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真相时代网络谣言的协同治理

2023-03-26栾轶玫

视听界 2023年6期
关键词:智者谣言媒介

“后真相(Post-Truth)指“在社交媒体盛行的当下,事实之于舆论的引导力不似以往,而情感和个人信仰在舆论中的引导力大增”。

“后真相”并不是说“真相”本身发生了什么变化,而是舆论对于“真相”的态度发生了转变。真相没有被篡改,也没有被质疑,只是变得次要了。

后真相时代眼见未必为实。媒介生态遍布“网络化事实”,首先,事实数量“大到不可知”,没有人能够知道全部事实。“巨量化”事实,客观上使人们失去了“得出结论”的能力,于是人们倾向于不在意信息是否为真,是否是“事实”,而更在意信息背后所包含的“情感因素”是否与自己合拍。其次,事实除了“巨量化”特征,其构成还具有多元化特征,“巨量化”的事实中包含了多元化的事实,这使得人们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事实”(可以强化自己观点的事实),从而可以支持自己的观点与情绪。

此外,媒体被注意力经济逐渐消解掉“把关”功能。在社交媒体时代,各类媒体平台愈来愈娴熟地去迎合大众心理,以求商业价值的最大化,“情绪的影响力超越事实”,消解事实成为媒体的常态。加之,引导并强化受众认知“偏见”的算法技术,在每次推荐和搜索中不但强化受众本身的固有偏见,而且通过技术去引导这种偏见以满足用户需求。

“情感大于事实”的后真相是多方“合谋”而成的,既有强化受众在真相感知中的偏见的技术因素;又有媒介、自媒体在注意力经济时代为吸引眼球,以情绪话语替代事实陈述的媒体因素;还有面对巨量信息放弃对事实的甄别对真相的求索,倾向于情绪依赖与观点合拍做出判断与行动的受众因素。

后真相时代网络谣言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以价值引导作为治理新理念,通过媒体、平台、公众、政府等多方的综合治理、协同治理最终实现网络空间的清朗。“谣言止于真相”“谣言止于智者”,治理谣言一是在后真相时代共建“真相空间”实现价值引导,二是提升公众媒介素养扩充“智者”队伍应对谣言。

后真相时代共建“真相空间”实现价值引导。首先,媒体要担负起创建“真相空间”的主体责任,设置议程时由“内容引导”转变为“生态引导”。针对谣言产生的萌芽期、爆发期、持续期等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生态引导对策,利用媒体专业化优势、政府公信力优势、意见领袖穿透力优势,消除噪音流,加强影响力,将公众引导到真相上来,从而远离谣言。其次,平台规则设计要由“流量至上”转向“流量向善”。在平台资本和变现红利的诱惑下,“流量至上”已成为一些平台的引导逻辑,被流量绑架的内容,左右着公众的视线,局限着他们的视野,公众被困在信息茧房里吞食着被投喂的低俗、戏谑、娱乐、灰暗的碎片化信息而不自知。长期浸泡在这些内容中,公众很难养成独立、理性、建设性的思考习惯,而没有批判性思考力的公众很容易被情绪煽动、信言传谣,很容易站队与被带节奏,这些都不利于网络清朗空间的建设。再次,责任主体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沟通”。在热点事件发生时,责任主体能及时“定风波”,第一时间加大事实供给,积极面对公众担忧,及时澄清社会误解,并借助主流媒体、关键意见领袖通过多渠道、多路径消除情绪噪音、放大理性声音。

提升公众媒介素养、扩充“智者”队伍应对谣言。公众媒介素养的提升非常重要。首先,公众需具备“责任者”意识。网络的匿名性特征并不等同于隐身人,每个人都应对自己的网络言行负责。要时刻警醒自己在网络空间的言行(文字、图片、音视频)是否会有诽谤、诬蔑、侵犯名誉、损害权益的潜在可能?自己传播的信息是否未经核实?是否信谣、传谣甚至制造谣言?其次,公众需具备不断更新的媒介素养能力。社交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可发声,公众面对这样的消息要让子弹飞一会儿,要多用搜索键慎用转发键,学习更多甄别真信息假信息的方法并培养耐心。做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秩序与网络文明的责任者,理性、建设性地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中去。

当智者多了,谣言自会止于智者;当真相获得容易了,谣言自会止于真相。后真相时代通过共建“真相空间”实现价值引导,提升公众媒介素养、扩大“智者”队伍应对谣言,以系统治理、协同治理模式实现网络谣言有效、高效、长效治理。

猜你喜欢

智者谣言媒介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智者说
智者说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The Wise Man End the Rumer 遥言止于智者
谣言
谣言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