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遵医行为及运动耐力的影响
2023-03-23王畅
王畅
(辽阳辽化医院内三科,辽宁 辽阳 111003)
心力衰竭即心肌病、心肌梗死以及炎症等原因所致的心肌损伤,在影响患者心肌结构、功能的基础上导致心室泵血/充盈功能低下[1]。慢性心力衰竭对呼吸、消化等系统功能有影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为了提高患者的安全性,需规范用药治疗,以提高患者的心脏排血量,减缓心肌重塑速度、缓解病情[2]。但是,基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患者不遵医嘱用药,从而影响疾病控制和转归[3]。所以,为了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预后效果,稳定患者的身心状况,除了对症用药外,还需配合护理干预规范并提高患者的遵医嘱用药行为[4]。随着慢性心力衰竭临床工作的进展,分级护理从患者的心理情绪、病情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护理效果显著。基于此,本文就分级护理干预价值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时间选自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总计120例。纳入标准:①患者意识清楚、有配合能力。②患者知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Ⅰ~Ⅳ级[5]。④伦理委员会审核。排除标准:①其他器官严重衰竭患者。②精神疾病史。③意识、行为、智力障碍患者。④传染性疾病患者。进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干预组例数相同。对照组(n=60):男40例,女20例;年龄38~70岁,平均(50.50±6.30)岁;病程1~6年,平均(3.50±1.50)年。干预组(n=60):男42例,女18例;年龄40~72岁,平均(51.30±6.50)岁;病程1~5年,平均(3.30±1.30)年。对照组、干预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强心、扩血管等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饮食、生活、体位指导、病房环境护理、皮肤护理以及健康宣教等常规护理。
干预组:配合分级护理干预。①特级护理。护理人员密切观察并记录好心功能Ⅳ级患者的血压、体温、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做好日间、晚间护理,维持病房清洁、床铺干燥、舒适,2 h协助患者更换1次体位,按摩受压部位,对症护理,从而预防压疮等并发症。心功能Ⅳ级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②一级护理。心功能Ⅲ级患者1 h巡回观察1次了解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遵医嘱对症治疗,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适当活动,强化基础护理工作。一级心理护理,在进行三、二级措施的同时,与患者保持密切的沟通,引导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必要时安排专业的心理医师会诊,从而疏通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6-8]。心功能Ⅲ级患者,应对其体力劳动进行严格限制。③二级护理。心功能Ⅱ级患者2 h记录1次生命体征变化情况,适当活动,协助患者做好日常生活护理。二级心理护理,在上述措施的基础上动态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结合患者的心理特征制定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护患交流沟通时间每日≥30 min,及时发现并调整患者的不良情绪,可通过音乐疗法、放松疗法帮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9]。心功能Ⅱ级患者,对体力劳动进行适当的限制。④三级护理。心功能Ⅰ级患者3 h记录1次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根据患者的心功能状况制订护理方案,并叮嘱患者遵医嘱用药,强调用药效果、安全性[10]。三级心理患者,责任护士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对其进行常规健康知识宣教。根据患者运动耐力、运动目标和计划进行运动方案制订,循序渐进地增加有氧运动、力量运动的强度、频率以及时间。运动期间加强监测,当出现不适时,及时停止运动并就地休息[11-13]。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用药治疗遵医行为以及运动耐力、心功能、生活质量状况。
1.4 用药遵医行为评估 根据患者用药遵医行为表现进行评估,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14]。
1.5 生活质量评分 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MLHFQ)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评分越低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15-17]。
1.6 数据统计学分析 基于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导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观察指标数据,经计算机处理。用药治疗遵医行为占比率以例(n)、率(%)表示,心功能、运动耐力、生活质量评分均值以均数(Mean Value)±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表示,组间指标差异检验采用χ2值、t值。相同观察指标P值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用药遵医行为对比 干预组、对照组患者总依从率分别为95.00%、75.00%,经统计学计算,χ2=9.4118,P=0.0021,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
表1 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患者干预后用药遵医行为分析
2.2 观察指标对比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运动耐力、心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患者干预后组间观察指标对比()
表2 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患者干预后组间观察指标对比()
注:与干预前比较,aP<0.05;与干预后的对照组比较,bP<0.05。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状况,增加患者健康威胁[18]。针对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患者以药物对症治疗为主,但是由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不足,导致过度担心、忽略疾病等情况下的症状不可逆结果,进而影响患者预后[19]。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用药遵医行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0-22]。既往常规护理无法满足患者的治疗护理需求,患者仍有明显的不遵医行为习惯。分级护理干预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护理中,根据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即心功能Ⅳ级的特级护理、心功能Ⅲ级的一级护理、心功能Ⅱ级的二级护理、心功能Ⅰ级的三级护理,满足了患者的护理需求,提升了患者的遵医行为习惯,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运动耐量,改善了心功能与生活质量。
6MWT距离试验可以辅助临床判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情况,方法简单,安全性高,患者还可以通过步行距离来增强其康复信心,从而促进心功能的改善[23]。本文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用药依从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且6MWT距离、MLHFQ评分以及LVEF、LVDEd、LVSEd、LAd心功能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其原因在于,分级护理是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可以使患者对疾病的主观认识发生改变,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提高其服药依从性。
综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分级护理可提高服药依从性、增强运动耐力,整体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