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管理的价值与对策
2023-03-26梁璐
梁璐
摘要:推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向现代化目标迈进是国家教育治理水平与能力提升在义务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也是持续深化义务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要求。当前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制度不完善、教育行政部门主体权力失衡、管理手段单一等现实困境。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应立足现代化的基本点,建立健全学校管理标准制度,优化完善学校组织结构,实现社会多元力量共同管理,并采用新型的现代化手段,激发学校管理的内驱力,切实把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落到实处。
关键词:义务教育;学校管理;价值;对策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水平,教育部在总结全国各地区于2014年8月起试行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研究修订,于2017年12月正式印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是对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针对《标准》的实施,教育部对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如下要求:“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对标研判、依标整改,切实做到‘一校一案’,全面改进和加强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工作,促进学校规范办学、科学管理,整体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快推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2019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是基础性与普适性教育。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立足当下,着眼长远,依据《标准》,积极构建现代化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体系。
《标准》正式实施以来,新一轮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义务教育学校发展渠道逐步拓宽;“双减”政策颁布后,社会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作业管理和课外培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度;线上教学也让信息化教学模式成为义务教育学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这也对义务教育学校提出了新的挑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在推进教育量质齐升的过程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进行现代化管理至关重要。如何针对《标准》推行现代化的实施策略,是当前义务教育学校管理者需要思考的课题。
一、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义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义务教育学校进行现代化管理的核心是将依法治教作为学校管理运行的基础,构建汇聚社会多元力量共同参与的治理结构,从而积极推进学校管理的标准化,形成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多元力量三者之间相互协同的新型现代化关系。而《标准》运行科学规范,成果高效显著,能为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管理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提供巩固基础的理论前提。
(二)提升教育行政部门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昭示着教育行政部门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质量发展阶段,持续推进教育治理效能新提升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议题。把握教育治理效能提升的本质内涵,必须契合其独有的教育治理现代化宏观政策语境和高质量发展阶段背景,以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目标为指引,重视教育治理效能提升背后的价值追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及获得更大更多更好的社会效应为进入高价值旨归。因此,用现代化手段去实施《标准》,是教育行政部门提升义务教育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解决义务教育发展关键性问题的重要方式
《标准》的出台对于深化义务教育学校办学体制改革,改进义务教育学校评价机制及模式,对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信息化管理的试点等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义务教育学校如何促进教育公平,如何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如何提升以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为核心的公共服务水平,如何构建标准化管理体系等一系列问题,均可以在现代化管理的平台内进行重新思考,也可以置入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管理的框架中进行拓展与探寻。
二、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的重点任务
(一)明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管理的核心
义务教育权是教育权利的一种,是全体国民都享有的权利,由教育行政部门代表行使。1986年7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明确了义务教育权。经过30年的发展,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种种变革,义务教育权也应相应调整。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第二次修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权不仅仅是教育行政部门意志的体现,在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多元力量和义务教育学校三者关系的演進中还承载着更深厚的目标表达。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权力行使中的角色也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社会多元力量拥有一部分义务教育权的行使资格,而义务教育学校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自主发展空间。未来,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力量共同参与、义务教育学校自主发展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将逐步替代过去教育行政部门自上而下、垂直管理的模式。
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管理的核心是义务教育权行使模式的变革,也是实施《标准》的重点任务。义务教育权行使模式变革的重要标志是教育行政部门职能的转变,其中隐性标志是社会多元力量参与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的积极性被激发,义务教育学校的自主管理构建出一种符合社会结构的现代化标准。
(二)理顺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多元力量与义务教育学校三者之间的管理关系
义务教育学校在管理上依赖于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其评估机构与规范办学机构也绝大部分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大多数评估评价活动都是教育行政部门独立进行或委托直属事业单位开展的。这导致教育行政部门既是义务教育学校办学的指导者,又是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的指挥者,还是义务教育学校评估评价的监督者。决策、执行、监督三者一体化带来的结果必然是缺乏制约,从而缺乏公信力与说服力,容易落入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僵化的窠臼,导致义务教育学校的发展失去应有的动力和活力。
那么,如何理顺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多元力量与义务教育学校三者之间的管理关系?最重要的是要明确三者的基本权益,明确三者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并依照《标准》进行管理。
义务教育学校进行现代化管理的要点就是突出教育行政部门监督的责任和义务的法定属性。推进《标准》实施,不是剥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权力和弱化其应尽义务,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性质不会改变,只是其行政管理职能依照《标准》而非行政指令去进行。这样,义务教育学校的管理就会回归到现代化管理的长效机制中,进而使学校依法规范自身的管理责任,依法保障落实管理的自主权,充分释放自主办学的动力和教育管理的活力。
(三)切实加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管理
我国义务教育体系已然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义务教育体系。然而义务教育改革中,经过长期积累所显现出的难题,均非市、县(区)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所能解决的。只有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推进,才能增强对义务教育学校的调控能力,有效化解义务教育学校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做到举全省之力推动义务教育改革的发展,从而真正落实《标准》。所以,若想科学把控、顺利落实《标准》,必须充分发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形成一套分工明确、统筹有力的义务教育管理机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扩大对于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育经费监管、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区位布局等方面的统筹权是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
三、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的对策建议
(一)因地制宜:教育行政部门要持续优化义务教育学校的现代化管理制度
由于地域差别,各地教育发展并不均衡。因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标准》制定符合地域性、科学性、规范性的《标准》实施制度,并根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制度内容。只有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现代化,义务教育学校管理主体才能明确管理的范围、途径与方法,促进管理行为的合理化。
(二)积极倡导:社会多元力量要构建科学的评估体系,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社会多元力量对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的监督可涉及经费使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管理方式方法等诸多方面。社会多元力量可以依据《标准》构建出一套科学的、切实可行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评估指标体系,作为实施评估的指标依据;也可以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功能,对义务教育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曝光和批评,督促进其采取矫正措施;更可以对义务教育学校管理中的积极行为进行宣传,以确保义务教育现代化管理模式向着正确的目标前进。
(三)与时俱进:义务教育学校要持续推进信息化、现代化的管理方式
义务教育学校可以利用日新月异的现代科学技术,如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解构和重塑现有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方式,深度促进科技与学校管理之间相融合,以教育信息化推进学校管理现代化。从当前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实际来看,部分学校的信息管理设施、管理人才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求,许多科技创新尚未有效應用,信息“茧房”现象尤为凸显。这就要求义务教育学校按照《标准》,自排自查,加强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育现代化的管理效能。
参考文献:
[1]祁型雨,李春光.我国教育政策价值的反思与前瞻[J].现代教育管理,2020(3).
[2]潘士君.转型背景下区域建构继续教育体系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6(12).
[3]沈亚平,陈良雨.现代化视域下中国教育治理体系的重构[J].湖北社会科学,2015(8).
[4]杨清.区域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内涵、原则与路径[J].教育学术月刊,2015(10).
[5]顾明远.试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J].教育研究,2012(9).
(责任编辑:赵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