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的力量
2023-03-26苑天舒
苑天舒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发鸠之山,其上多拓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神话,是原始叙事,将原始的信仰、道德、哲学以及法术、科学、艺术、时空转换等元素交织融汇,既具有丰富的社会功能,也具有强大的心理功能。神话是“生命的颂歌”,以奇幻的生命热情,把宇宙生命化,把生命人格化,最后把人类超人化了。
《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神话的场景,皆不同于人们的经验。在“精卫填海”这个神话故事里,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到东海游玩,不幸溺水而亡,遂化为精卫鸟,衔回西山的树枝和石子填入东海。“发鸠之山,其上多拓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逐日”则以空间的独特和量化的惊人,创造出超人。夸父追上了太阳,口渴难耐,于是到黄河与渭河中去喝水,喝干了两条河仍然不解渴,就想去喝北面的大沼泽,结果还没跑到就渴死在半路上了,他扔下的拐杖化作了一片邓林。
上面两个神话,都出现了由死而生的生命转化,炎帝的小女儿溺亡化为精卫鸟填海,夸父拐杖化作邓林。在神话中,生命可以是不受时空拘泥的,从而呈现为超能,这是人类生命的自我超越。
盘古开天辟地,是关于宇宙起源的神话,见于《三五历纪》:“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天地本是不分的,盘古生在其中,经历了一万八千年,天地始分,阳清上升为天,阴浊下沉为地,盘古在天地之间,一日九变,上为天神,下为地圣。每经过一天,天地各厚一丈,盘古长一丈将天地撑开。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天门凡有九重,使神虎豹执其关闭。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中国文化文、史、哲不分家,这在中国神话中体现得非常明显。今天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其原始时期是以神话世界观孕育的。“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盘古开天地”不仅是宇宙创生,也是历史开端。这些神话通过语言的陈述和歌咏的韵律来表达,在文字形成的阶段,被记录、改造、发挥甚至被哲理化。我们也通过神话,看到了我们的祖先和他们的生活。
《大荒西经》中还记载了一个神话:当北方天帝颛顼神的孙子重神和黎神降生后,伟大的时刻来临——天帝命重神向上举天,命黎神向下抑地,将宇宙撕裂,使天地分开。
这样的历史过程在上古神话中是普遍发生的,《书经·吕刑》也有神话的古史传说:皇帝哀怜人民的不幸,为了恢复秩序,派下重、黎“绝地通天”,命天地分开,断绝了天地之间的联系。原始观念中本为一体不分的天地,在人格神的力量下分开了,这是生命的力量。
原始天文学(历法与星相)和原始“未来学”(卜筮学),作为曾经的人类精神形态的真实写照,都与神话有着万千的联系。或许可以这样说,古代的所有学问和叙事艺术,都与神话相连,甚至有时是从神话叙事中派生出来的。人类的智慧在这些精神领域的发展,又会反馈到神话中去,推动神话本身的形成,影响神话的流传与演变。
神话叙事是虚构的,但神话观念与历史观念却有惊人的一致性:神话与历史都采用“追溯”的方法,来探求掩埋在时间积尘之下的“真相”。神话与历史的作者,都相信他们描述的正是发生过的事件。在生存的意义上,神话反映出人的自信心的高涨。“超自然的解释”常基于“与自然抗争”的需要,也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证明自己族群的优越性。因此,神话不应该是“为了艺术的”,也不应该是“为了信仰的”,它其实是“为了生存而讲述”。神话本身不是目的,神话可能还是应该看做助人解脱的天梯。
特别有意思的是,神话中的宇宙被分层管理了。《大荒西经》中的“天枢”是上层宇宙的门户。洪兴祖《楚辞补注》中,天门是“上帝所居”的“紫微宮”大门。“天门凡有九重,使神虎豹执其关闭。”宇宙中各层之间的间隔,则有种种交通途径应运而生,天梯是沟通宇宙上层与中层的交通。中国西南地区的“马桑树”就有这天梯的功能,据说神人可以借助它来交往。昆仑山也是神话中的著名天梯,《淮南子》说,登上昆仑山上层的“凉风之山”,便能长生不老;再上去一倍之遥,就是著名的神界“悬圃”,人到了那里就具有了神奇的功能;过了“悬圃”,再走上一倍之路,就能达到人变成神的天庭。除了昆仑山天梯之外,灵山、肇山、登葆山,都是神话中的宇宙交通要道。还有巨树类型的天梯,比如“建木”,高达七八千丈,没有枝条,只有曲折的乔干。“建木”所在的地方叫“都广”,是天地中心,为黄帝所建造。
中国古代统称上层宇宙为“九天”,下面还有“帝之下都”“归墟”“黄泉”等。“地下之都”为天帝在地上的管理中心,中国神话中的这个中心叫“昆仑之墟”“昆仑之丘”,即昆仑山。神话中的昆仑山在中原西北部,方圆八百里,高达八千丈,周围被深渊包围着,南面一条深渊深达二百四十丈。“归墟”则在“渤海之东”的茫茫大海上,那是一个无底之谷,各条河流甚至连银河之水都汇聚到此。“归墟”与“昆仑”分在东方与西方。“黄泉”是宇宙的最下一层,也称为“冥府”。《楚辞》中记录一段警戒与呼唤的文字:“魂归来兮!君无下此幽都些!”
宇宙的最下层是无情无光的,与充满永恒生命的上层宇宙相对应。人间是宇宙的中层,有意思的是,神话中以人间作为过渡地带,这里不仅仅是空间的过渡,也是时间的过渡。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乃人世间之正气,人有此浩然之气,可以不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