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研究设计

2023-03-23胡欣彤

英语教师 2023年1期
关键词:故事情节批判性赏析

胡欣彤

引言

随着新高考的改革,高考英语试卷增加了读后续写新题型。它要求学生阅读一篇350词左右的阅读材料,根据其内容和所给段落开头语续写两段,使之与原文本构成一篇语言流畅、结构完整、逻辑清晰的短文(150词左右)。读后续写题型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考查学生获取文本关键信息和语言特点的能力,以及在写作过程中对语言应用的把控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刘庆思、陈康 2016)。评分标准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与所给短文及段落开头语的衔接程度;内容的丰富性和对所标出关键词语的应用情况;应用语法结构和词汇的丰富性、准确性;上下文的连贯性(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5)。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教育部 2020)。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出的能力和水平。学生可以在读后续写课堂上的学习和活动中获得这些能力。思维品质是英语读写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培养目标。在新高考背景下,读后续写题型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阅读过程能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逻辑性能力,续写过程能发展其批判性和创新性能力。下面,结合教学实例,探究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策略。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见附录)是一篇关于母爱和亲情的记叙文,文章主题明确,即双胞胎为母亲准备母亲节的惊喜,尽管准备过程中有一些坎坷和波折,但是根据文章最后一段给出的信息,可以看出双胞胎成功在母亲节早上为母亲亲手准备了早餐。

(二)学情

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整体而言,故事类记叙文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欲望。由于是新高考题型,学生未接受过读后续写训练,不了解读后续写的过程与重点。大多数学生认为阅读和写作是两个独立的模块,缺乏结合意识。

(三)教学目标

1.梳理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2.赏析文本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3.续写故事结尾和二次创造,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四)教学重难点

1.通过文本寻读,分析故事情节发展和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通过文本赏析,引导学生模仿和运用文本中的词汇和句型。

(五)教学思路

从阅读文本出发,在利用思维导图和流程图等工具理顺故事脉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赏析阅读文本语言,通过“头脑风暴”激发其思维的创造性,具体设计参照图1。

图1

二、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包括三个环节,不同环节之间环环相扣,逐渐深入地引导学生理清故事脉络,赏析文本语言,续写故事结尾。

(一)理清故事脉络,培养逻辑性思维

1.探讨文章标题,激发阅读兴趣

课堂伊始,教师让学生快速浏览阅读文本的第一段,通过设问:“What the passage could mainly talk about?”引导学生回答:“Preparation for mother’s days surprise.”从而使其思考:“What the surprise could be like?”

2.绘制树形图,梳理情节发展

在续写前,学生应深入阅读文本,了解情节发展,理清故事发展方向,展开合理想象,为续写作铺垫。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故事情节的发展。学生通过加工文本中的文字信息将其变成形象的图片,既体现了对文本理解的思维过程,又为续写故事结局提供了符合逻辑的思路。

在第一遍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把握文本中的时间状语,根据时间线理清故事情节的发展。之后,教师提问学生:“How many stages is a story composed of?What are they?”启发其明白故事情节由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尾四个部分组成;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将文本划分为五个段落,并找出每个阶段的核心情节。学生在教师的不断启发下绘制思维导图,将零散的信息按照情节发展梳理成下页图2,其中用星号标出的是需要学生进行续写的最后两段。

图2

3.巧用流程图,呈现情感线索

在深入理解文本的过程中,除了要理清故事情节发展之外,还要挖掘文本中人物的情感线索。准确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续写的准确把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深度对话,深层次理解文本内容及文本传递的情感,由境悟情,勾画出故事的情感线索(宋颖超2017)。

曲线图能清晰地帮助学生梳理故事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过程,从而帮助其通过体会角色心理变化揣摩情节发展。教师让学生先在黑板上画一条曲线,然后根据情节发展体会每一个曲折点对应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感变化(见图3)。由于有些情节发展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表达主人公情绪变化的词,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情节波折揣摩人物的情感变化,不仅提高了其对人物的情绪感知能力,还帮助其在续写中合理衔接人物情感发展。

图3

(二)赏析文本语言,发展批判性思维

王初明(2015)谈到续写有三项促学优势,其中一项是学生在续写下文时可以模仿前文,利用前文所提供的语境,批判性地学习其语言特点,使下文内容的语言符合整篇文章的语境和语言特点。因此,在学生写作前,教师可以引导其赏析文本语言,批判性地继承文本的语言特点,从而保证所写内容和语言与原文“互动协同”。

1.文本重点词汇习得

如果学生平时较少接触读后续写,在没有一定语言输入和不了解语境的情况下,就很难直接完成语篇输出。因此,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探索阅读文本,赏析文本语言,为续写部分的语言奠定基础。在学生理顺文本故事发展脉络后,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选词填空,帮助其习得文中的重点词汇,如 be a mess、panic、go smoothly、make toast、cook porridge、frightened、be filled with excitement等,激活其已有知识储备。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Please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correct word forms.

(1)The father looked around the kitchen and was surprised at what(a mess)it was.

(2)The twins(panicked)and tried to explain to their father.

(3)The twins said that they planned to(make French Toast)and(cook porridge)to make a Mother’s Day surprise.

(4)The father smiled reassuringly and said“It seemed that things were not going smoothly”.

(5)Seeing their(frightened)faces,the father told the twins to clean the kitchen and he helped them make breakfast for mother.

(6)The twins(were filled with excitement)and did as he told.

2.文本重点句型习得

教师可以挑选文本中的重点句型,并在挑选过程中考虑句子的多样性,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句式结构:(1)定语从句;(2)宾语从句;(3)现在分词作时间状语;(4)as引导的省略句;(5)被动语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这些句式进行句型仿写,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Make up sentences by using learned sentence patterns.

(1)看着他们(害怕)的脸,父亲一边叫他们收拾厨房,一边帮他们做早餐给妈妈。

(Requirement:现在分词作时间状语)

Seeing their frightened faces,father told them to clean up the kitchen while he helped them make breakfast for mother.

(2)双胞胎准备早餐托盘,添加了他们制作的卡片。

(Requirement:定语从句)

The twins prepared the breakfast tray,addinga card they had made.

(3)妈妈咬了一口三明治,说这是她吃过的最好吃的三明治。

(Requirement:宾语从句)

Mother bit into a sandwich andsaid that it was the best she had ever tasted.

(4)双胞胎兴奋不已,照他说的做了。

(Requirement:as引导的省略句)

The twins were filled with excitement anddid as he told.

(5)不到一个小时,厨房就被打扫干净了,父亲还做了一些鸡蛋三明治和燕麦粥。

(Requirement:被动语态)

In less than an hour,the kitchen was cleanedand Dad made some egg sandwiches and oatmeal.

在帮助学生内化句式结构的过程中,教师所设计的题目内容中包含了一些关于故事发展可能性的辅助性信息,从而在指导他们学会仿写文中一些复杂句式的同时,引导其思考文章的后续情节发展。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价值取向和对文章的感悟,预测阅读文本故事发展方向,从而进行合理的续写。在此过程中,学生应建构续写的内容和语言特征,发展批判性思维。

(三)续写故事结尾,提升创新性思维

创新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大量独特的新思想(彭聃龄2001)。读后续写的特点是写作内容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因此续写的内容和思路可以不唯一。在赏析文本语言阶段,教师在语言训练过程中给学生续写提供了写作思路。为了防止学生的思路被教师所提供的故事结尾限定,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任务激发其创造性。

1.运用“头脑风暴”,丰富故事细节

教师可以设计“头脑风暴”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其设想故事发展过程中的可能性,并尽情表达自己的思路,言之有理即可。比如,针对续写的第一段,学生给出以下细节:

(1)The father immediately knew what they were up to.

(2)The father decided to help them make breakfast but he just give them some guidance,because he thinks that it is meaningful for the twins to make surprise for their mother by themselves.

(3)Within an hour,the twins cooked delicious breakfast under their father’s guidance.

(4)Then the father sneaked back to bed.

(5)The twins prepared the breakfast tray,adding a card they had made.

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发展细节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激发了创造性思维。学生增加了父亲指导双胞胎制作早餐的过程,想象了父亲在帮助主人公完成惊喜的准备后回到床上继续睡觉的过程,使情节更加饱满,人物性格和心理更加丰富。

2.开发二次续写,挖掘思维潜能

二次续写指在续写的基础上再次进行续写(凌勇 2016)。为了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能,教师可以修改原阅读文本给出的两段结尾的开头句。比如,原本设定续写第一段是当双胞胎在精心为妈妈准备早餐过程中遇到挫折时,父亲出现了。教师可以将其改为母亲出现了,从而增加故事情节的戏剧性和后续情节发展的难度,促使学生打破固有思维,激发创造力,设想出合情合理的结局。比如,有学生写道:“Mother looked around the kitchen and was mad at what a mess it was.She got angry and said to the twins‘What you have done?The kitchen is not the place for you to play pranks!’The twins felt very aggrieved and explained to their mother that today was Mother’s Day,so they wanted to make breakfast to make mother happy.Mother was surprised by what children said and started to feel guilty for what she just blamed.She thanked the children for their surprise and decided to help them fulfill their wishes,so it let them quickly clean the kitchen and she would instruct them to make breakfast.”

在第一次写作过程中,很多学生设想在父亲的帮助下,双胞胎完成了给妈妈的早餐惊喜。在第二次写作过程中,学生有了新发现,写出的故事情节更加具有戏剧性,对想象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哪一种,学生都倾向圆满的结局,即主人公最终做成了早餐,妈妈很感动,一家人的关系也因为这次惊喜的准备而更加亲密。

三、教学反思

本次读写课实现了对文本情节的梳理和分析、文本语言的赏析、续写内容的构思,从三个方面分别培养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具体而言,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感悟:

(一)梳理故事脉络,培养逻辑性思维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教师可以从阅读文本出发,帮助学生从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两个方面分析文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如略读、寻读、细读等,使其在阅读过程中培养提取并归纳整理关键信息的能力,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理清故事发展脉络和人物情感变化,培养其逻辑性思维(袁汉邦 2019)。

(二)赏析文本语言,发展批判性思维

在学生刚接触读后续写文本时,直接要求他们进行输出有一定的难度。此外,因为读后续写内容考查上下文的连贯性和语言的统一性,所以认真赏析文本语言格外重要。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语言练习活动,将语言知识点学习置于语境中,并为学生提供一些续写阶段相应的支撑信息。这种教学活动的设计不仅能为学生续写打下基础,而且能发展其批判性思维。

(三)续写故事结尾,提升创新性思维

语篇输出阶段重点关注故事结尾的创新性、合理性及与原文本材料的协同性(袁汉邦 2019)。在此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原文本基础上丰富故事情节,也可以改编原文本给出的结局的第一句话,创设不同的故事情境,开发二次写作,挖掘其思维潜能,从而培养其思维的创新性。

结语

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教师应从多维度、多角度设计形式多样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

猜你喜欢

故事情节批判性赏析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步辇图赏析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故事情节的应用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