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新兵征召、训练和补充

2023-03-22邵志勇

军事历史 2023年4期
关键词:新兵训练军分区军区

★ 邵志勇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为补充前线志愿军及国防军、地方武装,按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部署,在全国范围内(新疆、西藏除外)进行了广泛的新兵动员、征召,并随之进行了新兵训练、补充输送等工作。这为赢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加强国防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新兵征召

省、专区召开扩兵会议,明确任务,弄清政策,统一工作方法、步骤。在此过程中,根据省下达的扩军指标,按人口比例、群众发动的深度和生产生活情况,分配给各县。①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史志编纂委员:《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志·军事志》,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8 年,第221 页。各县召开县、区、乡三级干部会议,传达贯彻上级扩兵会议精神,研究具体的动员措施,然后开展动员工作。②甘肃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甘肃省志·军事志》,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 年,第1603 页。

(一)组建各级扩军委员会

为领导组织扩军动员工作,省、市、县各级都组建扩军委员会(新兵动员会),由所在地区党委主要负责人任主任,相关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军区(军分区)领导参加。新中国成立初期,各地政情不同,在扩军委员会的组建上,也存在差异。

中共中央东北局要求“省、县组织新兵动员委员会”,“由党委书记或政府主席县长任主任,军事部门及政府有关部门参加,以统一领导新兵动员工作,并应从省县机关抽调一些干部具体帮助及检查”。③《中共中央东北局关于动员新兵的指示》(1950 年11 月1 日),政协梅河口市委员会编:《梅河口抗美援朝运动史料》,2011 年,第35 ~36 页。吉林省县(市、旗)扩兵委员会主任由县(市、旗)委书记担任,副主任由县(市、旗)长担任,吸收宣传部长、组织部长、青年团书记、武装科长、妇委书记、民政科长参加。④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志·军事志》,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 年,第187 页。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云南军区共同组成“云南省扩兵委员会”。各专区、市、县以中共地方委员会、军分区、人民武装部、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和接兵部队,共同组建扩兵委员会,领导并办理扩兵工作。①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云南省志·军事志》,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年,第25 页。

扩军委员会下设有不同小组(科室)具体领导、组织、协调动员工作。不同地区扩军委员会组织形式上也不尽相同。云南省扩兵委员会下辖秘书、组织动员、审查接收、教育训练、物资保障等小组。②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云南省志·军事志》,第25 页。常德专区扩兵委员会,下设总务、审查、招待科和办公室。③刘光前主编:《常德地区志·军事志》,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1 年,第85 页。扩军委员会职责主要包括:一、教育动员。领导部署开展扩军教育,做好群众的思想宣传动员,使广大群众深刻领会扩军的目的、意义和政策。二、组织征召。遵照上级部署的扩兵方案、政策指示要求,按照征兵工作步骤,组织办理征兵工作及新兵交接。三、审批核准。严格按照征兵条件,加强对新兵体格、政治素质审核,确保兵员质量。

(二)确立招兵条件

在征召新兵过程中,由于各地解放时间早晚不一、社会情况千差万别,因此很难在全国范围内明确具体的政治条件、身体条件,故中央军委关于新兵动员计划的电报仅强调“动员新兵要注意质量和体格”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第3 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年,第585 页。,政治上具体的标准、要求由各地政府加以规范。如,中共中央华东局规定“三不四要”原则,即:不强迫、不欺骗、不收买;要成分好、要年龄合格、要身体强壮、要来历清白。⑤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编:《浙江抗美援朝运动》,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 年,第42 页。

从征兵实践看,政治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阶级成分上要求以贫雇农为主,一般不招地主富农、资本家。中共中央东北局关于动员新兵的指示中,明确征召条件“工人(各地需要转业的工人及失业工人,不得动员在业者);贫雇中农及新富农,小知识分子及学生;不要地主富农本人(其子弟无杀父之仇者亦可动员)”。⑥《中共中央东北局关于动员新兵的指示》(1950 年11 月1 日)。吉林省要求动员“贫雇农为主,新富农可以参军,也可动员一批学生、无家庭负担的失业工人参军”,“地主、旧富农本人(不含兄弟子侄)不动员”。⑦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志·军事志》,第185 页。云南省要求征召“出身清白的贫雇农”,“地富出身的不要”。⑧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云南省志·军事志》,第630 页。陕西省人民政府和陕西军区明确规定,“凡贫雇农、中农、贫苦知识青年、小商贩、手工业者、无罪恶行为的富农子弟”皆可吸收入伍。⑨陕西省军区军事志编纂委员会:《陕西省志·军事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年,第771 页。江西九江规定“本人须是工人、雇农、贫农、中农、城市贫民、革命知识分子”。⑩九江市军事志编篡委员会:《九江市军事志》,2002 年,第69 页。

二是不要敌伪、特等各种反动分子。根据各地社情,由当地政府明确“反动分子”的具体指向。中共中央东北局明确在征兵中“不要旧警察、宪兵及敌特反动分子”。⑪《中共中央东北局关于动员新兵的指示》(1950 年11 月1 日)。吉林省要求对“伪满警察、宪兵及国民党部队的军官、地下军军官不动员”。⑫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志·军事志》,第185 页。河北省要求“有反动行为的地主富农子弟、被镇压的反动分子的子弟、兵痞流氓或被开除军籍者、惯匪、特务或政治面目不清的嫌疑分子、反动会道门之大小道首及未退道的道徒、被剥夺公民权或徒刑未满者、在村中被管制者均不准入伍”。⑬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河北省志·军事志》,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 年,第196 页。青海省要求“政治上纯洁,家庭和个人历史清楚,无复杂社会关系”,“地主、富农成分的子弟和牧主头人子弟、政治上有问题的、地痞流氓不予征集”。⑭青海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青海省志·军事志》,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 年,第309 页。云南省明确“特务、土匪、反革命分子及当过宪兵、警察、政治上有问题的不要;地痞流氓不要”。①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云南省志·军事志》,第630 页。中共河南省委、河南军区下发的《关于新兵条件》,规定征召“非地主、富农出身,非反革命嫌疑分子,非被镇压的反革命分子的家属”。②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河南省志·军事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1995 年,第412 页。陕西省人民政府和陕西军区明确规定“凡是国民党成员、三青团骨干、反动会道门头子、伪警、宪、特等人员,凡地主恶霸、惯匪流氓及其子弟,凡吸食鸦片、偷窃拐骗者,一律不准参军”。③陕西省军区军事志编纂委员会:《陕西省志·军事志》,第771 页。德阳地区要求“凡兵痞、流氓、惯匪、反动会道门和反动党团骨干、敌特嫌疑分子、旧军队中尉以上军官、被管制的地主富农及被镇压的恶霸反革命的嫡系子弟,均不得扩收”。④四川省德阳军分区:《德阳市军事志》,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9 年,第231、232 页。湖南省常德专区要求“政治嫌疑分子、兵痞、土匪、惯匪和反动党团、青红帮头目不准参军”。⑤刘光前主编:《常德地区志·军事志》,第85 页。江西九江规定“凡是参加过反动党团、帮会头子、特务、恶霸、地主、兵痞、流氓,有政治嫌疑者均不得入伍”。⑥九江市军事志编篡委员会:《九江市军事志》,第69 页。广西省要求不招收“地主、恶霸子弟及家庭被管制成员;反动党团、会道门骨干分子及参加过土匪组织一年以上者;参加过特务组织和历史政治面目不清者;有反革命嫌疑,曾任民国区以上政府官员及国民党军队尉级以上军官者;与帝国主义及其附庸国以及香港、台湾、澳门等地的反革命分子有重要社会关系者;不参加劳动,品质恶劣,流氓成性,难以改造的无业游民;参加革命后(军队或地方)曾被俘投敌的变节分子或残害过革命军人及群众者;曾被开除军籍或被清洗者”。⑦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军事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 年,第421 页。

三是鼓励中共党员、共青团员、民兵等骨干参军入伍。中共中央东北局指出:“应在农村支部中动员党员、团员参军,在新兵中党员的一般比例:老区应为20%以上,新区、半老区应为10%以上。”⑧《中共中央东北局关于动员新兵的指示》(1950 年11 月1 日)。吉林省要求“在所动员的新兵中党员须占5%,团员须占15%”。⑨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志·军事志》,第185 页。为提高扩兵质量,河南省在1953 年3月扩军中特别规定,“要动员和群众有密切联系的干部和党、团员带头参军”,“每250 名新兵中必须有1 名区干部,党团员应占战士总数的20%以上”。⑩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河南省志·军事志》,第412 页。

这些规定的贯彻实施,对于保证兵员质量起了重要作用。

中央军委关于新兵动员计划的电报中明确新兵动员要注意体格,“最好动员十八岁至二十八岁的精壮劳动者入伍,三十岁以上的农民不宜当新兵”。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第3 册,第584、585 页。以此为基础,各地区又根据民情实际对新兵身体条件加以具体化:

一是普遍要求年龄18 至28 岁,男性公民,非独生子。广西省规定动员对象为“年龄18 岁至28 岁男性公民”,“独生子”不作动员对象。⑫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军事志》,第421 页。青海省要求“身体健康,年龄18—28 岁,本人自愿不是独子的青年”。⑬青海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青海省志·军事志》,第309 页。绵阳专区明确“不扩征独子”。江西九江1951 年扩兵时规定扩兵年龄“18 岁至25 岁”。⑭九江市军事志编篡委员会:《九江市军事志》,第69 页。云南征兵条件为“身体健康”,“年龄在18 岁至25 岁”,“女的不要”。⑮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云南省志·军事志》,第630 页。也有部分地区放宽年龄要求,陕西省规定“年龄在18 岁至30 岁的男性青年”①陕西省军区军事志编纂委员会:《陕西省志·军事志》,第771 页。,甘肃省规定“年龄在18—30 岁之间”②甘肃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甘肃省志·军事志》,第1603 页。。

二是身体无残疾,对身高有具体要求。广西省规定“身高在1.55 米以上”。③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军事志》,第421 页。中共河南省委、河南军区下发的《关于新兵条件》,规定“体格健全,身高1 米55 公分以上”。④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河南省志·军事志》,第412 页。陕西省规定“体格健壮、五官端正、身高不低于一步枪”。⑤陕西省军区军事志编纂委员会:《陕西省志·军事志》,第771 页。甘肃省规定“身体健康,身高不低于1.54 米”。⑥甘肃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甘肃省志·军事志》,第1603 页。有些地区在身高条件上更高,德阳地区规定“五官端正、身高1.6 米以上、无残疾”⑦四川省德阳军分区:《德阳市军事志》,第231、232 页。,中共河北省委扩军指示规定“身高165 公分以上,身体健康”⑧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河北省志·军事志》,第196 页。。

三是没有暗疾和传染病。黑龙江哈尔滨市在征召新兵时要求“身体健康,无暗疾和传染病”。⑨哈尔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哈尔滨市志军事志》,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 年,第109 页。吉林省要求“身体健康,没有暗疾和传染病”。⑩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志·军事志》,第185 页。有些地区对疾病规定更为具体,陕西省要求“凡有恶性传染病、近视眼、中耳炎、驼背、心脏病、肺结核、关节炎及严重结舌、花柳病、神经官能症者,不准参军”。⑪陕西省军区军事志编纂委员会:《陕西省志·军事志》,第771 页。湖南省常德专区要求“身体健康,无心脏病和肺病、花柳病等传染病”。⑫刘光前主编著:《常德地区军事志》,第85 页。中共河南省委、河南军区下发的《关于新兵条件》规定“没有慢性病和传染病(心脏病、肺病、花柳病)”。⑬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河南省志·军事志》,第412 页。

(三)开展广泛深入政治动员教育,掀起了群众性的参军热潮

扩军宣传动员工作由中共各级党委、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各级政府领导、区乡干部、骨干深入群众开展宣传教育。青海省各级人民政府的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征集工作,走村串户、挨家逐户进行宣传动员。⑭青海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青海省志·军事志》,第309 页。为扩大宣传力量,长春市通过党代会、人代会及其他各种形式,培训了大批骨干和宣传员。⑮牛玺廷主编:《长春市志·军事志》,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年,第198 页。在宣传过程中采用广播、标语、墙报等形式,深入农村自然村、城市街道,宣传扩军的目的、意义和政策。浙江嘉兴专区组织城乡业余文工团、剧团巡回演出,有计划地配合参军运动进行宣传。⑯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编:《浙江抗美援朝运动》,第57 页。从而使“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和“革命军属,人人尊敬”的思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⑰青海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青海省志·军事志》,第309 页。

在宣传过程中广泛进行阶级教育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密切结合群众的切身利益与体验,提出了保卫和平、保卫土地、保卫生产的口号,使广大群众对美帝国主义侵略的气愤发展成实际行动。浙江嘉兴专区通过开展“回忆翻身”“控诉三大敌人”“不受二遍罪”等教育活动,激发群众仇敌和爱国情绪,以“保卫土地”“保卫国家”“巩固国防、守住大门”等口号号召青年参军报国,并把参军运动与生产、土改、镇反和深入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结合起来,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高潮,在高潮中去发动青年报名参军,防止可能产生的单打一、简单化和强迫命令的作风。⑱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编:《浙江抗美援朝运动》,第57 页。绵阳专区召开乡、村农民代表会、烈军属会、妇女会,层层宣传动员,发动群众诉阶级苦、民族苦,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受教育面达90%以上。①四川省德阳军分区编:《德阳市军事志》,第231、232 页。贵州兴义专区通过农协会、民兵队和妇女会等群众组织,结合剿匪反霸、土地革命、抗美援朝等运动,大张旗鼓地宣传发动群众,重点启发适龄青年树立爱国主义与革命英雄主义观念,为保家卫国、保卫翻身胜利果实,壮大国防力量而参加人民解放军,普遍教育群众改变“好男不当兵”的旧观念,发动群众自愿送子、送郎参军。②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史志编纂委员:《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志·军事志》,第221 页。

深入广泛的扩军教育,尤其是通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的教育,各地青年都踊跃报名参军,“有很多地方动员参加武装部队的人数,超过了预定的数目,被选掉的不能到部队的就非常难过,甚至他们的父母再三再四地要求把自己的儿子送到部队”。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周恩来军事文选》第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年,第231 页。云南省适龄青年纷纷报名参军,不少青年参军愿望得不到满足,就直接找到部队驻地,或追赶正向边疆挺进的边防部队要求入伍。经部队再三劝说仍坚持者,遂择优吸收入伍。此类情况参军者,1951 年达12898 人,占该年扩兵总数的26.16%。川西行政区1951年扩军任务4.13万名,报名参军人数超过扩军数的四五倍。④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四川省志·军事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年,第562 页。山东全省“布置动员新兵7 万人,后因各地委多超额布置,经分局批准增至73400 人,报名参军者177180 人,超过布置数103780 人,集中到县的新兵113464 人,超过布置数的40064 人,约51.8%强。全省完成精兵73807人”。⑤《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关于参军运动的基本总结》,山东省档案馆藏,卷宗号:A001-OI-0043。原文中“51.8%”有误,当为“54.58%”。参军新兵“成分较好,思想较通,基本上很巩固,逃亡极少”。⑥军事科学院《许世友军事文选》编辑组:《许世友军事文选》,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3 年,第322 页。

(四)严格新兵审查,确保兵员质量

在新兵征集过程中,通常采取由下而上逐级审查的办法对新兵情况进行审查,经扩军委员会审定合格,方能批准入伍。云南省兵员审批程序是“先由群众评议,再由区、乡审查,最后由县扩兵委员会审批”。⑦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云南省志·军事志》,第630 页。达县采取的办法是由“乡(镇)、区政府(公所)依据报名登记花名册,按条件对报名青年进行目测,符合条件者送县扩军办公室体格检查、政治复查,经县逐一审查批准入伍”。⑧达州军分区:《达州市军事志(1911—2005)》,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7 年,第219 页。

在逐级审查基础上,部分地区再次在新兵集中、整训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政治、身体条件复查、审核。湖北军区采取“边扩、边审、边组、边教”方针,将入伍新兵在暂编(补训)团经过一至两个月的军政初训,在此期间对其政治条件、身体条件复查后,再按编制集体上调志愿军部队。⑨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军事》,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 年,第571 页。1951 年8 月,自贡市扩军委员会经审查,批准1022 人入伍,送入新兵营;在新兵集中、编组、整训期间,又进行身体复查,不合格者动员留乡生产,最后正式批准入伍968 名。⑩《自贡市军事志》编纂委员会:《自贡市军事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 年,第116 页。

审查主要是进行身体素质与政治条件审核。

为确保招收到体魄健康的新兵,各级对兵员身体素质都采取严格审查。湖南望城县1953 年征兵时,各乡送区体检5576 人,经区初检后送县体检2888 人,县体检合格1108 人,再经严格挑选,交部队895 人。⑪湖南省望城县人民武装部军事志编辑委员会:《望城县军事志》,2008 年,第200 页。体检通常采取分级审查方式进行。内江地区在青年报名时先进行一般性体格健康检查,尔后由县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内脏检查,填写体格检查表,签字负责。⑫内江军分区史志编纂委员会:《内江地区军事志》,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3 年,第150、151 页。长春市对新兵年龄、成分的审查主要由各县负责,体格检查则由省卫生部门抽调各地公职医生与部队医务人员共同组成检查小组,分配到各县担任。①牛玺廷主编:《长春市志·军事志》,第197 页。在按照征兵条件对健康状况查验时,还需严格执行灭虱灭疥、预防接种,对各种流行性疾病予以检查。如辽东省人民政府民政厅、卫生厅要求“严格执行灭虱灭疥,勿使疾病带入军队,同时实施各项预防接种,特别是牛痘,以防止传染病的发生”。②辽东省人民政府民政厅、辽东省人民政府卫生厅通知(1951 年7 月20 日)。

在政治审查上,也采取分级审查办法。内江地区先由区以上机关对报名青年进行政治历史审查,再交县政府审查委员会审查,不合格者退回原动员机构。③内江军分区史志编纂委员会:《内江地区军事志》,第151 页。达县地区先由乡(镇)、区政府(公所)按条件进行政治初审,符合条件者送县扩军办公室复审,合格者批准入伍。④达州军分区:《达州市军事志(1911—2005)》,第219 页。贵州兴义(仁)专区审查分两步:第一步先由区、乡(镇)按“成分合,应征者出身于劳动人民家庭,历史清白标准审查”“动机合,应征者不掺杂个人目的”进行审查;第二步由县扩军委员会审查,符合“四合”条件者批准入伍。⑤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史志编纂委员会:《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志·军事志》,第220 页。青海省对入伍青年政治情况由其所在行政村审查,县、区领导批准即可。⑥青海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青海省志·军事志》,第309 页。

扩军过程中的审核非常严格。1951 年4 月至5 月底,湖北省完成第二期扩组新兵86119 人。在集中组训过程中,经复审淘汰和其他减员计有44737 人,最终“实际完成41382 人的扩兵任务”。5 月后,“又零星扩充了1669 人。两期扩充新兵168846 人,除清洗、复员等减员外共扩军107196 人”。⑦《王树声传》编写组:《王树声传》,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 年,第54 页。中江县1951 年4 月的扩军工作,经过广泛动员教育,有8412 名青年报名,经区、乡两级初审后,确定2054人报县,经县扩军委员会政治审查和体格检查后,确定1597 人入伍。⑧四川省德阳军分区:《德阳市军事志》,第232、233 页。

(五)新兵素质情况

首先,思想政治基础好。“祖国补充的新战士质量好,思想纯洁,翻身农民,体格检查、民族意识、阶级觉悟较高,有活力,有毅力对待困难。”⑨《谢有法将军文辑》,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 年,第233、234 页。

一是阶级成分以贫雇农为主体。1950 年11 月,吉林省征集的新兵中,贫雇农占72.6%,中农占16.4%,地富占2.7%,其他成分占8.3%。⑩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志·军事志》,第187 页。山东省即东县“合格精兵2000 人中没有一个地主,富农子弟只有5 人,贫雇农1424 人,占71.2%”⑪《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关于参军运动的基本总结》,山东省档案馆藏,卷宗号:A001-OI-0043。。广西1951 年“完成补给抗美援朝志愿军的新兵14516 名,贫雇农约占90%,中农和其它成分约占10%,年龄20 岁左右居多”⑫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军事志》,第420 页。。云南省1951 年夏季扩兵中,工人、贫下中农、城市贫民、革命军人、革命干部家庭出身的23240 人,占45.35%,地主、富农、资本家出身的1749 人,占3.41%。⑬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云南省志·军事志》,第630 页。1953 年福建省闽侯专区新兵中贫农2459 人,占新兵总数的63%。其中,中农1024 人,占27%;工人、知识分子、小贩等404 人,占10%。⑭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建省志·军事志》,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 年,第325 页。

二是党团员带头积极参军入伍。吉林省1950 年11 月征集的新兵中,党员占新兵的8%,团员占17.2%;80%是25 岁以下身体健康的青年。⑮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志·军事志》,第187 页。长春市1950 年11 月征集的新兵中,党团员占比分别超过了5%和15%的要求。①牛玺廷主编:《长春市志·军事志》,第198 页。山东省“精兵71700 人,其中党团员占21.5%”。②《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关于参军运动的基本总结》,山东省档案馆藏,卷宗号:A001-OI-0043。河北省1950 至1954 年入伍新兵中,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占39.3%。③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河北省志·军事志》,第199。云南省1951 年夏季扩兵中,有共产党员47 人,占0.092%;有青年团员5200 人,占10.15%。④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云南省志·军事志》,第630 页。1953 年福建省闽侯专区的新兵中,有党员35 人、青年团员907 人,共占新兵总数的24%。⑤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建省志·军事志》,第325 页。

三是民兵成为参军入伍骨干力量。哈尔滨市1950 年11 月郊区民兵参军占新兵总数80%以上。⑥哈尔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哈尔滨市志军事志》,第109 页。江苏1951 年报名参军的13.3 万多名适龄青年中,民兵占84.5%。淮阴地区1950 至1954 年动员参军的2.9万多名青年中,民兵占65%。⑦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苏省志·军事志》,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 年,第321、322 页。山东省1951 年第一期参军人员中民兵有23154 人,占45%,胶州地区高达70%。⑧军事科学院《许世友军事文选》编辑组:《许世友军事文选》,第322 页。自贡市1951 年7 月正式批准入伍的新兵968 名,其中人民联防队队长6 人、分队长22 人、小队长69 人、联防队员349 人,共计446 人,占46%。⑨《自贡市军事志》编纂委员会:《自贡市军事志》,第116 页。1953 年福建省闽侯专区新兵中,乡干部608 人,占16%;民兵7943 人,占50%。⑩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建省志·军事志》,第325 页。

其次,兵员文化程度存在地域性差别。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征集新兵时,对兵员文化程度没有作出明确要求,但从1955 年全国部分地区征集新兵文化结构情况看,存在比较明显的地域性差别:老解放区、经济文化发展较好区域,兵员文化程度整体略高,而欠发达地区则偏低。黑龙江1955 年征集新兵中,初小占37.39%,高小占43.44%,中学占19.18%。吉林省1955 年征集新兵中,文盲半文盲占23.01%,初小占13.18%,高小占42.10%,初中占20.13%,高中占1.58%。云南省1955 年征集新兵中,小学占14.8%,初中以上占1.3%。⑪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云南省志·军事志》,第637 页。贵州省整个50 年代征集新兵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5%左右。⑫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贵州省志·军事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170 页。贵州兴义专区1955 春征集新兵中,文盲半文盲占70.5%,其余均为初小或高小文化程度。⑬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史志编纂委员:《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志·军事志》,第221 页。

(六)动员扩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思想动员工作不深入,脱离实际,影响扩军工作开展。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在相关总结中指出:“领导上忽视思想动员,只是把参军当成是任务,有的地方开始坚持动员参军的方法是‘三分动员,七分强迫’,背上了深重的任务包袱。有的地区政治动员的方针没有贯彻下去,发生了强迫命令的偏向,虽然这种强迫命令发生在少数基层干部中,但少数区村是很严重的。”⑭《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关于参军运动的基本总结》,山东省档案馆藏,卷宗号:A001-OI-0043。内江专区出现选派式、强迫式、动员集体参军的问题。⑮内江军分区史志编纂委员会:《内江地区军事志》,第150 页。中共河北省委在关于扩军工作报告中反映:扩军工作在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一些落后地区宣传工作与组织工作脱节,普遍发动与个别动员脱节。有的单纯强调自愿,忽视义务教育,把自愿看成自发,“坐等兵来”。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册,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年,第118 页在宣传中,只说大道理,不联系实际,也有的乱讲,甚至错误地宜传“三不归’(不死不归、不残不归、不打完帝国主义不归),形成对部分军属和新兵的思想压力。有的追求所谓“全民报名”形式,放松了对骨干分子的培养,阻碍了扩军工作的开展。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册,第118 页二是动员工作方法存在不足。动员工作需要部队与地方协调配合。广东省第一次扩军中“有的地区出现部队包办、军政协调不够、工作安排不周等现象,致前后历时5 个月,至1951 年3 月才全部完成任务”。②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广东省志·军事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年,第793 页。三是审查不严格。内江专区由于基层政权建立不久,有的干部工作马虎,使一些犯慢性病、残疾、政治不合格人员混入部队,仅在威远警卫营征召的913 名新兵中就清理出89 名不合格人员,其中参加过袍哥会的55 名、土匪13 名、国民党员4 名、青红帮成员14 名、地主出身3 名。③内江军分区史志编纂委员会:《内江地区军事志》,第150 页。

二、新兵训练

(一)新兵训练领导机关的组建和撤销

各级军区在组建整训团(补训团)等训练机构之初,由相应层级司令部机关负责对新兵训练工作的领导。在组织过程中,为加强对新兵训练工作领导,有些军区还组建专门训练领导机构,在各级党委(支部)领导下,负责训练计划的制定、实施,教材选用,小教员培养和检查、考核等工作。④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军事》,第662 页。

1951 年5 月3 日,中南军区成立编练司令部,由钟伟任司令员,杨文谟、尹健任副司令员;所属各军区相继组成编练委员会或编练司令部,负责训练新兵。⑤参见第四野战军战史编写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8 年,第677 页。如,1951 年9 月华南军区成立隶属军区首长的编练司令部⑥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广东省志·军事志》,第230 页。;湖南军区成立编练司令部;湖北军区组建编练督导组⑦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军事》,第662 页。。根据华北军区命令,1951 年7月河北军区组建编练指挥部⑧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河北省志·军事志》,第148 页。,1951 年9 月山西省军区组成编练指挥部⑨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通志·军事志》,北京:中华书局,1997 年,第109 页。,1951 年夏初察哈尔军区组建编练指挥部。

各军区下设的二级军区编练司令部、编练指挥部在组织架构上不尽相同。如,河北军区编练指挥部编配有“司令员谢国仪,政治委员马金昌,参谋长肖治华,政治部主任岱忠信,后勤部长魏凯臣”⑩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河北省志·军事志》,第148 页。,可见其下设有比较完整的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等机构;而中南军区下设的编练司令部在组织架构、职能上要相对简单,仅负责新兵训练。

由于编制机构调整,1951 年底,各级军区开始撤销编练机构。1951 年11 月17 日,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发出《1952 年实行大整编的工作指示》;12 月27 日,撤销了中南军区编练司令部和二级军区编练司令部或编练委员会。1952 年1 月,华南军区编练司令部改编为华南转业建设委员会转业建设管理处,改归地方建制领导。⑪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广东省志·军事志》,第230 页。1952 年4 月,山西军区编练指挥部、察哈尔军区编练指挥部撤销。⑫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通志·军事志》,第109 页。1952 年6 月,河北军区编练指挥部撤销。⑬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河北省志·军事志》,第148 页。

在各级军区统一的编练司令部(编练指挥部)撤销后,新兵训练机构领导职责重归各级司令部。但是,在工作实践中,有些军区仍组建有隶属于司令部的新兵训练机构。譬如湖北军区在1952 年又抽调干部组成办事处,由第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韩东山兼任处长,专门负责新兵组训工作。①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军事》,第662 页。

(二)新兵训练机构的组建

新兵训练机构是对新兵进行技术、战术等训练,提高军事技能,提供高素质后备兵员的机构。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各军区普遍组建整训团(或称补训团、暂编团)等训练新兵。其组建方式:

一是以各级地方武装为基础组建。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新兵训练机构作为临时性地方武装力量形式,通常在各级军区范围内部抽调各种力量组建。陕西军区补训团由军区和各军分区配备干部成立。②陕西省军区军事志编纂委员会:《陕西省志·军事志》,第771 页。湖北军区从各军分区抽调较强的干部组成补训团。③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军事》,第571 页。广西军区以军分区为基础组建补训团,如宜山军分区组建补训第28 团,南宁军分区组建补训第29 团,梧州军分区组建补训第30 团。④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军事志》,第247 页。广东军区以独立第2、第8、第16、第23 团及兴梅、北江、西江、粤中军分区各1 个营的架子,依次组成暂编第1、第2、第3、第4 团。⑤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广东省志·军事志》,第232、233 页。

二是从全军范围内抽调力量组建。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东北军区由于战勤任务繁重,地方武装力量有限,难以迅速筹建新兵训练机构,为此,中央军委从全军部队选调力量组建大部分训练机构。1950年10 月25 日,中央军委电令从各大军区抽调30 个整训团的干部(从班长至团级军政干部)。⑥张颖主编:《齐齐哈尔市军事志》,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3 年,第578 页先后从华东军区拔给辽西军区8 个补训团架子组建7 个补训团,即补训第9 至第15 团;从中南军区拔给辽东军区2 个团架子组建整训第5、第7 团;从西北军区拔给辽东军区1 个团架子组建整训第6 团;⑦辽宁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辽宁省志·军事志》,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年,第198、212 页。从华北军区、东北空军司令部调拨5 个团架子给松江军事部;从西北军区调拨3 个团架子给龙江军事部;⑧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黑龙江省志·军事志》,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 年,第205 页。1950年12 月,吉林军事部组建的整训第16 至第23 团机构,都是从中南军区和西南军区调拨。⑨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志·军事志》,第365 页。

三是依托国防军力量为骨干组建。1950 年12 月3 日,中央军委致电各大军区,指出:“新兵组织根据各地情况尤其是新区情况,可自定办法,……有的可附在我正规军内,每师设一新兵团,吸收训练之。”⑩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第3 册,第584、585 页。依据这一精神,部分新兵训练团由国防军负责组建。譬如第31 军组建华东军区新兵训练第7 团,第28 军组建华东军区新兵训练第23 团,第22 军组建华东军区新兵训练第11、第16 团等。

四是根据需要调整建制关系组建。有些担负训练新兵的整训团(补训团、暂编团)在任务完成后,根据需要,以成建制方式调离原隶属之军分区,在上级军区范围甚至跨军区(一级军区)流动。1953 年3 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华东军区某暂编团跨军区调至中南军区,调整建制隶属关系,改称为中南军区暂编第22 团。⑪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军事志》,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 年,第296 页。1952 年12 月10 日,中央军委命令,为解决新兵训练问题,西南军区补训第9 师第42、第43、第44 团跨军区调至华北军区,归山西军区建制。⑫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华北军区综述·大事记 图片 表册》,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7年,第218页。1951 年11 月,根据华北军区命令,隶属于山西军区的补充第21、第22 团调归绥远军区。⑬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通志·军事志》,第109 页。

五是由志愿军各军分别负责组建。为加强入朝新兵训练工作,志愿军于1953 年以组建补训团的方式在国内训练新兵。如,志愿军第15、第38、第40 军分别组建补训团在吉林进行训练。①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志·军事志》,第367 页。

(三)新兵训练机构的撤销

作为有着明确任务指向的新兵训练机构,通常在每期新兵训练任务完成后,或者撤销番号序列,转隶建制改变职能,赋予新的职责任务,或者保留番号序列,但人员归建。

一是随组训新兵赴朝参战。吉林军事部整训第16、第18 至第23 团补入中国人民志愿军。②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志·军事志》,第132、133 页。

二是转隶建制调整职能任务。辽西军区在新兵补充志愿军后,其补训第9、第10 团划归东北军区后勤部,第11、第14 团改为担架团,第15 团归东北军区干训大队。③辽宁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辽宁省志·军事志》,第198 页。新兵训练结束后,辽东军区整训第1、第2 团改为担架团,第3、第4 团改为运输团,第5 团改为独立第1 团,第6 团改为东北军区高射机枪部队,第7 团拆散分补教导大队等单位。④辽宁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辽宁省志·军事志》,第212 页。

三是撤销番号序列,人员归建。1951 年4 月13 日,中南军区要求“应由各独立团抽调老战士担任补训团的班长。新兵补入志愿军后,补训团排以上干部及机构仍回原属各省”。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第4 册,第584、585 页。10 月,湖北军区在新兵训练结束后,将“暂编师、团番号撤销”⑥《王树声传》编写组:《王树声传》,第548 页。;广东军区暂编第1、第2、第3、第4 团在兵员送出后,撤销番号,人员归建⑦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广东省志·军事志》,第232、233 页。。辽西军区补训第12、第13 团任务完成后,亦即行撤销。⑧辽宁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辽宁省志·军事志》,第198 页。

(四)各军区新兵训练团组建情况

1.中南军区新兵训练团情况。中南军区所辖军区有广东军区(含华南军区、中南军区广东武装工作部、公安部队部和公安军司令部兼广东军区)、广西军区、湖北军区、湖南军区、河南军区、江西军区。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4 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 年,第23 ~24 页。1950年冬至1953 年1 月,中南军区先后两次共征集新兵25 万人(含从地方部队抽调的老战士和部分转业后动员归队人员),编成74 个暂编团。⑩第四野战军战史编写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第677 页。

①广东军区组建情况。广东军区1949年11月组建,第15兵团领导机关兼军区领导机关,辖潮汕、兴梅、东江、北江、西江、珠江、台山和南路等8 个军分区。1951 年5 月,广东军区扩编为华南军区,辖广西军区、海南军区、粤东军区(第41 军兼)、粤西军区(第43 军兼)。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编:《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史资料》第4 卷,北京:长征出版社,1995 年,第239 页。1952 年7 月,华南军区番号撤销,其机构并入中南军区,同时组建中南军区广东武装工作部。

根据扩军情况,广东军区于1951 年4 月以军区独立第2、第8、第16、第23 团及兴梅、北江、西江、粤中军分区各1 个营的架子组建新兵训练团,番号序列依次为暂编第1、第2、第3、第4 团。⑫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广东省志·军事志》,第232、233 页。根据番号编排原则,全称依次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广东军区暂编第1、第2、第3、第4 团。广东军区扩编为华南军区后,新兵训练团番号序列在华南军区范围内重新进行编排。1951 年8 月,以独立第10 团及从东江、兴梅、潮汕军分区抽调人员,组成暂编第5、第6、第7 团,⑬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广东省志·军事志》,第232、233 页。全称依次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南军区暂编第5、第6、第7 团。1952 年6 月,华南军区暂编第6、第7 团撤编。

华南军区番号撤销后,新兵训练团番号序列调整,在中南军区范围内统一编排。1952 年11 月,东江军分区的暂编第5 团改称中南军区暂编第25 团,兴梅军分区的暂编第6 团改称为中南军区暂编第26 团。

1953 年2 月,原隶属江西军区之中南军区暂编第24 团、广东独立第2 团、江西军区步兵第471 团,依次改称为中南军区暂编第27、第30、第31 团,分别隶属粤东、粤中、粤北军区。同时将中南军区暂编第25、第26 团改称中南军区暂编第28、第29 团。10 月,中南军区暂编第27 团改编为中南军区教导第1 团,调出粤东军区;暂编第31 团缩编为1 个营,调给暂编第29 团,另3 个连调给中南军区训练团。①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广东省志·军事志》,第232、233 页。

②广西军区组建情况。1949 年底至1950 年初,相继建立平乐、柳州、桂林、龙州、南宁、梧州、宜山、武鸣、百色、郁林等10 个军分区。1950 年12 月,武鸣军分区撤销。1951 年1 月,广东钦廉军分区划归广西军区。此后,又经多次调整变更。②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军事志》,第239 页。

1951 年1 月,广西军区分别以宜山军分区、南宁军分区、梧州军分区组建补训第28、第29、第30团③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军事志》,第247 页。,全称依次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军区补训第28、第29、第30 团。

1951 年5 月,广西军区隶华南军区。④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编:《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史资料》第4 卷,第239 页。新兵训练团番号序列在华南军区范围内编排。1951 年6 月,玉林军分区组建暂编第1 团,补训第29 团改称暂编第2 团,补训第28 团改为暂编第3 团,补训第30 团改称暂编第4 团,⑤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军事志》,第247 页。全称应依次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南军区暂编第1、第2、第3、第4 团。

华南军区撤销后,新兵训练团番号序列改为在中南军区范围内编排,暂编第1、第2 团撤销,暂编第3、第4 团分别改称中南军区暂编第27、第28 团。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编:《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史资料》第4 卷,第239 页。

1953 年3 月,中南军区再次调整暂编团番号序列,广西军区所辖之中南军区暂编第27、第28 团调整为中南军区暂编第32、第33 团;第456、第461、第520 团调整为中南军区暂编第34、第35、第36 团。⑦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军事志》,第247 页。11 月,中南军区暂编第32、第33 团番号撤销。⑧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军事志》,第247 页。

③湖北军区组建情况。新中国成立初期,湖北军区下辖襄阳、宜昌、恩施、荆州、孝感、黄冈、郧阳、大冶、沔阳等9 个军分区。1951 年,湖北军区为训练新兵曾组建3 个暂编师(辖8 个团)、18 个暂编团。⑨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军事》,第664 页。暂编师、暂编团番号序列在湖北军区范围内统一编排。

1952 年,湖北军区组建6 个暂编团。暂编团番号序列在中南军区范围内统一编排,即中南军区暂编第8 至第13 团。其中,暂编第8 团由外单位调入,1953 年5 月调出;暂编第9 至第13 团均由水利工程团机关改编。⑩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军事》,第519 页。

根据新兵训练需要,1953 年3 月,隶属于恩施军分区的湖北军区独立第8 团改编为中南军区暂编第15 团,隶属于黄冈军分区的湖北军区第631 团改编为中南军区暂编第16 团,隶属于郧阳军分区的湖北军区第632 团改编为中南军区暂编第17 团。至5 月,湖北军区下辖中南军区暂编第10、第11、第12、第13、第14(暂编第9 团改)、第15、第16、第17、第38 团(从外调入)。⑪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军事》,第519 页。

1953 年10 月,中南军区暂编第11、第13、第14 团撤销,暂编第10、第38 团划归孝感军分区领导,暂编第15、第16、第12、第17 团分别划归宜昌、黄冈、荆州、襄阳军分区领导。①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军事》,第519 页。

④湖南军区组建情况。新中国成立初期,湖南军区下辖长沙、常德、益阳、衡阳、邵阳、郴县、零陵等7 个军分区及湘西军区(辖沅陵、永顺、会同3 个军分区)。②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军事志》,第164 页。1952 年10 月,为与中共湘南区委和湘南行署相适应,经中南军区批准,撤销衡阳、零陵、郴县军分区,在衡阳市成立湘南军区(三级军区),执行副军级权限,属湖南军区领导。③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军事志》,第145 页。

为接收新兵,1951 年3 月,长沙、常德、零陵、邵阳军分区各组建1 个补训团,即湖南军区补训第14、第15、第16、第17 团,接收新兵8900 人。④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军事志》,第296 页;刘光前主编:《常德地区军事志》,第28 页。在新兵输送到朝鲜前线或野战军部队后,4 个补训团即行撤销。⑤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军事志》,第296 页。

奉中南军区命令,1951 年4 至6 月,湖南军区先后组建20 个暂编团,即湖南军区暂编第1 至第20 团。⑥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军事志》,第296 页。其中,暂编第2、第13、第14 团由常德军分区组建⑦刘光前主编:《常德地区军事志》,第28 页。;暂编第7、第8 团由长沙军分区组建⑧株洲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株洲市志·军事》,长沙:湖南出版社,1997 年,第12 页。;暂编第9团以解放军第41 军拨来团架子组建。新兵训练结束后,于1952 年5 月以前全部改编或撤销。⑨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军事志》,第296 页。

1952 年,根据中共中央高干会议精神和中南军区的指示,湖南军区组建7 个暂编团,依次编为中南军区暂编第14 至第20 团。⑩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军事志》,第296 页。其中,暂编第14、第15 团由常德军分区组建⑪刘光前主编:《常德地区军事志》,第28 页。;暂编第16 团由湖南军区教导第1 团改编⑫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军事志》,第160 页。;暂编第19 团由湘潭军分区组建⑬株洲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株洲市志·军事》,第12 页。。

1953 年3 月,隶属于湖南军区的暂编团调整,湖南军区基干第24 团改编为中南军区暂编第26 团;华东军区暂编某团调归湖南军区,番号调整为中南军区暂编第22 团;同时,将中南军区暂编第14、第15、第16、第17、第22 团番号序列调整为中南军区暂编第21、第22、第23、第24、第29 团。⑭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军事志》,第296 页。至1953 年12 月底,湖南军区仍保留暂编第18、第20、第22、第23、第24、第25、第26 团等7 个暂编团。⑮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军事志》,第296 页。

⑤河南军区组建情况。1949 年3 月,河南军区下辖陈留、商丘、确山(7 月改信阳军分区)、洛阳、淮阳、郑州、潢川、南阳、许昌、陕州等10 个军分区。

根据中南军区指示,1951 年2 至3 月,河南军区以军分区为基础陆续组建补训团。如,南阳军分区从邓县、淅川、桐柏、方城等县抽调部分人员组建补训团。⑯南阳地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南阳地区志》上册,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年,第754、755 页。4 月以后,河南军区新兵训练团称谓由“补训团”调整为“暂编团”。

1951 年4 至10 月,河南军区先后组建暂编第1 至第13 团训练机构。其中,暂编第2 团隶属信阳军分区,暂编第13 团以商丘军分区为基础组建⑰商丘地区志编纂委员会:《商丘地区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 年,第456 页。。1951 年10 月,暂编第11、第12 团调归商丘分区建制。⑱商丘地区志编纂委员会:《商丘地区志》,第456 页。

1952 年3 月,河南军区进行大规模缩编,暂编第11、第12、第13 团撤销。①商丘地区志编纂委员会:《商丘地区志》,第456 页。此后,组建的新兵训练团番号在中南军区范围内统一编排。1952 年10 月,为动员归队和扩收新兵集中,先后组建7 个暂编团,即中南军区暂编第1 至第7 团。其中,暂编第4 团由遂平县武装扩编而成②驻马店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驻马店地区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 年,第609 页。,暂编第5 团以商丘分区为基础组建,暂编第6 团以淮阳分区为基础组建③商丘地区志编纂委员会:《商丘地区志》,第456 页。。年底,暂编第7 团撤销。

1953 年1 月,中央军委命令撤销平原省军区番号,其原属河南部分的濮阳、安阳、新乡军分区拨归河南军区建制。2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3 师第427、第428 团改编为中南军区暂编第5、第6 团。3 月,中南军区暂编第4 团由洛阳军分区调归商丘军分区建制,年底调归新乡军分区。④商丘地区志编纂委员会:《商丘地区志》,第456 页。

⑥江西军区组建情况。新中国成立初期,江西军区下辖南昌、九江、袁州、抚州、浮梁、上饶等6个军分区和赣南军区(辖吉安、南康和宁都3 个军分区)。

为组训新兵,根据中南军区指示,江西军区先后组建暂编第1 至第5 团。如,1951 年5 月“组建江西军区补训团进驻新余县。全团辖4 个营,负责训练新兵,补充抗美援朝前线的兵源”⑤《江西抗美援朝运动》,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年,第194 页。。

1952 年,江西军区组建4 个暂编团,即中南军区暂编第21 至第24 团。其中,暂编第22 团由赣州军分区组建。⑥赣州地区志编纂委员会:《赣州地区志》第2 册,北京:新华出版社,1994 年,第809 页。

在组训任务完成后,中南军区暂编第22 团于1952 年12 月调离⑦赣州地区志编纂委员会:《赣州地区志》第2 册,第809 页。;暂编第24 团于1953 年2 月改称暂编第27 团,转隶粤东军区。⑧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广东省志·军事志》,第232、233 页。

2.东北军区新兵训练团情况。东北军区下辖辽东军区、辽西军区及吉林军事部、松江军事部、黑龙江军事部、热河军事部。根据中央军委部署,东北军区从1950 年11 月开始扩军。为动员和接收训练新兵,提供后备兵员,中共中央东北局指示“此次扩大的新兵,作为东北的二线兵团,暂编为整训团,属各省军区或军事部领导”⑨《中共中央东北局关于动员新兵的指示》(1950 年11 月1 日)。。此后,各军区、军事部迅速组建新兵训练团。

①辽东军区组建情况。1950 年11 月,辽东军区组成7 个整训团,即整训第1 至第7 团。其中,第2团架子由第169 师506 团组成,第3 团架子由第163 师抽调干部组建,第4 团架子由第164 师抽调干部组建,第5、第7 团由中南军区拔来团架子,第6 团由西北军区拔来团架子。⑩辽宁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辽宁省志·军事志》,第212 页。全称依次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整训第1 至第7 团。

新兵训练结束后,整训第1、第2 团改为担架团,第3、第4 团改为运输团,第5 团改为独立第1 团,第6 团改为东北军区高射机枪部队,第7 团拆散分补教导大队等单位。⑪辽宁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辽宁省志·军事志》,第212 页。

②辽西军区组建情况。1950 年11 月,由华东军区拔来8 个补训团架子,12 月接收辽西新兵2.3 万人,组成7 个补训团,即东北军区补训第9 至第15 团。⑫辽宁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辽宁省志·军事志》,第198 页。

新兵补充志愿军后,团架子分别处理。其中,第9、第10 团划归东北军区后勤部,第12、第13 团撤销,第11、第14 团改为担架团,第15 团划归东北军区干训大队。⑬辽宁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辽宁省志·军事志》,第198 页。

③吉林军事部组建情况。1950 年12 月,根据东北军区命令,接收整训第16 至第23 团机构,进行新兵补充和训练。1951 年3 月,除第17、第23 团外,其余各整训团机构和2.7 万余人补入中国人民志愿军。①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志·军事志》,第132、133 页。

④松江军事部组建情况。1950 年底,松江军事部组建东北军区整训第24 至第28 团。②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黑龙江省志·军事志》,第287 页。

⑤黑龙江军事部组建情况。1950 年底,黑龙江军事部组建东北军区整训第29 至第33 团。③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黑龙江省志·军事志》,第287 ~288 页。

⑥热河军事部组建情况。热河军事部组建东北军区整训第34、第35 团。

3.华东军区新兵训练团情况。1950 年初,华东军区下辖第三野战军所属各部队和山东、浙江、福建、苏北、苏南(后苏北、苏南军区合并为江苏军区)、皖北、皖南(后皖北、皖南军区合并为安徽军区)等军区和淞沪、南京警备区及院校、海军等。

①浙江军区组建情况。浙江军区下辖嘉兴、宁波、衢州、建德、温州、临海(台州)、丽水、金华、临安和绍兴等10 个军分区。

为组训新兵,浙江军区以所隶军分区为基础组建训练团,番号序列在浙江军区范围内统一编排。从1951 年2 月开始,分别以浙江军区嘉兴、宁波、衢州、金华军分区为基础,组建浙江军区新兵第1、第2、第3、第6 团,隶属军分区建制;④浙江省军事志编纂委员会:《浙江省军事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 年,第202、203、204、207 页。临海、临安、绍兴军分区也同时组建新兵团,番号不详。

1951 年6 月,新兵团番号序列由华东军区统一编排,浙江军区新兵第1 团改称华东军区新兵训练第10 团,新兵第2 团改称华东军区新兵训练第11 团,新兵第3 团改称华东军区新兵训练第17 团。⑤浙江省军事志编纂委员会:《浙江省军事志》,第202 页。

组训任务完成后,浙江军区所属新兵团或入朝参战或撤销,或转隶建制关系。

1951 年6 月,临海(台州)军分区组建的浙江军区新兵团,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辎重第11 团,赴朝参战。⑥浙江省军事志编纂委员会:《浙江省军事志》,第206 页。1951 年12 月,华东军区新兵训练第10 团撤销。⑦浙江省军事志编纂委员会:《浙江省军事志》,第202 页。1952 年7 月,临安军分区新兵团撤销。⑧浙江省军事志编纂委员会:《浙江省军事志》,第208 页。1952年6 月,绍兴军分区番号撤销,其机关改编为浙江省公安总队部,新兵团撤销⑨浙江省军事志编纂委员会:《浙江省军事志》,第208 页。;隶属于宁波军分区的华东军区新兵训练第11 团,划归陆军第22 军⑩浙江省军事志编纂委员会:《浙江省军事志》,第203 页。;华东军区新兵训练第17 团,改编为浙江军区文化补习学校第二大队⑪浙江省军事志编纂委员会:《浙江省军事志》,第204 页。。

②江苏军区组建情况。新中国成立初期,苏南军区、苏北军区均为华东军区下辖的三级军区。苏南军区下辖镇江、常州、苏州和淞江等4 个军分区;苏北军区下辖盐城、淮阴、泰州、扬州和南通等5 个军分区。

1950 年12 月至1951 年10 月,苏北军区、苏南军区分别进行了两期新兵训练,共完成约13 万新兵的组训任务。⑫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苏省志·军事志》,第1226 页。根据安徽、浙江等军区组建新兵训练团的情况估算,苏南军区、苏北军区应组建10 余个新兵训练团担负组训任务。1951 年11 月,苏北军区2 个新兵团撤销。⑬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苏省志·军事志》,第57 页。

1952 年11 月,苏南军区、苏北军区合并为江苏军区。江苏军区组建的新兵训练团,有华东军区新兵训练第4、第5 团等。

③山东军区组建情况。山东军区下辖胶东军区、鲁中南军区、渤海军区。胶东军区下辖东海、北海、南海和滨北等4 个军分区;鲁中南军区下辖台枣、滨海2 个军分区。

按照华东军区部署,山东省1951 年上半年完成第一期扩兵72807 人。①军事科学院《许世友军事文选》编辑组:《许世友军事文选》,第332 页。根据浙江军区、皖北军区整训情况,山东军区亦应以下辖各军分区为基础组建新兵训练团。1951 年7 月后,山东军区又以部分编余干部、战杂人员组建5 个新兵训练团机构。②军事科学院《许世友军事文选》编辑组:《许世友军事文选》,第332 页。

④福建军区组建情况。新中国成立初期,福建军区下辖建阳、南平、福安、福州、晋江、龙溪、永安和龙岩等8 个军分区。

1951 年,分两期招收新兵,第一期(上半年)招收3 万余名,第二期(下半年)招收4.8 万余名,全年合计78273 名;共输送25750 名新兵补充志愿军,走上抗美援朝前线。③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建省志·军事志》,第325 页。

为组训新兵,在福建军区下属军分区组建新兵训练团的同时,驻闽解放军第25、第28、第31 军也曾组建新兵团。第25 军组建华东军区新兵训练第20、第33 团;第31 军组建第6、第7 团;第28 军组建第23 团,并接收了从皖北军区转隶到该军的第28、第32 团。④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军事志》,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450 页。

⑤安徽军区组建情况。新中国成立初期,皖南军区、皖北军区均为华东军区下辖的三级军区,于1952 年1 月合并为安徽军区。

皖北军区下辖六安、滁县、巢湖、安庆、阜阳和宿县等6 个军分区。1951 年2 月,为组训新兵,各军分区均组建新兵团,番号序列不详。根据华东军区部署,1951 年6 月,各新兵团番号序列在华东军区范围内统一编排,即“新兵第24 团、第25 团、第26 团、第27 团、第28 团、第29 团、第30 团、第31 团、第32 团等9 个团”⑤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军事志》,第450 页。。其中,新兵第31 团由安庆军分区新兵团改编。⑥安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庆地区志》,合肥:黄山书社,1995 年,第367 页。在新兵训练任务结束后,皖北军区新兵团或调入志愿军,或转隶建制,或改编调整。1951 年7 月11 日,新兵第24、第25、第26 团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辎重第9 团、第10 团。⑦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军事志》,第450 页。7 月25 日,新兵第28 团入朝,9 月16 日团架子归建⑧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军事志》,第450 页。;8月20 日,新兵第30、第31、第32 团赴东北,10 月团架子归建⑨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军事志》,第450 页。;8 月6 日,新兵第27 团调归军委装甲兵建制;11 月后,新兵第28、第32 团转隶陆军第28 军建制,第30、第31 团转隶安徽公安部队建制;⑩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军事志》,第450 页。1952年1 月,新兵第29 团改编为转业集训团。⑪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军事志》,第450 页。

皖南军区下辖池州、宣城、芜当和徽州等4 个军分区,其新兵团组建情况不详。

安徽军区组建后,再次组建新兵训练团。如,1952 年12 月,第24 军第71 师第211、第212、第213 团转隶安徽军区,改编为新兵第211、第212、第213 团。⑫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军事志》,第453 页。

4.西北军区新兵训练团情况。西北军区下辖陕西、甘肃、新疆、宁夏、青海等5 个军区。1951 年5月15 日,西北军政委员会要求在陕西、甘肃、宁夏动员新兵15.1 万名,其中5.1 万名补充中国人民志愿军。为完成新兵训练任务,先后共组建15 个新兵补训团。其中,陕西军区组织6 个补训团,⑬陕西省军区军事志编纂委员会:《陕西省志·军事志》,第473 页。甘肃军区组织第1、第3、第4 团等。1952 年7 月,第2、第8 团及第7 团一部拨归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筑工程第3 师,第3、第7 团团直调归公安部队。①陕西省军区军事志编纂委员会:《陕西省志·军事志》,第1478 页。

5.西南军区新兵训练团情况。西南军区下辖川东、川西、云南、贵州、川南、川北等6 个军区。先后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补训第1 至第11 师。

补训第1 师机构由南充军分区为主组建,第2 师机构由达县军分区组建,负责组训川北军区新兵。②达州军分区:《达州市军事志(1911—2005)》,第113 页

补训第3、第4、第5 师,负责组训川东军区新兵。

补训第6 师机构由解放军第14 军组建③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省大理军分区:《大理军事志》,1992 年,第22 页。,组训川西军区新兵,下辖补训第30、第31、第32、第33 团。

补训第7 师,1951 年7 月在川西军区在成都北较场成立,下辖补训第34 团(温江军分区组建)、第35 团(绵阳军分区组建)、第36 团(眉山军分区组建)、第37 团(川西军区步兵学校组建)、第38 团(西康军区组建)等5 个步兵团。④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都市军事志》,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 年,第255 页。

补训第8 师,下辖补训第38、第39、第40、第41(四川资中县)、第38 团(四川简阳县)。

补训第9 师,下辖补训第42、第43、第44、第45 团。

补训第10 师机构由云南军区组建,下辖补训第46、第47、第48、第49 团。⑤潘焱:《十五个春秋》,北京:红旗出版社,1996 年,第255 页。

补训第11 师机构由贵州军区组建,下辖补训第50、第51、第52、第53 团。⑥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贵州省志·军事志》,第555 页。

6.华北军区新兵训练团情况。华北军区下辖山西、绥远、内蒙古、河北、平原、察哈尔等6 个军区。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为组训新兵补充地方武装,1950 年10 月30 日华北军区组建15 个独立团,番号序列在军区范围内统一编排:河北军区组建独立第1 至第5 团。⑦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华北军区综述·大事记 图片 表册》,第272 页。平原军区组建独立第11 至第15 团。⑧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华北军区综述·大事记 图片 表册》,第272 页。察哈尔军区组建独立第26、第27 团。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华北军区综述·大事记 图片 表册》,第272 页。山西军区组建独立第21、第22、第23 团⑩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华北军区综述·大事记 图片 表册》,第272 页。;其中,独立第21 团由长治专区和忻县专区征新兵组成,第22 团由榆次专区和临汾专区征新兵组成,第23 团由运城、汾阳和兴县专区征新兵组成⑪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通志·军事志》,第108 页。。1952 年12 月,山西军区独立第21、第22、第23 团建制撤销,第21 团上调华北军区,第22 团改编为山西省军区集训大队,第23 团缩编为山西省军区独立营。⑫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通志·军事志》,第108 页。

为随时准备补充兵员支援抗美援朝战争,1951 年华北军区组建补充团训练新兵,番号序列在军区范围内统一编排。河北军区组建9 个团架子和1 个训练大队。⑬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河北省志·军事志》,第148 页。山西军区组建华北军区补充第21、第22、第23、第24 团。⑭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通志·军事志》,第109 页。绥远军区组建华北军区补充第31 团。⑮内蒙古自治区志军事志编纂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志·军事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 年,第187 页。

1951 年11 月,华北军区补充第21、第22 团转隶绥远军区。⑯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通志·军事志》,第109 页。1952 年4 月,华北军区补充第23、第24 团撤销。①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通志·军事志》,第109 页。河北军区所属的9 个补充团,编成华北军区训练团。②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河北省志·军事志》,第148 页。

1953 年1 月,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中共中央华北局和华北军区决定由山西军区扩兵13848 名。由从东北军区调归山西军区的补充第42、第43、第44 团和山西军区补充第2 团负责新兵训练。③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通志·军事志》,第611 页。

7.东北军区代训新兵情况。在新兵征召入伍环节完成后,通常由征召地军区组建训练团对新兵进行训练。在训练完成后,根据中央军委指示,或者补充地方武装,或者补充国防军,或者补充志愿军。但是,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为便于即时地补充志愿军部队,东北军区曾经为西南军区、中南军区、华东军区代训部分新兵。

关于东北军区代训新兵的数量。奉东北军区命令,1951 年5 月上旬,松江军事部、黑龙江军事部代训西南军区补训第1、第2 师;1951 年10 月,代训西南军区补训第6、第7、第8 师。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松江军事部、黑龙江军事部先后为前线部队组训、代训5 个补训师、13 个整训团、5 个补训团,为志愿军输送了大批受过一定军政教育的战士。④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黑龙江省志·军事志》,第288 页。1951 年6 月至8 月,吉林军事部代训西南军区补训第3 师及华东军区4 个新兵训练团;1951 年9 月,代训西南军区补训第9 师。⑤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志·军事志》,第367 页。1951 年,辽西军区代训西南军区补训第10 师,广东军区补训第1、第2、第3、第4 团,河南军区补训第1、第3 团,广西军区补训第3团等。⑥辽宁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辽宁省志·军事志》,第200 页。

关于东北军区与代训部队之间的指挥关系。在东北地区代训的西南军区补训师、中南军区补训团、华东军区新兵训练团等众多部队,在建制关系上仍属于原所在军区指挥。但是,在东北军区进行整训期间,又必然在指挥、管理、后勤等诸多方面与东北军区产生关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军区与代管、代训部队之间指挥关系尚无清晰界定,导致“经常有人反映代管是额外负担”。粟裕对此专门指出:“这是不对的。要把代管看作是本分内的事情。……在规定职责时,应把代管加上去,叫苦是不对的。军区任务有三:维护地方治安、组织训练部队、代管。军区不同于兵团,即是他带着个地区的‘区’,因此凡住到这个地区的单位,就应当要他代管,也不可能把所有单位都集中在军委统管,而必须按不同分布的地区由所在军区代管。……代管的任务已订到各军区的组织编制职责范围内了。”⑦粟裕文选编辑组编:《粟裕文选(1949.10—1984.1)》第3 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 年,第161 ~162 页。

中央军委在从制度上明确军区对辖区内部队代管职责之前,实践经验上已经探索过有效处理军区与代管部队之间关系的做法。1950 年8 月,中南军区在所辖第13 兵团于东北集结后,向中央军委提出:“有关部队的行政与建设事项及干部升迁配备,报第四野战军处理;行动、作战及战时政治工作,由边防军负责,受军委直接指挥;各种统计报告,由边防军报军委并第四野战军。”中央军委认为这些建议很好,予以批准。⑧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抗美援朝战争史》第1 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 年,第72 页。在此期间,由于东北边防军指挥机构始终没有成立,第13 兵团“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东北军区负主责,第四野战军予以协助,东北军区负责后勤保障”。

中央军委处理东北军区与中南军区第13 兵团之间关系的先例,为理解东北军区与代训部队间关系提供了遵循。由于代训部队在建制上仍没有脱离原隶属军区,又非配属于东北军区,因此,代训部队行动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东北军区负主责。如,在1951 年补训第11、第7 师新兵补充铁道兵团时,是由“东北军区司令部转军委命令”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铁道兵·综述 大事记 表册》,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0 年,第279 页。。

代训部队“行政与建设事项及干部升迁配备”仍须报原军区处理。代训部队后勤由东北军区保障,即入境东北地区后,供给关系由原隶属军区转至东北军区。代训部队训练计划制定、实施等由东北军区负责。1951 年8 月,奉东北军区电令,松江军事部、黑龙江军事部接收西南军区补训第6、第7、第8 师。10 月下旬,代训部队到达后,“根据东北军区练兵会议精神,遵照军事部制订的3 个月军政教育计划,正式开始训练”。①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黑龙江省志·军事志》,第288 页。

(五)新兵训练员骨干的培训

组训人员素质直接关系着新兵训练质量。为解决组训人员不足的问题,提高组训人员素质,各军区采取轮训、集训等多种形式对连排干部、战士班长骨干进行训练,提高组训队伍数质量。

根据中南军区1950 年12 月《关于开办教导队、轮训队的决定》,1951 年湖北军区先后成立军政干校和军事教员训练队,军分区开办教导队,县、团开办轮训队(班),普遍办了2 ~3 期。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共训练军事干部11909 名。经过训练,学员能基本掌握所学科目的内容,能操作,会讲解,为部队训练培养了教学骨干。为弥补干部、教员力量的不足,各部队在训练前和课余时间大批培训小教员。暂编第1 师各团就培养小教员856 名,加上营、连培训的小教员,平均每3 ~4 个战士即有1 个小教员。部队以小教员为骨干组织帮学小组,开展“包教包学,互教互学”活动。②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军事》,第662 页。湖南军区“各暂编团在新兵训练前,组织了各级干部和骨干3327 人的教学法集训,普遍学会或熟练了训练计划中主要课目的内容和训练方法,为组织部队训练准备了较为充足的教学条件”③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军事志》,第358 页。。

为解决教员不足的困难,吉林军事部下辖的整训团普遍开办了短期训练班,集训班排干部和骨干,培养小教员,研究教学方法,统一教练动作,使基层干部能在分散条件下独立组织训练。④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志·军事志》,第365 页。1951 年,山西军区共训班、排、连干部1433 人,轮训战士骨干492 人。1952 至1953 年5 月,先后集训排以上干部1766 人,轮训班长及战士骨干1351 人;并根据中央军委颁发的教练员集训计划,集训年、排、班教练员86 名,提高了干部的任教和组织教学能力。⑤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通志·军事志》,第159 页。

(六)新兵训练计划的制定

全军训练计划由总参谋部负责制定。1950 年11 月,总参谋部在制定1951 年部队训练纲要时,考虑到部队尚有剿匪、生产、筑路、修建等任务及抗美援朝战争,因此“1951 年全军不可能按统一的计划实施训练,也不可能制订全军统一的训练计划,而只能制订训练计划纲要”,由各军区“根据此纲要的原则与精神,按时间比重,拟制实施计划,由军训部备案”。“各部队只能根据担负任务的具体情况组织训练”。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4 卷,第375、376 页。

在此情况下,新兵训练计划只能由各军区(一级军区)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与实施。东北军区为组织新兵训练,于1950 年11 月25 日发出关于整训团军事教育的指示;1950 年12 月中旬,又召开二线兵团工作会议,明确东北军区范围内新兵训练方针、任务和时间。⑦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志·军事志》,第365 页。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于1951 年2月召开军训会议,讨论贯彻中央军委有关军训指示的措施,并专门下发《关于补训团教育的指示》,对新兵训练计划、内容等作出要求。⑧第四野战军战史编写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第700 页1951 年3 月,华北军区召开新兵团军训工作会议,专门“研究新兵团训练方针和训练任务”,各分区司令部军训科科长及独立团参谋长参加,军区参谋长唐延杰出席会议并讲话。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华北军区综述·大事记 图片 表册》,第433 页。

因此,在总参军训部难以统一新兵训练计划时,各军区部门负责辖区范围内新兵训练计划的指导、统筹;在军区(一级军区)统筹辖区新兵训练计划基础上,各二级军区再根据新兵组训情况,制定具体的施训计划。如,吉林军事部以东北军区的指示为基础,研究制定了二线兵团的训练计划。②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志·军事志》,第365 页。

(七)新兵训练的主要内容

新兵必须经过严格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一定军事知识,进行必要的军事技能训练,方能补入部队。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新兵训练内容,既承袭解放战争时期二线兵团训练的经验做法,又根据特定战争要求不断调整、发展,以适应新的要求。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在新兵训练机构组建探索、新兵训练内容设置、新兵补训制度创建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如,新兵训练日趋科学规范。1947 年8 月东北民主联军总部针对“补充主力部队的兵员主要采取地方政府临时动员或抽调一部分地方武装补充的方法,虽在兵员数量上解决应急需要,但兵员质量普遍不高,军、政素质较差,有的要在前方经过一定训练后才能参战,有的补入部队后即被淘汰,这就不但不能满足战争的需要,反而给部队增加了负担”等问题,决定组训二线兵团,科学规范地训练新兵。

如,在新兵训练中不断总结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内容。新兵训练中高度重视提高兵员政治质量,军事训练更加全面科学。“采取先政治教育后军事训练的方法”,“军事训练的方针以技术训练为主、战术训练为辅的原则”,内容上由“四大技术(射击、投弹、刺杀和爆破)、战术(单兵、班组的协同等)”变为“五大技术”,增加了土工作业,同时结合战场需要增加了急行军、夜间紧急集合、防空知识等辅助科目的训练。③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黑龙江省志·军事志》,第279 页。在实践中,新兵训练的计划、内容等逐步规范化。以1948 年4 月嫩江军区3 个月军事教育计划(二期二线兵团)为例,训练内容包括入伍教育、手榴弹教育、射击教育、刺杀教育、战斗爆破及土工作业。④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黑龙江省志·军事志》,第281 页。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整训团(补训团、暂编团)新兵训练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是采取先政治教育后军事训练的方法,高度重视提高新兵政治质量。根据新兵思想状况,针对性地组织时事政策、传统教育和保家卫国教育,使广大战士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克服贪恋家庭、和平苟安思想。⑤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黑龙江省志·军事志》,第287 页。吉林军事部1951 年1 月初制定的3 个月军政训练计划(军事占70%,政治占30%)里,规定“第一阶段进行入伍教育和形势教育,重点是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⑥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志·军事志》,第365 页。。黑龙江地区各整训团根据东北军区关于二线兵团政治工作指示,紧密结合部队思想情况,普遍开展了“抗美爱国”教育,指战员进一步认识到美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公敌。⑦张颖主编:《齐齐哈尔市军事志》,第578 页湖南军区各暂编团在开展军事技术训练前,“首先对新兵进行阶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⑧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军事志》,第1155 页。

在政治教育过程中,普遍开展“诉苦教育”“回忆、控诉、挖根、对比教育”⑨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黑龙江省志·军事志》,第288 页。。如平原军区开展“诉苦运动”,“进一步使新战士从阶级立场出发,认识美帝是我们当前最凶恶最危险的敌人,激起新战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保卫胜利果实的斗争意志,提高新战士阶级觉悟,巩固新战士的入伍思想,为进一步树立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战斗队思想打下基础”。①王时春:《诉苦运动中必须掌握的几个问题》,《平原战士报》1951 年4 月15 日。平原军区独立第15 团举行了群众性的控诉、复仇运动,“运动按照动员教育、控诉、挖根、计算翻身生活、制订计划展开竞赛(练兵)等五步进行”。在诉苦大会后,由新战士自己“挖苦根”,分析穷的原因,找出敌人,明确自己的阶级立场。“战士们一致认识到我们有三大敌人:地主、蒋介石和帝国主义;而当前最凶恶最危险的敌人,就是美帝国主义。”在“化悲痛为力量”“以实际行动报仇”等口号下,全团干部战士为反对美帝武装日本举行了投票,并普遍制订立功计划,练兵计划,展开了竞赛(全团并酝酿向独立第12 团发起友谊竞赛)。②王时春:《独十五团诉苦运动结束》,《平原战士报》1951 年5 月10 日。

二是军事训练内容由初期“继承延续”转到根据战场经验“逐渐调整”。1950 年底至1951 初期的新兵训练中,充分借鉴解放战争期间的新兵军事教育做法,在内容上普遍以“射击、投弹、刺杀、防空、夜间战斗五大技术训练”作为重点内容。如,1951 年1 月,松江军事部和黑龙江军事部依据东北军区司令部《关于各整训团军事教育的指示》,在新兵训练中“以学军事技术为主,战术教育为辅,进行射击、投弹、刺杀、防空、夜间战斗五大技术训练,并以射击、投弹为主。……同时,还进行防空、夜间行军、防冻等课目训练,使战士懂得着装、夜间行进及疏散,隐蔽、伪装等基本知识和要求”。③张颖主编:《齐齐哈尔市军事志》,第578 页吉林军事部安排的主要科目,包括“制式教练、条令教育、射击、投弹、战术教练、行军、防空和夜间训练等,……普遍进行了夜间紧急集合、急行军训练以及防空、防冻教育。④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志·军事志》,第365 页。湖北军区新兵军事训练内容主要有“射击、战术、投弹、土工作业、夜间动作”等,战术上以单个动作为主,“能利用地形、地物,学会几种运动姿势和小组战斗队形”,土工作业“学会立、跪、卧单人掩体、散兵壕作业、伪装方法以及修改利用敌人工事、防空洞、掩壕等”,夜间训练“掌握了着装、紧急集合、静肃行进、通信联络、方位判定、步哨等动作要领”。⑤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军事》,第664 页。

战场需求始终是军事训练的根本着眼点。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全军训练纲要的着眼点“基本上是放在同美帝国主义为首的侵略集团作战上”。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4 卷,第375 页。总参谋部根据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的经验,在《1951 年军事训练补充指示》中进一步明确指出:鉴于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强占台湾,破坏远东和平与世界和平,并正在疯狂地进行战争的动员和准备,人民解放军必须以美帝国主义侵略军为主要作战对象,来进行今后的军事训练。应该而且必须以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同美军作战中用鲜血所创造出来的宝贵经验,作为1951 年军事训练的最重要的学习材料。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4 卷,第375 页。新兵训练过程中,在完善军事技术内容的基础上,逐步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鲜活作战经验纳入教学中。

1951 年4 月至1952 年7 月,松江军事部、黑龙江军事部在新兵整训中,“以朝鲜战争实际需要为主,侧重技术、战术训练。吸取入朝作战经验,战术技术训练基本上依据山岳地区的特点实施,特别重视行军、宿营、防冻、反坦克、防空袭、防炮袭、夜间动作、敌火下土工作业等课目的教育和训练”。⑧张颖主编:《齐齐哈尔市军事志》,第578 页此外,根据志愿军司令部的要求,新兵训练中,还加强了各种枪炮手的培训。据参加军事训练的4 个团、10 个营统计,共培养出步枪射手13460 名、机枪射手6889 名、冲锋枪射手2764 名、六〇和八二迫击炮手3106 名。⑨张颖主编:《齐齐哈尔市军事志》,第578 页

彭德怀亦就新兵训练问题作出过指示。1953 年2 月24 日,他在军训部关于入朝部队实施三个月战斗训练计划的报告上批示:“入朝新兵训练以80%的军事、20%的政治训练为妥。”①《彭德怀年谱》,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年,第544 页。

(八)新兵训练的效果与不足

新兵经过训练后,普遍掌握一定的军事技术。吉林军事部新兵在补充志愿军部队前,队列动作有了一定基础,基本上掌握了射击、投弹、刺杀的要领,实弹射击平均达13.16 环,投弹平均达30 米以上,约有70%的战士学会了利用地形地物。②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志·军事志》,第367 页。整训第30 团第7 连新兵开始训练时,全连投弹平均只有26.8 米,经过苦练,大多数掌握了投弹的姿式、动作要领,成绩直线上升,平均达37.1 米。③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黑龙江省志·军事志》,第287 页。1951 年,湖北军区新兵进行了为期1 个月的军事训练后,实弹射击命中率达70.2%,投弹一般在30 米以上;土工作业,学会了立、跪、卧单人掩体、散兵壕作业和伪装方法,以及修改利用敌人工事、防空洞、掩壕等;夜间训练,掌握了着装、紧急集合、静肃行进、通信联络、方位判定、步哨等动作要领。④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军事》,第664 页。1953 年,湖南军区暂编第18、第23、第24 团新兵经过测验,战术成绩综合评定80%以上达到了及格;步枪、轻机枪实弹射击及格人数占比分别为63%和68%;90%的新兵完成了手榴弹投掷练习。⑤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军事志》,第348 页。在战术方面,“大多数新兵,对进攻中的班战斗队形及运动原则有了初步了解”⑥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志·军事志》,第367 页。,“能利用地形、地物,学会了几种运动姿势和小组战斗队形”⑦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军事》,第664 页。,“新兵具备了初步的战术、技术技能和组织纪律观念,并能跟随老战士执行战斗任务”⑧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军事志》,第348 页。。

新兵训练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训练计划不落实,训练上时间短、课目不完整的情况不同程度地存在。1951 年6 月至8 月,吉林军事部先后接管了由西南军区调来的补训第3 师和由华东军区调来的4 个新兵训练团,由于前方急需补充兵员,对这批新兵采取随到随训、边训边补的方法,进行短期突击训练。1951 年6 月中旬,西南军区补训第3 师到达吉林,拟定3 个月的训练计划,但开训3 天即奉命调走。1951 年7 月底,华东军区4个新兵团到达吉林,其训练以射击、投弹两大技术为主,其次是土工作业、夜间和防空训练,并利用早晚时间组织了紧急集合、急行军的训练。但是,训练仅开展15 天后便补充志愿军。1951 年9 月,西南军区调来的补训第9 师,在吉林军事部“只进行10 天训练,完成80 小时的军政教育,于9 月23 日调往朝鲜某基地修建机场”。⑨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志·军事志》,第365 页。湖南军区1951 年补训新兵“第一批6 个团因任务紧迫,只进行了一个月训练,第二批9 个团进行了两个月训练”,由于时间紧,仅仅“学习基础技术的基本动作及进行战斗的初步本领,习惯军队生活”,尔后就立即补充志愿军。⑩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军事志》,第348 页。1952 年,湖南军区暂编团组训新兵26000 人,仅“一个月训练即分别上调”⑪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军事志》,第348 页。;湖北军区第二批征集新兵20304 人,组成6 个暂编团,因提前补入部队,只进行了队列、土工作业等训练⑫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军事》,第664 页。。1953 年3 月中旬至5 月上旬,吉林军区陆续接收从西南军区调来的3 个补训团和9 个补训营,“第15 军补训团共同课目进行完毕,其他训练按所订课目进度表进行到第三周就奉命调走。第40 军补训团除完成共同课目外,仅进行了单兵战术教练中利用地形地物的课目。补训第21、22 营只进行了共同课目内的徒手制式教练”。4 月末,“到达吉林的补训41、42、43、44、23、24 营,因急于准备入朝,只进行5 至10 天的行军、防空、防毒教育,即奉命开赴前线”。①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志·军事志》,第365 页。

二是新式训练器材缺乏,影响新兵训练质量。从1950 年12 月开始,部分入朝部队开始成建制换装苏式武器装备,但是由于进口的苏式现代化装备数量有限,非入朝部队未能及时换装。1951 年9 月军委总参谋部下发的军事练兵补充规定指出,针对美军侵朝作战的特点进行训练。西南军区炮兵部队按照指示进行冬季练兵工作,“因为火炮器材缺乏,给部队带来了不少困难”,不得不“创造了代用火炮器材一千多件”,才保障了冬季大练兵的顺利进行。②《孔从洲回忆录》,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9 年,第447 页。于此同时,整训团(暂编团、补训团)也面临新式装备缺乏、训练困难的情况。如,1952 年10 月组建的中南军区暂编第22 团,武器仍以日式为主,装备有各式短枪50 支、日产九二式重机枪22 挺、轻机枪36 挺、日产六五式步枪588 支、日产七七式步枪665 支、七九式步枪472 支。③赣州地区志编纂委员会:《赣州地区志》第2 册,第809 页。新兵训练在武器装备上的滞后,容易造成训练与战场实战的脱节。

新兵训练存在的问题,在战场上得到了显现。周恩来指出:“从质量上看,韩先楚同志从前方回来说,一般新兵未经训练或训练时间太短,伤亡比例颇大。”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第3 册,第270 页。在一次志愿军党委扩大会议上,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指出:“国内动员之新兵必须抓紧训练,尽量做到完成基本技术与战斗动作的教育之后,方补入部队,才能起到一定作用,并可减少浪费。”⑤《邓华纪念文集》,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 年,第378 页。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张震在前线调研后,向中央军委反映新兵基本训练差,他举例子说:“三十八军白马山战斗,六个团因伤亡失去战力,只有停止反击”;“三九四点八高地战斗,个别新战士还不会打冲锋枪,临时学习”。⑥《张震军事文选》上卷,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 年,第612、615 页。

三、新兵补充

(一)解决新兵战场适应性问题

一是新老战士保持适度比例。在补充新战士过程中,确保建制战斗单位新老成分的比例适度,各班、战斗小组都有一定的骨干与老同志,以便带领新兵,使部队能保持战斗力与战斗作风。志愿军第42 军第124 师在新兵补充过程中,“保证每连新老战士各占50%,保证每连有参加过朝鲜战争的战斗骨干和共产党员30%以上”。⑦苏克之、汤从列:《八千里路云和月》,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1 年,第376 页。拆散新兵连建制,是新战士“初来最不满意的事”,强调“要解释清楚,照顾其合理要求,但经验证明,最好是以建制班排分到连队。对新兵干部要适当分配”。⑧《谢有法将军文辑》,第234 页。也强调“互助骨干”的重要作用,“新战士要求有一个依靠人才放心。……教学都在骨干同志身上,加上骨干的重要,团结互助生命线,支部领导的任务,首先也在于培养提高互助骨干”。⑨《谢有法将军文辑》,第234 页。

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新老战士团结教育。在新战士到来之前,志愿军第38 军第114 师就在老战士之间开展政治教育,要求“以欢欣鼓舞的心情迎接战友,以主动团结的精神,亲密关系,大家为做好迎接战友工作而努力”,“一定要热情欢迎慰问,表示伟大的阶级弟兄的情感,同志间的友谊,使志愿兵到部队后即感到温暖、可亲,使大家的感情融合在一起,在生活上多关怀照顾”。⑩《挺进报》1951 年4 月21 日,第555 期。志愿军第39 军第117师第349 团“政治处主任分别给一营、二营打了电话,要他们准备去迎接新兵。现在各连都有一套崭新的锣鼓家伙,新兵一来就会敲打起来”。⑪西虹:《抗美援朝战地日记》上册,北京:长征出版社,2011 年,第252 页

在新战士到部队后,第114 师号召大家制订团结计划,以班为单位订出团结公约,做到“说话要和气,不摆老资格,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求得互相团结、互相进步。要做到互相让步,如果发生问题我们应负主要责任,多批评自己”①《挺进报》1951 年4 月19 日,第554 期。,主动克服妨碍团结的思想和表现,争取在团结上立功。党支部各小组都召开小组会,保证今后互相团结。老战士张俊元说:“因为我们知道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我们不论现在来的战友和原来的同志,都要团结像钢铁一样。党员更要以身作则,和战友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不能落后。”班长倪成金说:“过去对团结问题检讨起来做的还不够,没起到党员的一定作用,今后有决心搞好,团结在一起像一个拳头一样。”②《挺进报》1951 年4 月21 日,第555 期。经过这样的工作,使新老战士迅速适应,形成新的战斗集体。志愿军第42 军第124 师以连为单位召开欢迎会、座谈会,由干部、英雄、模范着重介绍和美军、英军、南朝鲜军作战的实战经验、特点、战术。从国内来的新老战士也介绍国内支援朝鲜战争情况,相互学习,增进团结,一致对敌。师团宣传队还以英雄事迹为题材创作了文艺节目,创作了有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作品教育部队。各团还组织了联欢会,搞得生动活泼,热火朝天。③苏克之、汤从列:《八千里路云和月》,第376 页。

三是积极开展新老互助活动。新战士补充部队后,由于缺乏作战经验,感到对战斗摸不着底,上战场存在思想顾虑。“老同志怕新同志跟不上,不听指挥,新同志怕老同志不照顾他”,这就容易产生影响部队战斗力的矛盾。老同志认为“新同志多,军事技术不高带不上去,炮火猛烈时惊慌动摇”。骨干分子怕新战士“贴地皮”,带不动,在危急情况下不听指挥。如,志愿军第9 兵团在补充新兵后,人员结构上“骨干少,新兵多,3 老1 新、2 老1 新或1 老1 新”,有些部队新兵“补充比例50%”。由于新兵比例高,战斗准备不充分,面对“敌人装备现代化,这就增加了战争的顾虑”。④《谢有法将军文辑》,第233、234 页。

志愿军各级对开展“新老互助活动”高度重视。“志司”首长要求“要统一帮助新参战的同志,从实际战斗中学会战术动作,随老同志共同完成任务,遵守战场纪律,爱护武器,节省弹药,服从命令,主动配合”。⑤《志愿军首长在第五次战役前给全体同志的政治动员令》(1951 年4 月19 日)。志愿军政治部发出指示,要求“召开老战士(战斗组长)会议,专门讨论如何带领帮助新参战的同志作战,适当地调整组织,要向新参战的同志介绍对美军作战的经验,告诉他们对付敌机敌炮和打坦克的办法”,各级指挥员对新战士“应十分耐心,多用表扬鼓励的办法,防止因为新战士缺乏战斗经验不沉着、带不上去、伤亡大而采取讽刺、谩骂、埋怨的错误态度”。⑥《志愿军政治部第五次战役政治工作指示》(1951 年4 月17 日)。

由于新兵补入,部队战士军事素质参差不齐,新兵的战技术水平需要不断提高。志愿军第64 军党委开展包教包学、互教互学、以老带新的活动。⑦参见曾思玉:《我的前一百年》,大连:大连出版社,2013 年,第554、555 页。志愿军第9 兵团要求老战士“教会技术及战斗要领。战斗中要大胆使用。战后要表扬新老兵的功绩、互相讨论进步”。⑧《谢有法将军文辑》,第233、234 页。志愿军第38 军第114 师针对新兵战斗经验缺乏的情况,广泛开展“新老互助,团结练兵”活动,要求老战士“不要因部队作风生活习惯,南北语言不同与新战士产生隔阂”,“不要因为没有战斗经验而看不起新战士”,要“发扬军事民主,发扬群众天才,每个动作都要做到讲、演、评,随时纠正偏差”,使训练学习真正做到“实际、实用”,“要把入朝作战的经验、部队荣誉,不夸大不缩小的介绍给新来的战友。同时也要虚心向他们学习”;也要求新战士“提高战术技术。要不怕疲劳、不怕天雨,积极苦练苦学,熟悉手中武器,练好打仗本领”。⑨《挺进报》1951 年4 月19 日,第555 期;《挺进报》1951 年4 月29 日,第558 期。

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觉悟、认识基础上,实践中也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互助办法:

如,以排、班、战斗小组为单位开展包教包带教育,解决思想顾虑。召开新老战士座谈会,引导老战士谈决心、谈困难、谈顾虑,研究如何教、如何带、怎样分工掌握,引导新同志谈决心、谈困难、谈顾虑,积极向老同志学习,共同完成任务,争取荣誉。在此基础上,新老战士互找对象,互表决心,建立互助小组。在互助小组内,新老战士通过相互提希望、订保证,增强彼此间信任,解决思想顾虑,“如老同志要求新同志听指挥、跟得牢、不掉队,新同志要求老同志不要急躁,能照顾他、教育他”,“老同志保证,有好的地形给新同志用,好好的互助,新同志保证你们到那里我到那里,服从命令听指挥”。志愿军某连“新战士白立亨,第一次见敌人上来,不敢打榴弹”,班长倪友发挥骨干作用,主动“告诉他,怎样利用地形,怎样打榴弹,并说不要怕,有我在,保证你没问题”。当敌人第二次上来后,班长对白立亨说“你看我的动作”,“白立亨在班长的影响下也打出了一个榴弹”,随后“班长上去把敌人尸体上的枪和子弹拿下来给新同志看,以提高大家的勇气”。该连炮班班长在战斗中把炮架好、测好距离角度后,对新同志说“谁想学炮,出来打”,新战士王义学从防炮洞跳出来,“班长让他打了一炮,打中了,王义学情绪很高,又要求打了三炮,命中率也可以”。

如,按照“战教一致”的训练原则,提高新战士的军事技术。结合战场任务,由老战士传授作战经验,教授新战士判断敌情法、遇敌处置法、夜间如何放哨、如何打进攻与防御,还有如何防炮、防空、防病、防毒,以及各种武器弹药的保管和使用、守备与出击动作等。志愿军某连在阻击战中,长期连续战斗,“部队不断伤亡,新成分不断补入,敌人进攻特点经常改变”,“及时普遍的提高战术与技术非常必要”。该连采用的方法是“及时传播经验,接受教训,研究战法。在二十天的战斗中,通过小快报、报功员及时将每班排的经验、敌人特点、我们对策,传播大家,再发动大家根据自己的体会进行讨论研究”。对“两次补入的新战士”,支部小组都做了研究如何开展教育工作。新同志来后,连政治指导员作动员,传达敌人情况、特点和我们的战法、取得的胜利,介绍全连出现的英雄人物。新同志到班后,所有的老同志都分工教新同志。所有的新同志在老同志的帮助下,作战本领得到快速提高。

如,主动关心新战士。在生活上、政治上对其多关心照顾,不要看不起,要耐心融洽感情,要多鼓励,多表扬,有缺点多耐心说服教育,不要因为教不会而不耐心或鄙视,不要轻易说他怕死。

如,建全检查汇报制度。互助组要定期汇报,内容包括:谁主动教、教多少次、教什么、收效怎样、准备教什么、怎样教;要定期规定内容,领导发现需要教、带什么,要布置交待,免得下面不会发现问题。

(二)加强战场适应性训练,增强新兵作战技能

训练与实战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新兵需要通过逐步积累经验才能走向成熟。志愿军第15 军军长秦基伟在战场观察到,“没有经验的人到了朝鲜甚至连走路都会出乱子,我军补充了一批新战士,从他们志愿参军到朝鲜的政治觉悟说来都是很优秀的青年,但由于他们没有经过战争的实践就表现进入阵地特别的紧张,134 团派出一个班游动,新战士掉队一名错走到敌方又被打回来,由此可见无战斗经验的人必须经过锻炼”,“战争就是战争而经验确真是可贵的”。①秦基伟:《本色:秦基伟战争日记》下册,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 年,第827 页。

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前,志愿军各部队曾经大量补充新兵。1951 年4 月6 日,志愿军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专门做出决定,要求“组织第一批参战部队的干部向新参战部队介绍作战经验,并派出顾问协助指挥,对补入部队的新兵给予必要的军事教育”。②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抗美援朝战争史》第2 卷,第306 页。但是由于战役提前开始,新兵难以有时间充分适应战场环境。战后在查找问题时,彭德怀专门指出第19 兵团“大批新兵未适应训练”,第3 兵团“到达后七天即参加作战”③《彭德怀年谱》,第493 页。,缺乏必要的战场适应。

为解决新兵战场适应性欠缺问题,志愿军各部队从实际出发,抓紧利用战役间隙进行教育训练。志愿军第39 军补充新兵后,“恢复了每排三个班的编制(此前很多排是两个班)”,“战斗连队的新兵约占40%”。利用第五次战役后的休整间隙加紧训练,“部队无怨言,情绪很高。干部一见面谈的就是训练问题”,都认识到“新兵多,不加紧训练”是不行的。“团里出了不定期的‘训练导报’,通报各营训练情况。团发现带有公共性的问题则通过‘导报’出题目,要求连、营通过经验总结来回答,尔后,召集团、营干部现场参观,讲评答案,这对推动训练,使之切合实战要求起了很大作用”①李刚:《朝迹夕拾》,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7 年,第171 页。。

志愿军第47 军入朝后,“抓紧一切时间进行了军事学习。在修机场、行军、修工事、战斗中,都利用一切空隙进行了军事教育”,“战士也一般的提高了技术,知道了勇敢要与技术相结合才能战胜敌人,学会了使用现有的武器”②陕西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编:《四十七军在抗美援朝前线》,2004 年,第78 页。。军长曹里怀在总结中指出:“这一时间的练兵是有成绩的。从湘西出发,部队补充了×××××新兵,如果没有这过渡时间的军事教育马上就到战场上去,我们的胜利将会遇到困难。”③陕西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编:《四十七军在抗美援朝前线》,第78 页。

采取针对性突击训练提高新战士战场适应性。在上甘岭战役前,某团把准备补充的新战士,先集中到营或连,请打过仗的同志当“教员”,介绍情况,介绍经验,介绍办法,使新战士提高作战技能,连排领导也及时地熟悉了新战士情况。

在实践中,志愿军各部队在加强新兵战场适应性训练,提高作战技能方面摸索出不少有益经验。但是,也存在不足。如1952 年底至1953 年初,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张震在志愿军部队调查研究期间,向中央军委副主席彭德怀、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并志愿军司令部报告:“连队太忙,战士只能休息六个小时,干部五小时,任务多,工作繁重,……如三十八军休整十三个月,实际军事训练只三个月,其余均担任其他勤务与工作。”④《张震军事文选》上卷,第615 页。这说明新战士入朝后适应性训练不够的问题仍然存在。

为系统、集中地对入朝新兵进行适应性训练,志愿军司令部曾考虑以第138、第150、第180 师作为补训师,对入朝新兵进行战场训练,由“志司”直接掌握使用。1952 年12 月,志愿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邓华向毛泽东和彭德怀提出:“为了使新兵补入部队之后即能作战,而减少老兵的负担,应提早训练,今冬动员明夏用,明春动员明秋用。先在国内训练三个月,尔后入朝,补入志司之三个补训师,经短期战地训练,再拨给各师之补充。”⑤《邓华纪念文集》,第451 页。

(三)志愿军回国组训入朝新兵

1950 年12 月,中央军委就曾经酝酿、考虑由入朝部队抽派干部回到国内管训新兵。这主要是为加快训练新兵,满足前线补充之急需以及准备1951 年3 月决战攻势。1950 年12 月8 日,彭德怀在给毛泽东并高岗电报中明确提出,第二次战役结束后需补新兵,“原十三兵团三个军需各补一万人,四十二军、五十军、六十六军各补五千。估计宋时轮兵团此役伤亡很多,需补一万五千至二万。共需六万至六万五干。此批新兵在后方训练一个月,即开来前方补充,最好明年一月中旬到达平壤、元山线,补充部队后,训练一月半,三月初旬开始决战攻势”。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第3 册,第616 页。对于彭德怀所提新兵补充问题,毛泽东在12 月13 日回电中专门指出:“明年一月中旬补充一大批新兵极为重要,请高加紧准备。”同时提出:“请高、彭考虑是否有必要和可能,从前线各军(东西两线共九个军)抽派干部至沈阳加强管训新兵的工作。”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上册,第408 页。12 月19 日,彭德怀在给中共中央军委的电报中对此表示认可:“抽干部回沈阳训练和带新兵较妥。”⑧《毛泽东军事文集》第6 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 年,第246 页。

在1951 年第五次战役结束后,鉴于第3、第19 兵团“在入朝作战中消耗过大,为了迅速而有效地恢复这两个兵团的战斗力”,总参谋部曾考虑从这两个兵团各抽调1 个军级机构回到国内组训新兵。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向毛泽东提出建议:“将三兵团之六十军现余兵员分拨给该兵团之十二军及十五军,所余六十军的各级机构即开回关内接补新兵,重新组成”;“将十九兵团现有的三个军,缩编成两个军,而将另一个军之各级机构开回华北,重新接补新兵训练。”①《聂荣臻年谱》,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年,第539 页。

1952 年12 月至1953 年1 月,总参谋部作战部长张震赴朝鲜战场调研。据张震调研情况报告,朝鲜战场前线兵员补充不及时与新兵训练水平不高问题比较突出。为缩小训练与实战距离,创造近似战场的实战化训练环境,1952 年12 月7 日张震向军委建议,“是否可以在华北地区组成新兵训练基地(可将西指再抽调一些干部来担任),完成基本训练与类似战场情况进行战斗演习,并要发给训练所需自动武器。过去因兵员训练差,增大战斗伤亡,经过训练校阅认为合格后再送前方”。②《张震军事文选》上卷,第612 页。

“志司”也曾考虑调整兵团指挥机构及西海岸指挥部(简称西海指)任务,将“西海指调出训练新兵”,同时把训练新兵作为兵团机构主要任务之一。③《张震军事文选》上卷,第613 页。由于应对敌可能大规模登陆作战需要,兵团指挥机构及西海指仍以担负作战任务为主责。志愿军代司令员邓华指出:“西海岸是当前朝鲜战争的主要作战方向。西海指由过去的指挥所扩大为指挥部,在指挥部里,要成立各军种、兵种指挥所或指挥室。”④杨迪:《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岁月里》,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8 年,第203 ~204 页。原本调出担负新兵训练机构的西海指,力量上加强扩大,组建成为朝鲜战场主要作战方向的重要指挥机构。在西海岸指挥部下设立炮兵主任办公室、装甲兵第二指挥所、空军前方指挥所和海军作战办公室。⑤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抗美援朝战争史》第3 卷,第356 页。西海指成为名副其实的陆、海、空三军和各兵种的联合指挥部。

在此情况下,1953 年后志愿军部队曾组建补训团回到国内训练新兵。如,第15 军补训团、第38 军补训团、第40 军补训团和补训第21、第22、第23、第24、第41、第42、第43、第44、第101 营等,在吉林军事部协助下整训新兵。⑥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志·军事志》,第132、133 页。

猜你喜欢

新兵训练军分区军区
湖南省军区幼儿园
“爱心班长”与新兵训练
陆军特殊专业新兵训练期间卫勤保障的做法与体会
达州军分区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军营中的“反光镜”——记河北省人大代表、廊坊军分区政治委员吕双平
炮炮 向前冲之新兵训练营
江苏省军区
新兵训练骨干集训工作的重点与对策
军分区 警备区的区别和演变
关于西南军区成立时间的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