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达峰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

2023-03-26巴曙松蔡泽栋

海南金融 2023年12期
关键词:灰色关联度绿色金融碳达峰

巴曙松 蔡泽栋

摘   要:碳达峰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议题,也是一个需要长远规划的课题。首先,基于因素分解和灰色关联度测算结果,提炼出产业结构、能源强度、能源结构、顶层设计等在内的碳排放关键驱动要素;其次,从上述因素视角出发梳理若干国家的达峰举措及其绿色动态,并为中国在各驱动要素下的可持续实践提出相应建议。在顶层设计之下,发展绿色金融体系涉及碳核算体系、碳定价机制、ESG评价体系、信息披露、激励与约束机制、绿色金融产品、碳交易市场等多个方面。

关键词:碳达峰;绿色金融;国际实践;因素分解;灰色关联度;ESG评价体系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23.12.004

中图分类号:F832;X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23)12-0038-11

实现碳达峰,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可主要依靠自然和政策等不同途径实现。自然达峰与国家的人口、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城市化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政策驱动达峰则和顶层设计息息相关,两者之间协同促进,相互影响。当前中国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仍有提升空间,在长时间内对能源的需求仍有较大的增长,碳排放量仍可能会在短期内走高。此外,虽然中国低碳政策之间的协同性有所提升,但仍存有较大的完善空间。由此看来,中国在短期内实现达峰的难度较大,应当通过长远规划尽可能地缩小峰值、缩短出峰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提炼碳排放影响因素、探寻碳达峰形成机制、借鉴国际路径经验、提出和落实相应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绘制各因素与碳排放量的时间序列走势并计算灰色关联度(见图1和图2),图1采用的是均值的无量纲法,图2采用的是最大-最小值的无量纲法。综合两种计算结果可知,所有驱动因素都与碳排放量达到了中度及以上的关联程度(0.35-0.65为中度关联),其中人口数量、城市化水平的关联度最强,能源强度的相关性则稍弱。上述定量计算结论再次验证了各大因素的重要性,为下文梳理国际实践、提出政策建议等构筑了明晰的框架。

二、已达峰国家的实践经验

当前全球已取得碳达峰状态的国家中,发达国家占大多数。本文将在杨婉琼(2022)和巴曙松等(2023)的研究基础上,从先前总结的若干驱动因素视角出发,对美、德、英、法、日等五国的达峰实践和最新动态进行简要梳理概括,从而为中国“双碳”目标的推进提供有益参考。

(一)美国

在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方面,积极推广和应用燃烧前的碳捕捉与封存(CCUS)技术,并保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持续性,新能源技术已世界领先并具有高度商业化的特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也有雄厚的资金支持。

在顶层设计维度上,健全政策体系以引领碳减排,以加州为首的各州采取低碳发展地区行动落实碳达峰,双方相互配合,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法案与计划(见表2)。针对绿色金融领域,虽然美国联邦政府在ESG政策推动方面较少有主动作为,但美国拥有全球最发达的金融市场,ESG评级机构的起步和发展较早,目前已形成领先且成熟的ESG评级体系,一定程度上推动了ESG信息披露标准的统一,促使以花旗银行、JPMorgan等为代表的大型金融机构逐渐增加对碳市场和绿色金融的关注,开展绿色信贷支持业务,并借助自身在量化方面的优势开发碳风险定价模型,形成了具有较高精度的碳核算机制。

(二)德国

在产业结构方面,通过向国外转移低附加值的制造环节,实现了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下降;在能源结构方面,积极推动化石、核能的淘汰并大规模扩张其可再生能源的消费,当前已关停境内所有核电站,能源供应正式无核化。

在顶层设计维度上,一方面,在应对气候变化、落实能源计划、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等领域始终保持高度积极性,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案与计划(见表3)。另一方面,积极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以支持碳中和的目标。德国于2022年成为中美之后全球第三大绿色債券发行市场;德国的政策性银行—复兴信贷银行很早就涉足了碳排放交易市场,还为新建的生态建筑项目提供贴息贷款支持。

(三)英国

在产业结构方面,通过改革排放交易计划以对电力、工业、航空等高碳行业实行排放限制;在能源结构方面,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2023下半年启动本土首个天然气发电站掺氢调峰试点项目。

在顶层设计维度上,通过法律法规、国际合作、发展绿色金融等方面来推进碳减排。在法律法规方面,出台了《气候变化法》,在气候变化的立法层面做出了全球表率,并针对其他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和措施(见表4)。在国际合作方面,在全球领导人气候峰会上提出了发达国家“最大幅度减排目标”,在正式脱欧后又积极开展“气候变化外交”(杨婉琼,2022);也与欧盟进行了碳关税机制和磋商,取得了较大进展。在绿色金融方面,英格兰央行已启动双年度的气候探索情景测试,用于评价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气候风险管理能力;巴克莱银行积极开展绿色信贷服务,向市场提供含绿色项目、绿色按揭、呼吸信用卡等在内的多种产品。

(四)法国

在顶层设计维度上,一方面,作为巴黎协定的主要牵头方,法国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令(见表5),以实现节能减排、促进低碳发展。另一方面,大型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也积极投身于绿色金融实践中。例如,法国巴黎银行在绿色信贷投放市场保持活跃状态,提供大量贷款以支持低碳能源生产;法国外贸银行通过引入权重因子来降低绿色资产的风险权重,从而形成对发放绿色贷款和促进环保型融资的激励等。

(五)日本

在产业结构方面,完成了经济增长动力由传统高排放制造业向低排放高科技产业的转变;在能源结构方面,利用核电来应对电力供给的短缺,并对于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极大地助力了碳减排的进程。

在顶层设计维度上,实行财政政策、国际合作、发展绿色金融等多措并举。在财政政策方面,通过设立碳中和投资促进税制,以税收优惠激发企业可持续投资以及开发环境友好型产品的积极性。在国际化方面,通过牵头《京都议定书》建立了包括清洁發展、联合履约和国际排放贸易等在内的碳交易机制。在绿色金融方面,日本央行积极展开气候压力测试,在考虑物理风险的同时兼顾转型风险;日本低碳转型类债券的发行规模居于全球第一,在绿色创新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小结

综上所述,虽然各国的达峰路径和后续措施各有差异,但都离不开产业结构、能源强度、能源结构、顶层设计等涉及碳排放驱动因素的举措,其中顶层设计可以说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与其他要素相互作用、有机融合,且离不开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的支持。这些实践经验对中国实现碳达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三、从驱动因素出发参考各国实践提出对策

(一)人口数量、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

人口数量通常是促进碳排放的正向驱动因素,且与碳排放量的相关性相较其他因素更高(见图1和图2)。通过计算和对比三期数据可知(见表7),各国在达峰前后大多呈现人口增长率下降的态势,该现象同样印证了上述正相关关系。尽管当前人口负增长、出生人口减少和人口老龄化等趋势减轻了未来的减排压力,但也引发了对人口红利消失的担忧。因此,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同时提升劳动力质量尤为重要。

城镇化率通常与碳排放量呈正向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城镇化进程能够显著增加碳排放量(见图1)。当前,中国城镇化率已达65.22%,但和发达国家70%以上的达峰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见表7),未来城镇化率的上升将带动碳排放量的继续增加。为降低达峰时的峰值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刻不容缓。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宜居的农村环境;另一方面,要制定相对宽松的农村人口流动和迁移方案,同时完善城镇配套设施来提高城镇容纳能力、提高城市创新驱动能力来提升发展的可持续性,助力碳达峰目标更快、更低成本地实现。

经济增速和人均GDP通常与碳排放量呈正向关系(见图1),然而以经济发展放缓为代价换取碳达峰并不可取。通过计算和对比三期数据可知(见表7),主流国家在达峰中后期大多经历增速下滑,未能较好维持发展经济和低碳减排之间的平衡。这就要求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使得发展模式在保持韧劲的同时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在该过程中,鉴于各个区域和城市群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特点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制定差异化的碳达峰目标和减排政策,以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不仅东中西部地区应当区别对待,城市群层面也应采取差异化的策略(高国力等,2023)。

(二)产业结构

一国的产业结构与碳排放量关联密切(见图1),其中包括能源供应部门和工业消费部门的第二产业更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调控对象。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以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主要在于如下三个方面。

1.调整三产业比例,尤其是降低第二产业比重

借鉴英国、日本等国家的碳达峰经验,以实现高碳型结构向低碳型结构的转变。通过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来降低第一和第二产业的比重,并逐渐提升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引导资金投向绿色低碳产业,积极发展数字经济等低碳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现代服务业。同时,参考德国的碳达峰实现路径,积极推动产业转移进程。区域可根据自身优势承接将被淘汰企业以及高耗能高排放的制造产业。

2.助推高碳产业的绿色转型和优化

首先,第一产业并不是减排的重点领域,可通过政策引导减少煤炭消费、提升可再生能源使用率。在此基础上,可关注林业碳汇、渔业碳汇、海洋碳汇等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作用。

其次,第三产业中的高碳行业主要是交通运输业,有如下优化路径。一是制定尾气排放、燃油经济性等在内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标准;二是通过铁路、公路、空运等相替代的方式实现交通运输方式的内部结构优化;三是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

最后,第二产业是改革和转型的重点。在改革层面,应当促进高耗能和产能过剩行业的供给侧改革,通过降低能源成本的方式来推动企业进行低碳升级;在转型方面,应当健全高碳行业的碳税征收和排放权交易机制,从而倒逼高碳企业使用如风能、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马兆良和梅加兰,2022),同时开展技术改造,推动能源基础设施数字化。

3.推行差异化的碳达峰路径

同经济发展的优化路径相一致,需要详细分析各地区和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制定差异化的碳达峰路线,如长江中游等城市群应将碳减排重点放在第二和第三产业上,而长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则应积极落实生活和间接碳减排(高国力等,2023)。

(三)能源强度

能源强度通常与碳排放量呈正向关系(见图1),通过减弱能源强度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政策关键主要在如下两个方面。

1.从供给和需求端同时着手,降低单位区域的碳排放

供给侧方面,一是要建立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涉及能源结构的优化;二是要在关键行业落实减污减碳的行动计划,事关产业结构的优化。需求侧方面,要强化低碳发展意识的宣传,倡导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出行方式,并充分调动居民和企业进行低碳实践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公民的低碳认知程度。

2.通过科技创新提高碳吸收碳减排效应

碳中和的定义是指碳排放量与碳汇消纳量相平衡,其中碳汇包括生态碳汇和工程碳汇两种类型。因此,应当明确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的重要性,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的吸固碳能力,同时给予工程碳汇以足够重视,借鉴美国经验,积极推行含CCUS在内的一系列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的应用。

(四)能源结构

一国的能源结构与碳排放量同样关联密切(见图1)。总的来说,优化能源结构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前提是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和安全,关键是开发新能源,目标是逐渐从依赖传统能源转向使用清洁新能源。

首先,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和安全是重要前提,需要完善产供储销体系,并优化电力、油气和新能源等的跨省区调度机制,这不仅能帮助能源富余地区解决存量、消纳增量,还能缓解其他区域的能源紧张问题。

其次,开发新能源是实現能源结构转变的关键,这同样离不开技术进步和政府扶持。一方面,各地区可以借鉴北欧国家的碳达峰经验,因地制宜开发非化石能源,如西北地区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西南地区参照挪威开发水电资源、东部地区参照丹麦发展海上风电、东北地区参照瑞典开发生物质能等。另一方面,学习英德日等国的达峰实践,政府应当整合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鼓励对风光电等清洁能源的投资开发,并引领储能等前沿技术产业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激发企业和人才创新活力。

最后,从传统向新能源的转变是能源结构转型的目标。一方面,要加快推动能源消费电气化进程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努力实现“十四五规划”对于单位GDP碳排放、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和发电量等预先设定的目标。另一方面,各区域可以参考北欧国家的碳达峰实践,立足自身能源禀赋特征,选择适合自身的非化石能源品种并提高其使用比重,高效实现区域自身能源的绿色转型。在低碳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也应当把控好速度,视能源供应的稳定和安全为基础前提。

(五)顶层设计

在上述的“碳达峰”驱动因素中,顶层设计可以起到引领作用。除学习借鉴达峰国家在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减少碳排放强度等方面的政策与立法实践外,推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助力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双碳”目标的实施也给金融业带来了众多的机遇和挑战。

从金融体系运行的角度看,央行在公共机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绿色金融体系五大支柱为碳达峰顶层设计的未来推进方向提供了有益参考。

1.着力建设标准化体系

首先,碳核算体系需要标准化。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规范化的数据来源、标准化的碳核算方法是增强碳信息披露透明度、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前提。近年来,央行高度重视金融机构碳核算标准体系的建立,中国银行业也已初步展开企业、个人以及绿色金融产品等的碳账户建设工作,较好地顺应了全球碳核算体系的发展趋势。未来,可以更多地借鉴和学习美国银行业较为全面的碳核算量化方法以及欧洲银行业先进的碳风险管理措施。

其次,碳定价机制需要标准化。目前,欧盟持续关注碳边境调节机制问题,开始统一征收碳关税,覆盖品种众多,未来将对中国产业贸易的发展和碳减排的进程的推动造成负面影响,迫使中国提升碳定价体系的标化程度,尽快与国际接轨。在这一要求上,碳核算的规范化有助于提升碳资产定价的准确性,助推碳定价机制的标准化,从而更好地应对外部冲击。

最后,ESG评级评价体系需要标准化和规范化。相较于国际知名机构,中国ESG评价体系的整体发展相对滞后,近年来,可持续发展概念投资受到广泛关注,引致了大量新兴评级体系的出现,然而,不同评价模型在指标选取、权重分配、评价方法等方面都有一定差异,导致各体系对同一对象的评价结果未达成高度共识,这种分歧不仅会对判断绿色转型整体进程、评估ESG实践效果造成影响,也会一定程度地干扰投资者决策,进而对资本市场产生不利冲击。对此,国内评级机构应当积极借鉴国际成熟评价体系的建设经验,加强沟通交流、统一指标测度、精细计算过程,持续推进ESG评级程序的规范化和评级结果的客观准确性。这有利于引导ESG投资的长远健康发展,从而更好地助力金融体系的稳定以及“双碳”目标的实现。

2.逐步完善环境信息披露要求

培养碳核算和环境披露的自律意识对金融机构和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作为中国绿色金融领域的主要实践者,商业银行更是要走在前列,对齐花旗银行、巴克莱银行、巴黎银行等国际大行的可持续实践标准,全面推进ESG治理体系建设,着力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当前,已有多家国内银行积极与国际接轨,签署了负责任银行原则(PRB)并参与了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小组(TCFD),2022年度上市银行更是达成了独立ESG报告全披露的目标,这些事实均表明银行业在绿色信息披露方面已做出了良好表率。

3.着力实现政策激励和约束体系的有机结合

人民银行于2021年11月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其要求金融机构在获得低利率再贷款的同时承诺将碳排放、碳减排的有关信息作对外披露,很好地构建了激励与约束相容的机制,增强了激励措施的风险可控性。与此同时,上文提及的法国外贸银行绿色权重因子激励机制的相关做法也值得借鉴。此外,建立完善的金融机构绿色评价体系是确保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合理性的重要前提。中国长期以来一直高度关注对于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评价,如《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要求评价金融机构在绿色贷款和债券等业务上的综合表现,并将评定结果作为机构评级的考量因素。将绿色业务表现与评价结果挂钩有助于引导其丰富绿色资产配置,从而更有效地应对环境风险。

4.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完善碳交易市场

关于绿色金融产品,一是继续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并持续发展绿色债券市场,前者是中国最主要、相应政策体系最为完善的绿色金融工具,后者在近年来也已取得大规模发展;二是创新更多的转型金融工具,目前中国已推出碳中和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ESG理财等创新品种(贺觉渊,2023),未来要在梳理和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基础上,继续推行股权类融资工具、衍生金融产品、保险等的绿色创新。

关于碳交易市场建设,一是需加快实现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全行业覆盖,从而更好地通过市场化机制促进高排放企业的节能减排,同时也要积极推动实现碳排放配额与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相互配合,在限制高碳排放行为的同时也为节能减排企业提供正向激励;二是可借鉴欧盟国家的碳市场实践,通过若干优惠政策吸引商业银行、券商、私募等多种金融机构的资金涌入,进而活跃碳交易市场、推动碳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发展。当前部分国内银行已开始参与碳市场交易,使用碳账户为企业提供碳排放权交易服务,便是业务创新的良好体现。

5.构建开放共赢的国际合作新格局

学习英法德日等达峰国家的经验,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在绿色金融发展框架所涉及的碳核算体系、碳定价机制、ESG评级体系、信息披露要求、激励与约束机制、绿色金融产品体系、碳交易机制、气候投融资等多个领域展开积极的国际交流,充分借鉴先进的碳核算量化方法、气候风险管理举措、绿色产品创新理念以及碳交易市场实践,逐步优化评级机构的指标体系建设,着力完善对于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规定和奖惩机制,并通过环境峰会、可持续发展论坛等不断传递声音,促成合作共赢。

四、结语

总的来说,通过对碳排放进行合理分解,可有效地找出促进碳减排的潜在因素。相信通过顶层引导,支持绿色金融业务的开展,适当调控人口数量,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采取有效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技术手段,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地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情况实行差异化举措,中国定能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碳达峰碳中和定会如期而至。

(责任编辑:张恩娟)

参考文献:

[1]巴曙松,王志峰,张帅,等. 银行业ESG实践的全球洞见与中国行动[R].北京:第二届国家“双碳”战略与ESG高峰论坛,腾讯金融研究院,2023.

[2]高国力,文扬,王丽,徐睿宁.基于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城市群碳达峰研究[J].经济管理,2023,45(2):39-58.

[3]贺觉渊.中国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心坚定不移[N].证券时报,2023-03-30.

[4]李俊杰,刘湘.宁夏碳排放影响因素与碳达峰预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2(7):116-124+185-186.

[5]马兆良,梅加兰.多情境视角下中国中部六省碳达峰预测[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13):216-222.

[6]宋一程.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商业银行ESG治理机制建设研究[J].海南金融,2021(12):59-67.

[7]王彪,胡余平.公共机构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探索——以央行为例[J].海南金融,2022(11):78-85.

[8]王倩倩,娄媛媛,张鹏岩,王春晖,朱慧儒,张金炳,刘振岳.能源消费背景下河南省碳排放测算及碳达峰预测[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53(1):47-59.

[9]王晓燕.“双碳”目标实施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海南金融,2022(6):22-27.

[10]许予朋. 易纲: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胡萝卜+大棒”[N].中国银行保险报,2023-03-31.

[11]楊婉琼.碳达峰碳中和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中国工业和信息化,2022(6):38-43.

[12]伊德日夫,王路航,解宇龙,萨和雅.基于主成分回归的内蒙古自治区碳达峰预测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3(6):102-107.

猜你喜欢

灰色关联度绿色金融碳达峰
碳中和·碳达峰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应当采用何种立法思路
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设计思考
森林碳汇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
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如何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
绿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业的运用研究
基于AHP灰色关联分析的企业电子商务信用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