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向度
——兼论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超越
2023-03-23姚修杰
姚修杰
(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84)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勤劳伟大的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1]22,现如今更是开启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迈向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一经提出便引起国内外各界的巨大反响和普遍赞誉,迅速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所作的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1,而且明确界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更是为人类开辟了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为此,我们必须更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进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实践进程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是关于如何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理论。中国式现代化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以来西方所创立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理论和模式,实现了从人口规模、价值指向、实现方式、发展理念、文明意义等全方位的超越,形成了独特的既具有中国特色又适合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现代化理论和模式。
一、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境遇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所面临的现实境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十四亿多的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1]23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不懈奋斗,实现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变,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是,我们必须面对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的现实,必须面对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没有变的现实。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依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所遭遇的最大问题。而这些现实困难实质上指向的是一个最基本问题,那就是我国人口规模巨大,虽然规模巨大的人口给我国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无尽活力,但是也必然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困难和层出不穷的复杂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始终坚持从我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现实国情出发,“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1]23。
反观西方开创的现代化模式,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西方少数发达国家在前期对内通过暴力的方式疯狂掠夺本国人民的土地和财富,对外通过武力殖民的方式疯狂掠夺不发达国家的财富,迅速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在这一点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过精辟论述,“法律本身现在成了掠夺人民土地的工具”[2]832,而这竟然被视为18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表现,而那些“被暴力剥夺了土地、被驱逐出来而变成了流浪汉的农村居民,由于这些古怪的恐怖的法律,通过鞭打、烙印、酷刑,被迫习惯于雇佣劳动制度所必须的纪律”[2]846。与此同时,资产阶级疯狂地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必须承认,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必然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是因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大量财富却被资本的所有者占有。在资产阶级完成了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以及通过法律形式确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的前提下,在资本与现代科学技术不断融合的现实背景下,西方少数发达国家打着所谓的“民主和自由”的旗号,创造出一种虚幻的现代化模式,并把其视为人类唯一和永恒的现代化模式。事实上,这种虚幻的现代化模式必然导致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一方面是资产阶级那种无尽奢侈的生活;另一方面却是广大人民物质和生活的极度贫瘠。因此,资本主义的“虚幻现代化”必然是人口规模有限的现代化,必然会被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这种惠及全人类的现代化模式所取代。
纵观党诞生、成长和不断兴旺发达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断铸造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辉煌历史成就,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和践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马克思曾经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文章中明确写道:“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3]669毛泽东同志则明确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4]1031习近平同志更是在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基础上,更进一步旗帜鲜明地指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1]19。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本身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过程。人民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只有尊重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主体地位,才能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尽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中华民族历史上乃至整个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事实上,“我们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我们的初心和使命”[5]1。党的一切理论、方针和政策都是结合我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现实国情所制定,都是为了我国规模巨大的人民。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所取得一切成就,也都是建立在人口规模巨大的现实国情的基础上,也更是依靠这些规模巨大的人民所取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的理论飞跃以及由此指导实践所取得的一系列伟大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规模巨大的中国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有鉴于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是人类历史上“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而这种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也必然会成为惠及全人类的现代化模式。
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指向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具体指向,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更是全体共产党人的一贯宗旨和目标。中国共产党自成立那天起就心系人民,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推动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断迈向新的更高阶段。事实上,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历程。早在“一五”计划时期,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同志相继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文章,其中就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构想。1964年12月召开的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提议,由周恩来同志正式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在此之前,毛泽东同志也曾多次提及共同富裕的问题,而这也表明毛泽东同志已经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对于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性,并开始把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初步联系起来。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认识的不断深入,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的理论工作务虚会议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要“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6]163,164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7]1253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要走的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而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论述和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已经逐步把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更紧密联系在一起。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质的发展和飞跃。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等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任务的理论和实践发表过多次重要讲话。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到21世纪中叶我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8]23。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强调,“要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5]66。2022年10月,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新时代的高度上精辟而又科学地总结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1]23。而这也就非常清晰地表明,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就是为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有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所做出的科学和精辟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飞跃。虽然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在其理论著作里明确地提到现代化和共同富裕,但是在他们所设想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里,包含着未来社会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实必然性。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9]51实质上,每个人的自由解放,必然是以共同富裕为最基本的条件,而现代化作为当今人类社会追求的现实目标,也必然包含在内。在随后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马克思更加明确地指出,在新的社会制度中“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10]104。而恩格斯也深刻论述了社会富裕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在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和生产的社会化前提下,社会生产“不仅可以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产,而且还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11]633。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本质的精辟论述,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体人员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依据。
相比较而言,西方所创造的现代化模式是极少数资本家的共同富裕和绝大多数人共同贫穷的现代化。回顾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之路,其实就是上文所说资产阶级所营造的虚幻现代化。资产阶级通过自己控制的政治、法律和道德等各种工具,实现自身所拥有资本的不断增殖。甚至更加可怕的是,资产阶级通过舆论工具疯狂地宣传自身所谓的“民主和自由”的永恒性,欺骗广大人民,让人民成为他们资本增殖的工具。他们借助宗教、“普世价值”、甚至各种现代化理论,为自己所拥有的资本增殖找到合理性和永恒性的根据。甚至为了麻痹人民,资产阶级会让渡一部分全体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极少一部分,打造所谓的社会福利体系。但事实上,以美国为例,根据美联储的报告显示,2020年美国最富有的前1%和10%人口分别占全部家庭财富的30.5%和69%,而最穷的50%人口仅占全部家庭财富的1.9%,而美国引以为傲的所谓40%中产阶级也仅占有全部家庭财富的29.1%,而且这种两极分化的趋势还在不断扩大。这充分说明了西方所打造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是完全和共同富裕没有任何关系的,实际是少数人极度富裕,而大多数人极端贫穷的现代化模式,这种以私有制和剥削为基础的现代化模式也必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走向消亡。
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1]23邓小平同志在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中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12]255在这里,邓小平同志所指向的贫穷更多的是指物质贫穷。虽然邓小平同志也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6]367,但是受限于当时我国的现实国情,那时社会主义建设更多侧重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并没有同步发展。这个问题真正开始解决则始于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尤为重视这个问题在理论上的创新以及在实践中的推进,而且更进一步在理论和实践中实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统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明确指出,我国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8]23。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3]10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则完成了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中国式现代化三者关系的理论总结。他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困也不是社会主义”[1]23。这不仅深刻地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新飞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而且更是我们新时代新征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论和实践遵循。
与此同时,“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有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马克思的实践观和劳动观表明: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物质生产实践,这种实践活动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物质生产资料需要,而且生产和再生产社会的基本经济关系,以实现“劳动和所有的统一”,“实现人对自己本质的真正占有以及共同体内的和谐共在”[14]。由此也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劳动作为人实践的最主要形式,在劳动中人从动物变成了人。人通过劳动这种人所特有的实践方式,不断认识人自身、社会以及自然界,同时不断创造着物质和精神财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实质上,马克思恩格斯一生都对人类文明的问题进行持续思考。在他们看来,对于人类文明的理解,必须同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联系在一起。文明其实是人类物质和精神生产成果的总和,也是反映人类开化和进步状态的哲学范畴。在这里,马克思已经很清楚地表明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识,现代化作为现今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其必然是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统一的。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中国化的最新飞跃,也必然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思想体系里也有着精辟论述。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第一次合著的《神圣家族》中提出了“文明中的野蛮”概念,并将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视为文明世界的根本缺陷。[15]69
1844年10月,恩格斯在巴门给马克思的信中写道:“工人们已经处于旧文明的最后阶段。”[16]19恩格斯这里所说的“旧文明”指的就是资产阶级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紧接着,恩格斯又写道:“他们就会作为自己具有整体能力的人们通过共产主义来反对它。”[16]19在这里,恩格斯实际已经指出,资本主义创造的旧文明必然会被共产主义的新文明所取代。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又进一步指出,资产阶级“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迫使它们在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9]51。当然,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完全否认资产阶级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于人类社会的巨大推进作用,只不过这种文明依然是野蛮的文明,资产阶级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最终依然是为了自身资本的不断增殖,进而维系自身统治的永恒性。资产阶级所创造的“文明时代”必然在其无法克服的矛盾中运动。
纵观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现所谓的虚幻的现代化的历史,我们可以很清晰地认识到,它们的现代化模式从表面上看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重发展的现代化模式,但是它们的物质文明始终充满了暴力和血腥掠夺以及各种不平等的剥削,始终充斥着不劳而获的内在逻辑,它们的精神文明也始终是服务于自身的物质文明创造方式,最大限度地宣扬和维系这种创造方式的合理性和永恒性。现如今,西方发达国家的资产阶级更是通过现代科技玩弄资本的游戏,实现资本几何倍数的增殖。一方面,他们疯狂地剥削和掠夺本国人民和其他不发达国家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他们用所谓的后现代主义的意识形态营造出民主和自由的幻象。反观中国式现代化,我们通过自身的辛勤劳动,不断地创造大量的物质财富,最大限度地满足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物质生活需要。在精神文明方面,我们尊重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推动人类文明不断交互,与此同时也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向世界,充实人类文明的宝库,更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而这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本身就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要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基础性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人和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报复。”[1]23中国共产党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进程中,一方面表明,我们已经更加深刻认识到自然对于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表明,只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才是真正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回顾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历程,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鉴于我国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生态环境的矛盾问题表现得不是那么突出,人与自然处于基本和谐状态。改革开放后直到党的十八大之前,我国当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之之前生态环境矛盾表现并不突出,党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也不是非常深刻,这就造成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步。而且,经济快速发展也的确造成了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人与自然的矛盾也开始表现得比较突出,这促使党开始逐渐重视生态和经济协调同步发展的问题。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已经预示着党开始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人与自然关系认识和实践的真正转变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尤为重视生态文明对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现状,就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生态兴则民族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和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环境就是民生”[17]1-50等一系列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大理论,并把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置于美好生活之中,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1]23。这是中国现代化历程上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举,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思想的新升华和新飞跃,更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习近平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最新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超越了近代以来西方所确立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现代化模式。自然环境不再是人类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工具,而是实现现代化的最基础性力量。实质上,新时代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而天蓝水清地绿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画卷是美好生活的最基础性的要求。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存在空气、水等各种环境污染的现代化是什么样子的现代化,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也必然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现实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实践之路一直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逐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放在基础性的重要位置,只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行了更加明确的理论总结和系统阐释。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有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深厚的中华传统优秀生态文化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整个基础理论体系中属于一个最基础性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明确指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依靠自然界活着,自然界不仅是人的无机身体,还是人的自然科学和精神生活指向的对象。“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18]56,57恩格斯则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角度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19]313马克思恩格斯还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生产方式下,自然界成了资产阶级实现自身物质利益最大化的工具,如果要消除人与自然界的异化,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生产方式,建立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公有制的生产方式。与此同时,中华民族也有着悠久的生态文化,荀子在《天论》中提到“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庄子在《齐物论》中也提到“天地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马克思恩格斯对于人与自然思想的真理性认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认识和实践,都充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反观近代西方所谓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之路,他们在文化上不断宣扬所谓的人类中心主义,虚伪地宣传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全人类的发展,在生产上不断疯狂扩大生产规模,并营造出一种非理性消费的盛宴,而这背后却是他们对大自然无底线地掠夺,人与自然关系也更加严重对立。其实,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清楚地告诉我们,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宣扬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本质,表面上看资产阶级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人类,实质上掩盖的是他们对大自然疯狂掠夺的秘密。他们所创立的现代化模式必然是以牺牲全人类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界为代价,必然会导致生态环境持续不断的恶化,进而危及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事实也正是如此,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异化,他们制造了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例如,地球温度不断升高,南北极的冰川不断融化造成海平面不断增高,臭氧层不断稀薄,光污染、空气污染、化学污染、水污染,等等。面对这种肆意掠夺和疯狂破坏,大自然开始以自己的方式疯狂报复人类,各种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引发的生态灾难接踵而至,人类开始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生存危机。当然,面对这种现状,资本主义国家也开始倡导绿色环保主义,但是他们不是从自身的生产方式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不断把那些高污染的产业转移到不发达国家,利用不发达国家人力和原材料成本价格低的优势,在转移了环境污染的同时实现了资本利润的最大化,更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不断指责广大不发达国家制造了生态环境污染,而这充分地说明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自私、虚伪和虚幻的本性。伴随着世界人民对现今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真正认识,资本主义这种虚幻的现代化模式必将成为人类历史的过往,被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模式所取代。
五、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遵循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价值遵循,也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人民所做出的郑重承诺,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推进全人类的和平发展事业所提供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贡献的中国力量。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8]43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为世界人民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而付出巨大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更是致力于世界和平与发展。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来访的印度代表团的时候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万隆会议做出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其中关于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就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形成的。此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人民、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所承认和接受,成为极为重要的人类国际性交往准则,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而且至今依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党科学判断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5]21。“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先后被写入了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报告中。2018年3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被正式写入宪法。2022年10月16日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更是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更加自信和开放的姿态,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各种复杂国际事务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维护和推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所推动“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式的鲜明旗帜”,所实施的“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推动世界人民和平发展的强大现实力量。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世界人民的和平发展所做的一切,书写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壮丽篇章,必将载入人类文明史册。历史和现实已经充分证明,实现人类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追求,是中国共产党无比坚定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的动力。“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8]45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造福中国人民的同时也必然会推动人类的和平发展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有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底蕴。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虽然没有系统论述人类和平发展的理论,但是实现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自由和解放却是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终极指向。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和平与发展问题的论述散见于他们的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入手,系统论述了人类一切冲突的根源。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3]196伴随着私有制的出现,阶级开始出现,对私有财产争夺普遍化,人类冲突的最高形式——战争开始出现,人类的冲突开始表现为阶级斗争,而战争成为人类非和平的最高形式。恩格斯在1855年为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第三版撰写的序言里指出:“一切历史上的斗争……实际上只是或多或少明显地表现了各社会阶级的斗争,而这些……冲突,又为它们的经济状况的发展程度、它们的生产的性质和方式以及由生产所决定的交换的性质和方式所制约。”[3]667
这充分说明,有阶级的地方就会有冲突,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为了维系自己的物质利益必然会制造各种冲突,阻碍人类的和平与发展。虽然它们在取代封建制生产关系时曾经一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一旦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完全取代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它们必然会千方百计甚至无所不用其极地阻碍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而无产阶级为了取得自身的自由和解放的革命运动则是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明确指出,“共产主义……它推翻了一切旧的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基础”[3]202,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阶级必然消亡,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都是为了社会上其他人实现自由发展,人类社会必然是实现了永恒和平与不断发展的社会。与此同时,“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有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中华民族自古秉承的理念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礼记·中庸》),中华民族历史上从来没有主动侵略过别的国家,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四大发明等都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热爱和平、崇尚和平的民族。实质上,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推动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所创立并推动的“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其实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相较于中国共产党所致力推动的人类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和未来之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却在持续地维系着他们的“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1]60。追溯他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其充斥着暴力、欺骗、战争等各种反人类的方式。对此,马克思有着最形象和最生动的比喻:“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里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2]871在这一点上,中华民族有着深刻而又惨痛的教训,中华民族近代110年的屈辱历史,正是西方发达国家充满着血腥、暴力和战争等各种反人类方式的现代化道路的有力证明。现如今,为了维系自身的利益,为了维系他们所创立的虚幻的现代化模式,他们依然不断在世界各地制造冲突和战争,试图通过冲突和战争维系自己所谓的资本逻辑,而这一点甚至连他们自己国家曾经的领导者都看不下去了。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认为,美国堪称“世界史上最好战的国家”,因为在短短240多年的美国历史中,竟然只有16年没有发生战争。他们为了抢占资源而挑起的中东冲突,他们为了自身利益挑起的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冲突等不胜枚举。可以说,哪里有冲突和战争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这些事实充分说明,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绝不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之路,虽然现在可以通过各种非人类的手段加以维系,但是最终必然会被更适合人类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模式所取代。
六、结语
当前,无论世界如何之变、时代如何之变、历史如何之变,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推动人类和平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新时代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必然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但是没有中国共产党无法攀登的山峰,没有中国共产党无法迎接的挑战,没有中国共产党无法取得的胜利。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将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人类所具有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共同价值也必然是中国共产党始终的秉持和追求。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必然始终会站在正义和历史正确的一边,不断促进和推动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和模式必然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和模式,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贡献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