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杂技跨界现象的思考

2023-03-25殷伟

杂技与魔术 2023年5期
关键词:杂技表演门类杂技

文|殷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归结起来就是扬弃和创新。杂技是最具典型性的传统艺术之一,在发展中形成了一些特殊的呈现形式,跨界杂技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杂技跨界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显性话题,引发了艺术界的广泛讨论。跨界的创新成为杂技从业者和理论工作者思考的焦点。随着观众审美需求的提高和新技术、新手段、新元素的出现,杂技跨界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从审美角度审视杂技跨界,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杂技艺术的魅力所在。

一、杂技跨界是基于对观众审美需求的满足

杂技艺术是一种表演艺术,目的是给观众带来艺术享受与情绪愉悦。如果观众在观赏杂技时不能获得愉悦,那么杂技艺术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对观众审美需求的满足是杂技跨界存在的根本目的和价值所在。

在杂技艺术发展的不同时期,其表演形式、表演内容、表现手段等方面都会有所变化,这就为杂技跨界提供了可能。对于古代的杂技表演来说,表演者会根据不同的节目选择不同的表演形式,比如武打动作“走马”、舞蹈动作“翻跟斗”、技巧动作“顶碗”等。这些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是为了满足观众对于身体和技巧方面的审美需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和观众审美需求的变化,杂技艺术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创新和发展。

20 世纪50 年代以来,我国杂技舞台上涌现出了较多以人体为主要载体、以模仿动物的动作为主的节目。这些表演利用人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通过扭曲、弯曲和拉伸身体的方式,展示出身体的灵活性和技巧。诸如柔术、平衡、弹跳等节目在杂技舞台上非常受观众欢迎,它不仅展示了中国杂技表演的独特魅力,也体现了人们对身体技巧和灵活性的追求。在这些节目中,我们明显感受到杂技艺术创作者们对劳动、对身心解放、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杂技舞台上出现越来越多的大型装置艺术,杂技演员可以通过不同设备来展现自己的技术和技巧,呈现出“综合审美演绎之路”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究其本质就是一种跨界——与音乐、舞蹈、电影、戏剧等艺术种类相融合,辅以现代舞台技术,从而营造出一种新的舞台呈现效果。

21 世纪初,中国首部杂技剧《天鹅湖》成为跨界探索杂技与舞蹈融合的典范,并以此为节点,引领中国杂技剧的不断推陈出新。在2022 年河南濮阳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杂技比赛中,武汉杂技团创演的大型装置杂技《扬帆追梦·浪船》摘得中国杂技“金菊”奖。这是“奇巧、惊险、高难动作”的杂技形体表演与大型装置的融合,赢得好评。

对于当代观众来说,他们希望从更为广阔、自由、多元的艺术形式中获得审美愉悦,审美愉悦不能单纯局限于某一种艺术形式,而是需要由多种表达方式共同构成的综合性审美体验。不同艺术形式之间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又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着交融与碰撞。比如《欢乐中国年》(湖南杂技艺术剧院)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通过“龙飞凤舞”“龙腾狮跃”“火树银花”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视觉形象完成了对春节民俗文化内涵和情感的表达,在传统鼓乐基础上融入了街舞、现代舞等元素,使观众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与街舞文化相互融合而形成的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视觉效果。再如《炫彩中国》(沈阳杂技演艺集团),分为“春之蓝”“夏之绿”“秋之金”“冬之红”四个篇章,以“炫彩大美”为主题,突出四季瑰丽的色彩,以杂技、舞蹈、戏曲、武术等多种元素为支撑,用音乐、舞蹈等多种表现形式展示了喜庆祥和、红红火火的美好景象,是用具有浓郁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演绎中国故事的杂技剧目,在“技”的层面将钻圈、蹬技、柔术、转碟、皮条、飞钹等经典杂技绝活精妙串联,节目整体呈现上集技巧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身。

二、杂技跨界是基于杂技本体的艺术探索

杂技作为一种起源于民间的古老的艺术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多种形式和类别,跨界是其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跨界产生于杂技与其他艺术门类相互渗透的过程中,是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交叉融合。不同于借鉴、借用,杂技跨界即杂技艺术中的跨艺术门类、跨艺术形式,从表演、制作、艺术形态等方面进行的一种创新性探索和深层次融合。从表演形态看,跨界是在传统杂技的基础上,吸收了其他艺术形式的长处,如舞美、服装、音乐等,并加以创新、发展而成的一种新的艺术样式。从制作工艺看,跨界是将不同艺术形式进行有机整合,既保证了表演的精彩效果,又使作品呈现出极具特色的艺术美感。从艺术形态看,跨界是在不同艺术形式之间进行融合与创新。可以说是在继承传统杂技艺术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的长处和文化内涵而形成的一种新形态。从某种意义上讲,跨界是对杂技本体及其发展创新的一种探索。相较于其他艺术门类,杂技跨界具有较高的观众接受度,其并未脱离本体、丢弃内核,而是通过不同艺术种类的融合,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艺术样式,反而成为杂技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当前杂技界越来越重视创新融合发展,不局限于某一种杂技类型,也不局限于某一题材选择,在舞台呈现方面展示出从单一性技巧向综合性技艺表演转变的显著态势。跨界不仅丰富了杂技艺术,也拓宽了杂技艺术的生存空间,使杂技艺术呈现出更加繁荣的发展局面。

与其他艺术种类的跨界尝试不谋而合的是,融合与创新往往伴随着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的变化。随着现代化、多元化文化语境的改变,人们对艺术的理解越来越开放,也越来越包容。跨界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艺术表现形式,而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都体现了时代特点和艺术个性,它对艺术生产和社会生活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也成为文艺创作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杂技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杂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正在积极探索以“杂技+”为核心的跨界融合发展道路。从更深层次看,杂技跨界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传承和创新发展的有益尝试。这种跨界融合发展道路既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内在要求,又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杂技跨界需要从不同艺术门类中汲取养分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观众需求的不断变化,单一的杂技节目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其他艺术种类也面临着创新点匮乏、表现力疲软等困境。因此,杂技跨界可以说是多种艺术门类抱团发展、相互融合的结果。这就需要杂技工作者深入研究不同艺术门类的特点,寻找它们之间的契合点,从不同艺术门类中汲取养分。例如,传统杂技中高难技巧在表演中往往需要和观众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才能感受到高难度技巧带来的震撼。这就需要寻找到杂技表演与观众之间距离的平衡点,既能够让杂技演员顺利完成高难度技巧动作,又不会给观众带来太过明显的视觉冲击。这就对杂技与戏剧的结合、杂技演出场地与戏剧演出场地的结合提出了要求。戏剧作为一种强调表演和叙事性的艺术形式,与杂技的结合可以为杂技表演增添故事情节和戏剧性的张力。通过戏剧性的编排和强烈的情绪表达,杂技可以更好地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并为观众呈现出具有戏剧性冲突和转折的故事情节。如何能在沉浸式的小剧场近距离地与观众接触又能保持安全距离,则成为一个难题。突破这个难题或许可以给杂技表演带来更加专业的受众。

杂技跨界扩展了艺术形式的边界,丰富了艺术内容和内涵。通过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跨界融合,杂技艺术能够吸纳不同艺术形式的精华,从而具有崭新的价值。例如,杂技表演与音乐的结合,既可以营造出动感的氛围,又可以通过音乐的节奏和编曲为杂技表演注入情感和意境,让观众在欣赏杂技的同时感受到音乐所传递的美感。杂技与舞蹈的结合可以为杂技表演注入更多的情感和艺术内涵。通过跳舞动作的优雅与杂技技巧的精湛相结合,可以创造出独特的杂技舞蹈作品,使艺术表达更加丰富多样。通过与舞蹈、戏剧和视觉艺术的结合,杂技艺术可以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艺术形式,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艺术体验。

从传统杂技到现代杂技,从单一的“技”到综合的“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跨界已成为目前杂技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一种颇具观众缘的艺术表现形式,跨界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杂技的综合性优势,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表现力进行融合,从而在审美体验上产生更强、更美、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效果。但同时也要注意防止出现“越界”而导致杂技本体受损或被削弱的问题。这就要求必须从传承杂技本体、尊重杂技发展规律出发,不断探索和创新杂技跨界融合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猜你喜欢

杂技表演门类杂技
杂技表演
浅析创造力在杂技表演中的作用
空中杂技师
看杂技
千奇百怪的动物
老鼠演杂技
王莫
展览后记 跨越艺术门类的西部陶艺
安全行驶千万不能儿戏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作战门类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