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教育与建筑行业协同发展的城市设计课程思政研究
——以苏州科技大学为例
2023-03-25孙婷,吕飞,潘斌
孙 婷,吕 飞,潘 斌
(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苏州,215000)
2020年,《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基本健全,高校立德树人成效进一步提高。[1]针对工学类专业课程,《纲要》提出,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1]工匠精神在我国文化中体现为“尚巧”的创新精神、“求精”的工作态度和“道技合一”的人生理想。[2]有学者认为,在当代建筑行业,工匠精神的内涵包括敬业忠诚、实业强国的职业理想,创意创新、匠心独运的专业精神,战天斗地、锻造铁军的意志品质,以及协作细作、守正诚信的质量意识。[3]城市设计是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开展城市设计课程思政,可以给予学生正向引导,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激发专业设计潜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符合建筑行业需求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型人才。本文以苏州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为例,探索如何基于职业教育与建筑行业协同发展开展课程思政,以此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专业知识水平及职业技能水平的同步提高。
一、现有基础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在正确的价值观引领下实现对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建筑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与自主发展意识,职业教育与建筑行业是协同发展的关系。生产与教学相协调、学校与企业相协作的新型模式,是当下建筑类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该模式在宏观上能为国家培养更多实用型高级技能人才,培养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微观上能使企业得到人才,能让学生进入建筑领域并在实践中学会专业技能,真正实现招生与工作密切相连,生产与教学相互协作,实践与工作相统一,切实落实在育人中创收,在创收中育人。[4]为促进职业教育与建筑行业协同发展,我校也采用了生产与教学相协调、学校与企业相协作的模式,在城市设计课程中构建了“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培养体系,重视基础知识理论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在课程资源方面,搭建了优质的线上资源,包括工具库、软件包、选题库、案例库等网络教学资源;在实践基地方面,结合现有实践基地资源,建设了涵盖城市和小城镇,囊括地方政府、设计企业、研究机构等的全方位、多类型实践基地;在学术研究方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专业讲座、学术交流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及时掌握前沿知识,了解行业发展新动态,认清行业创新动向;在校企合作方面,与企业、科研院所共同做好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包括具体的培养需求、培养目标、培养计划、资金保障、管理机制等,并注重校企合作的可操作性和连续性。
二、总体思路
依据《纲要》,课程思政建设应注重工匠精神。在建筑行业,“工匠”重视精湛素养、技能高超、技术创新,“精神”强调具备职业道德理想、遵守职业规范。[3]“工匠”与“精神”的结合是建筑行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思路。城市设计作为城乡规划专业的必修课程,其授课对象为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五年级学生,共48学时、3学分。该课程以城市空间优化为设计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城市空间规划设计思维和能力,促进新技术、新方法应用。
城市设计课程思政的开展是指将思政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包括以思政教育引领价值观塑造、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和以思政教育指导实践教学三个路径,旨在实现价值观引导自主创新、搭建资源平台、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培养体系的目标,最终实现职业教育与建筑行业的协同创新发展,如图1所示。价值观塑造是依托思政教育奠定学生的职业情怀,使学生遵守规划师的职业道德与规范,并培养勤奋、努力、不断进取的工匠精神。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需要搭建丰富多元的资源平台,促使学生进入专业知识海洋,汲取优质资源,提升自身技能。以思政教育指导实践教学需注重产学研一体化,为学生提供浓厚的职业氛围,促使学生在其中勇于开拓创新,实现个人和职业的共同发展。
图1 城市设计课程思政总体思路
三、基本目标
《纲要》明确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1]课程思政建设应深化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各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在深度挖掘和提炼城市规划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我校对照相关的毕业要求,确定了城市设计课程思政的基本目标,使课程思政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发挥价值,如表1所示。
表1 城市设计课程思政的基本目标
四、切入点和重点元素
构建有效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找准切入点,符合知识、科学、道德以及时代价值之间的内在逻辑。[5]城市设计课程思政强调在日常的知识传授过程中,润物无声地将课程思政元素与内容引出,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我校城市设计课程思政贯穿教学的五个阶段,其切入点和重点元素如表2所示。在项目组织阶段,从现代城市设计与人居环境关系入手,解读优秀城市设计对高品质生活的影响,从而将科学规划的思想传授给学生。在基地调研阶段,强调求真求知的科学严谨态度,让学生在对现存问题的分析中激发作为规划师的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在方案设计阶段,注重对弱势群体利益的关注,引导学生实践科学规划的思想,明确规划师的使命担当与职业伦理。在规划设计和编制阶段,引导学生遵守职业道德,依法依规从业。在成果表达阶段,再次强调规划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学生做到科学规划,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表2 城市设计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和重点元素
五、教学组织
城市设计课程思政围绕教学内容,以城市设计大作业的形式开展。教学内容分为总体城市设计与重点地区城市设计。总体城市设计以中小城镇作为选题对象,但教学重点可限于非农人口不大于20万的小城市、小城镇和古城镇的总体城市设计;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包括城市核心区、城市历史风貌区、重要的街道空间、滨水地区等具有特色风貌或特殊价值的地区。[6]具体到教学资源,结合现代教学技术与数字互联网技术,有效利用慕课、智慧树等高校开放课程平台,并与大型建筑类设计企业共建优秀设计案例集,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资源库,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方便学生开展研究性教学。在教学形式上,采取每组10—12名学生的小班化教学模式,明确学生的分工与责任,实现知识传授的“学坊”、能力训练的“习堂”与动手实践的“工坊”多时空多维度协同开展。小组具体项目的选择紧密结合我校的实际项目,使学生从真实项目中掌握城市设计的核心内容和方法。
城市设计课程思政应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职业素养,强化工匠精神,使学生在传统行业面临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能够顺利融入建筑行业。城市设计课程思政应贯穿人才培养全阶段,包括创新教学理念、拓展教学平台、丰富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找准教学切入点、优化教学组织等,还应紧密围绕建筑行业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动向并注重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培养,借助产学研一体化实现职业教育与建筑行业协同发展,为建筑行业提供创新动力、创新人力和创新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