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几种途径
2023-03-23江苏省睢宁县第二中学
江苏省睢宁县第二中学 朱 振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关系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好的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吸引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明确教学重点,意义重大.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如果直接开始知识点的传授,而忽略导入方法,学生往往会出现兴趣不高,跟不上思维、思路不清晰等问题,学习效率相对较低.
课堂导入环节耗时并不多,但它的作用却非常大.一般来说,课堂导入环节的作用可以表现在四个方面:吸引学生注意力,挖掘知识趣味点,活跃课堂氛围;将学生带入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做好课堂开始准备;告知学生学习重点,保证学生思维清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课堂导入的方法和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种.
1 知识迁移法
基础教育阶段,数学知识的编排是层层递进的.比如,在小学学过的三角几何初步,到初中后升华到几何证明、边角计算等方向,如果教师在教学时直接讲授知识,学生较容易出现思维不连续、理解效率低下等现象.因此,如果我们在导入环节将已经学过的、较基础的知识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和整理,然后再开始新知识的讲授,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并将学生带入到课堂中.
案例1在开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课堂教学前,可以用知识迁移法开始课堂导入.通过回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决思路——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验根,可以类比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题思路——消元法,即先将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进而消元,变成一元一次方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思路求解.这种解题思路的迁移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导入环节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形成一个初步认识,而且更能加深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解题思路的记忆,可谓一举两得.
反思:知识迁移法适用于知识点衔接较密、覆盖率和重复率较高的知识板块,比如方程、函数、统计等,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学生通常难以在一节课上完成一个板块的学习,因此在每堂课的导入环节,教师还需要衔接其他方法途径以保证课堂效率.
2 活动互动法
初中阶段,虽然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经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总体而言,学生还是较难接受抽象的事物和知识点.因此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采用直观的、参与性更强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启发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通过一些较开放、活跃的课堂互动,提升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
案例2在开展“古典概率”这个章节的教学时,可以把这个章节最经典的“摸球问题”,引入到课堂活动中,即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教师规定一个情境:袋子中放有三种不同颜色的卡片,其中白色卡片四张、红色卡片六张、黄色卡片两张,规定拿3次,问怎样设计拿取方式,可以使该事件发生的概率最大(概率不能为1)?
(学生自主讨论探究)
设计问题1:不放回地取卡片,每次抽取一张,取3次,问最多抽得三张红色卡片的概率是多少?
设计问题2:有放回地取卡片,每次抽取一张,取3次,问抽得白、红、黄各一张的概率是多少?
设计问题3:不放回取卡片,每次抽取一张取3次,问抽得红色卡片至少一张的概率是多少?
…………
由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分别计算这些问题对应的概率,帮助学生认识古典概型以及同类型的摸球问题,厘清“放回”与“不放回”的区别,认清“至少”“最多”的审题思路.
反思:活动互动法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度上有很高的效益和作用.对于一些抽象性较强的知识板块,教师可以采用活动互动法帮助学生以更贴近实际生活的形式正确认识问题本质,从而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有较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但活动互动法的使用范围比较局限,设计思路较为繁琐,对于难以设计活动的知识板块而言,教师还需要根据本班具体学情,灵活考虑课堂导入的途径和方法.
3 问题讨论法
问题讨论法即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深度探究.在课堂导入环节应用问题讨论法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注意力,从而更好地辅助教师开展后续的教学活动.通过适当、科学的问题设计和班级讨论,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思考问题,为后续长期的数学学习和良好数学思维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案例3在学习“频数分布直方图”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用如下问题导入,并设置连续的问题串,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直方图并了解直方图背后的数据分布.
在上周期中考试结束后,某校某班的数学成绩被绘制成了如图1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分析观察图中数据,讨论以下问题.
图1
问题1这个班级一共有学生多少人?
问题2在这次考试中,不及格的学生有多少人?占比多少?优秀(分数大于等于80分)的学生有多少人?占比多少?
问题3得分在哪个分数段的学生人数最多?得分在哪个分数段的学生人数最少?
问题4试着根据图1中数据,画出该班级该次测验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问题5通过观察这个班级的学生分数段分布,试着估计该校全部九年级学生(共500人)的分数段分布情况.
根据本章节的重要知识点,进行一连串的问题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直方图数据及领会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本质.
反思:问题讨论法的使用空间较广,很多知识板块都可以采用.但是,教师在实际使用问题讨论法进行课堂导入时要注意问题的设计环节,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比如,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接受能力、注意力集中情况等,做到科学合理地设计问题.另外,在设计问题时,要保证问题具有针对性,能起到引入本章节重点知识点,启发学生思考的作用.
4 生活驱动法
相较于其他学科,数学知识更为抽象.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采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通过对生活经验和实践体验驱动学生对知识本质的掌握.有了这些必要的思维支撑后,学生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才能找到切入习题的具体路径.在利用生活经验作为切入点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初中生的思维习惯,为学生搭建具象的思维模型,引领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印象和理解能力.
案例4以“分段函数”这节课的课堂导入为例,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已知本市出租车起步价(4 km内)为10元,行驶4 km后按1.5元/km收费,不足1 km按1 km计算.现在小明和小红同学要去离学校20 km的博物馆参观.从学校出发,他们俩现在有28元,那么他们可以选择乘坐出租车吗?本题是一个较常见的分段函数的实际应用类题目,通过此实际问题开展课堂导入环节,有利于学生把握分段函数的实质,尽早进入学习状态.
反思:生活驱动法的本质在于通过实际生活中较常出现的问题引入知识点,帮助学生在开展本章节知识教学之前更早地进入学习状态,把握知识脉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效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案例联系生活的程度不宜过深,时间不宜太长,要保证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始终在课堂上,避免出现注意力分散等现象.
5 总结
上文讨论了四种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途径.当然,课堂导入的方法和途径还有许多,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本班学情灵活设计和变通.同时,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不同,对应的课堂导入的方法也可以做相应的变化和调整.总的来说,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很好地帮助师生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应当积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