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黎族乡村博物馆建设刍议*

2023-03-24王哲波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南海文化博物馆

艺术品鉴 2023年36期
关键词:黎族博物馆建设

王哲波(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南海文化博物馆)

在传统意义上,博物馆自有它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场所和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等功能性的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在新的时期被赋予了更深入的内涵意义,人们对博物馆所要承担的职责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国际博物馆日每年不同的主题拟定,可以窥视一二,如,“收集今天为了明天” “致力于社会和平与和睦的博物馆” “博物馆与建设社区” “博物馆与无形遗产” “博物馆――沟通文化的桥梁” “博物馆与文化景观” “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 “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 “恢复与重塑”……国际博物馆协会为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在确定每年的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主题时,就很深入地挖掘了博物馆可以发力的点和面,确定了博物馆可行的外延活动。

基于外延的拓宽,乡村博物馆于20世纪60 年代开始在欧洲发端和兴盛起来,在其影响下,国内乡村博物馆也开始了它的征途,时至今日,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这是个好现象,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之一。对提高区域内民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意识等,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一环。但随之,也引发了一些思考,例如,乡村博物馆该怎么建?乡村博物馆建设应遵循什么原则?民族地区乡村博物馆要怎么定位?……

一、国内乡村博物馆建设情况

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内乡村博物馆建设呈现出勃勃生机的景象。许多地区都提出雄心勃勃的计划,在这方面起步较早的山东省,2016 年6 月出台了《山东乡村记忆博物馆建设指南(试行)》,为山东的乡村博物馆建设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到2020 年7 月,山东在乡村博物馆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目前已建成210 多个乡村记忆博物馆。浙江省也雄心勃勃,2021 年8 月11 日,印发了《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服务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5年)》,其中,就提出“实施博物馆质量提升“一十百千”计划,争创1 家世界一流博物馆,建设国内领先博物馆10家,国家等级博物馆总数达100 家,建设乡村博物馆(展示馆)1000 家。”其他各个省份,也或多或少地提出了相关的计划并去实施,也各有成绩。比如,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东红村通过古村综合治理的方式,巧妙利用老旧资源,不但改善了村容村貌,还建起了8 间乡村博物馆;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通过活化古厝等方式,建成20 多座村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选择自然与文化遗产丰富且偏远的民族村寨作为建设地点,先后建成10 座各具特色的民族生态博物馆;安徽省共72 个村落数字博物馆入馆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成为全国入馆数量最多的省份。

国内乡村博物馆建设的思路也基本围绕着集本地历史文物、人文精神、非物质文化为中心,兼顾科普、教育、观光为一体,着力于留住文化的根,提升文化品位,助力旅游和文创增收的独具地方特色的小微博物馆。

二、海南黎族乡村博物馆建设概貌

海南在乡村博物馆建设方面相对起步晚,早期缺乏跟进乡村博物馆建设的步伐,当前还尚缺乏步子相对更大的有关规划。但在一些地区,在工作的推进下,已经开始了一些努力和尝试。

2009 年,五指山市冲山镇番茅村将利用村委会办公楼和文化室建成了首家黎族乡村博物馆,在500 多平方米的空间里,不但设有展厅、还兼具织锦表演、歌舞表演、酿酒品酒、土特产销售等服务功能。为海南的乡村博物馆建设迈开了有力的一步。

2014 年,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长征镇万众村博物馆落成,该馆展示了本村黎族同胞服饰、饰食、居住、出行、婚假、丧葬、节日等方面的习俗,将万众人日常生活中存在过或现在仍然留存的场景、衣着、用具、器皿、建筑等再现,让人们更好更全面地了解这方水土,了解过去,从而更加珍惜今天。

2015 年,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母山镇的水上市村,作为古村落,根据史料记载,于明朝万历年间,曾在此驻军,现还残留着城堡、古井,石刻等遗址。村里依托这段历史,建了个类乡村博物馆,陈列展示出一些出土的文物,凸显了该村的历史积淀。

2016 年,昌江黎族自治县保突村的黎陶博物馆建成,属黎族制技艺和陶器的专题乡村博物馆,较完整地展示了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黎族原始制陶技艺。2016年,东方市江边乡的白查村,作为海南黎族船形屋保存得最完整的自然村落之一和即将消失的最后一座黎寨,其保存着81 间黎族传统船型屋,为了把这原生态的物质文化遗产留存下来,而建立了白查传统村落这一生态类型的乡村博物馆。

2017 年,陵水黎族自治县光坡镇港尾新村整合资源建起一幢幢别墅,同时,也建起了类乡村博物馆的港尾新村黎族文化馆,通过展厅陈列的形式,呈现了本村的黎族文化,一方面用于提高村民的历史意识和责任意识;另一方面也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向客人展销本村特色织锦和酒类等。

2020 年1 月份,乐东黎族自治县西黎村“西黎民族文化展示馆”建成启用,该馆展示了西黎村村民王秀芹多年来收藏的物品,成为人们了解西黎村独特历史文化的一个窗口。同年,以“流动的黎族文化博物馆”为建设理念之一的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黎花里项目,为黎族乡村博物馆建设添加了又一样板。

此外,还有分散在各县市的纪念馆,人物故居展馆,及私人收藏家袁金华先生在乐东黎族自治县佛罗镇边上开设的白沙河谷私人博物馆,展示了个人收藏的当地黎族和古崖州的上千件文物等;再加上,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三亚市等地的一些私人类博物馆,这些共同构建了黎族乡村博物馆的基本概貌。随着时间轴的前伸,黎族社会的变迁,自贸港建设的驱动,相信必定还将有更多的乡村博物馆陆续面世。

三、黎族乡村博物馆建设的意义

乡村博物馆是博物馆功能延伸的产物,是博物馆的自我拓展结果。建设乡村博物馆的意义何在呢?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有力地保护了记忆里的黎族乡土文化。有力地留存了本地的文化精髓,是在系列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世界的认知,顺应自然地理后,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后形成的习俗与仪式,总结出的生存之道,适应之道,及提升之道,进而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维持时间较为长久稳定的文化氛围,但随着时代发展和裂变,传统受到现代化的各个层面的冲击,跟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互联互通,IT 业的长驱直入,已经几经迭代升级,这也引领了当代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变,交往越来越依赖社交软件,了解时事有各类媒体和各种“群”,“全球化”与“地球村”加速着各种思维的碰撞,观念的碰撞,以及各种碰撞之后人们思绪的解体,反思与重构,这些都在提供加速度般的催化作用。传统已经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妥协乃至被遗弃。乡村也避免不了这一洪流,在此背景下,乡村博物馆的出现,就很好地起到了“记录”的作用,并获得保留喘息的机会。

(2)无论是旧址实景实物展示,老旧物品陈列,情景再现或是多媒体类的展示,都很好地产生了一个“比对”的参照系。人们可以在这种“旧貌”与“新颜”的时空转换中,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时代的进步,领略前辈们在与自然共生时所运用的生活智慧。种种场景画面都能伴随着这些展示使今人能窥视一二,建立起有效的传承纽带关系,在代际鸿沟中架起紧密的纽带联系。这能有力地促进了本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有力地配合了美丽乡村建设。在21 世纪的当下,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各黎族村落都在努力改善居住条件和村容村貌,也逐步重视和追求文化生活的品质,乡村博物馆的介入,正当其时,在传统与外延共同作用下,乡村博物馆不但能在建筑用地及配套设施上,促进周边区域乃至整个村容村貌的美感提升。在文化展示上,也能透露出具有浓郁文化底蕴的气息。虽然不具备那么的“高大上”,但已经成为村子里最好的文化室。在留住本地原生态文化的同时,也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促进了文化品位的提升。

(4)留住了当地黎族的“乡愁”。乡村博物馆是一个汇聚乡土人情的“心灵驿站”。有助于人们建立起内在共同的情感纽带,在城镇化的进程当中,难于忘怀的仍是对故乡的眷恋、思念和牵挂,用一个很文艺的名字来表述,那就是“乡愁”。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更看重的就是在家乡邻里之间耳濡目染之间形成的价值观的认同,也是从一生下来就开始融化在血液里的故乡生活方式的记忆。

(5)促进了旅游发展与村民的创新意识。海南地处热带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国际旅游岛”的催化及自由贸易港的有力政策扶持下,各种旅游资源将得到更好的挖掘。乡村旅游就是其中的具有开发潜力的资源之一,比如,摘得“最美中国乡村”桂冠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什寒村;东方市江边乡的白查村,其船形屋2008 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五指山市毛阳镇的初保村,由于保存着古老原貌、茅草屋种类齐全,属典型的黎族传统干栏建筑房屋,2013 年被列入“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这些都是优质的乡村旅游资源,在乡村博物馆建设的配合下,提高乡村的历史文化气息,营造追求文化品位的氛围,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获得良好发展前景。

另一方面,村民是其中的主人,作为主人翁,在与访客的交流中,会不断地改进不足之处,根据不同访客的不同需求,探索新的解决之道,这也就无形中从一个侧面推动了村民的创新意识。在村容村貌,在文创产品开发,在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不断寻求新的突破。

(6)具有一定的教育功效,可为研学项目提供乡土文化主题支持,丰富本土研学旅游路线。相关的研学旅行文件自2014 年颁布以来,黎族乡村博物馆可以作为基于乡土乡情为主题的研学基地,开发基于民族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丰富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

四、黎族乡村博物馆现状的不足表现

有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但乡村博物馆却还处于“五脏不全”的境地,表现在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管理人员配给等方面。比如,在展陈上,只是简单地呈现了基本的实物陈列,内容仅反映了可视化的部分生产生活,对于历史沿革,及丰富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山歌民调等,还处于“忽略”阶段。这很容易导致大同小异,甚至“千馆一面”的状况。

在表现手段上,也显得单一,没有很好地借助音频、视频等媒介,更没有虚拟现实技术(VR)和沉浸式交互展示技术的运用。作为乡村博物馆,或许不需要紧跟时代潮流,但一些必备的,容易实现的,应该进行深入挖掘,进而呈现更多元的内容。可以学习“声音里的博物馆”这种形式,把本地流传的民间故事、传说、山歌等适合以音频形式传播的内容,加工呈现给参观者。

在村史展示上,缺乏更多的交代,当然,这是有原因的,或许缺乏相应的史料,缺乏历史名人的“名人效应”,但乡村总有它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历程,总有些新颜与旧貌的痕迹可寻,用心去挖掘,总会有所收获,或可尝试合适的切入点,去呈现现代乡村中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人与事。形成积极的追求导向效应。

在建筑外观设计上,及室内陈列与空间利用等方面有待提升。这方面的不足可能迫于资金需求的压力,要请专业公司来设计和策展的话,花销是可观的,对于靠一点微弱资金扶持的乡村来讲,还是不现实的。但与专业开发公司合营合作的方式,或许就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在管理人员配备上,缺乏相对专业的博物馆从业人员,有些就是仅安排了个“兼职”管理员,有参观需求时负责开门关门和打扫卫生,不重视培养相应的讲解员队伍,造成讲解接待时的表现欠佳,没有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

此外,在管理制度上,可持续发展上,服务功能提升上,多元化建设上,也都或多或少的问题,这只能寄希望于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去充实了。

五、黎族乡村博物馆发展的途径

黎族乡村博物馆如何建设?之后又如何发展?这都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讨论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1)在政策扶持上,由省内主管部门组织专家研讨,出台针对乡村博物馆建设细节方面,健全的指导性文件,形成管理上的制度化,拓宽乡村博物馆建设思路,在某些点面,适当的规范化,在某些点面,给出明确的指导意见,在人员管理方面,适当组织专业培训,提升乡村博物馆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2)在资金投入上,纯粹地靠上级拨款或村里自筹,恐怕都不容易维持与发展,需要考虑引入多方筹集资金的方式来解决,引入专业公司投资合营,接入“全域旅游”的理念,开发和营销文创产品,各种资源的有机组合与良性循环,就形成充满活力的新时代乡村。

(3)建馆定位清晰,明确建馆的目的和所要凸显的主题,进而紧紧围绕该主题来深耕,不追求大也不追求全,但需呈现出鲜明的特色来,符合本村的风物与人文精神。同时考虑主要目标人群的需求,适当迎合这种需求导向,在保持特色与迎合需求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这对乡村博物馆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4)积极探索博物馆的“去博物馆化” “无边界博物馆”。目前博物馆呈现出“去博物馆化”现象。如在博物馆里附设音乐厅、健身中心、药房、社区中心等,呈现出综合社区服务中心的新面貌。将博物馆内部图书馆向公众开放,让博物馆具备了图书馆的功能。乡村博物馆可以更灵活地尝试时下博物馆行业流行的理念,虽小,却可灵活地承载新的理念,拓展服务功能,满足公众的合理需求。

六、自贸港建设下黎族乡村博物馆发展的机遇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和未来可期的美好前景驱动下,海南黎族乡村博物馆的发展,也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1)进一步优化这个展示平台。乡村博物馆是呈现民族特色文化很好的平台。应在民族文化挖掘与传承的基础上,尝试着在呈现形式上与文创作品上的适度创新发展,既凸显出传统文化的一面,又展现出“现代化” “时尚化”后的另一面,营造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并结合自身特点,让民族的东西走向世界,架起民间友好交流和沟通的桥梁。

(2)进一步促进“非物质文化+乡村博物馆”的发展模式,架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桥梁。目前,黎族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十项,省级的和市县级的就更多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大多数是村民,也大多数住在村里,那么,将非遗项目与之所在的乡村博物馆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就能起到很好的“相辉互映”的效果,乡村博物馆可深度呈现该非遗项目的成因、故事、成品、视觉、听觉乃至嗅觉、味觉等组成部分,加入传承人与传习者实景实人实操的另一部分,将能达到最完整的特色文化展示效果。反过来,也促进传承人与传习者之间的默契配合,主动承担起传承和发展的责任,并为之代代相传。

(3)刺激乡村博物馆周边文化产品的丰富和多样化。自贸港主打的就是经济建设,寻求在全球化环境下最便捷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道。目的是带动当地及邻近地区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这种大背景,就要求乡村产业不但要驰骋国内市场,也要瞄准国际市场,尽可能地打造好品质和品牌,而依托乡村博物馆的一些产业,如茶、酒、咖啡、竹制品、藤制品、陶制品、织锦、副食品、音像制品等,在设计、包装及品质上寻求升级,适应市场不断变换的需求。新品牌就更应该用国际视野去审视后才开发,当然,这需要乡村博物馆从业者与村民,甚至与企业之间的积极配合,共同努力,精心打磨,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七、结语

时间已经进入21 世纪20 年代,“博物馆热” “研学热”还在持续,乡村博物馆建设热度正处在上升阶段,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趋势向好,如何建设好乡村博物馆,助力乡村振兴,是博物馆人值得研究的方向。

尤其在海南,这个新的自贸港,文化建设应该紧跟经济发展的步伐,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伴着发展起来,才能迎来更美好的生活。

猜你喜欢

黎族博物馆建设
黎族小伙闯“深海”
《黎族母亲》等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博物馆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56个民族56枝花 黎族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