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四重向度

2023-03-23叶晓丽李军红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师德师师德教师队伍

叶晓丽,李军红

温州医科大学 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浙江 温州 325035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021年发布的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前提和基础,要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创建“双一流”高校,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承担着“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的重要地位,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起着引领性、方向性的作用[1]。面向“两个一百年”,我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如何构建与新时代相匹配相适应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体系,形成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路径,成为了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

1 内涵向度:从“大先生”来深刻把握师德内涵

抓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首先必须明确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和方向,这也是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精髓内核和基本遵循。近十年来,党中央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日益重视,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都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要求,将其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高校,并看望慰问教师代表,主持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给教师回信和寄语,多次就教师队伍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是深化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水平的基本遵循和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用“大先生”来表达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并提出“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师德建设的具体标准。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大先生”概念。何为“大先生”?仅仅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师只能称之为“教书匠”,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教师方能称之为“大先生”。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2]。2022年五四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殷切寄语广大教师要努力做精于“传道受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这充分表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标准是培养具有“大先生”品质的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大先生”品质的构成是多维的、多向的,具体可从以下三个维度来理解。

第一个维度是政治品德。教师队伍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中坚力量。政治品德是“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的题中应有之义。好教师应当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当好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3]。新时代,面对多元思潮冲击,高校教师更要提高政治判断力和政治领悟力,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同向同行,筑牢抵御各类风险挑战的思想之基[4]。只有“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党的教育事业才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才能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

第二个维度是社会公德。师者,人之模范也。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教育传统,重视教师道德修养是几千年来亘古不变的优良传统。随着网络飞速发展,高校不再是与世隔绝的象牙塔,近年来师德师风逐渐成为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问题。师德失范行为一旦引爆社会舆情,不仅会影响教师群体形象,还将在社会上产生广泛而难以消除的负面影响。高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自觉将个人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统一起来,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做遵守社会公德的优秀公民。还要在是非、曲直、善恶、义 利、得失等方面有正确的认知和价值选择,带头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带头弘扬正气,给青年学生以正确的指引[5]。

第三个维度是职业道德。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指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包括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等六个方面。可以看出,这六个方面其实是教师与国家、社会、学校、学生、家长等不同对象之间产生的关系。教师职业道德是相对稳定的,不同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是,教师职业道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会随着社会发展得以丰富和完善。各个时期的师德内涵具有各自不同的内涵特点。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还要将各种新出现的教育现象、教师行为纳入师德监测的范畴,引导教师作出符合职业道德的行为选择。

2 价值向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时代发展之需

面向新发展阶段,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形势加速演变。与以往任何时期相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为迫切需要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又红又专的优秀人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显得尤为关键。

2.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保障 历史和现实反复表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始终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离不开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队伍[6]。当前,我国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向着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仅关乎我国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扩大教育发展成果惠及面覆盖面的基础保障,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之举。

2.2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做好立德树人工作,教师队伍素质是关键。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状况将直接影响立德树人的成效。当前,00后逐渐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主体。00后一代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和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思想多元开放、自主意识强视,敢于表达诉求、善于接受新生事物,个性化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工作对象的特点决定了当前教师必须具备更加宽广的知识储备和更加优良的师德品行。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这对新时代立德树人工作和高校教师群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内在需求 高水平师资队伍是高校创建“双一流”的关键所在和重要引擎。一个高校如果没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就难以在教师群体中形成潜心教书育人、共同拼搏奋斗的精气神,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便无从谈起。高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优良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并充分发挥教师队伍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服务社会、国际交流合作等建设任务和职责中的引领性作用,最终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7]。

3 问题向度: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薄弱环节

近年来,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部署,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涌现出一大批受人敬重的教师典型。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师德师风工作的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新变化可概括为四个“更”。一是要求更“新”,要以新思想指导新实践、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二是要求更“实”,要探索教师更能接受、更易转化成行动自觉的实招。三是要求更“全”,要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贯穿到教师成长的全过程全周期。四是要求更“严”,师德考核由原来的“高校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转变为“第一标准”。对照新变化新要求,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3.1 协同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从2014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到2019年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颁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可以明显看出国家对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布局越来越清晰、工作指向越来越具体。近年来,各高校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要求,根据学校实际或独立设置党委教师工作部,或将党委教师工作部与人事、宣传、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相关部门进行合署办公,师德师风建设得到了一定的加强和推进[8]。但目前,仍然普遍存在教师工作部统筹指导不够强、部门间职责不够清晰、人员力量配备不足等问题,贯彻落实上存在上热下冷、上紧下松的情况,尚未真正形成师德师风建设的协同联动机制。

3.2 教师的育人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教书与育人的高度统一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教育[9]。绝大多数高校教师能认识到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能主动把“四有”好老师标准作为行为准则。但不可否认的是,高校重视科研和学科建设的整体导向和职称评价制度导致部分教师把过多的精力用于科研成果,而忽略了育人职责。相当一部分教师割裂地认识教书、育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只做“教书匠”,极少与学生有面对面的思想互动和情感交流,对学生的困惑不关注、不关心、不了解,育人意识比较淡漠。同时,从“校门”到“校门”的新入职青年教师以及海外留学归国教师,对国情、社情、民情了解不深,对育人规律不熟悉,缺乏有效的育人技巧,即使有满腔的育人热情也不知如何开展育人工作,结果只能“授业”“解惑”而不能“传道”。

3.3 师德培训成效有待进一步深化 当前,高校教师师德培训一般以讲座报告为主,采取的是岗前集中培训和日常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从培训内容来看,多为讲解文件、灌输师德规范,说教意味浓重、枯燥单一。从培训组织来看,一些学校并未真正重视师德教育工作,更多的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开展师德教育,没有从学校事业发展全局和教师队伍长远建设出发制定师德教育计划,只在上级要求来了或者师德师风出现问题了才抓一抓,尚未形成师德教育常态化机制,师德教育较为松散,缺乏规划性和针对性[1]。从培训效果来看,师德培训成效往往不能以量化指标来衡量,评价反馈机制的缺位导致师德教育难以达到预期培训效果。

3.4 评价考核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 科学合理的评价对于提高师德水平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但现实中,虽然有的高校出台了师德考核办法,但是考核标准定义模糊粗放,内容指标相对笼统抽象,往往定性评价多、定量评价少,主观评价多、客观评价少。且目前基本以正向的师德荣誉和反向的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处分为主要依据评估教师的个人师德,而客观科学的师德测量指标采集应该是多维度多方位的,由于信息采集存在困难,导致师德考核可操作性不强、考核结果可信服度不高[10]。同时,师德师风激励方式更多以“精神奖励”为主,与物质等方面的现实利益挂钩少,部分教师因此觉得获得感不够[8]。此外,师德考核结果的运用还有待加强,“师德一票否决制”并未真正落实到位。

4 实践向度:构建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四大体系

社会环境不断发展变化,师德师风问题也不断呈现新样态。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师德师风建设需要着眼于新问题,立足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新实践和教师成长规律,落实“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第一标准”要求,探索推进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优化路径。

4.1 坚持纵横贯通,构建师德师风建设运行体系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位谋划、整体统筹、系统推进。横向上,要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厘清职责边界,形成各司其职、协同作战的师德师风建设运行体系。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对全校师德师风建设进行长远规划和分析研讨。党委教师工作部要进一步发挥牵头统筹功能,切实担负起全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具体部署和教育督导责任。组织、人事、教学、科技、研工、工会等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好各自的师德师风建设相关职责,既要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更要“分工不分家”,形成互相支撑、互相补充的师德师风建设联动机制。纵向上,加强校院两级的组织领导,构建目标一致、运行有序的校院两级管理格局。学校层面的工作着力点在于对师德建设的新形势新趋势进行科学研判,定期开展教师思想动态状态调研,推动师德师风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学院层面则要进一步提高抓师德师风建设的主动性自觉性,承担起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责任,依托教师党支部、教研室等基层细胞单元,既要将上级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部署要求落实落细,把好师德师风的第一道关,又要发挥好基层首创功能,结合学院实际探索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新路径、新载体、新手段。

4.2 聚焦重点发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引领体系 师德建设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的,要重点以强培训、树典型为抓手构建师德师风建设引领体系,激发教师的道德追求。首先,要创新师德师德培训模式,强化政治引领。培训内容要聚焦理想信念,重点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中不断加深对党的教育方针的理解与认同,引导广大教师回归育人本质、对焦人才培养目标。培训方式要打破常规、创新形式,针对不同教师群体的特点以及教师所处的不同成长阶段,打造“理论学习、师德传承、研学实践、仪式文化、警示教育”融为一体的师德教育体系,着力营造开放式、启发式的培训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近年来,温州医科大学探索建立“点单式”“模块化”线上师德培训模式,在浙江省一大等红色基地设立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提升师德培训效果。其次,要聚焦典型选树,加强示范引领。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设立标杆性、含金量高的师德荣誉奖项,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加大奖励力度,构建以潜心教书育人为导向的教师荣誉体系。还要充分利用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契机,多渠道、多角度讲好师德故事,扩大先进人物或事迹的辐射力影响力,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4.3 强化“刚性”约束,健全师德师风建设考核体系 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在师德师风建设中,要积极构建与新时代要求相适应、与教师成长规律相符合的师德考核制度体系。就考核内容而言,着眼长远、动态原则,研究出台定性评价和量化标准相结合的师德考核办法,从正向、反向两个评价维度制定表述清晰、界限明显的师德考核内容,并对不同考核内容设置合理权重,将师德师风建设真正贯穿教师管理和职业发展全过程。就考核组织而言,建立校、院(系)、教研室各层级考核工作小组,深化不同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和校院的纵向互动,层层落实师德考核责任。同时,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师德考核过程的监督。就考核结果而言,一方面建立个人师德考核数字化动态档案,实现“一师一档”,运用大数据分析建立健全师德失范预警机制;另一方面切实将师德结果作为人才引进、职称晋升、项目申报、评奖评优的首要要求,真正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温州医科大学相继出台《温州医科大学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细则》《温州医科大学师德考核实施办法》《温州医科大学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等系列制度,在二级党委(党总支)年度绩效考核指标、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等评价体系中强化师德导向,将师德师风建设情况作为重点内容纳入校内巡察,让师德考核成为硬杠杠。

4.4 落细“柔性”关怀,打造师德师风建设关怀体系 师德师风建设更要讲究方式方法,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要给予教师更多关怀,让教师从内心产生真正的认同,变“被动约束”为“主动约束”。一方面,拓宽教师职业发展路径。建立健全符合教师成长规律的用人机制,完善教师分层次培养体系,开辟教师多元化发展路径,为教师拓宽职业发展空间。建立“以老带新”传帮带机制,加强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围绕师德、教学、科研等组织开展研讨交流,为青年教师个性化成长搭建平台。另一方面要关心解决教师实际困难。落实好领导干部联系教师、党员干部与高层次人才谈心谈话或座谈交流等制度,第一时间发现并用心解决教师群体在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困惑困难,将解决实际问题和强化思想引领有机结合起来,为教师提高待遇、改善条件、打造平台,增强教师对学校和团队的归属感。同时,构建以人文关怀为内核的教师心理支持体系,既要组织开展文体活动、沙龙交流等发展性心理活动,也要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系列讲座和心理咨询,让教师以舒心、静心的状态投入教学育人工作。温州医科大学实施“师德文化传承计划”,通过设立“青椒成长营”、为年轻教师配备专业导师和师德导师等,让年轻教师在教师职业价值养成、教学水平、学术研究等方面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虽然近年来高校思政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深水期与“东升西降”形势日益明朗,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面临更多新挑战。高校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全方位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努力造就潜心立德树人的新时代“大先生”,为教育强国战略的顺利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师德师师德教师队伍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做好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答卷人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以“四个回归”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