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材料有效投放与应用策略

2023-03-22姜海英

家长·中 2023年2期
关键词:美术区域幼儿

姜海英

美术区域活动是开展幼儿美育教学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幼儿美术素养与艺术审美水平的基本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提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区域内材料的投放,满足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为幼儿打造高质量的区域游戏活动。

本文针对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投放与应用展开探讨,简述了活动材料对幼儿技能成长的教育价值,从幼儿的兴趣、需求、生活、主题、年龄等角度出发,对教师材料投放提出了几点教育建议,以期对幼儿教师有所帮助。

一、美术区域活动材料有效投放的教育价值

区角活动是幼儿自主自发的行为,幼儿通过操控游戏材料达成教师的活动预期目标。从某种角度而言,区角中的材料投放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美术区活动是幼儿园美育的重要途径,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投放活动材料的质量尤为重要。

第一,美术区域活动中有效投放材料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区域环境具有自主、自由、开放的特点,幼儿在环境中能够选择自己喜欢、需要的材料,可以满足幼儿的创造需求,通过其对材料的自主选择,满足对创作内容的构造,更好地激活幼儿的创造潜能,对其综合素养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二,美术区域活动中有效投放材料可以提高幼儿的创作兴趣。幼儿有着独立的思维及想法。因此,在构建区域活动时,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想法,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自主成长与发展。教师有针对性地投放材料,能够满足幼儿对创作的需求,在材料的带动下激发其学习兴趣,将兴趣内化成活动动力,对幼儿身心发展及能力培养起到良好的作用。

第三,美术区域活动中有效投放材料能够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在投放材料时,教师应保证材料的层次性与递进性。幼儿的生活环境不同,所接受的基础教育不同,因此幼儿之间具有较强的差异性。教师需要针对幼儿的差异性投放有层次的材料,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求,在同一时间内让幼儿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成长,促使幼儿得到全面性发展。

二、美术区域活动材料有效投放和应用策略

美术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得好坏,对幼儿能力提升、审美艺术增强具有直接的影响。材料是幼儿展开活动的依据,也是幼儿获得生活经验、知识技能、艺术鉴赏能力的基本。因此,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应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投放具有针对性的游戏素材。笔者对美术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展开探讨,从幼儿兴趣、活动需求、实际生活、主题活动、年龄发展等角度出发,提出几点材料投放的建议。

(一)兴趣——选择幼儿感兴趣材料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教师,也是其学习的主要动力。在幼儿教育中,要想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能力的提升,需要快速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慢慢地将兴趣转化为学习内驱力,促使其得到更加全面性的成长。因此,教师在投放美术区域活动材料时,应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材料,更好地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进而保证区域活动的有效性。

以小班幼兒美术区域活动为例,该阶段的幼儿各方面能力较差,学习、探究意识不强,在投放美术区域材料时,幼儿的兴趣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活动前可以询问幼儿的想法及需求,通过讨论与交流了解到幼儿的真实想法,根据其对活动内容、美术作品的构建,投放相对应的材料,促使幼儿的美术素养得到提升。

教师:“小朋友们,大家都非常喜欢看《小马宝莉》动画片,那请问小朋友们最喜欢动画片中的哪个角色呢?你为什么喜欢他?”

幼儿1:“我喜欢紫韵,因为紫韵是最聪明的小马!”

幼儿2:“我喜欢云朵,因为他会飞!”

幼儿3:“我喜欢嘉儿,因为他有好多好多的苹果!”

……

教师:“大家都说出了自己喜欢的角色,看来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今天老师想请大家为小马们设计美丽的衣服,你们都需要哪些素材呢?”

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快速激发了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七嘴八舌地展开了讨论:“我想为紫韵设计一件漂亮的裙子!我需要有彩色的铅笔……”“我想要为苹果嘉儿设计一顶漂亮的帽子!我需要一个圆圆的硬纸板……”“我想为云宝设计……”等。教师在听闻幼儿的回答后,在区域活动中投放了幼儿所需要且感兴趣的美术材料,为其后续的创作活动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在上述活动中,小班幼儿的能力较差,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不高。为了保证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教师利用幼儿所喜爱的动画片《小马宝莉》展开引导,并设计游戏主题“为小马做衣服”。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纷纷说出了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并讲出了自己要做的事情和创作材料的需求,教师有针对性地投放素材,将幼儿带领到游戏中来。

(二)需求——选择幼儿需要的材料

幼儿对美术活动材料的探索源于其对创作内容的需求。在投放美术区域活动材料时,为保证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可以选择幼儿所需要的材料,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其整理所需要的素材,通过师生共同收集的方法将其投放到区域活动中,保证区域游戏的有效性。

以中班幼儿美术区域活动为例,该阶段幼儿的能力有所提升,能够准确地使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冬奥会中,冰墩墩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喜爱。为此,教师举办了《冰墩墩创作大赛》。在活动开始前,教师询问幼儿一些问题。教师:“小朋友们,运动员们正在冬奥会中比拼,我们一起做冰墩墩为运动员们喝彩吧!冰墩墩长什么样子呢?我们做冰墩墩的话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呢?”

幼儿1:“冰墩墩是一个白色的熊猫!”

幼儿2:“冰墩墩的眼睛、手臂、脚是黑色的!”

幼儿3:“我需要用白色的彩泥和黑色的彩泥!”

幼儿4:“我可以用白色的泡沫和黑色的颜料制作冰墩墩!”

……

在教师的询问下,幼儿纷纷说出了自己对冰墩墩的看法,并讲述了自己的创作意图。随后,教师根据幼儿的需求,在美术区域中投放了不同颜色的彩泥、白色的泡沫板、各种颜色的彩笔、漂亮的丝带等多种素材,基于幼儿的需求合理投放美术材料,进而保证区域活动的有效性。

(三)生活——选择生活中常见材料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艺术。美术活动是提高幼儿素养、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投放美术区域活动材料时,可以从生活角度出发,选择身边较为常见的物品,利用物品引导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创新,促使其身心得到更加良性的成长与发展。

以大班美术区域活动《变废为宝》为例,在本次区域活动中,要求幼儿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废品通过二次利用转化成一个全新的工艺品,既能发展幼儿的想象思维,又能够提升幼儿的动手创作能力。

教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些神奇的工艺品,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看他们是用什么物品组成的呢?”(教师出示工艺品照片)

幼儿1:“轮船是用一次性筷子和水瓶组成的!”

幼儿2:“城堡是用快递纸箱搭建的!”

幼儿3:“小人是用瓶盖堆积成的!”

……

教师:“大家观察得都很仔细,这些神奇的工艺品是使用生活中的废品制作的。老师在区域中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生活废品,请小朋友们大胆发挥创作,看看谁的作品更精彩吧!”

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纷纷走进区域,一边构思自己的想法,一边选择所需要的素材。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了生活中的材料,引导幼儿大胆发挥创作,让其体会到生活废品的艺术性,为美术区域活动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四)主题——材料与主题的关联性

主题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幼儿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在主题活动中,教师会根据一个明确的主题延伸到多个领域中,让幼儿得到全面性的成长。因此,教师在投放区域材料时,可以利用主题的趣味性调动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进而保证材料的有效应用及区域活动的整体质量。

以大班幼儿区域美术活动为例。为增强幼儿的民族意识,教师展开了主题活动《我们的春节》。因此,教师在投放活动素材时要围绕着春节的特点展开投放。

教师:“小朋友们,春节都有哪些特别的装饰物品呢?”

幼儿1:“春节有很多漂亮的红色灯笼!”

幼儿2:“我们家春节会挂上很多红色的中国结!”

幼儿3:“奶奶会在春节前剪很多漂亮的窗花!”

……

教师“看来大家对春节都有不同的记忆。接下来请小朋友们到美术区域中寻找自己需要的材料,一起装点我们的班级吧!”

随后,教师根据幼儿的讨论进行针对性地投放材料,如窗花——红纸、剪刀、胶带;灯笼——一次性纸杯、红色颜料、胶水;中国结——红色流苏、粗细不一的红色绳子等整合了幼儿讨论的内容,结合主题特性投放具有针对性的材料,进而保证区域活动的有效性。

(五)年龄——材料投放要具备认知性

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能力不同,相同的美术材料无法满足所有幼儿的实际需求。因此,在投放美术区域活动材料时,教师应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满足各个年龄段幼儿的能力发展及实际需求,在投放材料中要保证材料具有认知性的特点,进而保证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1.小班幼儿。

该阶段幼儿年龄处于3~4岁,各方面能力较差,创新、造型、设计、动手能力不够高。因此,在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时,教师要把控材料难度,避免材料难度过高,影响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在《幼兒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强调:“艺术领域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因此,在投放美术区域材料时,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及真实能力出发,合理投放游戏材料。如该阶段幼儿动手能力较差,安全意识不高,在投放材料时,教师要保证材料的可操作性及安全性,可以为幼儿投放不同材质的布料、超轻黏土、不同材质的纸、幼儿塑料剪刀、胶棒、油画棒等,满足幼儿的年龄阶段特点及能力水平,引导其使用撕纸、剪纸、粘贴等方式构建美术作品。

2.中班幼儿。

该阶段幼儿年龄处于4~5岁,各方面能力较强,接受新鲜事物较快,具有初步的安全意识,能够主动进行创新创造。因此,在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时,教师可以稍稍提升材料的可操作性,给予幼儿挑战性的空间,保证区域活动的教育质量。

在《指南》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基于此,在美术区域材料投放中,教师要提高材料使用的难度,为幼儿提供多种工具,让其大胆地创新创造,开拓幼儿的想象思维,促使其身心可以良性的成长与发展。如在材料投放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低结构性材料及活动道具,其中,低结构性材料包含泡沫板、气泡纸、KT板、快递箱、塑料瓶、易拉罐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美术道具有:双面胶、剪刀、短绳、吸管、磁铁扣等物品,给予幼儿更多的学习、发展空间。

3.大班幼儿。

该阶段幼儿年龄处于5~6岁,各方面能力、意识较强,能够在活动中保护自己、维护他人。因此,在该阶段美术区域材料的投放中,教师可以选择多种操作性强、灵活度高的材料,以培养幼儿的思维为主,促使其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

在《纲要》中明确强调:“教师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因此,在投放材料时,教师要选择多种具有趣味性的素材,让幼儿大胆地创作、不断地更新,促使幼儿在学习和发展中得到更好的成长。在材料的投放中,教师可以以生活废品为主,如泡沫箱、玻璃瓶、包装袋、饮料盒、扇子、纽扣等多种常见的物品。除此之外,还可以投放一些操作难度较高的素材,如无纺布、磨砂纸等材料,让幼儿在创作的过程中得到成长,将美术区域游戏的教育优势发挥到最大。

三、结语

总之,美术区域材料投放的质量对幼儿活动质量及能力提升起着关键性的影响。首先,身为幼儿教师,要关注到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他们需求、感兴趣的材料,将其投放到合适的区域中,让幼儿构建全新的美术活动;其次,教师还要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情况,结合其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活经验等投放材料,避免出现难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最后,艺术具有无边界、无条框的特点,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大胆创新,尊重幼儿的创造与想法,让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猜你喜欢

美术区域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