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2023-03-24孔德慧南京福康通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文/孔德慧(南京福康通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资金管理贯穿于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无论是筹投资还是营运资金分配,都与资金管理息息相关。而且,规范资金使用,提高资金有效利用率,也是高新技术企业合规管理的重要内容。尽管国家政策从多个方面给予了高新技术企业以政策红利,并对其加以政策约束,诸多高新技术企业响应国家政策加快推进资金管理体系建设,但其具体管理实践中仍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何有效实施资金管理,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首要任务之一。
一、高新技术企业资金管理特点
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高新技术企业是通过持续性地研究开发及科技成果转化,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在此基础上开展各项经济活动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其资金管理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高风险、高回报。项目研发是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要活动之一,倘若研发成功,且研发成果成功转化,企业就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然而,实际上产品研发受市场、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国家政府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在持续推陈出新,而市场中存在较多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国际经济局势变化也会给企业项目研发带来巨大冲击,一旦项目不符合“三新”标准,无法享受政策红利,研发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且不满足市场需求,企业就会遭遇重大风险。
第二,资金需求量大。产品研发生产、市场推广、人才引进与培养、数字化建设等均需要企业投入巨额资金。例如,华为长期在研发领域投入巨额资金用于研发能力、研发队伍及研发平台的沉淀和积累,据华为2022年年报显示,其2021年研发投入为1427亿元,在全年收入中占比22.4%。
第三,长期资金占比较大。产品技术从研发设计再到最终投入市场,所需时间相当漫长,在此过程中,企业所投入的资金要经过长时间才能够获得回报[1]。因此,长期资金在总投资中所占据的比例较大。仍以华为为例,华为2009年开始研发5G,到2019年华为累计投入已达40亿美元,同年下半年华为5G产品才投入市场,开始获得投资回报。
二、高新技术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管理理念欠缺,尚未形成完善的内控体系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与较高的产品淘汰率,不少高新技术企业领导及管理者更加重视项目研发,希望以特色的科技产品打开市场,将管理重点放在资金存量的控制上,对相关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有所忽视,也缺少对资金管理的系统性统筹规划,导致企业尚未形成完善的内控体系,造成管理权责不清晰,资金审批、支付等流程较为混乱[2]。在此情况下,企业常规费用支出中出现明显的资金浪费现象,甚至是发生重要项目资金短缺的问题。
(二)筹资渠道单一,筹资成本高且难度大
国家政府主要以税收加计扣除及贷款优惠等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予以政策上的支持,银行作为贷款优惠政策的主要执行者之一,以其相对完善的金融体系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首选筹资渠道。但从银行的视角来看,科技创新的时效性较低,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较高,难以在短时间内回收贷款,容易发生坏账、呆账,一旦贷款额度较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银行的稳健经营。而且,大多高新技术企业处于初创时期,缺少价值较高的可抵押物品,无法满足银行的贷款抵押条件,所以银行的放贷规模往往较小,其贷款利息往往较高。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难以通过银行渠道获得经营管理活动所需的巨额资金。而单一选择其他融资渠道,高新技术企业则要付出超出银行更多的融资成本[3]。
(三)投资科学性欠缺,研发管理不到位
以技术研发为主的投资活动往往占据高新技术企业大量资金,但研发成果转化也会给企业带来新的价值增长。不少中小企业由于投资经验不足,缺乏对投资项目成长过程及未来发展前景的全面科学判断,导致投资科学性欠缺,无法获得预期的投资收益,从而使企业遭遇重大风险,甚至是面临破产[4]。而且,高新技术企业对于研发项目的管理也不到位,比如前期缺少系统性的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论证,中期缺少对研发费用支出的动态管控,影响研发费用归集的工作成效,造成严重的资金浪费,后期缺少验收测试、市场支持、销售支持等方面的管理规划。
(四)资金周转困难,资金利用率低下
如何加速资金周转,将每一笔资金花在“刀刃”上,是高新技术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来看,多数高新技术存在资金周转困难且资金利用率低下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应收账款规模较大。受信用体系不完善的影响,企业间极易发生拖欠账款的情况,从而增加坏账、呆账风险。部分企业尚未建成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没有形成流程化管理,也有部分企业在合同签订中未针对账款回收与合同方进行沟通与约定,即使是对方拖欠账款,也难以走法律途径对其予以回收。二是存货积压。科技产品更新速度较快,企业缺少详细且符合实际的采购计划,或是无法及时通过生产销售将存货转化为资本,就会造成存货积压。三是采购成本大。国家经济局势变动、市场供需矛盾增加等因素导致科技产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进一步增加企业采购成本。以锂电池为例,新能源行业的迅猛发展增加了市场对锂电池的需求,VC、六氟磷酸锂、PVDF是锂电池的关键原材料,其价格纷纷上涨,而且国内原材料企业有效产能有限,中小锂电企业拿货困难,不得不支出更多成本用于原材料采购。此外,所采购原料的质量及数量与研发需求不符,也会增加采购成本。
三、高新技术企业资金管理完善对策
(一)巩固资金管理理念,深入推进内控体系建设
企业决策领导者把控着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在资金管理中具有权威引导作用,应当巩固资金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到建立健全资金管理体系的重要价值,并形成战略思维,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结合企业实际对资金管理进行系统性的统筹规划,尤其是要坚持将内部控制作为资金管理的首要工作任务,深入推进内控体系建设,同时在多场合反复强调加强资金管理的紧迫性,渗透资金风险意识与岗位责任意识,深化各管理层级与各部门人员对自身在资金管理中责任义务的认知[5]。
内控体系建设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控制环境建设,一方面,对现行组织架构进行优化调整,设立专门的资金管理部与独立审计部,以承担内控监督职责,及时发现、上报、处理资金风险,并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合理划分岗位责任,形成权责制衡。另一方面,完善已有资金管理及配套制度,如授权审批制度、收付制度、风险预警及防控制度等,从制度上保障资金管理成效的提升。
二是构建贯穿风险识别、评估、分析与应对的全流程风险管理机制,特别是要做好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对重要、机密研发过程及成果进行加密处理,防止因信息泄露而引起的重大经济损失。
三是强化控制活动,采取预算预警、信息安全教育、财务分析等手段进行预防性控制;通过定期账目审查、数据核对等进行检查性控制;及时发现并纠正控制问题,对现行控制制度、流程等进行优化,降低未来发生同类问题的可能性,从而达到纠正性控制目的。
四是完善已有监督机制,对内重点监督研发费用支出归集与税收加计扣除等环节,以及资金审批、收付等重要流程,避免人员利用职权便利及系统漏洞谋取个人利益,对外公开研发费用支出的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五是促进信息沟通与交流,着重加强财务部门与技术部门、研发部门等的互动交流,既要让财务部门明确了解项目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区别,认识到不同口径下研发费用支出的归集要求,掌握实际的研发费用支出情况,又要让技术部门、研发部门等了解财务部门的工作逻辑,使其配合财务部门开展相关工作。
表1 锂电池部分原料价格
(二)拓展筹资渠道,优化调整筹资结构,降低筹资成本
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高新技术企业,其规模、管理体系、资金需求等明显不同,所适用的筹资方式也存在差异。高新技术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所处生命周期选择适当的筹资方式,进一步拓展筹资渠道,优化筹资结构,降低筹资成本[6]。
初创期企业规模较小,对行业的了解程度不够,各项管理体系并不完善,由于消费者对其产品缺乏了解,导致其盈利能力有所不足,容易出现资金短缺问题,而银行对这一时期的企业筹资要求较高,企业难以凭借自身信用获取高额度银行贷款。因此,初创期企业有必要选择内源融资为主、权益融资为辅的筹资方式,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现金净流入量。
成长期企业规模有所扩展,其产品逐渐被消费者认可,其研发能力也在逐渐沉淀,资金短缺情况好转,各项管理体系日益完善,有了一定的商业信用。但为保持并提升其市场竞争优势,企业还需进行持续性的研发投入,避免产品被市场所淘汰。对于成长期企业而言,可选择银行贷款、融资租赁等组合方式筹集资金。
成熟期企业开始形成多元化的产品业态与相对稳健的市场供应链,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债权债务规模不断扩大,有稳定的市场份额,其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具有公开募集资金的能力,但随着行业市场的转型升级,其利润空间有所压缩,实施多元化战略成为其发展重点。对此,成熟期企业可灵活选择发行股票、债权融资、资产证券化、供应链金融等方式进行筹资,一方面有效降低资产负债率,另一方面拓展新的市场。
衰退期企业创新能力下降,生产技术也开始逐渐被市场淘汰,其市场份额不断减少,常出现净利润率为负、资产负债率远超正常水平等情况。这一时期,企业可采取防御收缩性的筹资方式,比如向行业领先企业出售自身高价值资产,与其达成战略合作,利用其行业领先优势筹集资金,用以开发新产品,加速自身转型升级,从而进入新的生命周期。
(三)加强投资风险分析,充分落实研发管理工作
为避免投资失误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高新技术企业应当加强投资风险分析。首先,深入了解行业市场形势,明确把握经济与政策动态,确定自身技术与经营缺陷,在此基础上,采用敏感性分析法识别并分析投资项目中的风险因素。其次,对多种风险因素的危害及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建立综合指标体系,按照一般风险、重要风险及重大风险来划分风险等级,形成相应的风险评价。最后,全面科学判断投资项目成长过程及未来发展前景,结合风险评价结果选择最优投资方案,并针对不同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策略。
投资活动完成后,企业需要确定研发方向及具体的研发内容,通过充分落实研发管理工作减少无效的研发费用支出。研发前期,全面评估科研项目,判断其是否符合国家“三新”标准,并开展市场调研及专家论证等活动,深入了解技术先进性,科学预测项目盈利及企业规模化生产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制定严密的项目研发计划。研发中期,利用信息化系统实施冬天的全过程管控,做好重点研发工作的资金保障,严格遵循税收加计扣除政策进行研发费用支出的归集与加计扣除,并按照项目研发进度安排资金的分配与使用计划,确保研发项目如期交付。研发后期,实施验收测试、市场支持、销售支持等方面的管理规划,及时分配并下达资金预算,开展试产工作,促进研发成果转化。
(四)加大流动资金管理力度,提高资金有效利用率
流动资金包括应收账款、存货、现金等,流动资金管理科学性、合理性的高低与否,直接影响企业资金周转效率,关系到企业资金的有效利用。高新技术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加大流动资金管理力度,逐步提高资金有效利用率。
应收账款管理方面,构建事前防范、事中监控、事后催收的全过程管理机制。事前防范中,根据客户的资金实力、社会信誉、运营情况等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充分把握客户信用的不良记录及资金现状,定期更新档案信息,一旦发现客户因特殊原因无法按时支付所欠款项,酌情调整合作方案,必要时终止合作。同时,优化合同签订程序,审核合同方身份及其履约能力,细查合同条款,明晰双方的责任义务。事中监控时,定期开展账目清查与账龄分析工作,持续追踪没有超出信用周期的应收账款,并与客户保持紧密联系,及时把握资金流动情况,将严重超出信用周期的账款列入坏账范围。事后催收中,据情况而定是否采取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权益,比如对于资金周转确实困难但信用良好的客户,预期重新建立债权债务关系,对于恶意欠款的客户则考虑诉讼追回欠款[7]。
存货管理与采购管理方面,企业通过对市场动态的准确把握提升自身对供应链的掌控能力,将大量成品存货转移至经销商,减少存货积压,并将存货管理与采购管理对接,根据材料库存、使用情况以及研发需求等实施采购计划,防止原料堆积,同时灵活运用JIT采购等方式降低因预测不准带来的库存。
四、结束语
面对当前思想建设、内部控制、筹资、投资、资金周转等方面存在的资金管理问题,高新技术企业应当巩固资金管理理念,深入推进内控体系建设,根据自身生命周期拓展筹资渠道,调整筹资结构并降低筹资成本,同时加强投资风险分析,充分落实研发管理工作,加大流动资金管理力度,从而使自身资金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为国家科技创新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