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因性疲乏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2023-03-23程艳野李志刚
程艳野,李志刚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8
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指某种痛苦的、持久的、主观的,有身体、情感及意识上的疲乏感,与近期活动量不符,与恶性肿瘤患者相关[1]。2020年CRF欧洲肿瘤内科学会指南指出,65%肿瘤患者伴有CRF,在放疗或化疗期间疲乏发生率为80%~90%,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2]。药物治疗CRF效果不明显,姑息治疗、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心理肿瘤学干预有助于缓解疲乏并提高生活质量[3]。中医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基于经络腧穴疗法、中医调护等。笔者对CRF病因、机制、治疗的中西医文献进行梳理,以期为临床治疗CRF提供参考。
1 现代医学对癌因性疲乏的认识
1.1 病因
关于CRF的病因尚无明确解释,大量研究表明与恶性肿瘤、治疗、并发症、心理社会因素相关。
1.1.1 恶性肿瘤所导致的生理变化
CRF可能由恶性肿瘤产生并成为其直接症状,因肿瘤细胞能释放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2、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等,而这类细胞因子在影响正常细胞代谢的同时,也刺激癌细胞生长,造成机体机能下降[4],从而产生疲乏。
1.1.2 恶性肿瘤治疗方式
恶性肿瘤的治疗方式有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等,在治疗过程中,治疗方式的不良反应导致身体出现疲乏现象,加重疲乏程度。卫建宁等[5]发现,术后大肠癌患者体内蛋白动员增多,使机体出现负氮状态,加重患者营养不良状态,从而促进疲乏的产生。食管癌化疗患者普遍存在疲乏症状,且大多为中重度[6]。米哲涛等[7]调查107例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患者发现,放疗时间越长,患者总疲乏程度、生命质量影响程度分值越高,于第3周升高最明显。Chakrabarty等[8]研究表明,癌症患者在进行生物治疗时更易产生疲乏,这可能与生物学制剂的不良反应、剂型、用量、给药途径有关。
1.1.3 恶性肿瘤并发症
在恶性肿瘤的发展及治疗过程中,会出现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癌痛等并发症,导致CRF[9-10]。随着疼痛程度加重,CRF程度也逐渐加重[6]。但一项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早期和晚期乳腺癌及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化疗患者癌症相关疲劳的影响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疲乏症状,但降低了患者血红蛋白水平[11]。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悖,可能与治疗方式不同有关,需进一步探讨研究。
1.1.4 心理社会因素
恶性肿瘤患者遭受疾病本身以及时间、金钱和精力投入长期治疗所造成的损害和精神压力,强烈或持续的应激会耗尽内分泌腺体和靶细胞激素受体的能力,导致体内神经内分泌失衡[12]。慢性应激的癌症患者体内会不断产生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在组织细胞中产生大量活性氧[13],最终导致线粒体呼吸和能量供应减少,损害人体正常的有氧代谢和肌肉耐力,导致CRF。
1.2 发病机制
1.2.1 细胞因子失调
细胞因子具有调节免疫应答,参与炎症反应、创伤愈合、肿瘤消长等功能。Khosravid等[14]对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IL-6和疲劳之间呈正相关。李朝霞[15]、林豫蓉[16]、高广超[17]等发现,肺癌患者CRF 与血清TNF-α、IL-1β、IL-1A、IL-8、IL-10、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细胞因子相关。
1.2.2 下丘脑调节回路损坏
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轴):癌症患者持续高代谢状态过度消耗甲状腺激素,同时反馈性增加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合成和分泌[18]。杨露[19]研究发现,CRF患者血清TSH含量较正常机体高,甲状腺激素含量较正常机体低。②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肿瘤使机体正反馈调节功能发生改变,降低HPA轴功能产生疲乏。研究表明,消化道肿瘤患者CRF与HPA轴去甲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呈正相关[17-18]。
1.2.3 5-羟色胺失调
研究表明,CRF产生主要与5-羟色胺(5-HT)及其受体含量变化有关[20]。5-HT水平会破坏HPA轴,产生疲乏[21]。某些炎症因子,如IL-6、TNF-α与5-HT构成反馈环路,5-HT可抑制炎症因子合成,当炎症因子合成增加时,会使5-HT释放增加,癌症患者长期处于病理状态,机体反馈环路紊乱,炎症因子合成不受抑制,刺激5-HT的释放,产生疲乏[22]。
1.2.4 线粒体和肌肉失调
线粒体具有合成三磷酸腺苷(ATP)提供能量的功能。何源源等[23]通过研究乳腺癌CRF大鼠发现,骨骼肌中线粒体分裂蛋白增多,融合蛋白、ATP降低,说明CRF产生可能与骨骼肌中线粒体氧化损伤、供能相关。正常机体线粒体中形成的ATP会迅速补充骨骼肌,但肿瘤患者常常能量摄入不足,使ATP生成不足,进而损害肌肉功能。
1.2.5 基因
研究表明,肺癌患者携带IL-6-174GG、TNF-α-308GG、IL-1β-511CC 基因型更易发生CRF[15]。欧阳喜[24]发现,结直肠癌CRF的产生与显示位点rs25531 G等位基因型密切相关。
2 现代医学对癌因性疲乏的治疗
治疗CRF药物可选中枢兴奋剂哌醋甲酯,终末期患者可考虑短期使用皮质类固醇,如强的松或地塞米松,非药物治疗方式有体力活动、按摩、心理社会干预、营养指导、认知行为、明亮白光疗法[1]。Deb等[25]发现,莫达非尼、地塞米松2种药物在治疗疲劳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均有效,且莫达菲尼具有更好的优势。Schmidt等[26]让疲乏患者阅读CRF简短信息小册子,有利于对患者心理及认知的干预。乳腺癌疲乏患者补充鱼油后疲乏症状改善,且血清ω-3脂肪酸升高,说明脂肪酸补充剂的摄取可以补充营养,改善疲乏[27]。Starreveld等[28]发现,白光干预(非)霍奇金淋巴瘤疲乏患者,能够改善疲劳状态,且明亮的白光干预和暗淡的白光干预没有明显差异。Yennurajalingam等[29]发现,体力活动与地塞米松联用可较好改善疲乏症状。
3 中医对癌因性疲乏的认识及治疗
根据CRF的症状,属中医学“虚劳”范畴,虚劳最早见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其中“酸削不能行”“病脉大者,痹侠背行,若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四肢酸痛”与CRF症状一致。《诸病源候论》把虚劳病因概括为五劳、六极、七伤。病性以本虚为主,表现为气血阴阳亏虚,以痰、湿、瘀、郁为标,病位涉及五脏,以肝、脾、肾为主。关于CRF的病机,各医家众说纷纭,冯正权认为癌症患者情志不畅,日久肝失疏泄,气血津液运行不畅,从而产生疲乏[30],善用四逆散加减治疗。阎丽珠认为CRF主要是肺脾肾亏虚[31],治疗时多以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为基础方,治疗效果显著。华海清认为CRF产生根本在肿瘤[32],因此要在把握肿瘤特性基础上病证结合、辨证论治,扶正解毒与顾护脾胃并重。综合分析近几年文献,主要有以下治疗方法。
3.1 药物治疗
3.1.1 解毒祛邪
癌毒久居于内,属邪毒内蕴,日久致虚,所以应以解毒祛邪为治法,邪祛正安。刘宁宁等[33]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发现,补肾解毒方(熟地黄、蛇莓、女贞子、山慈菇、肉苁蓉、八月札)联合姑息化疗可以降低直肠癌CRF患者Piper疲乏量表评分和改善疲乏症状。杨皓[34]发现,清热解毒复方苦参注射液可减轻化疗后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从而改善疲乏。
3.1.2 健脾护胃
脾胃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素问·经脉别论篇》“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可以通过健脾护胃改善疲乏患者食欲,从而改善乏力等状态。戴媛[35]为了解健脾养胃方(炙黄芪、党参、麸炒白术、茯苓、当归、白芍、法半夏、陈皮、三棱、莪术、石见穿、白花蛇舌草、炙甘草)对胃癌CRF患者的疗效,将60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发现治疗组在疲乏总分、认知、躯体各方面的评分都较对照组低,T细胞亚群CD3、CD4细胞数量高于对照组,说明健脾养胃方可改善晚期胃癌CRF患者免疫功能,减轻疲乏症状。
3.1.3 健脾益肾
肾为先天之本,具有调节机体多种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等作用,肾气为脏腑功能的重要动力,《类经图翼·大宝论》“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以其为生气之源,气强则强,气衰则病”。肾气不足则抗病能力下降,不利于疾病恢复,反而会促进疾病进展。曹玮[36]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发现,芪蓣六君汤可显著改善消化道相关CRF患者疲乏症状,方中黄芪、人参、山药健脾益气;九香虫、淫羊藿、桑寄生补肾助阳;茯苓、砂仁、白术健脾化湿;半夏、陈皮健脾化痰。全方共奏健脾益肾之功,对于食少纳呆、大便溏薄、腰膝酸软等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芪甲扶正方由黄芪、鳖甲、乌梅、仙鹤草、瓦楞子、秦艽、半枝莲、莪术、鼠妇组成,具有健脾益肾、固摄扶正的作用,可以改善肺癌CRF模型小鼠T淋巴细胞相关免疫功能,减少CD4+T 淋巴细胞各亚型释放IL-1β、IL-6、IL-17、CD25,抑制Akt活化介导的增殖,发挥抗CRF作用[37]。
3.1.4 疏肝解郁
肝气郁结是疲乏患者常见证型,常夹杂血虚、脾虚等。阎丽珠教授[38]认为,CRF患者多有肝气郁结之证,多用柴胡、郁金、香附、木香等药物治疗。
3.1.5 益气养血
病程短者,多伤及气血。何林巧[39]发现,扶正口服液(西洋参、熟地黄、黄芪、何首乌、枸杞子、白术、麦冬、女贞子、鸡血藤、当归、山萸肉、大枣、甘草)可以改善气血两虚型结直肠癌CRF患者疲乏症状,升高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T细胞百分比,提升机体免疫力。八珍汤加味(人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黄精、黄芪、远志、合欢皮、柴胡、甘草)可以通过提高大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力,降低疲乏评分[40]。
3.1.6 平调阴阳
癌症患者病久多伤阴阳,黄小玲[41]发现,龟鹿二仙胶汤(龟板胶、鹿角胶、人参、枸杞子)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力,改善疲乏。龟板胶滋阴益肾,鹿角胶温补肾阳,人参大补元气,枸杞子滋补肝肾,四药合用共补肾阴肾阳。
3.2 经络腧穴疗法
基于经络腧穴的治疗有针灸、耳穴、火罐等治疗手段,此种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调节阴阳平衡,有简便易行、经济等优势。Hsieh等[42]对776名癌症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穴位刺激对CRF患者的疗效,结果发现对足三里、神门、三阴交等穴位进行刺激可显著缓解CRF。隔盐重灸膏肓穴配合药物治疗能有效缓解气血两虚型CRF患者疲乏症状[43]。龙砂开阖六气针法[44]是龙砂学派弟子依据顾植山教授“开阖枢”理论所创制的针法,根据病机在开阖枢图及太极图的相应部位进行针刺,用此针法干预脾气虚型CRF患者,可有效减轻患者疲乏程度,改善体力状况。
3.3 中医调护
中医调护包括情志调畅、中医食疗、传统养生功法等中医特色调护方法。张颖慧等[45]对不同病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阶段性情志调理,治疗前调心理脾,治疗过程中养心疏肝,恢复时安心补肾,可降低CRF发生率。情志调护中雅乐应脏、交心按摩、药疗冥想、引导表达的方式能有效缓解肝郁气滞型CRF 患者症状[46]。王勤[47]发现,当归补血粥能改善CRF气血两虚证患者躯体疲乏、情感疲乏及认知疲乏状态,且对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等也有一定调节作用。太极拳可改善患者疲乏状态,且可行性高,易于推广[48]。
3.4 中医联合治疗
有研究者把不同中医治疗方法联合起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朱梦婷[49]通过观察“磁珠耳穴联合中药”对气血两虚型CRF患者疲乏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外周血象的影响,发现磁珠按压耳穴肺、脾、胃、肝、肾、神门、交感联合十全大补方能明显降低气血两虚型CRF 患者的疲乏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汤丽娜[50]发现,参苓白术散联合艾灸对脾胃虚弱型CRF患者有较好的疗效,通过提高其免疫功能,改善疲乏。
4 展望
CRF是肿瘤患者常见症状之一,病因与肿瘤本身、治疗方式、并发症、心理社会等因素相关。机制可能与细胞因子失调、下丘脑调节回路损坏、5-HT失调、线粒体和肌肉失调、基因多态性等有关。在治疗方面越来越重视心理和认知干预,CRF信息小册子的使用使患者对疾病有了初步认识;白光疗法使治疗更加简便易行。笔者探究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结合的可行性,为治疗CRF提供了新思路。
针对CRF临床特点,治疗上应攻补兼施,平调阴阳,寻求机体平衡。中医药治疗主要优点是缓解症状且安全有效,在癌症的各个诊疗阶段都可以辨证应用,同时也可以和放疗、化疗等方法一起应用,降低患者放疗、化疗不良反应。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中医对防治CRF有一定效果,具有非常好的前景,值得推广。但由于目前对CRF没有统一的病因、病机、证型、治疗及疗效评估标准,多数研究都属于个人经验,缺乏大样本、多学科、多中心的数据支持。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给予更可信的证据,解决CRF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及疗效评价等多方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