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视域下人的现代化的西方困境与中国超越
2023-03-23赵卢艳张玲
赵卢艳,张玲
(西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1 资本与“工具理性”共建单向度的社会并形成单向度的人
马尔库塞认为,发达工业社会是“工具理性”压制“价值理性”的社会,是人民对社会的批判性和超越性被压制、被剥夺的社会。当代资本主义对人民的控制方式变得更加隐蔽,更加“合理”,导致人民的思维、意识进一步被操控,从而失去拥有真正自由的权利。
1.1 资本与“工具理性”合力构建单向度的社会
第一,对人民的控制方式隐蔽化。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变成了一种新型的极权主义社会,这种新型社会对人们的控制由原来的监狱、法庭等暴力方式转变为借助技术力量进行控制的方式,统治者往往会打着科学技术成果的幌子,让自己的活动更符合科学追求,把科学技术当作控制人民的工具,人民失去了真正的自由。科学技术并不带有原罪,它的功绩毋庸置疑,但人们的内心向度被大量的生产和大量的分配所占据,私人空间被技术侵蚀和削弱,个人同社会直接一致,技术已经成为了社会控制的现代新形式[1]。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是凭借一种技术合理性赋予人们一种看似自由而非自由的异化的自由。
第二,人民在政治上处于“失语”状态。在新型极权主义的盛行下,虽然表面上存在着宣扬言论、思想自由和多元化的民主,然而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西方资本主义政治被套上了虚假民主的外壳,而内核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少数人的民主。在自由民主的虚伪面具下,资产阶级利用技术在“合理性”的掩盖下对人们的心理进行控制,人们的自由思想在政策制定者和新闻提供者共同推进下变得麻木,资产阶级难以掩饰的目的就是要使被剥削者的政治对抗意识逐渐消失,甚至完全泯灭。
1.2 “肯定性单向度”孕育了单向度的思想文化和单向度的人
第一,“肯定性单向度”造就了单向度的思想文化。“肯定性单向度”是指人们对所处社会各个方面的评价都只是肯定的,具有单一性和局限性,所以单向度的思想文化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单向度的思想文化是由理性的畸形化和高层文化的世俗化所孕育出来的恶果。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技术的合理性造就了“肯定性单向度”,否定的思想被否定、被湮灭,肯定的思想被肯定、被升华。理性的职责本应该是带有批判性思维来指导人们实现自由,但是在发达的工业文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下,由于理性的失职而丧失了批判性意识,导致价值理性被工具理性所压制、所代替。在这个社会中一切都是可以被控制的,包括人的思想,价值上的缺失和虚化以及理性的畸形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标志。高层文化本来是拒绝和驳斥现有秩序的力量,但是在发达工业社会中,高层文化被现实同化了,不幸被技术合理性赋予了商品的形式,文化成果被物化。
第二,“肯定性单向度”孕育了单向度的人。在单向度的思想文化影响下的人是单向度的人,其表现为需求的异化、劳动的异化和消费的异化。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等物质的生产,人们虽然在物质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但人们对精神的追求却被物质方面的满足所掩盖,人们的需求也被异化为单一的物质需求。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还出现了劳动的异化,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在劳动中失去了自主性和创造性,人的灵魂和肉体变成了机器的零件,人与机器合力为资本家卖命,而劳动被异化为资本家的目的而非手段。消费的异化表现在资产阶级为了满足某种特殊的社会利益,通过文化工业的先进手段制造了“虚假需求”,这种需求是从外部强加给人们的,不管人们是否愿意、是否需要。而“虚假需求”的“使命”就是要使人们变成资本家随意操控的牵线木偶。
2 资本逻辑主宰下的西方式现代化中实现人的现代化的三重困境
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中虽然没有出现人的现代化,但却有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未来共产主义会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而资本主义能否实现真正意义上人的现代化是需要突破困境的。
2.1 物欲时代催生异化现象的困境
第一,深处劳动异化的困境。正如马尔库塞所描述的“单向度的人”一样,劳动异化是“单向度的人”的促成因素,也是“单向度的人”的重要表现。西方式现代化出现了劳动分工的异化和劳动性质的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失去了本质性,不再是需要的满足,而是变成了满足劳动以外其他各种需要的手段,这种手段成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获取更多利益的手段,所以西方式现代化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劳动异化的现象。资本主义私有制之下的劳动是“被迫的强制劳动”[3],违反了人的类本质的内在规定性,强制性的劳动而非自由自在的劳动把人们变成资本家获得利益的劳动工具。
第二,难破人的异化的牢笼。西方式现代化中人的异化现象主要表现于人的身体异化、精神生活的物化。在资本主义早期,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延长了工人的劳动时间,较长的劳动时间和工人朝不保夕、营养不良等原因,工人身体变得畸形,出现了身体的异化。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业,在这一过程中人对物的依赖度不断提高,表现在资本家不断追求商品数量和种类的精神生活的物化,也表现在工人为了获得最低生活必需品而表现出精神生活的物化。西方式现代化中所出现的人的异化现象使人丧失了人的本质,变成了被物所驱动、所奴役的对象。
第三,卷入需求异化的漩涡。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物质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满足,但物质上的满足却弥补不了精神上的需求,物质需要的满足和精神需要的满足严重失衡。正如高低脚走路的人失去了平衡一样,摔跤是不可避免的,而经常摔跤的人并非是现代化的人,而是打着现代化的幌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协调的虚假现代化人。
第四,深陷消费异化陷阱。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用特定的外部势力和大众传媒强加给人们一些“虚假需求”从而出现了消费的异化现象。这种“虚假需求”在外部势力和大众传媒的宣传下,让人们普遍以为都是大众的需求,也便是自己的需求,缺失了对自己需求的思考和对别人需求评判的能力,从而在这种“虚假需求”的裹挟下迷失了自己。在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盛行的时代,人们对这个社会没有疑惑或者批判,人们似乎已经被同化了,看似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却只能生活在被框定的生活模式中,从而也失去了真正的自由。
2.2 虚假民主暴露资本本性的困境
第一,难以走出虚假民主的困境。西方式现代化的民主政治不能成为实至名归的民主政治的原因:其一,资产阶级对于政治权力进行了垄断。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民主政治虽然加上了从代议制转变为分权制衡的滤镜,看似要把集中的权力分散给更多的人,却难以掩盖资产阶级遵循资本至上的虚伪面孔,对于人民的民主权利只有在上台拉选票时的铮铮誓言中才能听到,却在台下实际生活中没有赋予人民真正的民主权利。其二,在资产阶级的残酷压迫下,人民的生活仅仅是停留在对物质的追求上,人们对现有社会的反抗意识被弱化,正如马尔库塞提出的“肯定性单向度”那样,人民对社会只有一种声音,那便是肯定和认可,人民对社会的依赖和对统治阶级的无反抗也在进一步虚化人民的政治民主。
第二,虚假民主暴露资产阶级资本至上的本性。资产阶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利益,想要通过利益的最大化来获得更多的资本,从而靠资本来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力,从而使民主政治陷入了“资本多权力大,权力大资本更多”的封闭式循环圈里。在这种虚伪民主下的资本主义社会有着难以治愈的经济危机痼疾,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共生性决定了这一痼疾的永存性,这一痼疾经常使得资本主义国家萎靡不振,以致于难以跳出经济危机的循环周期。西方式现代化的虚假民主无法提供实现人的现代化所需要的民主权利,这样的民主权利是人民所有的民主权利,并非资本家所有的民主权利。
2.3 文化商业化丧失文化价值的困境
第一,消费文化迫使文化本质流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人们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也向多元化发展,使得人们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丰裕时代的更新换代催生出符号时代,符号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人们的生产和消费从传统物质领域延伸至非物质领域,文化、符号、影像、信息等日益成为被生产、被消费的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共筑了消费文化。消费文化的产生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有,而在精神生活方面却相对贫困。在这种消费文化的社会中,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无法适配,难以满足现代化人的精神需求和提高现代化人的文化素养。
第二,文化商业化,颠覆了文化的主体地位。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对文化进行了包装,打上了资本的烙印,也对商品进行了非功能性的包装,对商品进行“赋义”,即给商品贴上了象征某种身份和地位以及某种荣誉的标签来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在这种资本主义社会中,文化与资本的联姻使文化的生产变成了生产的文化,把无形的文化变成了可以售卖的有形的商品,文化的主体地位被商业化所颠覆,所以资本主义社会就缺乏实现人的现代化的良好文化环境和精神动力。
3 人本逻辑主宰下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实现人的现代化的三重超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本质上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4]。所以,中国式现代化就通过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追求崇高的文化价值来实现人的现代化的三重超越。
3.1 规避异化现象,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超越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动力之源。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前提,也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马克思指出,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5]。因为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人,是在现实生活中从事物质生产的人,这与西方资本逻辑主导下的“工具理性的人”具有本质上的异质性,所以对需要的满足不仅限于某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包括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满足、人与人关系方面的满足、人与自身关系方面的满足,这三大方面又可分为满足丰富自然资源的需要、满足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满足机会平等的需要、满足能力素质的需要、满足创新劳动的需要等。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要致力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社会保障现代化、实现医疗卫生现代化,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递增,以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将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实现人的现代化的现实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6],共同富裕不仅仅要注重“富裕”,更要注重“共同”,并不是“共同”基础上的“富裕”,并非所有人的富裕程度都一样的“大同社会”,而是“富裕”基础上的“共同”,要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中国式现代化以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营造了稳定的发展环境,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加快实施了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制造业现代化、加快建设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加快建设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生态现代化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加快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等,而这些方面的加快建设保障了共同富裕的如期实现,只有在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之上,才能进一步实现人的现代化。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将劳动解放作为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实践形式。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仅强调劳动作为生存手段的重要性,同时,将劳动过程作为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实践形式。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而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劳动不再作为一种手段,而是作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中国式现代化只有实施劳动解放,才能跨越西方式现代化所产生的劳动异化的陷阱。中国式现代化实施劳动解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规避异化现象,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劳动解放来引导劳动者在自由的有意识的劳动实践中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和引导劳动者在自由平等的劳动实践中发展全面的社会关系,由此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关系全面发展的有机整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劳动解放以更加自由的形式让人们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让人们自由选择提高自己的方式,让人们真正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而在中国式现代化中高效率、高质量地实现人的现代化。
3.2 规避虚假民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超越
第一,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实现人的现代化构建了强有力的人民政治权利保障体系。全过程人民民主扩大了公民的政治参与,人民有广泛的政治参与,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及需求,从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除此之外,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也有助于弘扬先进的民主政治思想,极大地压缩各类腐朽和落后政治文化的影响空间,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起科学的政治观[7]。全过程人民民主赋予了人民更广泛的政治权利,激发了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增进了人民对政治的认同感,为实现人的现代化构建了强有力的人民政治权利保障体系,从而构建了良好的政治生态,为人的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
第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实现人的现代化提供了更加自由且广阔的政治发展空间。更加自由且广阔的政治发展空间是中国式现代化较西方式现代化的一大优势,也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条件。从马尔库塞对资本主义社会出现“单向度的人”的分析可以看出,处在极权主义社会中,人们没有自由且广阔的政治发展空间,广大人民在政治上的参与几乎是空白的。中国式现代化在政治上实施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人民提供更广泛更自由的政治发展空间,更好地促进了人的现代化的实现。
3.3 摒弃文化商业化,加快建设文化现代化的超越
第一,以文化现代化来推进人的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方面。文化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现代化的水平,从而影响人的现代化的实现,不能设想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上达到了现代化后文化上还是一片沙漠,也不能设想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是物质上富裕而精神上空虚的人,所以中国式现代化想要实现人的现代化,不仅是经济现代化先行,还要使文化现代化建设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文化现代化建设,实际上要把中华文化所代表的价值观、道德观发扬光大,目的是以优秀的中华文化来激励中国人民,让人民树立文化自信,以生生不息的中国精神推进文化现代化的实现、推进人的现代化的实现。
第二,树立坚不可摧的文化信仰,充实现代化人的精神风貌。中华文化实质上是中国人民所信仰的文化,是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养料,是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代表,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关键所在。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不能物质生活是绿洲、精神生活是沙漠,所以我们必须植精神世界的树、造精神世界的林,塑造精神世界的绿洲,让精神世界不再贫瘠。精神文明建设是要提高人的素质、促进心理健康、增强群体凝聚力、塑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推动人及社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8]。人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前提,只有实现人的精神文明建设的现代化、实现文化的现代化,才能进一步实现人的现代化。而文化化身为精神的这种形式,赋予人民和国家战胜一切困难和风浪的精神力量,从而实现精神文明建设强国和成为精神生活富裕的现代化的人。
4 结语
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这样的国家才能真正称之为现代化的国家。否则,即使经济起飞了,也不会持续长久[9]。纵观资本逻辑主宰下的西方式现代化中实现人的现代化的三重困境,现代化的主体是人,而西方式现代化主体是资本;人的现代化需要稳定的经济环境、需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而西方式现代化难以突破经济危机的周期率,人的精神世界的荒芜使得人的现代化难以真正做到物质富有和精神富裕兼备;人的现代化需要自由民主,而西方式现代化在虚假民主掩盖下人民没有得到应有的民主权利,而且多党轮流执政造成了党派恶性竞争,出现了社会混乱、政治发展的不稳定现象,所以人的现代化的实现缺乏稳定的政治环境;人的现代化是以文化现代化的实现为前提,而西方式现代化出现了文化商业化的现象,文化失去了本该应有的价值,被降格为商品的附属品。
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新路径,是坚持现代化的主体是人而非物的现代化,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现代化,是以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实现人的现代化现实基础的现代化,是以劳动解放为实践途径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是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现代化,是加快文化建设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正在实现人的现代化的规避异化现象、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超越;规避虚假民主、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超越;摒弃文化商业化、加快建设文化现代化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成功规避了西方式现代化过程中所出现的物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严重分化现象,为实现人的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完善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体系,在不断丰富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提供给人民更加优美、更加绿色的生态环境,真正做到了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牢记于心、践之于行,不断促进了人的现代化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