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化财务管理模式在国有企业中的运用研究
2023-03-23庄明兴
庄明兴
(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11)
0 引言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不同,规模较大,有多样化的经营结构、组织结构和管理职能,同时,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主要支持者与投资者,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财务管理是国有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与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国有企业为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不仅要分析、掌握各种内外部信息,也要开展融资、决策和审计等财务活动,实现效益增长,为企业快速发展打牢基础[1]。
1 财务集中管理模式
国有企业的集中式财务管理是利用网络办公平台构建的电算化的财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者可以查阅国有企业过去的各项财务资料,并进行预算管理、生产销售资金支持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财务数据收集管理的效率。
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主要具有集中处理信息能力、集中配置资源能力和集中监管权限能力等。第一,集中处理信息能力。国有企业实行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后,能够及时收集与汇总所有财务信息,采取动态管理的方式,对财务信息的把控更加全面和有效。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国有企业能够轻松获取并收集财务信息,只有在完整、准确的财务信息支持下,企业运营的高效性才能得到保证。第二,集中资源配置能力。在实行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后,国有企业能够集中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闲置的各项资金,显著提升资金的利用率。第三,集中监管权限能力。在财务集中管理过程中,国有企业能够充分掌握各种业务决策对财务的影响。对下级管理者进行部分授权,采取财务集中管理方式,能够让权限使用情况得到有力把控[2]。
2 国有企业应用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原则
国有企业在财务集中管理过程中,能够融通资金、盘活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率。在投资与生产规模不变的前提下,降低对银行资金的依赖程度,尤其是减少对长期信贷的依赖,减少因向外借款而支付的利息。企业通过短期的信贷满足下属公司的长期使用,达到有效规避公司高负债经营风险的目的。国有企业在引入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后,需要遵循五大原则。
2.1 时代性原则
在构建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更应该结合国有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达到促进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目的[3]。
2.2 经济性原则
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模式改革过程中,需要协调好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只有收益超过成本,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
2.3 时序性原则
实施财务管理模式对国有企业实现长期经营发展目标具有推动与促进作用,同时也能保证国有企业的发展更加稳定与持久。只有实现财会人员的合理配置,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维护企业集团的整体利益。
2.4 预见性原则
国有企业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的制度建设,必须恪守预见性原则,要从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前景做出系统的设计和规划,严格结合市场发展形势及发展趋势,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与此同时,更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及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管理模式,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为国有企业未来的发展建设奠定基础[4]。
2.5 安全性和准确性原则
国有企业财务集中管理的框架及思路不仅需要做到准确无误,管理过程中相关信息也需要做到精准无误,这对国有企业未来的发展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受其影响,制度的建设也必须秉承安全性及准确性的基本原则,在国有企业推进财务集中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加大对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确保财务信息的有效性,避免人为因素对财务管理造成干扰[5]。
3 国有企业传统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传统模式下财务人员的思维及工作方式互相背离
传统模式下的财务人员思想落后,过度关注纸质凭证的传递、录入、审核、报表的出具等基础性财务核算工作,无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忽视利用信息技术远程操作可对开展财务工作的空间障碍进行扫除,无视电子凭证单据传递的高效性、快捷性,加大了相关人员在财务核算事宜方面的精力投入,远离了财务工作自动化对人力的解放。传统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之间存在无形的信息壁垒,双方不能建立有效沟通,缺乏信息共享意识。传统模式下的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不能提前发现业务流转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也不能从内部控制角度对财务共享过程进行合理监督。财务管理往往停留于事后控制,不能为业务发展提供前瞻性、预判性建议,不能将风险防范于未然。财务管理滞后于业务发展,更有甚者,财务与业务之间形成泾渭分明的分水岭。而现代信息技术的渗透,使业财融合成为大势所趋,财务人员需转变思维,摒弃传统财务人员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财务工作由核算方向向管理方向转变[6]。
3.2 财务信息质量有待提高
国有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由于传递链条长、经手人员多、人员理解不同,造成同一版本信息产生不同版本的理解,母版信息衍生不同子版信息。如果上级对国有企业的管控薄弱,就会导致国有企业独立性强,使各个国有企业从自身利益及考核目标出发,采用不同的财务管理模式、核算方式,造成财务信息核算口径不一致,财务数据不精准,核算不及时,合并财务数据有效性降低,使单位错判自身状况,经营决策产生偏差,阻碍国有企业价值的创造,弱化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国有企业亟须建立财务共享中心,搭建新型管理手段,通过信息共享,提升信息传递、提取、处理的速度;执行统一财务政策和标准化流程,提高信息的横向、纵向可比性,提升财务信息的质量,增强财务的服务功能,助力国有企业积极发展。
3.3 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有待提高
首先,国有企业内部成员数量众多,分散各地,独立运营,在成熟的内部控制体系下必定造成各地财务人员众多,工作不饱和,人浮于事,国有企业价值链链条中的人力成本较高。且过多的人员会占用过多的资产,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率,破坏了国有企业优秀的资产结构,影响企业价值创造。其次,各个地区国有企业之间各自独立运营,资金在各个单位的分布不均匀,导致国有企业间资金调拨手续繁多,无法顺利实现因需调拨。有的国有企业资金结余过多,资金无法有效利用,影响企业价值的创造;有的国有企业资金紧张,使用信贷借款,增加资金成本,影响运营。最后,各地分散的财务部门受制于当地管理层的工作方式及工作态度,不利于国有企业财务的集中管理。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助力国有企业改变现状,推动集团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集团整体战略为目标,提高自身经营效率,提升自身竞争力[7]。
4 集中化财务管理模式在国有企业中的实际应用
4.1 集中化财务管理创建合理的企业管理模式
4.1.1 建立与企业匹配的财务战略
财务管理战略的制定是整个企业的上层建筑,财务战略需要与公司的未来发展匹配。企业的监督和管理机构应该相互制约,明确各自权责;集团性的国有企业需要确保子公司与主体公司的改革步调保持一致,确保集团之间协调发展,实现共同获益。
4.1.2 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实行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是针对集团型国企提出的,其目的是实现总公司和分总司之间的互通互联。首先,规定附属公司的财务信息上传时间节点,并严格执行,对于未执行的公司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度。其次,分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信息及后续发展规划要定期向集团主体汇报,方便后续的业务合理分配。最后,需要根据各个分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合理的经营和管理等方向的评级,并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8]。
4.1.3 健全财务预算机制
企业的预算是企业发展规划财务方面的配合,准确的财务预算可以帮助企业分析经营中遇到的问题,避免潜在风险,因此需要企业足够重视。国有企业可以引入类似于EVA财务预算报表等更具科学性的报表,并对生产成本和销售经营成本等多方面资产消耗进行统计,类似报表也可以反映公司的资产和负债明细。同时,还需要建立科学的审计体系和主营业务的监管体系,确保预算可以在生产活动中合理运用。
4.1.4 制定健全的企业财务信息电子化系统
国有企业需要在财务管理改革的过程中完善财务信息电子化管理系统。首先,根据各部门财务相关数据的上传情况,进行数据实时更新。其次,对于统一财务计算口径的集团化国有企业来说,需要根据统一的算法搭建信息自动复核系统,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最后,为了更好地帮助管理者做出合理的决策,财务系统需要增加决策分析模块。
4.2 制定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4.2.1 明确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权限
部分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实践中陷入过分集中权限或过分分散权限两种管理极端,这两种管理模式都需要管理者具有非常强的管理素质,但是集中化的财务管理模式显然与这两种方式不适配。企业需要在这两者之间寻找合适的平衡点,兼顾防治内部贪腐和财务管理效率。
4.2.2 科学运用财务管理系统
管理模式相关理论是固定的,但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做出一定改变,这也是对企业财务管理层的考验。首先,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点,提升财务信息传输和管理的时效性。其次,管理层对公司的具体经营状况需要熟悉,并对出现的问题做出灵活的应对与化解。最后,领导层要善于运用电算化系统进行信息分享,了解企业情况。
4.3 全面预算机制的优化完善
国有企业需要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将预算机制在财务资源分配、考核及控制等环节的作用体现出来,为正常开展经营活动打牢基础,确保预期目标顺利实现。国有企业只有严格落实预算管理,才能更好地体现自身价值,并以价值为导向,在内部建立EVA(经济增加值)考核预算体系,形成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提升资产管理水平。国有企业在预算工作中要将业务预算、财务预算放在重要位置,财务管理人员要结合业务预算情况,准确预估生产初级阶段资源需求状况,并借助预算结果科学、合理地配置各部门资源。
4.4 提高内部审计力度
国有企业在财务集中管理过程中,应加大内部审计力度,使各项工作及时得到监督与审查,这是维护资产完整性与安全性的重要方式。国有企业应该将内部审计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将审计放在重要位置,保证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同时,每个职工也要充分了解内部审计工作的意义。内部审计既涵盖财务审计的内容,又包括对目标定位方面的管理与审计,有利于国有企业制定长期战略发展目标,提前做好风险预测,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
5 结语
国有企业推行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势在必行,这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能够将内部财务会计核算方法、口径和财务报表口径等统一起来,有效优化报账流程,推动财务管理工作从传统的财务会计核算向服务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方面转变。因此,国有企业领导者与管理者必须提高对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财务集中管理的作用与价值,转变传统做法,保证财务管理效率不断提升。同时,国有企业还要培养更多的优秀财务管理人才,保证他们能够真正胜任财务集中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已有资金,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的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