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河:连接百年工业文明

2023-03-22骆晓昀

瞭望东方周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苏州河普陀区河水

骆晓昀

苏州河折弯对岸,远望创享塔屋顶露台(创享塔供图)

作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上海的苏州河畔曾汇聚了一批优秀的民族企业。100多年前的兴隆昌盛,在时代的变迁中转换,沉寂,焕新。

100年后,经过整治的苏河水岸(指苏州河世界级“城市文化生活休闲带”)重焕新颜,穿越如今上海中心城区而过。2022年11月,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名单公布,上海市江南造船工业旅游基地与上海市苏河水岸工业旅游基地入选。

苏州河独特的工业资源与工业历史,为上海工业旅游发展再聚城市新活力。

苏州河在普陀区境内流经15.23公里,岸线长度约21公里,占上海中心城苏州河岸线的一半。因其长度约相当于半程马拉松,普陀区的苏州河景观贯通建设也被称为“半马”。

东起安远路、西至曹杨路,弯曲流淌的苏州河在普陀的长寿地区“绘”成了一顶王冠,被称为“苏河之冠”。这是苏州河在上海境内岸线最为蜿蜒、历史文化最为密集的段落,是由五个河湾天然形成的半岛,这五个天然河湾如今被命名为:长寿湾谷、梦清之境、半岛家园、苏堤春晓、梦幻之角。

2017年12月,黄浦江两岸45公里岸线公共空间贯通;2020年底,苏州河中心城区42公里岸线公共空间贯通开放;2022年9月17日,苏州河旅游水上航线开通试运营。过去十年,上海的“一江一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响应上海“一江一河”建设,普陀区于2021年11月筹备成立了苏河水岸工业旅游基地。由普陀区文旅发展管理中心(普陀区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牵头,联合M50创意园、上海纺织博物馆、上海造币博物馆和创享塔四家文旅企业,深入推动苏州河沿岸工业旅游资源的持续开发,以满足广大市民、游客对上海旅游的多样化需求。

苏河水岸工业旅游基地以工业旅游开发为核心重点,拓展延伸到泛工业旅游,包括周边的红色景点、公园绿地等,同时融入“半马苏河”文化品牌体系,充分发挥苏河步道和苏河驿站的连接作用,开发统一的标识标牌与有辨识性的文创产品。

“普陀区的工业遗存保存较完好。旅游基地建成后,我们设计线路,选取了其中四家骨干企业串联起来。”苏河水岸工业旅游基地负责人罗莹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这四家企业包括:在原信和纱厂旧址建起的M50创意园;在原上海申新纺织第九厂旧址建起的上海纺织博物馆;在上海造币有限公司办公楼(原为中央造币厂旧址铸币厂房)建起的上海造币博物馆;在上海被服厂旧址建起的创享塔。

围绕这四家企业,特色旅游线路是“苏河时代·民族工业探索之旅”。此线路的主要景点大多位于普陀区苏州河长寿地区,这里是上海纺织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沿线可参观红色景点顾正红纪念馆和沪西工人半日学校史料陈列馆,打卡“空中巴比伦”天安千树,逛一逛苏州河梦清园环保主题公园,并沿着苏州河沿岸步道漫步到达创享塔。

通过统筹运营,苏河水岸工业旅游基地还融入了品牌活动——“半马苏河”文化旅游节,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城市工业遗产资源,扩大基地内各旅游景点的影响力和关注度。

“苏州河公共空间贯通工程聚焦历史人文、产业提升、空间品质、公共服务、文化艺术、绿色生态等方面,通过水岸联动,以点带面,着力打造苏州河高品质景观示范区、地标性滨水活力区,把最好的岸線资源留给人民。”上海市文旅局资源开发处处长朱国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四点联动”起来的苏河水岸工业旅游基地,串起了上海民族工业的历史轨迹和故事。这张文旅发展新名片也为苏州河沿岸带来新人流、新活力。

M50 创意园( 上海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拥有百年岁月的建筑如何去承载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位于苏州河畔的创享塔是一扇观察窗口。

从苏州河上古老的宝成桥向南望,2公里外就是武宁路桥,这里是梦幻之桥经典主题岸线,苏河水岸工业旅游基地的创享塔就在岸边。

创享塔的前身是民族资本家刘伯森于1918年建成的宝成纱厂。其原属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仓库,2016年底进行整体更新改造。这里沿用包豪斯设计理念,融入蒙德里安大色块的元素,在建筑外侧展示经典几何图形与简洁黑色线条,营造出一个简约时尚年轻空间,目前是集商业、工作、会务和休闲为一体的都市青年共享商务社区。

近年来,上海工业旅游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共拥有290 余处工业遗存、149家市级文创园区、65 家行业博物馆、300 余家科普基地,涉及30多个制造业大类。

创享塔市场部经理朱意琴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座塔原本是瞭望塔,尽管它如今不过三层楼高,西面望河的视线又被后来建筑物遮挡,但它早期的作用就是‘望河观船’,待货船入港后,纱厂工人能及时搬运货物。”

创享塔屋顶露台的西北角是黄金观景位,从这里俯瞰,苏州河形成一道120度的折弯,绵延的滨河绿带中,处处有附近市民和旅游者在闲散信步。“创享塔所在的叶家宅路是一条断头路,到了宝成桥就不通车了,所以原本客源只由长寿路主路引入。沿河步道贯通后,则成为另一个重要的引流通道。”朱意琴说。

民众乐意去环境优质的地方聚集休憩。创享塔打通了河边绿道与园区间的过道,这种动线上的处理让人们自然而然地进入园区,人流动起来,园区就更有活力。

园区门前的小广场不过400多平方米,种有十多棵银杏树,两边商业设施林立。“创享塔定位是社区型的共享商务园区,社区性体现在服务周边居民。”朱意琴说。

做好便民服务成为吸引周边居民的要素。广场边的商业建筑中有个400平方米的夹层,园区以非常公益的价格邀请裁缝、家电维修、锁匠等入驻,构成聚合性便民服务站。

丰富多样的便民商业形态,让周边居民有需要就去创享塔。

近年来,上海工业旅游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共拥有290余处工业遗存、149家市级文创园区、65家行业博物馆、300余家科普基地,涉及30多个制造业大类,更有中国商飞、上海汽车、江南造船、宝山钢铁、三一重机、超算中心等體现国内先进制造业最高水平的旅游资源。

为进一步促进上海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把更多的红色资源、工业遗存转化为文旅资源,上海市文化旅游局2022年联合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等十部门,共同印发《关于支持和推进上海工业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工业旅游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组织实施与保障。

朱国建表示,《意见》具有以下九大亮点:聚焦工业遗存保护利用;加大向社会开放力度;紧扣城市更新和都市型旅游特征;突出文化旅游融合与多元发展;创造工业旅游消费新流量;突出数字化转型;支持企业由公务接待转向工业旅游发展;强化区域合作和宣传;突出政策促进。

苏河水岸工业旅游基地能进入首批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名单,得益于在《意见》的指导下针对工业旅游发展的热点、重点、难点,进行了一系列自我提升。

苏河水岸工业旅游基地负责人罗莹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普陀区文旅发展管理中心作为苏河水岸工业旅游基地的运营主体及管理机构,自基地成立以来,配置基地负责人、旅游开发部、市场服务部、办公室以及工业旅游安全监管小组。各部门各司其职,共同管理和维护工业旅游基地的正常运转和持续开发。”

2022年9月,经过近一年的改造提升,位于苏州河北岸半马苏河公园内的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再开馆。这座面河而立的红砖外墙建筑,是苏州河沿岸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最新完成的一处亮点工程。

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馆长侯永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改造提升后,展馆场馆增设了许多数字化展陈。在一楼展厅,老上海工业的清明上河图长卷结合交互技术,让参观者可以跟随投影,从外白渡桥沿着苏州河溯流而上,饱览沿岸重要建筑、工厂航运以及道路风光,身临其境感受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河两岸工厂林立、商业繁荣的景象。

在侯永华看来,随着苏州河畔产业结构调整革新,有些老厂房转型,有些慢慢淡出人们视野。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则浓缩了昔日民族工业的辉煌,也唤醒了对那个时代工业文明的记忆。

在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的墙上,刻着这样一段文字:“河流是一座城市的史诗,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她用5000年酝酿了大半个古代上海,又用100年绘就了近代国际大都市的最初框架。她串起了上海的过去和未来,她的一颦一笑都是上海的印记。”

猜你喜欢

苏州河普陀区河水
且将小虾还给河水
苏州河,悲莫悲兮奈若何
『泾渭分明』的河水
上海市普陀区朝春中心小学四(7)小精灵中队
I CAN DO A JUST DO——上海市普陀区管弄新村小学少先队活动掠影
I CAN DO I JUST DO——上海市普陀区管弄新村小学少先队活动掠影
情系卫河水
清清河水映菊乡
公共租赁住房的基本公共服务可达性研究
——以上海市普陀区为例
苏州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