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幸福力:打造“未来公园社区”

2023-03-22戴闻名曹宇阳

瞭望东方周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双年展成都公园

戴闻名 曹宇阳

成都麓湖生态城(文雅/ 摄)

2022年2月,成都启动首批25个“未来公园社区”建设,“十四五”期间全市还将陆续建设一批未来公园社区。

首批25个未来公园社区,依托各自特色和优势,均具备“公园”和“未来”属性,从而探索不同的社区治理主题。

为什么要建設未来公园社区?

因为这是成都探索未来宜居宜业城市形态的“实验田”,更是超大城市成都主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道路的创新试验。

正如《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决定》中所提出的那样,成都下一步要探索五个“率先突破”,特别是“在探索超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上率先突破”,“在促进城乡共富共美和社会公平正义上率先突破”,“在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上率先突破”。

进入“2万亿”时代,成都希望的现代化,不止是GDP的增加和排名的上升,更是山水人城和谐相融,城市乡村共富共美,全龄友好老有所依。

位于成都天府新区的麓湖公园社区,依湖而建,全域空间开放,推窗见景,出门入画,还有红石公园、云朵乐园、麓客岛等五大公园错落点缀其中,是名副其实的“公园社区”。

麓湖公园社区党委副书记高林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个社区国际化程度较高,正在探索一条“社区搭建平台、居民共治共享”的路子。

目前,麓湖公园社区已培育孵化了环保会、读书会等 120多个社区社群,覆盖全年龄段,每年开展超过 1200 场次的社群活动。社区还组织了花岛生活节、龙舟节、渔获节、麓客之夜四大社区节日,每年吸引上万人次参与。

“过去我们总以为治理就是做好服务,现在我理解的未来公园社区的治理,应该是社区搭建平台,让居民参与进来共建共治共享,充分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从被服务者走向共创者。”高林说。

锦江区白鹭湾未来公园社区,是一个以“智慧”为特色的高科技园区。这里重点打造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链、鸿蒙生态软件产业链、深投控物联网产业链、智慧交通产业链等4条特色细分产业链,内有企业孵化中心、大数据中心、共享实验室等智慧平台。

社区同时毗邻白鹭湾湿地公园,白鹭高飞,花木芬芳,就是要“让人才在有风景的地方创新创业”。

白鹭湾社区设立了北京、深圳招商点开展招商引资,目前已累计对接企业近 800 家。

位于西岭雪山脚下的大邑县五矿西湖未来公园社区,则按照4A标准营建了3000亩自然生态湖区,植入了多元水上时尚休闲娱乐项目,以水上时尚运动、智能制造、智慧康养医疗、文化创意为主导产业,意在打造一个生活、生产、生态“三生”融合的社区。

成都市委政研室主任、市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曾明友认为,成都是中国大城市中比较少见的“一日三景”的城市,向西走,一天之内甚至一时之内,就能看到平原、丘陵、高山三种地形地貌,地形多样性丰富。

成都更有以都江堰为代表的数千年传承下来的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因此“成都在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城市建设方面,有天然优势”。

近年来,成都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持续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环城生态公园、锦江公园等重大生态工程,构建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 14.7%,森林覆盖率提升至 40.5%。

推窗见雪山,开门逛公园,出行骑绿道,已成为成都人真正的生活日常,也是成都“率先突破”的底气。

“成都的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在全国的主要城市当中相对较小,所以探索一条山水人城和谐相融、城市乡村共富共美的超大城市发展道路,是成都的选择,也是成都的使命。”曾明友说。

建设未来公园社区,也是成都对于社区未来投资价值的一次探索。

北湖未来公园社区实景图(成华区委宣传部供图)

2022 年12月29日,成都招商团队走进苏州,以“建设未来公园社区 创造幸福美好生活”为主题,举行了一场招商引智投资推介会,发布首批 25个未来公园社区的 100 个重点项目投资机会清单,释放超千亿元投资机会。推介活动期间,签约项目42个,总投资超700亿元。

成都还将营造“生态融合、健康医养、人文教育、建筑空间、绿色出行、休闲消费、创新创业、智慧智能、共建共治共享”等九大高品质现代化生活场景。

2023年2月,成都市委社治委表示,今年将持续推进首批25个未来公园社区建设,同时新启动建设一批未来公园社区,重点在“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及环城生态公园周边布局新点位、打造新场景。

在建设未来公园社区过程中,将秉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积极招引市场主体参与共建,吸引战略投资者和城市综合运营商开展全方位长周期战略合作。

成都还将营造“生态融合、健康医养、人文教育、建筑空间、绿色出行、休闲消费、创新创业、智慧智能、共建共治共享”等九大高品质现代化生活场景,把未来公园社区的发展愿景转化为市民幸福美好生活的真切体验和全社会对成都幸福城建设的价值认同。

全龄友好、老有所依,是成都探索突破的另一个社区治理问题。

武侯区黉门街社区以低矮的老旧院落为主,居住的也多是老人,老龄化程度高于成都市平均水平。辖区内1.3万人,老龄化程度在 30%以上。

据黉门街社区书记申民辉介绍,这里属于中心老城区,因挨着华西医院,人流量又很大,所以年轻人都不愿意来住。这种老龄化附带“空心化”的社区,是对治理能力的一大考验。特别是高龄老人吃饭的问题,尤其棘手。

2015 年起,73岁的居民刘道笠开始在社区内自发办起了一个老年食堂。 由社区里70岁以下的“低龄老人”做志愿者,为周边老人做饭,只收取一点成本费,80岁以上的还免费送上门。

被称为“奶奶厨房”的志愿者组织由此诞生。“奶奶厨房”既是解决老年人吃饭问题的厨房,又是社区老年人聚会社交的空间,年轻人也有了吃饭的新选择。一个原本年轻人不愿意住的社区,一下子有了新活力。

在刘道笠奶奶的影响下,更多空闲在家的“低龄老人”纷纷站了出来帮助高龄老人,“奶奶厨房”志愿者的队伍日益壮大。

当前,成都也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截至去年底,成都注册志愿者总人数已超过343万,超过全市常住人口的15%。

成都人未来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来源,是艺术展、博物馆和图书馆。

2022年7月15日,2021成都双年展“超融体”落下帷幕。

双年展是全球当代视觉艺术最高级别的展示活动,也是一个城市“艺术力”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拥有双年展的城市,将进入全球最具艺术品位的城市之列,并持续带动这个城市的国际声誉和文化旅游市场。

新冠疫情之下,全球许多城市双年展被迫取消,成都却奉上了一场超级双年展——展览面积超过2.4万平方米,展出35个国家和地区的272位(组)艺术家(团体)的506件(组)作品,是疫情之下全球城市双年展中规模最大的之一。

参展的不仅有川渝本地的著名艺术家何多苓、周春芽、张晓刚,还有中国最具知名度的当代艺术人物徐冰、曾梵志、徐震等,国际一线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卡斯滕·霍勒也有作品加盟,更有一批崛起中的新生代艺术家参与。

艺术史学家、批评家吕澎认为,双年展成为了点燃成都的“精神涟漪发动机”。

成都博物馆百年无极展吸引众多市民游客打卡(成都博物馆供图)

展览所在地、芙蓉花瓣造型的天府美术馆广场上,出自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艺术家苏新平之手的三座高达5米的白色巨型人像雕塑,是成都人最喜欢模仿、摆拍的一件展品。

著名艺术家埃利亚松用卤素灯和黄、绿、蓝过滤玻璃打造的互动幕墙《你正发生的、已经发生、即将发生》前,不时有观众即兴起舞,产生出七层叠起的效果,在社交媒体上引来众多点赞。

当地媒体评论,成都人通过拍照、短视频等方式进行“艺术再创作”,“把整个城市变成了巨大的艺术活动场”。

“成都双年展不仅是一个很多艺术家参与的活动,更重要的是跟这座城市发生了联系——双年展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文化的底蕴,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整体参与感。”著名艺术家周春芽说。

252天的展期,成都双年展观展总人次超过110万,创下了疫情后全球双年展参观人数之最。其中来自外地的觀众多达18万人次,伴随产生住宿、旅游、美食等需求,按人均在蓉消费1500元计算,累计产生消费达2.7亿元。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成都人也在忙着逛博物馆、看大展。大年初一至初三,成都博物馆迎来约5万名观众入馆,最忙碌的一天入馆人次超2万。

展出了46位艺术家62幅真迹的《百年无极——意大利国家现当代美术馆藏艺术大师真迹展》,开展3个月来吸引了超过30万人“追星”。

成博展出的另一件“宝贝”——由多位川籍艺术家联袂创作、全景式展现新时代成都山水人文景观的20米国画长卷《公园城市·幸福成都》,更成为成都人春节期间的热门“打卡点”。

长卷之中,既绘制出了成都经典人文元素都江堰、青城山、大熊猫、西岭雪山、杜甫草堂和武侯祠,也有代表新时代城市发展成就的地标,如东安湖体育公园、天府国际机场、双子塔、天府绿道等,被市民惊呼 “细节太多”、“惊喜太多”。

艺术之外,成都人也热爱读书,成都图书馆是全国延时开放时间最长的公共图书馆。从2022年6月1日起,成都图书馆及其主题分馆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部分场馆将实行超长延时服务——闭馆时间由晚上8点30分,延长至工作日晚10点、周五周六及节假日晚11点。

(特约撰稿刘飞、刘依林对本文亦有贡献)

猜你喜欢

双年展成都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第22届悉尼双年展:边缘
在公园里玩
芝加哥建筑双年展
首届华光摄影双年展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看成都
成都
第三届CAFAM 双年展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