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小学高段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3-03-24王丽娟

关键词:审题导图文章

王丽娟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智力正处于高度发展的阶段,但是此阶段学生的写作能力未能达到预期要求,写作难成了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新课标要求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结构,使用最恰当的方法,让学生形成严谨的写作态度。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开发,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写作问题。可以使用思维导图,为高年级作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先合理安排写作角度与结构再写作,从而不再害怕写作。

一、思维导图的运用原则

1.以主题为核心

小学高年级作文的重点是主题与内容,要抓住写作主题,在构思后,从主题向下延伸,从局部、细节等角度描写,以保证文章脉络清晰、逻辑性强。为了更好地突出文章主题,可从下面几点进行:第一,确定题意。即了解主要要求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合适的写作素材,突出主题。第二,梳理文章脉络的时候,要确定中心,并让学生构建内容的分支。小学高年级学生虽然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选取材料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先从图片着手,让学生更轻松地把握文章主题。

小学高年级作文多以写人叙事为主,语文新课标要求作文要以真实具体为目标,强调作文的时候要加强谋篇布局,即先确定主题,然后据此写作。例如,教学“形形色色的人”可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明确本篇作文以突出人物品质为重点,在头脑中建立文章脉络,开门见山,第一部分直接交代写作对象;第二部分描写人物的品质,叙述对应事件,详细描写事件的经过,并运用心理、语言、动作与神态等方面的描写,让人物更加生动形象;第三部分是结尾,与文章開头相呼应,让文章主题更加鲜明。

2.有效整合素材

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让作文更具整体性,需要学生在掌握作文基础框架的基础上,加深对文章脉络和层次的把握。学生只有有效整合写作素材,才能让导图的分支紧紧围绕作文主题,让文章更具可读性。第一,在作文中,要学会构思文章脉络,好的作文是建立在创新思维基础上的,要具备较强的构思能力。在日常作文训练中,可使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构思能力,让其可以在头脑中构建主体框架,然后有效协调各段落内容,让作文结构清晰明了。第二,列提纲,借助思维导图列好提纲,然后围绕此组织材料。常见的提纲导图是以树状形式呈现的,学生要重新构思整理头脑中的脉络,然后记录下来,为写作做铺垫。

二、思维导图的运用方法

1.根据文章的不同类型确定写作方法

小学高年级的作文一共有六种类型,分别是写人、写事、状物、写景、想象、应用文。在具体写作的时候,可使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发散思维,下面说一说写人、写事、写景三类文章:

(1)写人

写人与写事是结合的,人物的描写既要表现人物的品质,又为写事服务。第一,写特点。每个人都有特点,如样貌、言谈举止、穿着等,描写这些特点能展现人物的独特形象。可运用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与心理描写等,结合排比与比喻等修辞,让人物更加栩栩如生。第二,借助典型的事例表现人物品质,如好的思想、好的品质与好的情感等。可以依照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任务、过程、结果等要素进行详细叙述,通过对一件或者多件事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与品质。例如,以“敬佩的人”为主题写作,教师应先教授学生审题的方法,要写什么;然后是选材,即怎么写;最后,借助思维导图列出写作提纲。请看一名学生的提纲:一级标题为“我佩服的一个人”;二级标题为:开头、中间、结尾;三级标题是对具体内容的扩展。完成这个思维导图,就知道具体该怎么写了。他在作文的开头写道:“我最敬佩的人是妈妈,她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描写妈妈的样貌。然后在作文的中间部分,写妈妈参加单位的朗诵比赛,夜以继日地练习,“我”和“爸爸”听妈妈的诵读已经“不耐烦”了,突出妈妈不放弃、坚持到底的良好品质,这正是“我”佩服的地方。结尾引用妈妈的“名言”——不放弃才能成就美好人生。

(2)写事

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写事的占比较大,要求学生详细生动地描述,并交代时间、地点、事件与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其中“经过”是写事作文的中心,是重点,要详细写。描写事件经过,可使用倒叙、插叙等方法,让读者在阅读中不只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还明白了其中包含的道理。选取的事例最好是自己经历过的,记忆深刻的。例如,教学“一件有关规则的事”,可先让学生审题,知道这篇作文要求写“一件事”,且与规则有关,可以写遵守规则的事,也可写违反规则的事,但没有限制事情发生的时间与地点。运用思维导图的时候,可以“一件有规则的事”为一级标题;二级标题分别是审题与构思,审题的过程可以结合上述内容。构思的部分,由学生根据选定的事件进行扩展,如构思对应的三级标题为开头、中间、结尾,然后再分别扩展,写出四级标题。

(3)写景

写人与写事作文中也有写景的内容,景色描写主要是为了渲染氛围。在专门的写景文章中,人物与事物的描写,都是为写景服务的。在此我们可以融合描写人、景、事,但是景物占有最大的比例。对于景物描写,可以从形、声、色等方面切入,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要求学生具有灵敏的观察力,用听觉、视觉、嗅觉等多重感官感知事物,按照从近到远、从里到外等顺序描写景物。通过“景”的呈现,让读者感受到作文中的“情”。

2.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思维导图具有整合信息的作用,学生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在无形中提升整理信息、组合信息与加工信息的能力。

(1)整体构思能力

写作时思维非常重要。如果思维混乱,那么写出的文章将含糊不清。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借助思维导图指导学生进行全方位思考,高效审题并确定中心,选择合适的材料。最后借助导图列出提纲,在联想中完善导图结构,让学生明确写作思路,合理安排结构框架。

(2)整合材料的能力

小学高年级学生要有一定的整合材料能力,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拟写提纲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在审题、构思与立意后,使用树状图的形式,编写提纲。思维导图可使用几个关键词与符号图形,快速拟定作文提纲。教师要指导学生围绕文章主题选择材料,然后合理设计写作顺序,注意详略、结构。在提纲的约束下,学生的作文会更有条理,也会有重点,是提升学生作文质量的重要途径。例如,教学“我和××之间难忘的一件事”中,以同桌为主要写作对象,组织学生借助导图列出提纲。小明结合自己与同桌小丽发生的真实事件,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拟定提纲。小明选择的事件是脚扭伤后,同桌小丽照顾自己的事,以表达同桌间团结互助的情感。一级标题为:“我和同桌之间难忘的一件事”;二级标题分别为:开头、中间、结尾。三级标题为:“我”在体育课中不小心扭伤了脚;同桌小丽热心照顾我(重点写怎样帮助我),我十分感动。

(3)文字表达能力

列好提纲,完成作文框架后,就要填充内容完成作文了,這对学生文字表达能力有一定要求。可以将作文比作一座要建造的房子,语言为砖瓦,只有更好地遣词造句才能建造好房子。如在名词与动词前可以加上适当的形容词或者修饰性副词,让作文更有画面感,让表达更加形象生动。

表达能力的提升需要以素材的积累为主要途径,对于写作素材的积累,方法有:

第一,在生活中积累。让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然后通过日记的形式,将经历过的大事小情记录下来,积累成写作素材。第二,在阅读中积累。在课内,教师要带领学生在阅读中积累。部编教材中文章的语言都很优美,日积月累版块中也有很多精彩的句子与段落,可以指导学生积累,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课后练习题中的读写与词语采集,也可作为积累内容。成语、名言警句、歇后语等都可用到作文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多加积累。在课外,教师可推荐童话故事、名人传记与经典名著等文章,鼓励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和优美段落,在积累中提升对文章的欣赏能力,进而组织材料进行文字表达。只有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3.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

好作文离不开想象与创新,教师要重视对学生作文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借助思维导图安排一些训练活动,将关键词连接成一个整体,便于学生思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但这个联系的点如何寻找,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教师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联想。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以声音与图像刺激学生发挥想象力,在头脑中构建画面,进而形成具象思维。教师要创设与生活有关的情境,让学生联想与写作主题有关的生活事件、场景与词语等,在以生为本的理念下,指导学生思考,为想象插上翅膀。然后,使用思维导图记录学生的想象过程,让学生轻松地完成作文。第二,图文结合。可以借助导图中多彩的颜色与图像刺激学生的大脑,让学生的脑海中产生与作文主题有关的画面,然后使用自然的曲线连接,丰富导图。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用彩色的连线与图画代替学生的思路,然后在文字、图像、图文的助力下,让学生发散思维,发挥想象力,为作文注入新的活力,为创新推开新的大门。

综上所述,将思维导图运用于高年级作文教学中的意义重大,第一,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作文课堂向显性作文思维课堂转变,让学生在思维活跃的前提下产生写作愿望。第二,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写作,让学生产生丰富的写作思路,抓住作文细节,然后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第三,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提升学生的拟定提纲能力,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展示学生的写作思路,这种形式代替了传统的授课形式,有利于学生自主思考与创新,提升了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审题导图文章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三招”学会审题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