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作台上的故事会

2023-03-23文|曾

读者·原创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评书讲故事听众

文|曾 颖

··· 一 ···

我妈在街道卷烟厂打工的那段日子,虽然环境极其艰难恶劣,但也有一些温馨的记忆。她们在工作台上的故事会,便是其中之一。

卷烟的工作案台是由几扇门板搭在条凳上制成的,每排10多米长,对坐着二十几个中年妇女。案台上方,隔几步挂着一个白炽灯泡,在黑而高的车间里,破壳的蛋一般,挤出一小团暖暖的光明。以灯为单位,三五个人围成一个话题,你一言,我一语,东家长,西家短,以此打发时间。特别是冬日昼短,烟叶、压石、剪刀和浆糊冰凉,车间空气中的湿闷和烟味不那么重的时候,人们说话的兴致更为高涨。手和嘴都不闲着,时间似乎也过得更快些,而且容易忘记冷和饿。

在所有小圈子中,以我妈所在的最为活跃。我妈从小爱听评书,在茶铺窗下白听了不少。那时没有广播也没电视,甚至连电灯都没有,电石灯下评书艺人一张嘴,便成了许多人唯一的娱乐方式。天一擦黑,我妈便就近跑进茶铺,泡上一碗茶,听评书先生讲武侠志怪,跟着先生抑扬顿挫的语调,钻三山游五岳、上天入地纵横四海。我妈虽然小学一年级都没读完,大字识不得几个,却听了不少故事,这些故事在她肚里发酵了好多年,再结合身边的各色新闻,被她讲出来,也还算栩栩如生,十分吸引人。因而,在她的工作台周围,围聚的都是厂里的一些年轻工人,以及我们这帮爱听故事的小鬼。每到讲故事的时间段,案前座后围挤着不少人,大家如被扯住脖颈的鸭子一样,抻着头,被故事情节带着,同声共气地或感叹或惊呼,场面极其好玩。我妈也因此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

当然,妈妈也有灵感枯竭或心里不顺遂不想多说话的时候,其他阿姨会递补跟上,讲点儿家长里短、邻里是非,但趣味性和吸引力与母亲的相比是断崖式下跌,母亲对此还有点儿小小的得意,存在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这算她苦难人生中一个小小的“甜草莓”吧。其时,她的手指因常年辛苦劳作,皮开肉绽,痒痛难忍。但她给大家讲故事时,仍谈笑风生,看不出一点儿苦痛。

··· 二 ···

不久后,车间来了个兴碧阿姨,她是这家以中老年妇女为员工主体的街道卷烟厂里难得的年轻人,读过高中,个头儿不高,为人温和恬静,深得孩子们的喜爱。

兴碧阿姨爱看书,自然也爱讲故事。与妈妈讲的故事不同,她讲的都是新故事。那时正热播一部老电影《铁道游击队》,游击队员在飞驰的火车上如履平地,抢枪夺弹,宛若神人,让我们这帮半大小子油然生出感佩之心。兴碧阿姨正好看过电影的原著小说,于是把电影里没有拍的故事和细节娓娓道来,我们一个个听得如痴如醉,都围在兴碧阿姨的案前,猴急地不停问:“后来呢,后来呢?”她走到哪里,我们就追到哪里,像一群小鸡在追撒米的人。

对此,妈妈有些失落,虽然她也挺喜欢兴碧阿姨的故事,但她从一个主讲者变成了听众,她身边的听众转投他人,即便没什么物质上的损失,还能节省些力气,但她脸上少了不少之前讲故事时的神采。这是一眼看得见的。

这种小小的失落感,不只我看出来了,她的邻座石婆婆也看出来了。石婆婆有一个善于嗅出是非的鼻子,能轻易闻出人与人之间的不对付,然后跑过去插上两句话,这是她获得存在感的方式。而有时因为她的“艺术性加工”,两个原本只有些小矛盾的人由不舒服变成了一场大战。而对于石婆婆,也因为大家的鸡飞狗跳、无比狼狈,显得自己并不是最倒霉的人,而小小地开心一把。

石婆婆凑到母亲身边,小声说:“就会讲些哄小鬼豆子的东西,不如你讲得好听。这些小娃娃啊,不懂得欣赏!”

母亲哪儿能不懂她的心思。来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前些年,石婆婆悄悄给我母亲说,看到同事蓉姨的儿子在电影院偷钱包,让我母亲提醒蓉姨管教。母亲说:“你和蓉姨走得更近,不如亲自给她说。”石婆婆无趣地离开,另找了一位阿姨去说,那阿姨着了道,果然和蓉姨打了起来。

石婆婆的话,让母亲有所警惕并反思,觉得自己因为听众移情而失落的表情确实不太好看。那天下班,她主动和兴碧阿姨同路,第二天还做了难得做一次的糖醋排骨带到车间,让我端给兴碧阿姨。兴碧阿姨吃了,很开心,隔着案桌,向妈妈投去感谢的眼神。妈妈也对她笑了笑。

她们眼神交会的那一刻,是我人生最难忘的美好场景之一。车间的烟尘、异味和鸡零狗碎的嘈杂,在几秒钟之内消失殆尽,只留下两个爱讲故事的女人惺惺相惜的眼神。其实,在找母亲之前,石婆婆已找过兴碧阿姨,提醒她少讲故事,并让她注意我母亲的表情……

半年后,兴碧阿姨招工进商业局当了售货员,之后和我母亲一直保持着联系;我母亲也时常带着我和一盅糖醋排骨或别的菜,到兴碧阿姨家,一边做家务,一边听兴碧阿姨讲新看的书。我与许多作家的初识,都是从那时开始的。

猜你喜欢

评书讲故事听众
浅谈评书的艺术特色
听冬神讲故事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蒙养山房评书法
Max讲故事——逃跑的熊
Max讲故事——杀手算命
Max讲故事——温柔的鬼故事
福安评书弹指间道尽千年事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