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探

2023-03-22方亮

家长·中 2023年2期
关键词:本课高中历史新课标

方亮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持续深化,推动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效俨然成为当前高中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从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出发,提出了明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为高效历史课堂教学打好基础;注重教学创新、优化课程导入,为高效历史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加强课堂互动、营造优越环境,为高效历史课堂教学注入生机;打造完美结局、完善教学结构,为高效历史课堂教学做好收尾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旨在更为有效地增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与针对性,从而在推动高中历史教育改革创新的同时,为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新课标背景下的有效教学是指向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教学活动,概括来说,凡是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促使学生完成预期目标的教学活动都能够称之为“有效教学”。这一教学概念的提出,便为广大高中历史教师带来了冲击与震撼。在现如今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大多数的历史教师仍会沿用应试教育思想下畅行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这不仅难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学习成效、综合素质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限制。因此,为了在新课标背景下更好地推动与促进高中历史的教学改革,教师必须要从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法入手,循序渐进地优化教学、革新教学。基于此,笔者以教学实例的方式对新课标背景下有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开展策略提出四点思考与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为高效历史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在高中教育阶段开设历史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的思想与情感通过历史的沉淀得到升华。历史学科有着不可取代的思想价值与人文价值,对当代高中生道德素质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为了在新课标背景下更好地突出高中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教师必须要在课前处理好“教什么”的教学问题,从而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指明方向,为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夯实基础。

(一)明确教学目标

目标是引领课堂教学走向高效的前提。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将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设置为历史教学目标的主线,层层递进地展开教学目标,并以可操作、可观测、可衡量的方式将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陈述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历史内容学习的大致方向。

以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教材为例,本教材的设计意图旨在让高二学生通过对比古今人们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历史发展情况,认识到人类始终处于持续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并通过对本教材内容的学习树立起正确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以及中华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观。在立足高中历史教材明确学期教学目标后,教师就可在把握教学大方向的前提下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置单元教学目标。

如,在教学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时,教师可从教学大概念出发,设置“了解人类早期生活生产方式和不同地区、国家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的知识能力目标;“通过文字、图片等材料认识到农业、畜牧业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性,掌握影响农业发展多种因素”的过程方法目标以及“形成正确价值观与文化观”的情感态度目标。

在如此单元目标的引导下,“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一课的教学目标便能以更直观、清晰的方式陈述给学生,即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的过程中,感知人类社会发展的变化;分析影响食物采集、生产的自然因素与其他因素,由此简述农业革命的意义与原因;结合相关史料,分析农业革命的影响。如此,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便得到了突出,学生的历史学习也会更有条理性与实效性。

(二)组织教学内容

在以打造有效历史课堂教学为目标组织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时,教师除了要保障教学材料与课时目标的适切性外,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内容整合过程中,以此來确保教学内容更契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仍以“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在向学生陈述本课教学目标后,鼓励学生在课程开展前利用互联网收集与整理与本课目标息息相关的各种资料,以此为高效课堂的打造与学生深度学习的实现夯实基础。

学生在明确本课学习的大致方向与重难点后,收集了原始人打猎、唐代人耕种的图像资料,并整合了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古中国等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内容。在此基础上,学生还从实际生活出发,整合了现代中国在农业与畜牧业上的有关资料。通过组织这些教学内容,高中历史课堂凸显出了情境性与生活性的特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课堂参与度也更为高涨。

二、注重教学创新、优化课程导入,为高效历史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对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来说,一个好的课程导入能够有效地调动与激活学生的历史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历史课堂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中历史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创新教学技术与手段的应用,以更灵活、巧妙的方式优化课程导入,以此为学生对历史的深度学习热身。

如,在教学“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一课时,教师可利用微课教学技术为学生直观展示我国近年来在铁路、航天、海运等方面的交通运输发展成就,并向学生提问:“随着我国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在我们家乡的交通运输中有了怎样的新变化?这些新变化带来了什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向学生提出更符合生活实际的教学问题,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微课视频与启发性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思维便得到了发散,高中历史课堂也因此而“热”了起来,“活”了起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布置自主探究任务:“汽车是我们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我国在汽车工业上经历了几个阶段,才使汽车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中?”使课程导入与新课教学以更连贯、紧密的方式结合起来。如此,高中历史高效课堂便如探囊取物一般手到擒来。

三、加强课堂互动、营造优越环境,为高效历史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是一个师生密切交往、共同发展的教学相长过程。灵活、生动的课堂互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对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发展同样也具有积极影响与增益作用。因此,为让高中历史课堂更具生命力,教师就必须要重视提高课堂的互动性,优化课堂的教学氛围,确保学生能够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一)有效提问,创设问题情境

提问教学最早来源于苏格拉底所提出的“产婆术”,旨在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活跃学习者的思维,将学习者引领到知识的核心本质中,展开深度学习与有效学习。在现如今的高中学校教育中,提问教学仍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与实践优势。在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高中历史教师可通过有效设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意识。并且,有效提问教学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还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师生在一问一答中实现了亲密交流与有效互动,促进了教学相长课堂教学目的的实现。但在实际的提问教学中,高中历史教师绝不可仅局限在单一形式上的“为什么?怎么样?”等浅显问题设置上,而要结合历史课程的实际内容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以此更好地渲染课堂教学气氛,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如,在教学“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一课中,首先,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展前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北京大学”的相关图像或影像,并向学生提问:“咱们班有多少同学的志愿是北大,对于这所大学你了解多少?”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待学生积极、踊跃地作答后,教师再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北大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吗?是在什么背景下形成的?”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深度思考与分析,并以此导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内容“戊戌维新运动”。其次,以北京大学的校史引导学生展开本课的学习,并通过设置教学问题链的方式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戊戌维新运动的起因、过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运动。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融合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吟诵戊戌六君子之一“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促使学生在学科融合中更好地感知与体会戊戌六君子维新变法的爱国精神。最后,教师可结合我国有关戊戌维新运动的影视作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探究“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原因”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学问题的设置环环相扣、里应外合,学生的历史学习动机得以长久保持,其对戊戌维新运动的实质与意义也会在有效问题的启发与诱导下实现深度理解与全面把握,在实现课堂学习效率提升的同时,从戊戌维新运动这一“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树立起更正确的历史观与价值观。

(二)组织活动,开发学生潜能

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引导下,高中历史教师需将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视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历史核心素养是一种综合、全面的学科素质,也是高中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体现。若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仅局限在浅层历史知识的灌输、讲解上,不但会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造成阻碍,对学生历史学习实效的增强同样也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为了保障学生对历史的高效学习确保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得以实现稳定、持续的良性发展,高中历史教师必须要重视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设计,通过开展角色扮演、小组交流、辩论比赛、演绎历史短剧等实践活动的方式,更好地深化高中生的历史学习体验,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

以“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课教学为例,本课涉及了儒道佛中华思想文化的发展过程;魏晋到隋唐时期中国文学、绘画等方面的基本史实;魏晋到隋唐时期的主要科技成就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史实与代表人物。本课内容繁多、复杂,并且与当代高中生实际生活相距甚远,这就使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常表现得興致缺缺,严重影响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效的提升。因此,为了有效规避这一现象,进一步增强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成效,高中历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便可通过开展历史短剧活动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本课内容展开剖析解读,并利用互联网收集与整理与“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相关的史料,鼓励学生从文学、绘画、中日交流以及儒道佛三教发展等层面中任选其一,在课堂中以短剧的形式还原当时的情境,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促使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形成更为深入地认识和体会,历史核心素养得到发展与提升,历史学习效率得以增强。

四、打造完美结局、完善教学结构,为高效历史课堂教学做好收尾工作

课堂教学的最后几分钟是最宝贵,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教学环节。如果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完美的结尾便是成功的关键。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务必要重视对课尾的优化设计,利用好这一黄金时间深化学生的课堂学习认知,完善学生的历史知识体系,使历史课堂教学达到回味无穷、难以忘怀的教学效果。

如,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课尾中,教师便可为学生设计“四十年”的教学环节,以改革开放四十年为主题,利用微课视频为学生展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并伴随《走进新时代》《爱我中华》等改革开放时期的歌曲将学生的爱国情绪引向高潮,使学生树立起坚持共产党领导的理念,增强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思想意识。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背景下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身为教学组织者的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将生本化的教学思想合理地渗透与融入课前、课中以及课尾三个教学阶段,更为有效地增强高中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促使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生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自发地展开有效学习与深度学习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要做好引导者与促进者的教学角色,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生成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并以此为切入点不断地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路径,在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同时,确保学生通过有效课堂教学实现全面发展与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本课高中历史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