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西方早期毛边书与中国传统毛装书的差异

2023-03-22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收藏与投资 2023年2期
关键词:毛边书籍欧洲

郑 筠(南京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一、起源与发展历程

毛边书,或称“毛边本”“原毛本”,是西方书籍装帧艺术中的一种特殊装订形式,表现为书口不加裁切,任其处于自然的状态,呈现“披头散发”的式样。这类书籍的具体起源时间无从考证,但从欧洲早期一些描绘贵族妇女阅读圣经的美术作品或雕刻宗教人物手捧福音的雕塑作品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许多书本都是毛边书。研究毛边书的沈文冲先生认为,15世纪左右是欧洲毛边书的形成时期,主要出现于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当时的出版商为贵族阶级印制毛边书,并非出于装帧的需要,而是因其与普通的书籍有很大的区别,具有独特性,对于贵族、文人来说是一种特别的赏玩物品,能够满足有闲阶级的文化趣味需求,因此在小范围内流行起来。

在同一时期的明朝,中国则出现了一种名为“毛边纸”的纸张,这类纸为米黄色的手工纸,多用于练字、绘图,但最多的还是用于印刷古籍和信笺。毛装书的书口呈现不规则形态。事实上,我国古代的许多文集、诗集和画册都是毛边书籍。据秋禾先生考证,这是一种毛装书,在我国的雕版印书时期就已经出现,是中国传统书籍装帧中一种不常见的书籍形态。这种形态的装订方式就是把印刷好的书页依次叠放整齐,然后用纸捻固定在一起后不加裁切就即刻上架①。因其书口保持着参差不齐的原始状态,故被称为“毛装书”。其起源于什么时代无从考证,不过就王孔刚先生收集到的实物图来看,集中出现是在康熙后期。最早有实物图考证的是明朝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的清渭草堂刻本《雍音》。这是一本没有书衣、没有裁切的毛装书,如图1所示。晚清以来,许多新式包背装书籍中也有不少不加裁切的书籍,《古籍版本浅说》中提到的辽宁省图书馆馆藏清满汉文《十朝圣训》就是毛装书。综上所述,中国的毛装书比西方的毛边书集中出现至少晚了200年。

图1 《雍音》毛装书②

毛边书产生于欧洲,这是普世公认的。在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带动了新文学的发展,也带动了书籍的传播。当中国的造纸术与印刷术传入欧洲后,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印书业的发展,而到了16、17世纪,毛边书的印行变得较为普遍。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也开始推崇此业,有位叫狄布丁的学者把喜爱毛边书的人列为“爱书狂的八种病症”之一。他们对毛边书的喜爱,使之成为一项休闲文化,进而使毛边书开始传遍世界各地。与之相对的中国毛装书却没有西方毛边书传播力度大且范围广。因为中国毛装书不在市面上进行交易,只是作为清王朝统治阶层内部赏赐或是德高望重的人物互相赠送的东西,所以传播范围较小,普通民众基本上未曾见过,以至于到目前还有许多爱书人不知道中国早期曾出现过该类书籍。

二、装订方式

毛边书与毛装书在装订上也略有不同。一般来说,毛边书这种装订方式是将编排好的单页按顺序规则组版,印刷好之后按一定的工艺将书页折叠好,再把书页连接起来,采用线装的形式装订,其书口不加裁切,任其保持自然状态,最后再套上硬壳封皮即完成。而有些毛边书最后还会再加一道在书口处刷金的工序,给精装本毛边书增色不少。这种装订方式是需要用裁切刀将书口裁开方可阅读的,其最初常见于欧洲一些比较讲究的文学书与诗歌集当中,而后随着在欧洲大陆流行起来,毛边书这种特殊的装帧形式也逐渐用于其他种类的书籍。说到西方毛边书的形式,概括起来主要分为3种:其一是书籍的书口3面皆为毛边;其二是上书口切边,翻口与下书口为毛边;其三是上书口与翻口为毛边,下书口切边。当然,还有其他的形式,只不过都不被业界人士所认同,因此也很少有人会去制作。目前,从欧洲现存的毛边书实物图来看,市面上常用的形式主要是第二种和第三种,这与在制书过程中的印刷、组版、纸张折叠方式等有关。只不过欧洲的贵族阶层更喜欢三面皆为毛边的书籍,被视为是正统的毛边书。从美学的角度上来看,因其更能表现原始、参差的残缺之美,更容易增加读者对书籍的亲切感。

中国的毛装书多出现于新式包背装书籍中,其主要为单面印刷,是将印制好后的散页沿版心对折,白面相对,印有文字图案的向外,每页形成一个筒子,页面的中缝成为翻口,而左右两边的余幅则变为订口,在装订时按顺序将其戳齐,在订口边缘处打孔,再用纸捻连合在一起即完成。这其实与包背装这一装帧形式的制作步骤基本相同,只不过包背装在最后完成时还会有两道工序,其一是将制作好的书芯前后装上书衣作为封面,其二是将上书口与下书口裁切整齐,而毛装书就省略了这两步。从本质上来讲,中国传统的毛装书就是没有书衣、没有裁切的书芯,至于给书芯装饰什么书衣,采用什么装帧形式就全权交给了受赠者。一般来说,受赠者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对毛装书进行装饰,虽然从外表上来看,装饰形态各种各样,但本质上都是筒子装,其基本表象除了翻口整齐外,其余三边(即书脊、上书口、下书口)皆为毛边。若从书籍整体形态这一角度来看的话,毛装书就只是一个包背装的半成品。

三、内容与设计特色

并不是所有类型的书籍都适合制成毛边书或毛装书的,其在内容选择上有一定的范围。就西方的毛边书而言,由于其主要流通于统治者、贵族、学者之间,因此多以散文、诗歌、小说以及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为主,毛边书作为礼品赠送给友人或是自己珍藏都比较合适。中国传统的毛装书主要是官刻书籍,从清朝的文件记载和现存实物图中可以知悉,一般这些毛装书都是统治者颁发给大臣、子孙的藏品或礼品。另外,清朝实行档案制度,规定要将重要的文件都抄送一份加以保存,这些保存的文件也大多以毛装的方式进行装订。综合来看,中国传统的毛装书是以训诫、记录、诗词、典故等内容为主的书籍。

无论是毛边书还是毛装书,作为一种特殊且不常见的装帧形态,就不得不提其外观设计。欧洲早期毛边书的封面一般采用深色系卡纸、牛皮纸等烫印上书名、作者名,甚至有些还印有图案纹理,没有现在所谓的封面设计感,而是简单地烫印上主要的信息。这样做除了会受到早期书籍装帧技术不成熟的影响外,另一种可能是为上层阶级制作的纪念性书籍,只需使用具有极强辨识度的文字与图案就可以在特定读者范围内流通,便于直接传达信息,具有可识别性。另外,由于欧洲早期金、银两种金属的储存量非常少,提炼、加工相对困难,所以历史上这两种颜色主要都为统治者、贵族阶层所使用,这种装订被看成权力与富贵的象征。因此,许多毛边书封面上的文字与图案都会使用这两种颜色。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也是为了体现毛边书籍的贵重。从整体形态上看,硬皮精装毛边书为了更好地保护没有裁切毛边的书芯,其印制的书皮往往要大于书芯,不管是裁切前还是裁切后都不至于破坏其自然状态的美感,如图2所示。

图2 《CLCERONE》毛边书③

与西方毛边书多为精装本不同,中国毛装书多为平装本。由于这是一种无书衣、无裁切的书籍,因此这些书籍不像西方毛边书那样有封面,而是将散页用纸捻或线的方式连接装订完成。从其表象形态上来看,通常人们不会对毛装书进行加工,而是保持其原样。另外,传统的毛装书首页基本上是无文字的空白页面,这主要是为了给受赠者自主发挥装饰书籍的空间,将“穿衣”的意愿交给对方。由此可见,传统毛装书最重要的就是纸张。在集中出现毛装书的明朝时期,用于印刷典籍、手写文件、档案等的纸张品种多种多样,但主要还是以宣纸、毛边纸、通草纸等为主要印刷载体,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由以手工抄造而成的纸组成,有细密的帘纹,别有雅趣,受人喜爱,给人一种朴素、原始的感觉。

四、结语

西方早期的毛边书与中国传统的毛装书是两种不同工艺的书籍,其发展、形式、设计都存在着差异,但不论哪一种,都不会对书口进行整体裁切,而是保留其自然的状态。目前,还有许多读者未曾见过这类书籍,经常误以为是残次品而不懂得珍惜,这主要是因为宣传得还不够。不管是在西方还是中国,毛边书与毛装书作为书籍中特殊的品种,都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应当继续保存不使它们消亡。

注释

①沈文冲:《毛边书情调》,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年第239 页.

②图片来源于王孔刚:《书籍装帧八讲》,故宫出版社,2018 年第69 页。

③图片来源于自摄,出处为书籍设计师周晨藏。

猜你喜欢

毛边书籍欧洲
鲁迅与“书籍代购”
欧洲“芦笋季”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裁读之乐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裁读之乐
荆有麟笔下的鲁迅与毛边本
藏书“怪癖"——毛边书
书籍
在欧洲邂逅温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