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思考
2023-03-25马喜峰
马喜峰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300)
加强思想德育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是目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趋势。《无机及分析化学》是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入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基础学科知识的同时,有效培养自身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本文以提升《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团队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为前提,从多个领域充分挖掘梳理课程思政元素,在项目化教学改革基础上,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并实践课程思政,积极探索高职院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策略。建立并完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构建基于《无机及分析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示范辐射的目标。
1 课程思政概述
1.1 课程思政的价值
“课程思政”区别于“思政课程”,不是一门具体的课程的名称,而是指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通过构建全面育人的教学模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通俗来说,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都兼具“授业”与“解惑”的双重性质,承载着促进学生智力与德育全面发展的使命,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不是要改变其他课程原来的性质和教学内容;也不是要把其他课程强行转化为思政课程,按照思政课程模式推进;而是要充分挖掘其他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和道德价值,将其改造为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使课程思政真正融入其他课程中,给人以精神层面的价值指引,从而实现在潜移默化中教书育人的目的。课程思政具有鲜明特征,把握好这些特征有助于全面理解课程思政的性质,从而在教学中有效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
1.2 课程思政的特点
1.2.1 以德树人是课程思政的基本要求
课程思政的基本要求是以德树人。新时代下,未来的人才不应该仅仅用学习成绩来衡量,而应从德智体美劳等角度进行综合考察,其中,排在首位的便是德。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首先要求的就是寓德于课,并且不仅仅寓德于思想政治课,更寓德于所有专业课;不仅仅寓德于课程内容,更寓德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栋梁之材。
1.2.2 人文立课是课程思政的实现形式
课程思政应用于其他课程之中主要是通过挖掘各学科中所蕴含的丰富人文素养来实现。实际上,学校教育不应仅包括知识学习,更应包括个人素养、价值取向的传递。各科任课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可以挖掘的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十分丰富,但由于课程的性质不同,导致其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载体的难易程度不同。课程思政就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通过挖掘学科中蕴藏的人文精神并加以深化传递给学生,使教学内容和内涵更加生动,意义更加深远。
1.2.3 价值引领是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
做好高职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不仅影响其一生,更是关系到民族的未来,高职学生的价值取向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因此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教育十分重要。课程思政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价值追求,融入各学科当中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引下,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2 高职院校《无机及分析化学》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2.1 新时代对人才发展的需要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应通过课程思政的方式,加强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发展的需求。而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可以看作是高职院校学科改革发展的重点。高职院校需要对《无机及分析化学》学科所包含的思想政治知识进行深度挖掘,使其能够与学校的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从而共同发挥自身所具备的育人功能。目前来看,高职院校想要让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就需要及时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使其能够顺应课程思政教育发展的趋势,在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的基础上,对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方案进行优化与改革,能够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以及心理特征,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学科体系建设,进而为学生实现全方位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也让高职院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焕发出新的生机。
2.2 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实际上,高职院校更为关注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而忽略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导致思想政治课程课时安排较少,从而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充分挖掘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所包含的思政元素,进而为多学科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局面的形成提供充足的动力。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是一门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学科。通过实施课程思政,能够使高职学生对于化学学科所蕴含的人文价值与社会意义认知深刻,通过有机的统一化学学习与促进社会发展,引导学生树立科学责任和科学态度,并在今后的职业发展过程中,通过自身专业知识的有效运用,为社会发展多做贡献。高职院校将思政教育有效渗透到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中,可以让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充分培养,使思政教育的有效性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2.3 提高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质量
教师想要让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就需要围绕提高学生知识储备和立德树人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设计,充分认识到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育目标与思政教育目标的相似之处,能够借助丰富的教学手段,将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摒弃以灌输基础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能够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的真实水平,构建高效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思政教育的有效渗透,能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积极配合教师教学工作,进而有效推动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通过深入剖析我国化学工业发展从落后到强大过程,使学生对于老一辈化学家身上所蕴含的优秀的爱国品质和化学科学精神深刻认知,树立学好化学专业的远大志向。
3 高职院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政教育的途径
3.1 教师要树立课程思政意识和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教师在落后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会更为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以及相关技能的学习,而忽略课程内在的思政元素,缺乏对学生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使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德育价值无法充分发挥出来。所以,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教师应当遵循时代的发展规律,及时更新自身的思想观念,能够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中的人文内涵进行深入探究,在准确找出思政元素的基础上,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进行优化。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具备深厚的思想政治素养,以及足够的专业性和责任心,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经验与理论,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学校在招聘无机及分析化学老师时,不仅要关注其专业技能,更要考察其思想政治素养。并且学校还应定期举办以课程思政为主题的学术讲座,并对无机及分析化学任课老师的课程思政教育效果进行评级考核,促使教师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提升。
3.2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发挥课程思政的隐形教育功能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到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可以挖掘很多课程思政元素。在此基础上,不断寻找恰当的切入点,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专业知识讲授中,做到课程重点、思政焦点以及社会热点有机结合。不断尝试通过线上课程平台的主题讨论互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责任担当以及创新精神,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教学”这“一根主线”贯穿教学始终,真正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为了帮助新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和学习,能高度认同所学专业,教师在选择教学素材时,应有意识的结合专业特色和化学基本原理。比如在给环境化学专业学生教授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时,可以与化学沉淀法去除重金属离子、环境水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内容相结合;在给应用化学专业学生讲授该知识点时,可结合油气管道结垢及处理方法等,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讲授这些化学基本原理的过程中,通过对所学专业领域的深入研究,将学生专业认同感激发出来,使之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真正实现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有机的结合思政育人元素和课程知识点,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引导学生,通过精细加工那些紧密联系课程内容的社会热点话题、科学小故事、科学发展历史等,丰富教学资源,以文献资料、视频和微课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并进行深层次思考,以真正发挥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功能。
3.3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组织与实践
在高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实施互动式和启发式教学等方式的运用,在课堂上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对课程内容更直观的了解。例如,在对物质结构章节的讲解时,由于杂化轨道理论和价键理论都有比较强的理论性,重点是对原子在形成分子时是如何形成化学键的讲述,需要学生空间想象力丰富。所以,教师在讲述过程中,若是以视频和动画的形式展示不同类型的成键原子轨道杂化的过程,就能以直观生动的方式演绎乏味枯燥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和理解相关知识点。对于无机及分析化学这样基础学科的特点,更适合板书书写的教学方式,可以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以牢固掌握重要的知识点。而通过改进案例教学法,有机地结合理论和实践,在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同时,还能使课程育人的效果不断提高。
3.4 完善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在以往的高职院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总是会将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作为评价标准,忽视将德育教育元素融入学科评价体系当中的重要性,使得评价结果缺乏系统性以及科学性,进而致使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育人功能不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在先进思想的推动下,构建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使其能够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思政改革。为此,教师要建立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体系,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思政学业评价,从获得感方面的理性维度,向发展持续性方面的实践维度延伸,即要评价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学习成效,还要评价学生思想品质、人格魅力、人生态度、行业责任感等长远价值观的改造,重在对学生进行全过程、全方位考评,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形成课程思政评价反馈和教学优化的良性循环,提升教学实效性。
比如,高职院校可以从整体性的角度出发,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思政改革进行全面考量,建立结合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的课程评价体系,使教师能够在相关评价机制的指引下,及时对课程教学作出调整,促使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另外,高职院校还应将评价结果作为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首要标准,将教师教学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能够从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态度、思想、精神品质等多个方面进行多元化教学评价,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实际状况形成较为清晰的认知,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无机及分析化学思政课程教学活动的热情,进而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做出良好的铺垫。
另外,教师要细化重构课程知识体系,“五大模块”支撑线上互动。一方面,将思政元素融入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物质结构、四大平衡和滴定等项目,通过线下讲授和线上讨论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责任担当以及时代精神;另一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拆分和重构,搭建移动互联网“课堂派”在线学习平台并设置“学以致用”“挑战易错题”“超级样板秀”“前沿你来说”及“在线导师解疑难”五大专题模块,实现与学生的全方位、多角度互动,突出学生在线上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过程参与度、增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兼顾于细微之处进行思政教育的总体理念。
推动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不仅仅是老师的责任,学校相关行政人员都也要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好相应的配套服务和后勤保障等。因此,学校应积极贯彻教育改革精神,根据相关文件并由相关人员领导建立专题小组,推动学校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如,以党总支书记为专题小组的组长,无机及分析化学老师为组员,共同商议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将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纳入考核管理。
4 结论
高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是当今时代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且课程思政与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相融合,对于教学改革和以德育人都具有深远的影响。高职院校应积极融入这一改革潮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内容深入挖掘,关注课程思政对于学生的重要教育价值。通过在教学中有效渗透课程思政,协同发展学生思政素养和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