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区域研修共同体的建构
2023-03-26万海涛袁蓓
万海涛 袁蓓
区域研修共同体教研模式旨在为不同层次的教师群体匹配适切的教研活动,通过开展“专递课堂”等活动,促进区域内学校间的资源流通与合作交流,整体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区域教研管理部门充分利用县域内美育特色学校和优秀教师资源,采取中心校带教学点、优质校带薄弱校等方式,通过网络教学优质资源共享,解决部分农村学校美育师资不足的问题,帮助薄弱学校改进美育教学。如以某小学为龙头,采用“1+N”方式组建城乡学校美育共同体,开展美育“专递课堂”活动,落实以生为本的“三段五环”教学法,在同步开课中实现教学和评价的同步。
笔者以经过“地本化"处理的湘教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窗口》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课前准备阶段对应独学环节。城区美育教师设计课前预学单,引导学生围绕窗户的结构、种类、材料开展课前自主预习,分组准备茅草秆、玉米芯、竹节、花生壳等乡土材料,收集关于花窗的知识,并记录预学中的困惑,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课中学教阶段包括四个环节。在群学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课前预学单的内容。城区教师根据学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为正在进行的美丽乡村房屋改造行动设计一扇有土家族特色的花窗。教师先利用微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各种风格的窗户,重点介绍花窗。接着,学生依托视频内容,分小组完成课中助学单上关于窗户结构、种类、材料的问题。在“小展”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在组内交流,解决自学时遇到的问题,梳理花窗制作步骤并填写在助学单上,尝试设计不同风格的花窗。完成后,城区学生用电子白板展示小组的助学单,分享学习成果;乡村学生评价城区学生设计的花窗的优缺点,再说说自己的设计思路。教师根据学生展评情况对各组进行评价和指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培养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大展”环节,授课教师、辅导教师组织各小组利用茅草秆、玉米芯、竹节、花生壳等乡土材料制作有创意的花窗。学生分工协作,教师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固定、拼摆等难题。在师生交互环节,授课教师组织城区学生展示、介绍各自小组的作品,并展开互评。
课后反思阶段,乡村学校教师指导学生课后继续完善创意作品,并在下一节课呈现学习成果。
“三段五环”教学法的应用,使偏远乡村学校、教学点的学生与城区美育优势学校的学生共享了优质资源。
除了常规课堂教学,各学校还把美育课堂延伸至社区、街道和山野,组织开展民间艺术采风、民俗民风调查、美术创作实践等活动,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转型。如组织美术教师参观、考察、调研民间艺术家李凤英竹画工作室、谢生堂竹编工作坊,让教师与民间艺人面对面交流,观摩工艺制作过程,感受艺人的精湛技艺;倡导各校美育教师带领学生收集土家族民俗文化資源,向土家族匠人学习手艺;面向学生开展“我爱家乡,醉美五峰”画作征集活动,建构思政教育与美育融合的阵地,充分宣传区域乡村振兴成果和民族团结风貌。
(作者单位: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中小学教研培训中心)
(本文系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十三五”规划课题“让课标理念落地生根——指向核心素养的美术国家课程实施路径研究”子课题“五峰县指向核心素养的美术国家课程地本化实施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KC2019-034)
责任编辑 孙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