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潜到语言文字深处
2023-03-26李兆忠余兴胡
李兆忠 余兴胡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并使用语言文字,运用准确、规范的语言精准地表情达意,所以语文课堂应该是基于语言文字运用的课堂。语言的运用主要指语言的输出,体现为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如何让学生精准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呢?本期我们精选三篇文章,谈一谈基于语言文字运用的课堂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积累语言经验,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呢?笔者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教学为例,谈谈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方法。
作者在《乡下人家》中用质朴恬淡的笔触,为读者描绘了6幅乡村生活图景:瓜藤攀檐、鲜花轮绽、雨后春笋、鸡鸭觅食、院落晚餐、月夜睡梦。从学语文、用语文的角度看,教学这篇文章应该引导学生沉潜到语言文字的深处,品味语言运用的精妙。
一、抓住语言的矛盾处,感受语言之特
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往往来自其独特的组合,很多看似矛盾的文字组合其实是合乎事理或情理的,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语句,可以帮助学生揣摩作者复杂的情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鲜花轮绽”部分时,笔者提问:“同学们喜欢这幅画面吗?为什么?”学生纷纷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但主要理由都聚焦在各种花儿的开放顺序上,并没有发现乡下人家一年四季的共同特点。鉴于此,笔者引导:“同学们通过文字描写感受到了乡下人家四季鲜花绽放的特点,你们的感受仅限于鲜花的美;老师却更喜欢这段话里看似矛盾的语句,正是这句话概括了乡下人家四季的总体特点。请大家交流一下,看哪名同学最先找到这句话。”学生开始同桌交流。不久,很多学生都找到“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句。笔者继续引导:“‘朴素指质朴、朴实,而‘华丽指豪华、美丽。事物既然‘朴素了,怎么还能‘华丽呢?这是明显的自相矛盾啊。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学生经过激烈讨论后,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一名学生说:“我觉得‘朴素和‘华丽在这里并不矛盾。‘朴素指的是乡下人家种花的地方都在院落墙角里,甚至在路边。农人种得漫不经心,因此花儿随处可见。‘华丽指这些花在各个季节开放得非常娇艳、旺盛,丝毫不输娇艳的玫瑰与富贵的牡丹。这样看来,‘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是一种特殊搭配。”另一名学生回答:“‘朴素指的是乡下人家种的这些花都是很普通的花,但这些花都非常实用,有的能入药,比如芍药;有的能驱虫,比如大丽菊;有的能染指甲,比如凤仙花。可是这些寻常又普通的花,开放的时候却又很美丽,因此它们既‘朴素又‘华丽。”最后,笔者与学生共同比较、分析,达成共识:“朴素”与“华丽”并不矛盾,前者写种花的场地和花的品种,后者写花的颜色和形状,在乡下人家的门前,它们得到了完美的统一。由一组反义词组合的句子往往能带来语言张力,丰富语言内涵。
在此基础上,笔者指导学生对这种特殊搭配的句子进行了仿写,有学生写道:“漫天飞雪中,老师背着我去医务室,虽然我冻得直打寒战,但是我感觉很温暖。”
二、抓住语言的表达方法,感受语言之美
本文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尤其是拟人手法给读者的印象更深刻。抓住拟人手法这个语用点,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又能让学生在语用中增强拟人意识。
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找出文中将物当人写的句子后,将“雨后春笋”部分的拟人句——“几场春雨过后……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作为本课的语用训练点,并引导学生思考:“‘探还能换成哪些词?春笋抱着怎样的心情,才会‘探出头来?在‘探出头的过程中,春笋又在想什么呢?”学生通过换词发现:“虽然‘探可换成‘伸‘冒‘钻等,但都不如‘探,因为只有‘探字才能写出春笋的好奇心,也正因这个‘探字,我们可以想象春笋的思考——春天到了,外面是什么样子呢?春天的花开放了吗?不会有哪个小朋友来踩我的头吧?等等。”弄清了这些,笔者与学生共同梳理:拟人手法的运用让读者感受到春笋迅猛的长势,春笋如同一个个好奇、可爱的小朋友,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它可以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喜爱的情感,让读者更亲近作者描写的事物。然后,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情景写话:我是一个( )的竹笋,从春天的泥土里探出头来,我想( )。
最后,笔者引导学生一一分析文中的其他拟人句。比如,学生A对“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的分析:“这句话把雄鸡当成人来写,写出了雄鸡昂首挺胸、目空一切的可爱样子,让读者忍俊不禁。”学生B对“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的分析:“这句话赋予鸭子人格化,写出了鸭子不怕人的样子,更表现了乡下人家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温馨。”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对拟人手法的理解更加深刻了,也初步掌握了使語言表达形象、生动且能表达自己喜爱的情感的方法。
三、抓住语言的巧搭配,感受语言之妙
语言的超常规搭配就是超出语法和逻辑意义上的词语搭配现象,它可以强化表现对象的特点,使语言更有表现力,从而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给读者以回味无穷的想象空间。
“院落晚餐”部分有这样一句超常规搭配的语句——“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为了让学生感受语言运用的精妙,笔者先让学生回顾吃饭的情景,再出示一道填空题:放学回家,看到妈妈做的红烧肉,我( )地吃起来。学生不加思索地回答出诸如“津津有味”“狼吞虎咽”“细嚼慢咽”之类的答案。接着,笔者在黑板上板书文章中的这句话,提问:“‘天高地阔是形容空间的高远和广阔,它能形容‘吃这个动作吗?”学生虽然感觉这句话的搭配别扭,但也说不出理由。笔者引导:“‘天高地阔既然是形容空间的,乡下人家吃饭的场地属不属于空间?既然‘天高地阔形容空间高远、广阔,如果我们将其移用到乡下人家吃饭时的心情或聊天内容上,你会有什么发现?”经过热烈的讨论,甲生回答:“乡下人家在门前吃饭,‘天高地阔说明了乡下人家吃饭的地方很宽敞,甚至可以说是以天为幕、以地为席。”乙生回答:“从‘天高地阔地吃起来,我仿佛可以看见乡下人家吃饭时的无拘无束,和我们端坐在饭桌前吃饭完全不一样。可以说,乡下人家连吃饭也是那么自由!”丙生回答:“乡下人家吃饭的时候,聊天的内容五花八门,张家的肥猪,李家的南瓜,今年地里的收成,等等。可以说是海阔天空。”最后,笔者总结:从“天高地阔地吃起来”这句话中,我们仿佛随着乡下人家一同吃出了无拘无束,吃出了洒脱自由,吃出了乡下人家的日常生活,甚至可以吃出国家大事、国际形势。
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仿写超常规搭配的语句,学生兴致很高,有的学生说“黎明爬上了窗子”,有的学生说“一望无垠的沙漠卷起黄色的波浪”,还有的学生说“我被数学考试打了一闷棍”。
从语用教学角度看,教师要精研文本,以文本中独特的语言文字表达为抓手,引导学生沉潜到语言文字的深处,体会作者行文的精妙,进而进行语言实践。如此,学生的语用能力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襄阳市保康县城关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