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美术地方教材结构的比较研究

2023-03-23王梦琳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美版岭南栏目

王梦琳

(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长春,130000)

2020年10月16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到2022年力争美育全覆盖工作,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在这种美育改革背景下,中小学美术教育被推到了素质教育改革的前沿。美术课是中小学实施美术教育的重要来源,美术教材作为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主要材料以及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应该精选素材,合理编排,促进美术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目前我国美术教材编写贯彻“一纲多本”的教育改革政策[1],基于我国地域辽阔、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为满足各地教育发展的需要,各地专家学者遵循统一的美术课程大纲编写了九种不同风格特色的地方美术教材,以促进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

国内主要使用的初中美术教材有九套,分别是:人民美术版、人民教育版、湖南美术版、浙江美术版、河北美术版、江西美术版、岭南美术版、山东教育版以及江苏少年儿童版。江西与广东均属于南部地区,艺术、文化、语言、生活习性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两地区之间的可比性较突出,因此本文选取岭南美术出版社和江西美术出版社(以下简称“岭南版”和“赣美版”)为研究对象进行教材结构的比较研究。

一、两版本教材结构的多维度比较

1.封面比较

教材是学生朝夕相伴的重要学习工具,教材的封面能够体现不同学科特性,是教材编排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封面的版式布局上看,两版本教材都是采用的上下构图,选图与页边距适当,字体与选图距离适当,各因素形成了由长度(左右)和高度(上下)两个因素组成的平面空间,在此二度空间里进行教材封面的组合,布局稳定,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从封面的色彩搭配上看,两版本教材都有冷暖色、对比色、邻近色的使用,色彩搭配合理,颜色丰富多变。从封面选用的图像元素上看,“岭南版”教材的封面简约化,贯穿始终的就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条主线,强调了美术教材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作用。“赣美版”教材的封面元素丰富,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外国建筑作品欣赏,从文创产品到摄影艺术,传达出的信息更广泛。

2.目录比较

目录是一本书的眼睛。教材目录是所学学科的整体架构,既体现宏观知识的呈现顺序,又包含着知识点下各个模块之间的相互组织、联系和逻辑关系。

从目录的结构来看,“岭南版”教材在内容架构上采用单课与单元结合的方式,同一单元的课文都具有相同的主题,各单元之间的主题又不相同。每册有六个单元,每单元有2-3个课题,一册共计12-13个课题。“赣美版”教材在目录结构的编排上也是采用同样的方式,且极具地方特色,在每册专设一个课题来讲解江西自然风光、红色文化或民间美术。每册有8个大标题,每个大标题下附有1-2个课题,一册共计10-12个课题。由此可见,“岭南版”与“赣美版”教材的目录结构基本上是相同的。

从目录的内容排布来看,两版本教材的目录都是以课程标准中的四个目标为主题划分课程内容,借助四个色块,将每一课划分到相应色块的“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中。“岭南版”教材每册以“欣赏·评述”领域为主的单元做开头,以“综合·探索”领域为主的单元做结尾。“赣美版”教材每册以“欣赏·评述”领域为主的单元做开头和结尾。由此可见,两版本教材在目录页的编排上有细微不同,但都是严格按照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内容安排。

3.课题名称比较

课题名称是教材内容的浓缩和引导,有利于教师精准把握每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备课和教学。由于“赣美版”教材全6册的所有单元标题都是一致的,因此以控制年级数这个自变量为固定值,将两版本教材目录的单元名称罗列出来进行纵向对比分析(见表一)。

表1 两版本七年级教材的目录单元名称对比

由表1可见:首先,“岭南版”教材单元名称的数量非常丰富,并且一册之中的单元名称互不重复,册与册之间的单元名称也不雷同;“赣美版”教材一册之中的单元名称互不重复,但全6册的教材都是使用同一套单元名称。其次,在名称的语言上,“岭南版”教材的单元名称或富有诗意,或使用形容词辅助,或使用陈述句描述,并且清晰体现此单元的学习内容,比较具体,指向性强;“赣美版”教材的所有单元名称简洁明了,概括性强,比较抽象,不使用形容词描述,更体现学科的专业性。

4.教材内容呈现比较

教科书的编排除了要考虑封面和目录的对比,还要研究如何能够更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在教材内容的呈现上,将从文字表述、图像系统、版式编排和栏目设置等四方面分析两版本教材的异同。

(1)文字比较

一般而言,教材的表述方式主要有陈述式、讨论式和问题式。

两版本的初中美术教材中都具有陈述式的表达方式,文字精炼流畅,虽都是陈述式语句,但仿佛用对话的形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岭南版”教材的语言活泼生动,多用语气词,表达方式贴近口语化,像是朋友的口吻,例如:“让我们动手设计制作一个造型独特、装饰美观的测风仪模型,来了解测风仪里面所蕴藏的科学奥妙吧!”“赣美版”教材的语言亲切简洁,使用呼吁语气,贴近学生,例如:“让我们一起加入到绿色行动中去吧!让更多的人爱护森林、善待地球!”同时,两版本教材在严谨的知识陈述基础上,还多引用名人名言,增加了趣味性、可读性,有力地辅证了教材内容。

讨论式是一种开放的美术教材表达方式,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利于调动学习主动性,引发讨论和思考。但在这方面,两版本教材都没有讨论式文字的运用。

问题式,顾名思义,就是以提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两版本教材都有这方面文字表述,利于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动手。“岭南版”教材的问题式文字多放于课时的中间,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思考,例如在引导学生欣赏静物作品构图时连发三问:“同一组水果,搭配不同器物,画面效果会一样吗?”“同一种静物构图,不同的表现形式,给人的感受一样吗?”“同一种水果静物,不同的画面构图给人的感觉相同吗?”“赣美版”教材的问题式文字多放在课时的末尾,用于回顾和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如“你能否敏锐地抓住人物的特征,并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手法来绘制?”“同学和老师对你哪方面的表现比较认同?”引起学生对自己学习成果的反思,以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2)图像比较

图像系统是美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字的内容可以起到解释论证的作用,有利于引起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便于教师直观传授,促使学生理解和探讨知识。美术教科书的选图类型多样,主要有代表作品图、活动场景图、学生作业展示图、说明示意图等[2]。在此选取集欣赏、实践为一体的“造型·表现”领域进行插图数量的比较(见表2)。

表2 两版本教材中“造型·表现”领域的插图数量统计

由表2可以看出,两版本教材的图像系统都非常丰富且完整,以代表作品图像为重心,在整个领域体系中都占有较大比重,能够体现教材非常重视美术作品图像的选用。但在示范(指导)性图像和学生作品图像的引用上,“岭南版”教材的数量要少于“赣美版”教材。

(3)版式比较

美术教材版式编排是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字、图像、栏目等要素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设置在既定的版面中,既体现了美术学科的设计美感,又能以最佳方式传达内容信息。首先,两版本教材的版式编排都布局合理,疏密得当,大多数图片都是集中编排,文字以图片为中心呈环绕式,置于图片的四周,并且两个版本的美术教材版面设计都新颖独特、美观实用,版面显得生动、活泼。“岭南版”教材的版式编排偏重艺术性,许多图像编排上打破了“四边形”的局限,根据每一页教材的内容将图像编排得或高或低,或图片边缘线不齐,或改变图片的边缘线形状,编排出异形图片,整体的视觉效果具有艺术性和审美性。“赣美版”教材的版式编排偏重专业性,在主图、标题、插图、留白等编排元素上处理得当,严格遵守了均衡对称统一的形式美法则,版式清晰简洁,版底都添加了与教材内容相呼应的颜色,许多页面也都有用于衬底的图形或图片,整个版面协调美观。

(4)栏目设置比较

教科书的每课时内容有不同的栏目模块划分,通过设置多样化的栏目,辅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发展美术实践能力。两版本美术教材的栏目对比见表3。

表3 两版本教材栏目设置

从表3可以看出,两版本教材的栏目设置各有千秋,但数目基本持平,且都没有设置过多的栏目,在栏目内容上也基本一致,只不过是栏目名称的表达方式不同。

在“欣赏、讨论”方面,“岭南版”教材中这一栏目的位置都是置于课时的开头部分,并且栏目中用陈述性语句来发布欣赏任务或用疑问性语句引导学生思考;“赣美版”教材这一栏目的位置或置于开头,或置于课中,或置于课后,根据课时的性质内容放在课时的不同位置,并且栏目内容全部为简短的一两句疑问性语句,主要用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在“实践活动”方面,以往的实践活动常称为“作业”或“练习”,具有很强的指令性,并且缺乏关注学生本身的人文感情。在这方面,两版本都进行了改进,更多的是体现建议性,如“岭南版”的“表现与创造”,重点不在于作业或者传授多么专业的美术技能,更重要的是从学生本身出发,引导他们运用美术手段表达自己的想法;如“赣美版”的“动动手”,并且配合有“创作建议”栏目辅助学生进行美术实践,也体现了引导性和关爱学生的学科精神。

在“评价”方面,两版本教材虽然具有“评价”栏目,但名称不同,内容也大不相同。“岭南版”的“思考与评价”,内容多为表格,给出了一个美术评价的标准和参考,让学生进行自评或者师生互评,具有引导性和专业性。新课标中规定美术评价要由学生自评、互评以及他评组成,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显然“岭南版”教材很好地贯彻了这一点。再来看“赣美版”教材的“自我评价建议”栏目,首先从名称上看,它就不太符合新课标对于美术评价的要求,只有自评的美术评价不足以体现参考价值;其次从内容上看,也与“评价”这个名称相距甚远,只有具体的创作作业要求,并没有如何进行美术评价和评价美术作品的指导性文字。

二、两版本教材结构比较研究的结论

1.封面

两版本教材的封面设计都布局稳定,色彩搭配合理,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封面插图的元素丰富,从封面上能够传达出充分且有效的美术信息。

2.目录

两版本教材都是按照单课与单元结合的方式,按照学习内容划分为不同的主体单元,目录结构基本是相同的。并且通过目录可以看出,“岭南版”教材在课程编排方面,同类主题的课程知识点分布较广,不会集中在某一册教材中,并且知识点内容几乎不重复;“赣美版”教材通过一致的单元策划,形成一条专业有序的固定知识链,将整个初中年级的美术课程体系集中统一编排,在每一册都设有专题来讲解江西自然风光、红色文化或民间美术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内容。

3.课题名称

在名称的语言上,“岭南版”教材的每个单元名称都比较具象,富有语言美,并且能够具体地反映此单元的学习内容,指向性强,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准确认识,更易于把握教材;“赣美版”教材的所有单元名称概括性强,更具有专业性。

4.教材内容

文字表述:两版本教材的文字都是以陈述式的表达方式为主,文字精炼流畅,多用语气词,表达方式贴近口语,以对话的形式贴近学生生活。还多引用名人名言或民俗歌谣,在有力佐证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两版本教材都有充分的问题式文字运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动手,认真反思。

图像呈现:两版本教材的图像系统都非常丰富且完整,选用的图片较好地衔接了教材内容,同时兼具教材编写的严谨性。但“岭南版”教材需要注重对示范(指导)性图像和学生作品图像的引用。

版式设计:两版本教材的版式编排都布局合理,疏密得当,版面设计新颖独特、美观实用,在版面要素的使用上灵活、多样,整个教材版面和谐美观,呈现的视觉效果具有艺术性和审美性。

栏目设置:“岭南版”教材通常把“欣赏讨论”栏目置于课时的开头部分,“赣美版”教材则将此栏目根据课时的性质内容置于开头、课中、课后等不同位置,两个版本的“欣赏讨论”栏目的设置上各有特点,如果能将二者结合起来,在一个课时的课前导入部分设置“欣赏与探索”栏目,在课中或课后设置“谈一谈”栏目,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美术实践,将会事半功倍。另外,两版本教材的“评价”栏目名称不同,内容也大不相同。“岭南版”的“思考与评价”,让学生进行自评或者师生互评,从多角度进行美术学习评价,很好地贯彻落实了美术新课标的要求;“赣美版”教材的“自我评价建议”栏目只设置了自我评价,并且在栏目中只有具体的创作作业要求,并没有评价美术作品的指导性文字,在这方面的栏目设置上,“赣美版”教材亟待改进。

三、对地方美术教材编写的建议

1.统整教材编排层次,增强系统教学

教材编排要遵循科学性原则,体现美术学科内在的知识结构逻辑,教学内容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展开。教材编排应有层层递进的特点,在以一条专业有序的固定知识链将整个美术课程体系集中统一编排的前提下,将各个年级阶段的教材内容依据难度的递进顺序划分成不同内容,再进行每册课本中不同主题单元的策划,丰富主题之下各个小课题的内容。这样既保证了教材编排的系统性,又能使各个年级的教学内容协调发展、互相促进,还能丰富整个美术知识体系,促进美术教学工作的开展。

2.注重编排的主题性,协调知识结构

美术学科的学习内容大致分为知识点和技能点两大类,在两大类里的各个具体内容又是相互联系和融合的,那么就要求美术教材的编排要考虑课与课、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连续性,注重知识的编排方式,将零散的知识技能点组合起来,整合相似的或难度相当的内容,组成主题性的学习单元。教材编排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分离性单课,以某个议题或主题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既综合了不同的教学资源,又促进了美术知识点的融合,还开放了各种教学形式的运用,充分培养学生在特定情境下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完善评价栏目构建,促进多元评价

由于美术学科特有的实践性,强调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其课程成果的展示和评价尤为重要。学习评价能够准确获得学生学习的反馈,知不足而后改,提高学习的效率,促进个人的进步,因此美术教材编排的体系中应当科学地设置评价栏目,提供正确的评价依据和手段,为进行自评、互评以及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指明方向,结合不同课题内容的练习作业,精心构建评价体系,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美术评价,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综上所述,对地方美术教材的研究还是一个有待深究的命题领域,它寄托了我国“一纲多本”的教育改革期望,能够实现不同地区对美术课程的发展需要,在同一个美术大纲的带领下,反映地区特色,实现美术教育的“百花齐放”。对它的研究应该继续深入,促进我国教材编写工作的不断革新。

猜你喜欢

美版岭南栏目
忆岭南
“得心应手”策略下的儿童水墨画教学实践——以浙美版五年级下册《映日荷花别样红》一课为例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9册《第13课 拼贴画》教学设计
小动画,大学问——浙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会动的“画”》教学实践与研究
雨岭南
关于栏目的要求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美版混合动力Accord——混动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