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审计现状及优化措施

2023-03-24姜秀杰潘伟东

中国经贸 2023年14期
关键词:审计监督专项资金事业单位

姜秀杰?潘伟东

摘 要:专项资金是事业单位实际开展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主要作用是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及落实提供充足的经费,让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得到保证,为部门的有序运行提供支持。而对于一些事业单位的发展管理来说,由于缺少健全的专项资金监管体系,导致内部频繁出现资金浪费或者资金被盲目利用的情况。本文针对专项资金审计工作带来的有利影响进行分析,总结了一些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审计现状,并提出优化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审计的有效策略,旨在提高单位专项资金监管质效,进一步强化专项资金配置的科学性,不断提高专项资金利用率,切实履行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不断提升单位为社会大众服务的水平。

关键词: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审计监督

事业单位体现出一定的公益性特点,大部分运营资金由财政部门拨付,针对专项资金的配置与利用而言,需加大监管力度,才能提高资金利用率。为此,事业单位应加强对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及资金使用需求的分析,为专项资金的规划与利用提供可靠基础,通过落实相应的审计工作,降低专项资金利用风险,让单位的快速稳定发展拥有更强动力。

一、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审计工作带来的有利影响

(一)有利于实现对单位运作管理的有效监督

对于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设置与利用而言,审计部门发挥着重要的监督作用,主要职能是监管资金运用动态,可见,审计部门在单位中占据重要的管理地位。通过落实审计工作,能够实现对事业单位日常管理状态的实时监控,从客观公正的角度出发,综合评价单位的运营状态,确保单位的业务工作能够符合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而实现对单位各部门及员工的有效约束,防止出现专项资金的盲目利用等情况。同时,单位进行审计的过程中,能够保证各资金利用环节的规范性,使得单位的违规资金利用行为得到及时纠正,让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拥有可靠基础,有助于事业单位提高工作效率。

(二)有利于促进审计事业发展及优化社会资源

事业单位的审计风险防范目的是为自身的审计主体建设提供动力,使得单位业务工作发展拥有更强的驱动力。审计风险管控能够为单位提供可靠的审计手段及政策依据,使得传统的审计方法得到改进和优化,为专项资金的科学化利用提供坚实基础。同时,一旦单位发生审计风险,容易给单位工作发展带来冲击,导致出现严重的资金、资源浪费问题。此外,通过落实专项资金的审计工作,可以实现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氛围。

二、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审计工作的现状

针对国内的部分事业单位内部专项资金审计而言,缺乏资金科学配置意识,缺少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真学习与综合考量,导致频繁出现一些资金浪费问题。同时,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待提高,综合素质体现出参差不齐的特点,很难保证审计工作质量,不利于实现对专项资金的有效监管。部分单位缺少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在缺少内部控制运行机制的情况下,很难保证审计工作拥有充足的依据,且审计工作缺少良好的外部活动环境,审计部门缺乏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交流意识,久而久之出现信息孤岛问题,无法得到其他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不利于形成协同化审计监督模式,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审计工作的实际效用。除此之外,一些事业单位缺少风险管理手段创新意识,依然采用传统的事后弥补的方式,由于缺少有效的风险防控,增加了专项资金管理风险的发生概率。部分单位的审计人员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出现审计结果造假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及客观性,对国家的财政资金管理造成不良影响。

三、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审计工作的有效优化路径

(一)增强法律法规学习意识,正确认识单位的审计风险

为了保证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审计工作得到全面落实,应该强化单位领导人员及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重点分析内部审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增强相关法律法规研究意识,确保在审计过程中,能够正确运用法律法规。单位内部的审计部门需了解法律对于审计处理的处罚规定,不仅可以让审计人员拥有相应的监督权力,还能强化审计权限的清晰性。就现阶段的事业单位审计部门法律法规应用而言,依然存在一些审计人员越权执法的情况,缺少清晰的监管界限。单位的审计部门应该重视了解常见的专项资金利用风险,结合实际情况及内部各部门的运行需求,构建健全的审计风险防控体系,定期选择经典案例供审计人员学习,使其能够全面掌握各类常见风险,强化单位应对专项资金审计风险的能力,强化单位专项资金配置和利用等方面工作的健康性。

(二)加大审计人员培养力度,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审计人员是事业单位开展审计工作的重要基础力量,因此,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审计工作质量。事业单位应该增强审计人员培养意识,确保其能够在岗位工作中拥有积极的态度和现代化工作理念,以保证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可靠性。同时,加大优秀审计人员引进力度,制定科学统一的审计人才聘用標准,要求应聘人员拥有岗位要求的专业能力及学历水平,且审计工作经验丰富,能够应对工作中各类突发状况,进而实现对事业单位内部专项资金审计工作的规范化落实。定期组织审计人才参加专业化培训,重点学习专项资金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专项资金的基本特点与监管需求,确保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利用率能够得到有效提高,使得单位的审计工作水平得到提升。

(三)建立单位内部运行机制,创设良好的审计活动外部环境

内部运行机制是审计机构实际运行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可以为审计工作的优化提供正确导向。因此,审计部门应始终坚持客观、独立等基本原则,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运行机制,构建健全的运行体系。同时,重点规范审计行为,建立相应的审计制度,综合考量单位运行状态,为单位的审计部门及审计人员提供基础保障,且在执行审计制度的过程中,可以对审计人员形成约束,使得审计工作更加符合规定要求,强化专项资金审计的规范性。为实现以上目标,需结合单位发展需求,了解内部不同部门对专项资金需求的变化规律,政府等相关职能部门应增强法律法规完善意识,及时补充不足的部分,创设良好的专项资金监管环境,营造良好的审计工作氛围,逐步实现对审计活动外部环境的优化,切实强化单位审计部门的权威性,还有利于提升审计工作的公信力。

(四)重视落实审计风险管理,合理设计风险管理流程

事业单位需要在专项资金审计制度不断得到完善的过程中,增强职能发挥意识,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在审计风险防范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依据单位管理现状,设计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案,明确相关工作流程,重视分析不同工作环节的重点、要点,强化专项资金利用的合法性。

1.事前审计风险评估工作环节要点

事业单位进行审计活动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应该提高对审计工作效率的重视,综合分析相关的审计工作成效,并做好总结、提升工作。同时,重点考虑审计单位面对的审计风险,构建健全的审计风险评判与分析体系。立足于审计活动开展前期的角度,编制科学完善的专项资金审计方案,为资金利用环节的有效控制奠定良好基础,进一步强化审计风险控制的实效性。此外,从两个层面出發,即被审计单位和审计部门,前者需重视优化内部管理及工作环境,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内部组织结构,后者应保证执法质量,加大审计工作情况综合分析力度,逐步形成健全的事前审计风险综合评估体系。

2.事中审计风险控制工作环节要点

除了需要重视开展审计活动前的风险控制工作,还应该增强事中审计风险控制意识,通过对专项资金的有效监管,有助于降低审计风险的发生概率,或者减少审计风险带来的不良影响,避免阻碍单位的稳定运行,为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公益价值得到体现。因为在事业单位的审计风险防范过程中,仅依靠审计部门进行监管,无法获得理想的工作效果,所以,需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交流及协调合作,构建协同化专项资金审计体系,以免因审计工作不到位引发资金浪费或者资金被挪用等情况,有利于实现全面化审计。

3.事后审计风险评价工作环节要点

完成对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审计风险的管控工作后,应配合开展相应的评价工作,以防因人为操作失误带来不良影响。单位应安排专门的审计人员做好专项资金风险管控宣传,尤其需积极争取上级部门以及当地政府等职能部门的支持,拓展审计工作宣传途径,扩大专项资金审计的影响范围,有助于强化审计风险防控的实效性。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不仅可以让审计人员拥有可靠依据,还能让单位内部的财务人员等得到警示,减少以权谋私的情况。此外,一旦在宣传过程中,遇到实际难题,各部门领导应做好调查、总结,通过事后审计风险评价实现对专项资金审计风险的有效防控。

(五)重视专项资金结余清理,构建新型专项资金利用模式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财政部门需要定期进行内部结余专项资金的清理工作,目的是强化单位专项资金不同利用环节的实效性。为此,事业单位需始终坚持专款专用的基本原则,树立现代化发展理念,加大下属部门或者单位的专项资金管控力度,严格按照预算管理规定落实审计工作,结合对有关财经纪律的综合分析,构建更加高效的专项资金科学利用模式,强化单位专项资金结余清理的及时性、科学性,有利于提高专项资金的利用率,为单位的健康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六)建立审计监督激励机制,约束审计人员工作行为

为了提高专项资金审计效率和质量,事业单位应该建立科学完善的监督激励机制,明确考核目标,结合对项目经费基本特点的综合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绩效管理规划,合理设计审计工作考核周期,科学选择绩效考核内容及指标,确保考核工作能够涉及到专项资金的具体利用情况,且与项目研究成果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同时,构建动态化考核模式,加强对传统考核方式及考核期限的创新,确保达到规定要求时,才可以进行考核,有助于突显考核工作的主动性。此外,在激励考核过程中,事业单位需坚持奖惩分明的原则,给予表现优异的审计人员更多物质及精神奖励,为了发挥此类员工的表率作用,需要在其他员工中做好公开表彰;而对于单位内部造成专项资金损失或者存在公款私用等违法行为的员工,应进行适当惩罚,严重的情形应移交相关执法部门进行处理。

(七)保证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加强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

为了强化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审计的公正性、客观性,审计人员应该转变传统的工作理念,避免仅依靠工作经验或者相关人员的推测结论开展审计活动,以防在审计过程中出现过于主观、武断的情况。同时,针对审计执行环节,需要做好相关事件的调查,了解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获得更多可靠的工作依据。尤其在现代化发展环境下,审计对象变得复杂,要求审计人员积极应对复杂的专项资金利用情况及了解更为先进的审计技术,逐步实现对传统审计方式的创新,强化审计结论的可信性、科学性、专业性,以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为例,可以及时发现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缺陷,基于此,进行审计对象的财产保全综合分析,通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及对计算机技术的利用,能够提高单位的审计能力,使得专项资金审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进而达到降低与防控审计风险的目的。

结束语

专项资金是事业单位开展各类管理活动及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支撑,部分事业单位缺乏专项资金科学化配置意识,且缺少对专项资金各运行环节的有效监管,导致出现资金浪费等影响单位稳定发展的问题。因此,需加大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监管力度,充分发挥审计部门及审计人员的职能,强化其责任意识,加强对审计理念、审计方法、审计模式的创新,构建健全的专项资金审计体系,逐步实现对审计方案的优化,为单位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燕霞.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监督现状及对策分析[J].大众投资指南,2023(5):83-85.

[2]黄娜娜.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现状及审计对策[J].商讯,2020(27):139-140.

[3]姚红霞.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现状及改善对策[J].财富时代,2020(4):51-52.

[4]刘彦超.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现状与改善建议探析[J].知识经济,2017(5):57+59.

猜你喜欢

审计监督专项资金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探索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新路子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涉农专项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浅析
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失效成因及治理路径研究
电网企业小型基建项目的审计监督和改进对策
基于我国国情的COSO报告应用研究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