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期医学生返乡就业的现状和对策
——以浙江省90个县区1 078名医学毕业生为例

2023-01-28郑燕飞王张叶黄志锋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意愿医学生毕业生

郑燕飞,王张叶,黄志锋

温州医科大学 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2022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22〕13号),明确规定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服务乡村振兴[1]。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医学生返乡就业[2]。支持毕业生返乡就业也是各大高校加大就业支持力度的重要举措,农村籍医学生返乡就业能有效缓解就业难的问题,同时能优化农村人力成本的构成,助力乡村振兴,也是农村医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方式[3]。

后疫情时期,指疫情时起时伏、迁延时间较长且随时有可能在可控范围内暴发的时期[4]。后疫情时期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仍具有较大冲击和影响。本研究通过全面客观了解医学毕业生返乡就业意愿的实际情况,厘清医学毕业生返乡就业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困难,进而从政策、就业教育、就业服务、创业支持等方面加强医学生返乡就业的社会支持,促进医学毕业生返乡就业良性发展。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面向生源地为桐庐、淳安、象山、宁海、永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新昌、德清、长兴、安吉等浙江省90个县区的1 078名医学毕业生开展问卷调研。发放问卷1 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078份,有效率98%。经剔除重复数据筛选样本量为987。样本基本特征:男456人(占46.2%),女531人(占53.8%);本科生750人(占75.99%),硕士生188人(占19.04%),博士生49人(占4.96%);2021届毕业生467人(占47.32%),2022届毕业生520人(占52.68%)。

1.2 方法 采用线上调研和纸质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设计“后疫情时期温州医科大学医学毕业生返乡意愿”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分返乡学生基本信息、影响因素、就业意愿度等方面,返乡就业意愿度分为“非常愿意”“愿意”“不一定”“不愿意”“非常不愿意”五种回答,分别记为5、4、3、2、1分,分值越高表示意愿度越高。根据问卷提取出疫情影响、就业意愿岗位、意愿地区、返乡就业态度等倾向性结果,以及政策导向、子女教育、福利待遇、收入水平、社会保障、人乡情感、就业期望等可能影响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5级李克特(Likert)量表对影响返乡意愿的因素进行量表测量,并形成相关性分析,再采用Logistic回归法,以医学生返乡就业意愿度为二分因变量,以具有显著差异的受访个体特征和政策导向、子女教育、福利待遇等因素为自变量,分析影响医学毕业生返乡就业意愿的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疫情对返乡就业影响较大 后疫情期间,全国大量企业以裁员方式维持经营发展,医学生群体的就业机会减少,无法满足医学生群体的就业缺口。从返乡医学毕业生的调研数据来看,认为“疫情对返乡就业影响非常大”的占比15.8%,“疫情对返乡就业影响较大”的占比61.7%,“疫情对返乡就业影响一般”的为11.5%,“疫情对返乡就业影响较小”的占比6.5%,“疫情对返乡就业无影响”的占比4.5%。多数医学生认为疫情对返乡就业影响较大。

2.2 后疫情时期医学生返乡就业意愿岗位相对集中 从返乡医学毕业生的返乡就业岗位意愿来看,就业岗位为“医疗岗位”的占比66.7%,“从事医药类销售工作”的为26.5%,“转行从事自媒体或创业”的占比4.9%,“继续深造暂无就业打算”的占比1.9%。返乡医学毕业生所学专业多为临床医学、中医学、麻醉学、药学等专业,多倾向就业于基层医疗单位等岗位匹配度高的单位,岗位多为与医学专业相关,而医药类销售岗位工作也较受医学生青睐。

2.3 后疫情时期医学生返乡就业意愿地区多为经济发达地区 从返乡医学毕业生就业意愿地区来看,就业地区为“一线城市”的占比43.6%, “二三线地级市”的占比36.5%,“县级市”占比13.9%,“乡村地区”占比仅为6%。而“慈溪、义乌、诸暨、余姚、海宁、温岭、乐清、瑞安、桐乡”等经济发达地区学生愿意返乡就业的比率超过了30%,分别为45.8%、44.2%、38.5%、33.9%、35.3%、42.3%、33.2%、35.7%、33.2%,医学毕业生愿意返乡就业的比率相对较高。

2.4 后疫情时期医学生返乡就业考虑因素多元化 在调研的返乡意愿考虑因素数据上看,选择“返乡就业暂时缓解就业压力”的占比20.7%,选择“返乡就业能促进实现自我价值”的占比43.6%,选择“发挥自身优势,助力乡村振兴”的占比32.5%,“暂时无别的选择,勉强返乡”的占比3.2%。在后疫情时期,医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和竞争力逐渐增大,就业岗位可选择性增大,大城市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医学生选择“返乡就业能促进实现自我价值”和“发挥自身优势,助力乡村振兴”,一方面体现了医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和责任感的提升,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医学生素养的增强。

2.5 后疫情时期医学生返乡就业态度积极 调查显示,生源地来自县城和镇的医学生占比44.6%,生源地来自农村的占比55.4%,在回答“为什么会选择返乡就业?”的问题时,统计发现,50.7%的医学毕业生表示“自己来自农村地区,乡村学生如能返乡就业,将会比城市籍学生更好地利用自身优势。”35.2%的医学毕业生反馈“乡村医学生对农村风土人情更为了解,能更好地适应农村生活和当地工作环境。”还有20.4%的医学毕业生表示“乡村医学生的人际网络、亲缘、资金、情感基本在乡村,他们能在乡村获得更好的情感和资金支持,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才能。”67.8%的医学毕业生表示“乡村欠缺高文化的专业知识人才,医学生返乡能更好地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实现乡村振兴的技术文化融合,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绝大多数医学毕业生对返乡就业持积极态度。

2.6 后疫情时期医学生返乡就业意愿度总体分析 当前医学院对返乡就业总体意愿度为3.42± 0.85,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非常愿意占19.9%,比较愿意占33.5%,一般愿意占39.2%,比较不愿意占3.2%,非常不愿意占4.2%。

2.7 后疫情时期医学生返乡就业意愿度差异性分析 调查发现,男生的返乡就业意愿显著高于女生,浙江东部地区的医学生返乡就业意愿度高于浙江西部地区的学生,独生子女的返乡就业意愿度高于非独生子女医学生,在大学期间有过社会实践、社团工作、兼职工作经历的医学生返乡就业意愿高于没有实践经历、社团工作、兼职工作的医学毕业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医学毕业生高于没有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医学毕业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后疫情时期医学生返乡就业意愿度比较(±s)

表1 后疫情时期医学生返乡就业意愿度比较(±s)

组别 例数 返乡就业意愿度得分 t P性别 -4.230 <0.001 男 456 3.65±0.89 女 531 3.23±0.84地区 33.563 <0.001 浙江东部 572 3.97±0.96 浙江西部 415 3.12±0.93是否独生子女 2.532 0.021 是 732 3.66±0.91 否 255 3.45±0.90在校社会实践等经历 20.654 <0.001 有 907 3.88±0.93 无 80 3.56±0.91有无创业经历 10.654 <0.001 有 56 3.75±0.95 无 931 3.46±0.92

2.8 影响医学生返乡就业意愿度不同维度分析 结合文献调研,把影响医学生返乡就业意愿度的主要因素分为薪酬水平、个人发展空间、就业政策、就业环境、个人意愿5个结构维度。5个结构维度意愿从高到低依次为薪酬水平(3.9)、就业环境(3.71)、个人发展空间(3.6)、个人意愿(3.54)、就业政策(3.4)。

调查发现,在后疫情时期,医学生返乡就业意愿主要受就业期望、政府政策导向、子女教育、福利待遇、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机会选择、职业发展趋势、人乡情感等多因素影响。

2.9 医学生返乡就业意愿度影响因素分析 以医学生返乡就业意愿度为二分类因变量,以具有显著差异的受访个体特征和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建立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逐步剔除不显著的变量后显示:政策导向、子女教育、福利待遇、收入水平、社会保障、人乡情感是医学生返乡就业的影响因素(P<0.01),见表2。

表2 医学生返乡就业意愿度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加强各级政府调控力度,优化就业政策促进乡村振兴 后疫情时期,医学生对返乡就业的总体意愿度为3.42±0.85,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高于文史哲返乡就业意愿度[3]。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学期间有过社会实践、社团工作、兼职工作经历的医学生返乡就业意愿高于无实践经历、社团工作、兼职工作的医学毕业生,政策导向是医学生返乡就业最大的影响因素。可见立足于医学生群体的需求,优化高校就业政策,号召高校及省教育厅出台一系列就业帮扶政策,充分发挥当地政府的调控能力,有利于促进高校医学生返乡就业。而各级共青团也需要继续加大开展“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为主题的学生活动的力度,加大对在校医学生的思想引领,开展寒暑假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在毕业生群体中开展乡村振兴就业政策解读,为医学生返乡就业提供良好的就业帮扶政策和环境,并稳定医学生群体的就业状态[5]。国家教育部、各级政府在提高医学生返乡就业意愿的政策支持方面仍有较大改善空间。

3.2 营造返乡就业社会氛围,加强返乡就业毕业生的子女教育和福利待遇水平 后疫情时期医学生返乡就业意愿岗位相对集中,66.7%为“医疗岗位”,子女教育、福利待遇、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是医学生返乡就业的影响因素。多数高校医学毕业生家庭基础较为薄弱,政府和高校可考虑加强返乡子女教育及福利待遇方面的激励政策,有效宣传并引导农村籍大学生积极返乡就业。针对不同类型的返乡就业群体,各级政府可为其提供返乡就业服务体系,精准提供帮扶政策帮扶其进行就业[6]。面向高校的乡村籍毕业生,可考虑拓宽其就业渠道,如采用高校毕业生入伍、增设乡村就业岗位、提高乡村创业资金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的乡村生源学生返乡就业创业[7]。

3.3 转变医学生就业观念,重构医学生“人乡情感” 后疫情时期医学生返乡就业地区意愿多为经济发达地区,慈溪、义乌、诸暨等发达县级市返乡意愿超过30%,而经济条件相对弱的泰顺、庆元、景宁等地区返乡意愿则较低。总体上医学生返乡就业考虑因素多元化,态度较为积极,就业态度也较为端正,人乡情感也是医学生返乡就业的影响因素。可见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高校和社会需要重构医学生的人乡情感,加强医学生返乡服务乡村建设的责任感,提供智力支持,助推乡村振兴[8]。

在重构途径上,可通过政策吸引,加大对返乡医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其返乡就业创业,并精准乡村人才需求点,细化乡村人才的类别和层次,制定社保、就业、医疗等优惠政策,对返乡人才进行扶持。

在情感培育上,加强典型人物的宣传,如乡村青年代表人物、乡村发明家、支教老师、基层干部等典型人物的宣传,传播动人故事,熏陶医学生的返乡爱乡情感。

猜你喜欢

意愿医学生毕业生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最“叛逆”的毕业生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