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政德观的原创性贡献研究
2023-03-23明成满
明成满
(淮阴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政德”指的是为官从政者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政德建设,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新时代政德观。俞小和[1]、杨奎[2]、刘荣刚[3]、韦冬雪[4]和曹洪军[5]等学者关于习近平政德观有一些研究成果,这些成果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习近平政德观的生成逻辑、核心要义、基本特征、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等方面,而关于习近平政德观的原创性贡献则基本无人涉及。本文从对政德功能的认识、政德建设内容、政德建设目标以及政德建设路径等四个方面探讨了习近平政德观的原创性贡献。
一、政德功能:政德建设事关执政党地位的稳固,政德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
习近平政德观在政德功能认识上的原创性贡献主要体现在认识到政德建设事关执政党地位的稳固、政德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
(一)政德建设事关执政党地位的稳固
习近平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当前面临着重大风险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变局,中国共产党面临许多无法回避的问题,如“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四大危险”的严峻性和尖锐性,执政环境和执政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习近平认为,在当前严峻的形势下,我们党要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加强自身建设,特别注重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要锻造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这支干部队伍应具备为民服务、信念坚定、勤政务实、清正廉洁、敢于担当等方面的素养,能够领导团结全国人民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完成所肩负的光荣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指出,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风险和挑战,如果任其蔓延,必将严重削弱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导致人心背离。他进一步指出,腐败问题解决不好,会造成人亡政息、亡党亡国。我们党是执政党,领导干部的不正之风将会对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致命伤害,近年来出现的一系列官员腐败案件触目惊心,侵蚀着我们党执政的基础。反腐败斗争要想取得进一步的成效,除了用法律手段惩治腐败外,还要大力加强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这样才能使他们抵御各种诱惑、保持清正廉洁,从而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习近平总结了古今中外因忽视政德而导致政权灭亡的教训。他指出,在任何社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政德问题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政德兴衰关乎政权安危。古今中外统治集团因为严重腐败而导致政权灭亡的教训数不胜数。习近平指出:“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帝国的崩溃、王朝的覆灭,无不与其当政者不立德、不修德、不践德有关。”[6]258从近的教训上看,一些国家由于矛盾的长期积累出现社会动荡、民怨载道等现象,最后导致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他强调,“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7]81这些论述通过历史的教训说明了腐败的危害性,告诫全体领导干部要从执政党地位稳固的高度认识政德建设的重要性。
(二)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
领导干部的为政之德直接关系到社会风气的好坏。习近平指出,为政者做好榜样,践行高尚的道德,可以引导社会崇德向善。政德深刻影响社会道德,官场风气决定社会风气。为政者必须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不断提高道德修养,以高尚的道德作表率。因此,强化领导干部的道德使命、增强其道德修养,应成为新时代党建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要求领导干部通过自身良好的道德素养来影响社会道德。在河南考察时,他要求领导干部努力以道德的力量获得民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动事业取得更大的发展。2016年在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习近平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要求亲属子女,教育他们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要为全社会作表率。”[8]6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明确指出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只有领导干部树立良好的政德,社会风尚才能改观,才能够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二、政德建设内容: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一)明大德:筑牢理想信念 锤炼坚强党性
习近平指出:“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9]关于理想信念的内涵,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10]675-676。习近平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7]80关于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习近平有过生动的比喻,他把理想信念称为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如果缺乏理想信念,就会得“软骨病”。他要求领导干部多补“钙”,进一步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领导干部要锤炼坚强党性。加强领导干部培训活动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加强党性的重要举措。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训,要“开展精准化的理论培训、政策培训、科技培训、管理培训、法规培训”[11]205,以增强他们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信心和能力。为了增强干部党性,十八大以来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活动,其目的就是让领导干部铭记初心,坚定党性。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方式。在刚刚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初,习近平就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文章指出,领导干部要“敢于坚持原则,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弘扬正气、抵制歪风邪气”[12]。
(二)守公德:强化宗旨意识 恪守执政理念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守公德除了要遵守一般的社会公德,还要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恪守执政理念。习近平指出:“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9]领导干部要强化宗旨意识。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否具有鲜明的宗旨意识,是衡量领导干部是否守公德的重要标准。守好公德,强化宗旨意识,是广大领导干部在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带领人民创造光辉业绩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曾多次表扬和肯定各行各业的优秀党员干部,如“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先祭谷公,后拜祖宗”的谷文昌、“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等。守住共产党员的“公德”,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这些人能够得到百姓爱戴的根本原因。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理念。在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3]424“以人民为中心”“民众获得感”“人民立场”“民心”等词语经常出现于习近平的讲话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14]这生动诠释了我们党的宗旨即“为了谁”的问题。无论何时何地,面对什么样的诱惑和挑战,都要牢记“为了谁”的问题,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本色。
(三)严私德:增强个人修养 构建良好家风
习近平指出:“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9]。从这些讲话可看出,习近平认为领导干部注重廉洁修身,搞好家风建设,是严私德的重要途径。领导干部除了要遵守一般的道德规范外,还要注重廉洁自律。2012年12月初,习近平领衔的中央领导层履新不到一个月,中央八项规定即下发全国。在各种集体学习中习近平反复强调,要长期坚持反腐倡廉,反对各种特权,对于党内存在的贪腐问题,必须坚决打击,要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习近平要求领导干部遵守各项规定,做到廉洁自律,起到表率作用。他认为,为官从政者要做到“人之所趋者不敢趋,人之所乐者不敢乐,人之所私者不敢私”[15]186,要做到克勤克俭,竭尽忠诚,恪守职责。
习近平充分认识到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习近平指出:“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8]5习近平不仅重视一般家庭的家风建设,更重视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他认为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家风,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做家风建设的表率。他用汪辉祖《学治臆说》中“莫用三爷,废职亡家”的典故进一步说明领导干部家风败坏的巨大危害[16]199,认为领导干部的家风,是其作风的重要体现。
三、政德建设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力观
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习近平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德理念,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力观,提出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等观点。
权为民所赋。对权力来源问题的认识是形成正确权力观的关键。“权为民所赋”意味着领导干部的权力是由人民赋予的,它是做到“权为民所用”的保障和前提。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血脉和根基,各级领导干部的权力都由人民所赋予。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私利,国家的一切权力都属于人民。他还指出,领导干部要坚决抛弃“当官做老爷”“当官为发财”等思想,进一步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权为民所用。在中国总体上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今天,权为民所用要体现为注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习近平指出,民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14]。他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检验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17]213。习近平大力反腐,为权为民所用提供保障。他指出:“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强调党和国家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8]11,大力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利益观
以人民为中心的利益观是由党的根本属性所决定的。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1]155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利益观就必须树立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观点。发展是人民托付给党的事业,党的事业依靠人民,人民应享有发展成果,实现中国梦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指出,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对幸福的追求,其目标就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望。要实现中国梦就要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利益观,就必须注重公平正义和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要加快构建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保障机制,着力解决民生方面的突出问题,让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借用《汉书·食货志》中“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典故,指出要注重社会公平,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19]7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保障人民的利益。在经济利益保障上,通过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政治利益保障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人民的民主权利;在文化利益保障上,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重视文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断满足人民对文化发展的需要。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
在当前,领导干部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应体现为正确的政绩观和从政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须具备“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价值理念。他在2018年两会期间对这一政绩观做了充分的阐释,明确指出:“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能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同时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20]196习近平要求领导干部不当旁观者,既要有自我价值的实现,又要有使命担当,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有我”和“在我”高度统一,才会形成比较全面的政绩观,这样才会多做有利于人民的实事、好事,真正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甘当人民公仆的从政观。这一从政观指的是领导干部要乐于为人民服务,甘愿为人民和社会奉献,甘愿克己奉公。习近平指出,从政者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勇于抵制各种诱惑,从思想上筑牢“人民公仆”的信念。习近平认为,领导干部要做人民公仆,须有“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21]19的情怀,事事出于公心,才能有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才能克己奉公、无私奉献,做好人民的公仆。
四、政德建设路径:坚持德法并重、务实求真
(一)在政德建设上坚持德治与法治的结合
习近平清楚地认识到传统政德建设中重德治、轻法治的不足,他明确提出要两者并重。习近平认为,法律是他律的工具,道德是自律的准绳,“自律和他律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正所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2]140。法律不仅是道德的底线,还是道德的重要保障。政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重视道德教化,又注重法治建设,二者相互促进,不可偏废。把法治的力量和道德的教化结合起来,共同促进良好政德的形成。
习近平政德观坚持道德自律和法律制约的统一,推动了政德的法治化。以法治作为道德的保障,重视政德的立法和执法,从而促进良好政德的形成。
加强政德立法。习近平引用“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这一典故来强调法制建设的重要性[23]3,认为社会主义政德建设需要有良好的法制保障。我们应进一步加强法律制度建设,通过法律的手段解决腐败现象中带有全局性、长期性、根本性的问题,做到政德建设有法可依。新时代政德法制建设中,除了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制度外,还应不断健全党内相关规章制度,用法治的力量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自党的十八大至十九大的5年中,党中央出台或修订了近80部党内法规制度,这些法规制度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也标志着系统化、精细化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总体建成。新时代关于政德建设的党内制度,做到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党内反腐倡廉法规、惩防并举,做到正面倡导与负面清单相结合并注重监督。这些制度非常具体,也很适应实践需要,加强了对领导干部政德的约束,为政德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政德建设上的严格执法。习近平总书记对“严格执法”有过解读:“执法是把纸面上的法律变为现实生活中活的法律的关键环节,执法人员必须忠于法律、捍卫法律,严格执法、敢于担当。”[24]122在贯彻执行上,习近平强调法律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如果执行不力,再完善的法律制度都会变成一纸空文。因此,要加大政德建设力度,释放法治力量,让制度发生效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动政德法治建设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基层这个重点,把法治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注重处理好法治和社会舆论之间的关系。在法治实践中,既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又按照法律法规和法治精神办事,特别注重基层司法队伍建设,不断把法律落向实处,使司法工作者进一步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法律。
(二)重视政德践行
关于践行政德,习近平本人就是典范。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不忘初心,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不管职位如何变化,都热爱人民,贴近人民,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加强政德修养,不能仅停留在道德认知上,而要把政德体现在行动中。习近平政德观强调领导干部要务实求真,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处理好远大理想和务实求真之间的关系,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在工作中来不得半点虚假。此外,领导干部要做到勤奋务实,不滥用权力,同时要德才兼备。在严私德中,要求领导干部要践行优良传统,坚持高尚的道德,树立良好的家风,为人民群众作表率。
政德践行要立足于实践,回答时代问题。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当前,国际国内环境空前复杂,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四大危险”和“四种考验”。形势越是艰难,就越要从严治党。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其政德修养具有极端重要性。习近平根据实践的要求,提出加强政德建设的途径。
习近平政德观注重政德践行还体现在从当前严峻的腐败问题出发,加大反腐力度。他指出,严惩腐败分子“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22]7。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击贪污腐败,对腐败行为“零容忍”。他指出,领导干部要做到克己奉公、严于律己、为官清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赢得民心。在以上反腐思想的指导下,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斗争取得巨大成果和阶段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