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马口陶艺术“活”起来
2023-03-26周丽萍
周丽萍
“形式多样的陶壶”是七年级上册美术陶艺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分析马口陶壶的造型、制作工艺、装饰纹样等的特点,引导学生在艺术实践中感受民间制陶工艺的特点。教学难点是让学生通过了解马口陶文化,学习传统制陶技艺,并结合现实生活对其进行改良和创新,以陶艺作品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时,教师先出示马口陶酒壶、茶壶、油壶的照片(见图1),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三种壶的外形,试着说出它们的名称及用途。
学生说出酒壶、茶壶、油壶及其用途后,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追问:三种壶都是盛放液体的容器,属于同一种类,用途一致,为什么在造型上各不相同?不同的造型与功能之间有何关联?由此导入课题“形式多样的陶壶”,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基于任务的探究学习。
任务一:联系生活,分析结构特征
教师让学生观察三种壶,联系实际用途,分析三者在结构上有何巧妙之处。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壶的结构特征:①酒壶壶顶为封闭弧面,只留一个壶嘴和进水口,进水口小且便于用盖闭合,以减少酒的挥发,有利于储存;②茶壶壶身较大,适合储水,壶嘴较短,可防止茶水泼洒,二系或三系耳造型可直接拎取或系绳提拿,方便居家或在田间劳作时使用;③油壶体型偏小,颈部细长以避免油溢出,肩部上较大的单耳方便抓握拿取。教师总结:马口陶壶的器型特征与功能紧密相关,因盛放需求不同,其造型有相应的变化,体现了民间工艺对物以致用的追求。随后,教师出示课堂练习单(一),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设计陶壶,用线描的形式设计、绘制草图,画出壶的造型并标注其功能。
以上教学,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深度感受陶壶在造型与结构上的实用与巧妙,并运用课堂练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造型创意。
任务二:实践探究,解析技法与工艺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陶艺知识,分析三种壶分别采用了哪些塑型技法。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总结出拉坯成型法和泥条盘筑法。
为让学生直观感受与学習马口陶塑型技法,提升教学效率,教师播放微课视频,讲授并示范两种技法。拉坯成型法是传统陶瓷成型工艺中最普遍的一种方法。马口窑沿用的是古老的手轱辘成型,用棍子快速搅动石转盘以产生惯性将泥坯塑造成型。泥条盘筑法是用来制作大型陶器的技法。大型陶器采用拉坯的方式不易把控,工匠用揉好的泥条,从陶器底部开始一圈一圈的盘筑成型,成型陶器的下半部一般要比上部厚重,避免因为体型过大、泥土过重而压塌下面未干透成型的部分。同时,教师提示:技法为造型服务,不同的器皿可以选择不同的塑型方法。
接着,教师出示一组装饰“鸟”纹样的陶壶,请学生观察纹样特征并猜一猜纹样的绘制工具。有的学生说是用排笔绘制的,有的学生说是用刀片绘制的。教师出示绘制工具“竹刀”(一种用竹片削制而成的“画笔”,用于在陶坯上刻画装饰),并说明:“竹刀刻画技法称为‘水划。马口陶水划以竹刀代笔,在陶罐干燥到70%~80%时,浇淋或浸上化妆土,趁化妆土半干时,用竹刀刻画出花纹。刻画中要求手法快、准、稳,需要工匠技巧灵活、熟练。”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然后提问:这种技法与传统纸本绘画有相同之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马口陶的绘画工具虽然是竹刀而不是笔,但其绘画技法依然从中国传统绘画而来,强调抓住形象特征,其表达简练概括、写意性强。
最后,教师出示课堂练习单(二)(①以自主探究的形式学习拉坯成型法:以圆柱体为基本型,拉塑出不同造型的壶身,结合壶口、壶嘴、壶耳的变化,创意制作3~5种不同造型的小型陶壶。②以互助合作的方式学习泥条盘筑法——小组成员设计器物造型,确定物品的大小,分工揉搓泥条,一圈一圈从下往上盘筑成型,再添加壶嘴、壶梁等构件。③在准备好的素坯或者泥板上,用竹片或竹刀临摹或创作一笔雀造型,体验水划技法,感受一笔作画的乐趣),让学生按照操作提示动手实践。
以上教学,旨在让学生学习传统制陶工艺,通过实践感受传统手工制作的独特魅力,体验陶器创作的乐趣。
任务三:贴近生活,分析并创作纹样
教师课前给出了关于调查传统瓜果纹样的预习单,请学生查找不同类型的“瓜瓞绵绵”纹样,从纹样所属材质、表现内容、形式以及艺术特征等方面展开调研,课中就预习单的内容组织学生分小组研讨。
首先,教师提问:什么是瓜果纹?常见的瓜果纹有哪些种类?一般装饰在哪些物品上,有何特征?学生结合调查结果回答:瓜果纹是以各种植物果实为题材的纹饰,常见的有桃纹、葡萄纹、石榴纹、佛手纹、南瓜纹、葫芦纹等,在瓷器、铜器、金银器、木器、玉雕等物品上很常见,这些纹样形式丰富、装饰感强。
其次,教师出示陶壶上的“瓜瓞绵绵”纹样(见图2),并提问:与其他材质器物上的纹样相比,陶器的视觉效果有何不同?学生回答:陶器上的纹样简练概括、率真粗放,独具朴拙之美。
最后,教师总结“概括与提炼是装饰图案重要的形式规律。概括是将纷繁无序的自然图像、人物、故事、文字删繁就简,加以秩序化;提炼是将万物中最能说明其特征和最能打动人心的部分加以凸显和强化”,并出示课堂练习单(三),让学生以瓜果纹为设计元素,为已经制作好的手工壶设计装饰纹样,纹样大小要与器物匹配,呈现和谐美观的视觉效果。学生可以借鉴传统纹样造型,也可以自主创编纹样。
以上教学,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赏析、探究不同形式的“瓜瓞绵绵”纹样,深刻理解了传统纹样中传递的对吉祥美好生活的期望。
在展评与交流环节,学生需要说一说自己作品的设计意图、制作方法及装饰纹样的构思和创意(自评),以及作品是否具有既实用又美观的特性、在造型和装饰纹样上是否有创新、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互评)。展评中,有的学生说:“通过动手实践,我才懂得设计首先要明确目标人群的需求,如这件油壶就是为小家庭而设计的,为了控制用油量,在壶嘴上加装一小截不锈钢网状滤油口,这样就可以减少用量。”有的学生说:“大工业时代,机械化和标准化替代了手工劳作,但具有独特个性的非遗技艺仍然受到很多人的喜爱。我们要通过开展专项宣传活动,吸引更多人参与陶艺实践,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
学生通过对马口陶壶的传统制作工艺、造型特色、装饰形式、纹样寓意的学习,掌握了陶壶制作的步骤与方法,在实践中感悟到民间美术的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形成了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
(作者单位:武汉市东西湖区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