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理论三级编码方法在构建安宁疗护志愿者服务动机变化模型中的应用
2023-03-24韩慧慧陈双琴胡菁菁秦志伟陈小渊
韩慧慧,陈双琴,胡菁菁,秦志伟,陈小渊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315100
扎根理论分析方法是研究者借助于理论触觉、生成性的逻辑思考、人生经验以及研究中的感受,对复杂的、细节性的各种资料进行不断地、深入地比较分析后所得到的结论,既能反映现象背后的深层意义,又能遵循科学的原则[1]。作为一种自下而上构建理论的方法,扎根理论已被引入护理研究尤其护理研究的理论开发当中[2-3]。在扎根理论的研究实践中,由于三级编码的程式化形式更加细致,层次更加清晰、分明,更易为研究者掌握,目前应用相对更为广泛[4]。本研究以构建安宁疗护志愿者服务动机变化模型为例,重点阐述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资料分析的过程,供广大研究者理解和交流。
1 安宁疗护志愿者服务动机变化的研究简介
安宁疗护志愿者服务动机变化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扎根理论的方法,通过理论抽样的方法对15 名安宁疗护志愿者进行了深入访谈,从安宁疗护志愿者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出发,采用扎根理论三级编码、不断比较和撰写备忘录的方法对安宁疗护志愿者服务动机的变化进行深入分析,发展出安宁疗护志愿者服务动机变化模型。该模型由23 个概念、9 个范畴组成,其中生命影响生命是核心范畴:安宁疗护志愿者服务动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志愿者参加安宁疗护的初衷是为了利己(满足自己较低层次需求),如好奇心、归属感、自我救赎等,然后他们采取了利他的行为(加入安宁疗护志愿者团队),但这时他们的志愿服务水平较初级。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自我的各方面都得到了成长,灵性需要获得了满足(利己),而自我的这种成长使他们的志愿服务越来越专业。在这个过程中,利己是目的,利他是行为,利己和利他相互作用、不可分割,利己的想法促进了利他的行为,利他的行为实现了利己的想法,二者一个是内在想法一个是外在表现。在整个过程中,促进利己和利他不断成长的核心因素是“生命影响生命”。
2 扎根理论三级编码资料分析方法的运用
扎根理论资料分析的目标是把每个研究对象的故事打散,然后再重新组装成一个能代表所有参与者故事的概念化的故事。本研究以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2]为基础,将资料分析分为4 个阶段: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和描述理论,其中开放式编码阶段分为2 个步骤:初始编码和聚焦编码。
2.1 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寻找范畴和它们的特点(什么时候发生,什么时候不发生)的过程,是不断比较方法的第1 步。研究者在编码阶段需摒弃自身原有的生活阅历,保持中立态度[5]。见表1。
表1 开放性编码的步骤
2.1.1 初始编码 是把每个参与者的故事打散以获得对正在发生的行为和变化过程的深入理解。编码的目的是确定代码、从资料里抽取丰富的例子、确定行为发生和不发生的条件,并且考虑与其他已确定代码之间的关系。在本研究中把初始编码过程分为编号和编码。
2.1.1.1 编号 是把原始资料逐行分成很多个有意义单元,并且给每个有意义的单元1 个号码,然后把所有这些有意义的单元缩减为采用资料里描述的且表达精练的短语,并且给这些短语和有意义单元一致的号码,称为编号。每个被访谈者的编号均从1 开始,后面的依次编号。逐行编号有利于呈现资料生动的意义,并在事件之间进行比较,激发研究者产生新的、需要继续下去的想法。因此,能促使研究者更加关注研究对象的世界,对资料保持开放的态度,看到资料中的微妙之处,避免将自己已有的概念施加在资料之上,可以防止研究者在进行必要的分析工作之前,发生概念跳跃,并接受已有的理论[6];在编码的过程中,研究者往往容易过于沉浸到研究对象的时间观中,以至于会毫不犹豫地接受他们,而逐行编码能够把研究者从这种沉溺中解放出来[2]。编码能刺激新想法的产生,当这些新的想法产生的时候,停止下来去写编码备忘录。编号是进一步编码的基础,编码就是在这些短语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出来的。见表2。
表2 开放性编码举例
2.1.1.2 动词编码 动词编码是给编号命名形成代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仔细观察行动,尽可能用能够反映行动的词语来编码。这是因为初始编码应该紧贴数据,用动名词编码对探究过程和贴近数据非常有帮助。①在扎根理论中要产生的是行动的语言而不是关于主题的语言,使用动词编码可以获得很强的关于行动和序列的意义,而名词却把这些行动变成了主题;②使用动词编码能从研究对象的词语和行动开始,保存它们经验的流动性,并以新的方式看待它,这激发研究者从他们的视角开始进行分析,努力在每个数据片段中看到行动,而不是把已有的类属应用到数据上;③这一编码方法可以防止研究者在进行必要的分析工作之前,发生概念跳跃,并接受已有理论。另外,编码过程中使用动词有助于产生理论的敏感性,因为这些词会提醒研究者摆脱静态的问题,进入动态的过程[2]。见表2。
2.1.2 聚焦编码 是进一步把资料打散、合并、重组成一个概念故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研究者把开放性编码分类成有相似属性和特点的群,即范畴[7](见表3)。得出的概念和范畴需要在资料和概念、范畴间不断循环往复考察。聚焦编码的过程中要尤其注意,从代码到范畴的过程并不是一个机械综合的过程,而是用带着有探索性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去发现自己未曾留意过的事件之间的关联,采取新的看问题的视角去看待自己资料的过程,一定要避免采用先入为主的观念把资料生硬地套上去。
表3 聚焦编码的步骤
在这个阶段主要用不断比较法去编码,不断比较是研究者分析获得资料的基础,贯穿于扎根理论研究的全过程,分为4 个步骤,依次是:事件与事件、概念与更多事件、概念与概念、外部比较(如文献)[8]。在本研究中,事件与事件的比较在(数据的)行、句间编码时就开始了;当一个概念已经形成,它会和更多的事件进行比较,以便让这个正在形成的概念饱和(见表4);然后概念和概念之间进行相互比较,形成一个更加抽象的范畴;新出现的概念、范畴和已有的概念、范畴之间不断进行比较有助于理解范畴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确定核心范畴。当一个范畴已经达到了它的理论性完整,它可以和文献或者个人经验进行比较。通过不断与新出现的资料相比,可以看见正在发生的社会过程的范畴和部分范畴的属性。
在本研究中,前3 名访谈对象的访谈资料主要采用开放式编码进行资料的分析。第3 名访谈对象的访谈结束的时候,主要的概念和范畴显现。经过对安宁疗护志愿者服务动机变化过程的资料进行开放性编码,共提炼23 个概念,将概念范畴化得出8 个范畴,分别是:利己(灵性需求)、利己(低层次需求)、利他(专业)、利他(新手)、自我成长、专业成长、促进、实现。本研究部分概念、范畴举例见表4。
表4 部分聚焦编码举例
2.2 主轴编码 是把研究者自己已有的知识融入分析的过程,形成对研究对象正在发生事件的理解,并且寻找事件或者反应的特点、条件、原因、前因和后果,并把它们拉在一起成为一个合成理论[9]。主轴编码的目的是发展主范畴(事件)和副范畴(事件的条件、脉络、策略、结果等),这个层次的分析使研究者能够更深入地洞察主要问题,并且识别现有理论和类属的不足,从而推导进一步的资料收集去获得有关代码、类属的信息,及为达到饱和和完成模型所需的其他信息[7]。
在本研究中,前3 名访谈对象的访谈资料分析完之后,访谈、探索和分析过程仍在继续。后面又访谈了8 名志愿者,采用探索性的问题去获得对仍未达到饱和的类属来说特殊的信息。资料分析不仅进行开放性编码,而且进行主轴编码,探索各概念、范畴之间的关系[10]。在第11 名志愿者访谈结束结束时,主轴范畴已经出现,模型初步显现。经主轴编码后,本研究共归纳出8 个主轴范畴,包括4 个主范畴[利己(灵性需求)、利己(低层次需求)、利他(专业)、利他(初级)]和4 个副范畴(自我成长、专业成长、促进、实现)。
2.3 选择性编码 是选择核心范畴并把它系统地和其他范畴予以联系,验证其间关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研究者首先通过限定条件、语境、干预条件、行动和影响策略、发生的后果,连接各主轴范畴去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识别访谈对象在整个行为过程中“主要的任务”[7]。理论模型就是通过识别代码、把代码聚集成群并且把它们彼此连接在一起构筑成一个先拆开而后又合成的、概念性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参与者主要的经历,以及在什么条件下这个经历发生以及变化过程。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8 个主轴范畴的分析,发现可以用“生命影响生命”这一核心范畴来分析其他所有范畴。本研究的理论模型见图1。
图1 安宁疗护志愿者服务动机变化模型
2.4 描述理论 当没有新的信息出现,描述理论的过程就开始了。在对理论进行描述的时候应详尽地呈现资料的细节,要全面丰富地记录研究对象、研究场所、背景和研究过程,以判断研究对象背景的相似度。本研究在描述理论模型时,对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地域、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工作状态、婚姻状况、宗教信仰、政治面貌、经济情况、志愿服务年限、志愿服务频率等进行详细描述,以此确定本研究产生理论的水平,让读者明白该理论的范围,然后再对理论模型进行详尽阐述。
3 资料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信度和传统的效度不适合质性研究。因为质性研究的目的是描述、建构理论、产生假设和获得对其意义的理解,因此,用可信性、可依靠性、可确认性和可转换性去评价质性研究更合适[11]。可信性指研究结果是否能真实反映研究对象的情况;可依靠性指资料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稳定性;可确认性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完全排除偏见而维持中立;可转换性指研究结果对其他类似情况下的群体意义,即资料的可推广性[12]。本研究在资料分析的过程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研究的可信度。
3.1 资料分析过程中采用课题组会讨论的方法 第1 位志愿者的访谈资料由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分开进行开放性编码,然后通过在每周课题组会上审查的编码过程,在确保研究者已经掌握编码过程之后,第一作者对其他资料继续进行编码,但每周在课题组组会上汇报编码情况,并且确定下一步访谈的方向。通过每周组会汇报资料分析的情况,研究小组共同对所有概念、范畴和理论进行审核。编码是否真的扎根于资料?概念和范畴的提取是否符合逻辑?分析的过程是否合理?
3.2 提高分析资料水平及对资料的敏感度 本研究主要通过以下3 种方法来提高研究者分析资料水平及对资料的敏感度:①逐行编号;②动词编码;③在资料分析的后期,研究者通过大量阅读文献、参加各种安宁疗护志愿培训的工作坊、培训班、公开课等途径拓宽自己的视野,通过对这些方面理论的学习有助于对资料的深层次理解,使资料分析更准确,促进模型的建立。
3.3 理论完成后的受访者回访 理论完成后,重新回访了第1 名和第3 名研究对象,与研究对象确认资料的编码和解释是否符合他们的真实经历。
4 讨论
20 世纪80 年代,国外安宁疗护志愿者动机的研究开始起步,先后采用直接询问被试者开放性的问题、自行编制调查表、姑息照护志愿服务清单[13]、志愿者功能清单[14]、安宁疗护志愿者动机量表[15]等方法,对志愿者的参与动机提出了双因素和三因素模型、线性模型、多因素模型3 种主要理论模型[16]。各国学者通过研究志愿者动机在东西方环境下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结果突出了不同社会环境对志愿者动机的影响,所以我国进行安宁疗护志愿者动机调查有一定的必要性。国内关于志愿者服务动机的研究以引入国外的理论框架、量表为主,多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半结构访谈等方法,具体在安宁疗护志愿者这一群体方面的研究少有深入探讨,王健男[17]基于田野观察和深度访谈对临终关怀志愿服务动机进行研究,张倩等[18]将安宁疗护志愿者动机量表进行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安宁疗护志愿者的动机会随着时间或其他条件而改变,参与的起始动机可能与持续服务的动机存在差异。扎根理论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为宗旨,具备严格而规范的方法论范式,具备严谨的理论要素、研究流程和评判标准[4],其中三级编码资料分析方法通过一套严谨的程序帮助研究者系统分析庞杂的文字资料并从中提升理论[19],适用于研究过程类的问题,了解时间维度上事情发生的变化,从经验资料中导出理论[20]。本研究针对安宁疗护志愿者服务动机变化,采用扎根理论研究三级编码资料分析方法,构建其理论模型,确立“生命影响生命”这一核心范畴。
5 小结
本研究以构建“安宁疗护志愿者服务动机变化”模型为例主要介绍了扎根理论三级编码的资料分析过程以及质量控制,希望能为其他研究者今后在做类似研究提供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