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冉有,受尽夹板气

2023-03-26刘勃

环球人物 2023年6期
关键词:季氏鲁国子路

刘勃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孔子弟子,比老师小29岁。他在《论语》中出现次数不少,但给人印象不算深。冉有不像子贡聪明伶俐,不如子路快人快语,甚至不如老是挨骂的宰予那样,有率性任诞的风度。

但冉有的能力是很强的,这点孔子最清楚。

鲁国最大的贵族季康子曾问孔子,你的学生里,由(子路)、赐(子贡)、求(冉有)三个人,从政的话水平怎么样。

孔子回答说,子路果敢,子贡通达,冉有多才多艺,都没问题。“于从政乎何有”,翻译成大白话说,就是“他们当官那还不跟玩似的”?

还有一次,子路问怎么才算完美的人,孔子说:“像臧武仲那样智慧,像孟公绰那样克制,像卞庄子那样勇武,像冉求那样有才艺,再加上礼乐修饰,也就可以算是完美的人了。”

孔子曾多次说到冉有“有艺”,能完成具体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孔子门下弟子,同时求学的“在校生”高峰期可达几百人。这么多人在一起,是要有人专门负责行政工作的。这块儿的事务,就是冉有负责打理。包括同学出差、相关费用支出,都是冉有说了算。

孔子在鲁国做官期间,很多弟子也进了鲁国的政府部门。后来孔子在鲁国无法实现理想,周游列国去了。

到达陈国时,孔子收到了一封来自鲁国的信。

原来鲁国名门季氏的老当家人季桓子去世,接班人季康子即位。接班人向孔子提出,让冉有来为自己工作。

孔子当时不知道的是,季桓子临终的遗言,是让季康子请孔子回鲁国。可是有人对季康子说,让孔子回来,他的主张您又不能真同意,到时还是会不欢而散,何必呢?您要是觉得缺人才使用,就让冉有来吧。

季康子这才给孔子写了这样一封信。

其实孔子和弟子们,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也是老板和员工的关系。作为学生,交学费,向老师学知识;作为员工,帮老板干活,也从老板这里领一份工资。

接到信,孔子完全有理由愤怒:

当初你们把我排挤出鲁国,现在又从我这里挖人?我现在身处逆境,还来趁火打劫?冉有回到鲁国后,你能保证他不会抛弃师门另攀高枝?

了解这个背景,才能明白孔子对弟子们说的“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

作为臣子,孔子很难让君主们满意。他太爱惜羽毛,站队太不彻底。

但作为领导,孔子是合格的。

孔子善于分辨每个学生天赋的优缺点,然后因材施教。换成评价领导者的角度,就是孔子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安排合适的工作。孔子还有担当,能扛责任,不把锅甩给弟子们。并且,孔子还看重弟子的“上升空间”。

若冉有离开,对流亡中的孔子团队来说,确实少了个人才;但对冉有的发展来说,这意味着更好的前途。

于是孔子说:“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回去吧,回去吧,我家乡的这些年轻人,锐意进取,境界阔达,就好像有美丽花纹的纺织品一样,我不知道该怎么剪裁他们才好了。

逆境之中,领导者很容易对下属管理越来越严,格局也就越做越小。而这个时候,孔子选择了让弟子们自己去闯荡江湖。孔门弟子开枝散叶,孔子的影响力遍及华夏,这是关键性的一步。

孔门弟子,后来思想观念各有不同,人生道路天差地远,但是不管彼此间分歧多么大,对孔子始终敬爱,这个就确实是孔子的人格力量了。冉有回到鲁国后,做了季氏家宰,也就是季氏的大管家。转眼好多年过去,鲁哀公十一年春天,齐国攻打鲁国。

季康子这时已经完全依赖冉有,就让冉有指挥抗击齐国的战争。

春秋晚期其实是个和平年代,中原各国有几十年没有大战,军队战斗力都断崖式下跌。齐国这个东方大国,也不例外。

季康子与冉有。

孔子和季康子越来越难以沟通,冉有夹在中间,也越来越难做人。

所以冉有率领着一支三百人的独立步兵编队,手持长矛一个冲锋,就把齐国人吓坏了。于是,冉有取得了“获甲首八十,齐人不能师”的辉煌战绩。

季康子对这个战绩觉得难以置信。鲁国被齐国欺负了大半个春秋时代,这样漂亮的胜利,怕是要追溯到两百年前的曹刿论战。在季康子看来,冉有简直是了不起的军事天才。

季康子问冉有:“子之于军旅,学之乎?性之乎?”指挥作战这件事,你是跟人学的呢,还是天生就会呢?

冉有说:“学之于孔子。”

冉有用自己的胜利,向季康子证明了把老师接回国是值得的。

于是,孔子周游列国整整14年之后,终于回到了家乡鲁国。这一年,孔子已经是一个68岁的老人了。

但是孔子刚一回国,就和季康子发生了冲突。

季康子愿意让孔子回来,除了冉有的功绩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加税。

季康子也知道,这件事会激起很大的民愤,所以他需要孔子回来,为他的行为“正名”,论证加税是合理的。

但孔子不赞成加税。

季康子派冉有追問了孔子好几次加税事宜,最后忍不住直说:“子为国老,待子而行,若之何子之不言也?”您现在是全国最受尊崇的元老,就等您一句话,政策就可以推下去了,您怎么就不开这个口呢?

孔子还是不说话,后来才在私下场合对冉有说:君子推行政策,要考虑是否合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福利尽量丰厚,办事讲究适度,税负不妨减轻,这样的话,按照旧税率收税,也就足够了。如果不按照礼行事,贪得无厌的话,即使加了税,将来还是会不够的。季氏如果施政想要合于法度,那么周公留下的典章还在;如果想怎样就怎样,又何必来问我呢?

孔子和季康子越来越难以沟通,冉有夹在中间,也越来越难做人。

后来,季康子去攻打一个叫颛臾的小国,目的是扩张自己的封邑。孔子对冉有说:“求,无乃尔是过与?”冉有啊,这口锅算你的。冉有说,我也不想,但我拦不住季康子啊。孔子就引先贤的名言:“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拦不住你就该辞职,你怎么还继续干呢?

冉有说,老师,我不是不喜欢你的道,可是实践起来,真的能力不足。孔子说:“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力量不足,那会走半道上走不动了,你是压根没上路。

冉有退朝,回来得晚了。孔子问他为什么?冉有说:“有政。”孔子说:“其事也。”政是鲁国的国事,事是季氏的家事,你就是只为季氏操心。

其实冉有那段时间没少挨季康子抱怨:你把孔子吹得神乎其神,让我接他回来,结果老头来了,拿着高薪,让他配合着说两句话也不说,还尽给我添堵。

冉有现在是孔门和季氏都非常需要的人,也是夹在中间两头受气的人。

终于,事情还是闹到了这一步:季氏比国君财富更多,冉有还在为他聚敛。孔子说:“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我没这个徒弟,同学们敲着鼓去攻打他吧。

季氏的政策,完全违背孔子的理想。而冉有奋斗大半生到了这个位置,当然也是不可能辞职的,何况,冉有必须留在这个位置上,才方便为将来师弟们找工作铺路。

冉有始终是敬爱老师的。然而理想和现实之间,即使是圣人和他最多才多艺的弟子,也没什么选择的余地。

也许,圣人门徒,也有常人所想不到的悲哀。

猜你喜欢

季氏鲁国子路
有话如是说
季氏姐弟:华人中的翘楚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柳季与岑鼎
如何征服一枚野生子路
诚信
自身要端正
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探究“称谓”背后的深意
——以称谓为教学切入口解读《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中不可忽视的三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