或网状细丝,血肿,水肿,糜烂,溃疡,硬结。有研究发现,皮肤扁平苔癣皮损处存在出汗障碍,汗液渗漏至真表皮交界处可能是 皮肤扁平苔癣病变发展的触发因素,通过诱导炎性趋化因子,导致淋巴细胞增殖和活化[9],一般情况下,从局部皮损到全身损伤需要2~4周,严重的扁平苔藓会在数日内扩散至全身。大约50%的病例在9个月内痊愈,95%患者2年内痊愈。

目前,扁平苔藓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有研究表明,其致病因素与细胞介导免疫反应相关[10-12],也有研究表明其致病因素与T细胞攻击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相关[13-15],但是原因尚不明确。就目前研究,遗传因素、感染、精神因素、某些疾病及药物都可以引发扁平苔藓。口腔部位为扁平苔癣的好发部位,有研究表明,是由于多个基因的表达异常导致,尤其是癌基因、免疫代谢相关基因等,大多数患者可有较明显的不适症状,如为黏膜糜烂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刺激痛等严重疼痛感,并导致言语困难、进食、咀嚼受阻碍,对其生活造成较大影响;扁平苔藓皮肤缺损主要表现为紫蓝色、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表面干燥、光泽,伴随少量黏着性鳞屑,表现为白色或灰色线、点等,患部出现剧烈瘙痒,而大部分患者同时出现严重黏膜损伤[16]。

目前扁平苔藓的诊断方法主要为组织病理检查、免疫荧光检查等,其治疗方法多采用综合治疗。(1)外用药:① 糖皮质激素:通常用于经典扁平苔癣的治疗,尤其是局限性的扁平苔癣。②维A酸类:可根据皮损的面积、部位及严重程度选择药物对应的浓度。③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本类药物对甲扁平苔癣、口腔扁平苔癣、色素性扁平苔癣及生殖道扁平苔癣均有较好疗效[17,18]。④维生素 D3衍生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局部类固醇联合使用,对口腔扁平苔癣、肥厚性扁平苔癣有较好疗效。(2)系统用药:①糖皮质激素:是严重病例、明显的口腔黏膜损害和指(趾)甲受累严重时的最主要药物,也可用于局部外用激素耐药病例。在考虑使用全身皮质激素时,有学者建议可使用小剂量冲击疗法[19]。②维A酸类:如有病例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者,维A酸口服可作为二线药物治疗,但应注意其副作用。③免疫抑制剂:甲氨喋呤:针对泛发性扁平苔癣可使用低剂量甲氨蝶呤,但要注意定期监测血液指标;环孢素:常规治疗无效的顽固的扁平苔癣的治疗可考虑使用环孢素治疗,但应注意复发率及系统毒性;霉酚酸酯(MMF):对肥厚性扁平苔癣、口腔扁平苔癣、生殖道扁平苔癣均有较好效果[20]。④其他:羟氯喹对光线性扁平苔癣疗效更佳;柳氮磺吡啶:具有抗微生物和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泛发性扁平苔癣;沙利度胺具有强大的抗炎活性和免疫抑制功能,对口腔扁平苔癣及较顽固扁平苔癣有较好疗效,但其致畸作用及部分患者出现的头晕和镇静作用,应谨慎使用。米诺环素可用于生殖道扁平苔癣的治疗[21]。甲硝唑、四环素、氨苯砜、灰黄霉素等均可用于扁平苔癣的治疗。

本研究分析血清中IgG表达在扁平苔藓诊断、治疗及病因分析中的意义。通过实验结果可知,在扁平苔藓轻症阶段,患者血清中IgG相对于正常血清的IgG水平即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症加重,患者血清中IgG水平也会随之增加,重症患者的IgG水平显著高于轻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上普通的病毒或细菌感染和自身免疫疾病都可引起IgG升高。一般来说在病毒或细菌急性感染的初期,IgG并不升高,但根据本研究的实验结果,在扁平苔藓轻症阶段IgG就已经有明显升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扁平苔藓的发病因素与患者自身免疫相关。另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病程深入,患者血清中IgG水平会随之升高,由于大多数重症患者会伴随炎性反应,所以此时IgG升高可能由炎性引起。补体C3在经典激活途径和旁路激活途径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轻症患者血清中C3水平下降,且相对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且随着病程加重患者补体C3、C4水平会随之减少。一般来说,某些免疫系统、结缔组织疾病及肝脏疾病会导致机体需要合成大量免疫复合物,致使大量补体结合,最终体现为C3、C4水平下降,由于本研究入组患者除扁平苔藓外均未患其他疾病,补体C3、C4下降可以排除结缔组织及肝脏疾病,结合本研究的实验结果,可以印证扁平苔藓的发病因素与患者自身免疫相关。 另外,轻症组及重症组患者治愈2周后血清IgG水平相对于患病期水平有明显升高,补体C3、C4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IgG、补体C3、C4在扁平苔藓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轻重症患者病情痊愈后的IgG、补体C3、C4水平相对于健康组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扁平苔藓痊愈后患者的免疫系统会恢复到正常水平。

综上,在扁平苔藓患者轻症期即可引起患者血清IgG升高及补体C3、C4降低,从一定程度上印证扁平苔藓的发病因素与患者自身免疫相关,随着病程深入,患者IgG水平会进一步升高,补体C3、C4水平进一步降低,当患者痊愈后,其IgG水平和补体C3、C4水平会逐渐恢复正常。因此患者血清IgG水平和补体C3、C4水平可以作为扁平苔藓诊断的参考指标。

猜你喜欢

扁平苔藓扁平轻症
加味葛根汤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轻症乙型流感(风寒束表证)的疗效观察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中国重大疾病保险制度建设研究
全球治理趋向扁平
轻症小儿肺炎门诊雾化吸入疗效分析
大柴胡汤对肝郁气滞型急性轻症胰腺炎的疗效
泛发性疣状扁平苔藓一例
表现为扁平苔藓样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一例
扁平轮胎硫化工艺的有限元分析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