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生产流通到消费认同:红色题材电视剧的情感传播实践

2023-12-22

视听界 2023年6期
关键词:题材红色受众

梅 凯

作为一种独特的影视题材,红色电视剧既是红色文化与视觉影像有机结合的重要载体,也是红色基因和红色精神在和平年代赓续传承的重要媒介表征。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红色文化凸显出的强烈的斗争性和鲜明的革命性特征,已成为我国迈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重要精神动力来源。如今红色革命历史题材已成为影视传媒领域常拍常新的重要创作源泉,涌现出《破晓东方》《觉醒年代》《山海情》《大决战》《功勋》《理想照耀中国》等一批优秀的红色题材电视剧。红色文化与视觉影像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以往理性传播带来的效果滞涩困境。情感传播是指广泛借用情感渠道,将人类共通的情感注入影视画面之中,促使受众在情感的体验、想象和分享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故事叙事,以达到“从根本上建立起一种持续的、长久的情感关系”[1]。视觉影像与情感传播之间具有一种天然的耦合联系,凭借情节悬念化设置、内容生动化展演以及价值情感化认同的方式,情感传播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嵌入视觉影像中。尤其是红色文化独具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等宏大史诗特征,在情感传播的弥合下,视觉影像逐渐成为丰富红色文化传播内容、拓宽红色文化传播渠道、优化红色文化传播效果的重要抓手。因此,从情感因素角度入手,以当下优秀的红色题材电视剧为切入点,深入探究红色电视剧的情感传播实践,不仅有利于促进红色题材电视剧升维化发展,而且还有助于开辟红色文化影视传播新的路径,从而为我国坚实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一、文献回顾

红色基因是党永不褪色的根本保证,红色精神是鼓舞一代代中华儿女开拓创新的精神宝库。如何赓续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已成为新的历史时期各大传播主体需要聚焦纾解的关键问题。整合目前已有研究,学者们主要聚焦于红色题材电视剧和情感传播间的情感联结、情感效能、跨文化融通以及文化症候等领域。

(一)情感联结:红色题材电视剧的情感适配迭合

从内容与形式的角度看,红色电视剧主要指以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为核心题材,通过电视剧的形式反映民族主义、时代精神和不同阶段家国理想的影视作品。[2]从现代性的角度看,红色电视剧是革命历史与现代传媒对接的技术理性建构,是红色精神在当代传承的载体,是现代商业机制下的一种经典价值图谋。[3]红色电视剧对红色历史的情感价值体现具有独到的作用,二者之间存在情感上的迭合关系。正因如此,红色电视剧借助情感传播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乃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产生了不可小觑的正向建构影响。有学者认为红色电视剧具有直观性、情感性和历史性,引导受众形成共同的历史记忆,进而构建国家认同,经过对全国12 所高校的大学生(N=779)开展实证研究得出“对红色电视剧的接触频次越多、数量越多,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水平就越高”的结论。[4]

(二)情感共鸣:红色题材电视剧的情感传播效能

红色题材电视剧的特殊性不仅仅在于其立足于深厚的红色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还在于其自萌生之日起就承担着红色文化正面宣传和意识形态正向维护的责任。因此,如何调适红色文化题材电视剧的媒介呈现形式和传播效果逐渐成为影响其走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而情感因素的摄入成为破局纾困的有力方法。在情感传播的助力下,红色题材电视剧的确能在不同的受众群体中引发情感共鸣,以实现在受众内心深处的情感触动和情感认同。譬如在红色题材电视剧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层面,有学者认为红色题材电视剧强烈的情感感染力能够引导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鼓舞大学生践行伟大的中国精神,指引大学生实现崇高的人生价值。[5]

(三)情感货币:红色题材电视剧与多元文化传播

人类独特的特征之一是在形成社会纽带和建构复杂社会结构时对情感的依赖,而情感又是人际关系的维持者。[6]也因如此,跨文化传播中情感因素的调用形塑了情感如同“货币”一般,在文化与文化、族群与族群之间的意义空间交流中流通。有学者分析了延安时期的红色文化国际传播的历史经验,认为新的历史时期应“从情感维度培育友华媒体、加强民间交往”等。[7]而情感因素变成跨文化传播中的流通货币的另一个原因是情感与共情之间的迭代关系。共情不是一种情绪,也不是一种感受,而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8]因此,情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合由于文化差异和文化隔阂带来的传播困境。在红色题材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中,对共通的情感表达与呈现是创造红色文化传播新局面的重要一环。

(四)文化症候:红色题材电视剧的负向解码困境

正向解码一直是传播活动得以开展的理想期许,希望受众沿着传播者的视角正向解读影视作品。但是囿于信宿的主观能动性和传播渠道的延展性,往往会出现负向解读的窘况。而情感传播具有语言的感染性、内容的主观性、行为的亲近性和目的的价值性等特点,其理想诉求是要“凸显传播主体的文化品格和人文关怀”[9]。目前红色题材影视剧也出现了一些负向解读风险,出现了诸如不尊重历史事实,情节胡编乱造,人物的世俗化以及英雄主义的消解等。[10]除此之外,红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受到了来自消费主义的冲击,面临着意识形态功能弱化,娱乐性功能日益突出以及历史虚无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滋生的问题。[11]因此,红色题材电视剧的情感传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从多个维度寻求新的破局路径以规避情感因素带来的负面效果。

二、情感生产与流通:红色题材电视剧的情感传播逻辑

红色文化萌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革命实践,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题材电视剧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传播逻辑逐渐推动红色革命历史的媒介表达方式朝着人性化、自然化和真实化的方向迭代演进。从情感符号的镶嵌、情感内容的连带、情感价值的映射以及情感算法聚焦等层面着力,红色题材电视剧实现了情感因素的生产与流通。

(一)情感符号镶嵌:红色历史的意象复调

作为传播信息的关键意义表征,符号与传播母题的情感要素和意义延伸之间具有天然的联结关系。一方面,符号承载了意义要素,在传者编码与受者解码之间来回跳脱。另一方面,符号自身携带的固定联想空间促成传受双方对特定意象的认知与想象。红色历史具有自身生成的特定时代语境,红色历史高度凝结的红色文化是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的重要内容,更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强大支撑。[12]也正是如此,红色历史在影视传播中如何以细微之处吸引人、以感人之处打动人、以共情之处鼓舞人成为红色题材电视剧创作主体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与文本信息传播一样,红色题材电视剧同样需要借助一定的符号展开红色历史的真实描摹。在电视剧《破晓东方》中,代降龙等人誓死保护升起的红旗一幕正是红色历史情感符号调用的有力证明。在黑暗的上海,解放军战士们不畏牺牲、殊死搏斗升起血一般红的旗帜,加之慢动作升格镜头的运用更加彰显着解放军将士们敢于斗争、不畏强敌的精神面貌,展示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历史伟力!黑夜中的红旗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遥相呼应,运用意象复调充分实现了红色情感符号的镶嵌。

(二)情感内容连带:红色记忆的时代表达

由情感符号镶嵌到情感内容连带,红色记忆拥有了不同的时代表达。从当下的红色题材电视剧来看,从《理想照耀中国》对中国共产党在萌芽时期筚路蓝缕的建党艰辛历程的呈现,到《觉醒年代》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先烈为救亡图存而竞相奔走呼号的经典再现,再到《跨过鸭绿江》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复刻,这些作品将红色记忆搬至荧屏,并且运用多种形式和情节内容设置,丰富红色历史的媒介表现方式。尤其是对富有情绪感染力的内容的创作,从更深层次拉近了当代个体与红色历史的时空距离,增强了对红色历史的感悟与认同。同时,情感传播诉诸情感因素,从而影响受众心灵。创作主体将红色历史自身附带的情感因素转移至电视剧之中,以情感构建内容主线,以情感搭建叙事中枢,向受众传递着深厚的爱国之情、血浓于水的亲情和并肩作战的战友情等。共情是有意识地进行换位思考以理解别人的思想和感受的过程,能够让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同情心理,并做出利他主义的行为。[13]这些共通的人类情感最能引起受众的共情感,情感内容的连带创造性优化了红色记忆的时代表达。

(三)算法圈层聚焦:红色文化的情感延伸

传媒技术与红色文化的融通与契合丰富了后者的媒介传播内容和形式。其中,以元宇宙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型媒介技术将红色题材电视剧中的情感元素以算法技术精准提取,从而在受众群体中实现对红色文化最大限度的情感认同。红色文化影视传播大致经历了红色革命热情的延展期、改革开放的奋斗期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升维期,各个时期红色文化的影视表达各具特色。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以往单一的英雄主义渲染以及平铺式的故事梗概排列已经逐渐落后于受众对红色题材电视剧新的心理期许。特别是以往红色题材电视剧的忠实受众群体的渐趋消逝,新的受众群体生成仍然存在较大的缺口时,红色题材电视剧面临着传播渠道和路径上的多重难题。红色题材电视剧的情感连接需要算法推荐在新生代群体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以电视剧《觉醒年代》为例,该剧一经播出便在青年群体中引发了巨大的反响,不仅在于该作品真实还原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主要人物在青年时期追求真理、实现人生价值的感人事迹,更在于以青年群体为主要传播对象,以情感因素贯穿整个作品,凸显出作为中国人在特殊年代的责任与担当。情感因素浸润了青年群体的圈层化传播,逐渐成为青年人寻求人生真谛和实现青春价值的当代阐述。

(四)情感价值映射:红色精神的情感渲染

作为红色题材电视剧的深层内核,红色精神游走于红色题材电视剧的情感符号镶嵌和情感内容连带之中。在算法推荐的加持下,红色题材电视剧凸显出的红色精神在受众群体中加强了对情感价值的映射。从《山海情》中西海固寸草不生的戈壁滩到《功勋》中鹅毛大雪的长白山山脉,电视剧中对环境空间的空镜头呈现往往愈发烘托出红色精神的高尚和璀璨。以物像之本质呈现红色历史之真情,以物像之本质映射情感价值之宝贵。红色题材电视剧从宏观的谋篇布局到微观的脚本创作,红色精神一直是其不变的情感中枢。红色精神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积淀中的绚烂一笔,囊括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奉献主义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品质等。《绝密使命》以中国共产党建立红色交通线这一细小切口入手,抛弃以往全力描绘宏大叙事场景的创作理念,以潜居幕后却又至关重要的情报线、运输线为创作母题,从更加颗粒化的角度还原了中国共产党为打破国民党重重封锁和围剿的艰苦场面。该片对斗争精神以及不畏牺牲精神的诗意呈现,进一步渲染出红色精神的情感传播氛围,给受众以极大的视觉震撼。

三、情感消费与认同:红色题材电视剧的情感接受表征

从红色题材电视剧的情感生产和流通角度看,创作者们通过情感符号的镶嵌、情感内容的连带、情感价值的映射和算法推荐的聚焦实现了对红色历史、红色记忆、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的深层次视觉影像构建。作为检验传播效果的重要指标,受众反馈是总结之前传播活动和修正以后传播模式的关键参照物。红色题材电视剧的情感消费与认同需要建立在广泛的受众反馈之上。受众群体圈层化的分享与表达模式逐渐成为链接情感满足与实际行为之间的重要纽带。

(一)情感可视化展演:基于豆瓣短评的情感计算

作为影视作品评价的重要集散地,豆瓣逐渐成为用户分享观影感受和观影情感的社交媒体平台。尤其是在圈层化的传播模式下,用户对某种题材电视剧的评价往往带有较为强烈的情感偏向,一方面,用户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以特定的红色题材电视剧为意见聚集由头扩展各自的情感意义空间;另一方面,红色题材电视剧也亟须相应的用户反馈修正创作系统化流程,正是在这种无形的“合谋”之中,红色题材电视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如同涟漪一般泛化开来。而且,在目前碎片化传播的主流模式背景下,相对于长评论,短评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的特征更加贴合用户情感的充分表达。因此,运用计算传播学中对情感倾向的计算与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透视用户对红色题材电视剧的情感评价现状,并从中分析出红色题材电视剧的发展方向。

情感分析是计算传播学中的常用方法,目前有两种主流导向,一种是人工训练、机器学习的方法,另一种是基于情感字典的语义匹配方法。本研究选择机器学习的方法,基于Python3.8 工具以豆瓣为主要数据来源,挖掘《觉醒年代》《山海情》《功勋》《理想照耀中国》四部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红色题材电视剧的豆瓣短评。每部电视剧随机抽取总量的20%短评样本,经过数据挖掘、清洗和筛选后共计获得样本量80492 条,累计字符531万,数据收集时间为2023 年6 月5 至10 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本研究调用SnowNLP 自然语言处理数据包,以获取的部分样本数据作为开展机器学习训练的语料原始库;其次,针对机器学习的语料筛选结果,创建停用词表,构建本研究专属的语料库;最后,通过多次调参并扩大调试范围,获得较为理想的红色题材电视剧的情感分析模型。在该模型中,依次遍历样本数据并计算出每一条样本数据的情感分(记为ES),且ES ∈[0,1]。ES 的值越趋向于1 则表明该条评论情感偏向于积极,越接近0 表明该条评论情感偏向于消极。相关情感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四部红色题材电视剧豆瓣影评的情感倾向分布

综合情感分析结果,我们大致可以从样本中得出受众对于《觉醒年代》《山海情》《功勋》《理想照耀中国》四部红色题材电视剧的情感态度表征。四部红色题材电视剧的正向情感偏向接近九成,不仅意味着受众对红色题材电视剧持认同态度,更加意味着红色文化能够在当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嵌入文化体系之中。同时,从四部红色题材电视剧的情感高频词共现网络图中同样可以看到,“致敬”“热泪盈眶”“热血沸腾”“感动”“震撼”“哭”等情感激烈的关键词不断复现暗示着红色题材电视剧具有广阔且深厚的受众注意力空间。“李大钊”“鲁迅”“陈独秀”“李延年”“屠呦呦”“张富清”“袁隆平”“申纪兰”等典型人物同样成为受众群体的广泛共鸣点和认同点,这也进一步激励着红色文化的深入传播和红色题材电视剧的升维化发展。

(二)情感共同体构建:情感满足与互动行为链接

类似于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对某一影视作品的接触与使用主要基于该影视作品给受众带来的强烈的情感满足,以达到柔和社会现实中的失落等负面情绪带来的心理扭曲和情感冲突的目的。在红色题材电视剧的接触和观看中,受众基于不同的情感诉求加以主观能动的解码。在这一过程中,红色题材电视剧的情感因素渐趋成为促进受众对红色文化消费和认同的关键角色。尤其是在当前视听媒介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VR、AR、MR、XR 等技术与视觉影像产业的深度融通,一批全感官满足、多维度呈现、富媒体传播的视听作品展现在受众面前。以深厚的红色历史为底色,以全新的视听呈现为抓手,在感官刺激和情感簇拥的多重作用下,红色题材电视剧的情感影响力得以进一步提升。

同时,情感满足与互动行为之间具有天然的链接纽带。受众身临其境般的情感互动体验使得情感价值进一步放大。在受众主动与红色题材电视剧展演的媒介互动中,逐渐产生了彼此共通的情感状态,正是这种情感状态形成了受众对红色历史的认同感和感召力。而且,受众的互动不再局限于接触红色影视作品的当时当地,而是渐趋产生了随时随地、线上线下相互结合的形式。从合肥“延乔路”簇拥的鲜花到豆瓣“觉醒年代”小组热烈的讨论,《觉醒年代》激起了线上线下的联合互动。线上的情感表达仪式与线下的情感祭奠仪式交相辉映。在表达中产生情感,在互动中产生认同。建立在深厚的情感满足和互动行为之上,情感触动和情感认同一起浇筑了红色题材电视剧的情感共同体基座。

四、结语

情感因素渗透红色题材电视剧的生产、流通、消费和认同,成为红色文化影视改编过程中的重要元素。一方面,从创作主体角度看,情感因素加速了红色题材电视剧的传播速率和运转闭环的流动,通过情感符号的镶嵌、情感内容的连带和情感价值的映射,红色题材电视剧的情感生产得以实现,同时在算法技术的加持之下,红色题材电视剧的核心内核——红色精神——得以彰显。另一方面,在受众角度看,情感因素成为联通红色记忆空间增进红色认同的催化剂,在以豆瓣为代表的影视评价平台上,受众群体对《觉醒年代》《山海情》《功勋》《理想照耀中国》的评论总体上偏于积极,这使得情感满足和线上线下的仪式互动行为得以产生,最终也实现了受众群体对红色历史、红色文化乃至红色精神的情感共同体的深层次构建。

正向的积极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成传播活动的优化进展,同时也应注意到负面情感因素带来的弊端。红色题材电视剧的情感传播同样面临着创作者和产消者之间的风险博弈。在创作者层面,红色题材电视剧与生俱来的斗争性如若被情感因素过分放大,则会滋生极端民族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消极现象。而在作为产消者的受众层面,娱乐主义、消费主义的风险也逐渐成为红色题材电视剧发展的重要阻碍。尤其是亚文化群体对视听产品的“盗猎”式传播,极易引发对红色文化本身的亵渎和误读。未来,红色题材电视剧的情感传播实践仍然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猜你喜欢

题材红色受众
红色是什么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红色在哪里?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追忆红色浪漫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