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眉山市农业农村系统帮扶喜德县工作机制探讨

2023-03-22李俊嫦王里国周加权严东海

南方农业 2023年1期
关键词:眉山市专班凉山

李 培,向 昊,李俊嫦,王里国,周加权,严东海

(1.眉山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心,四川眉山 620020;2.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3.成都市温江区农业农村局,四川成都 611130;4.喜德县农业农村局,四川凉山 616750;5.丹棱县农业农村局,四川眉山 620200;6.四川省草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四川成都 610015)

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全国脱贫攻坚“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区三州”脱贫工作,在历次脱贫攻坚主题座谈会上均对“三区三州”脱贫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要求集中力量攻克深度贫困堡垒。2020 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注重长期培育和支持种养业发展;同时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1]。2020年1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批准普格县等7 个县退出贫困县的通知》,至此,凉山州所有贫困县脱贫摘帽,进入乡村振兴新阶段。2021 年7 月,为促进凉山彝族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四川省农业农村系统组建行业专班“十四五”期间全程帮扶凉山,其中眉山市专班帮扶凉山州喜德县。到2022 年7 月,帮扶1 年期满,专班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帮扶工作机制,成效明显。

1 帮扶背景

1.1 农业产业联系紧密

眉山市是四川省辖地级市,辖东坡、彭山2个区,以及仁寿、洪雅等4 个县,是全国最大的晚熟柑橘生产基地,东坡泡菜畅销国内外;喜德县位于凉山州中北部,辖光明、冕山等7 个镇,以及贺波洛、鲁基等6个乡,农业主导产业有生猪、牛羊等,特色产业有葡萄、花椒等。眉山市、喜德县农业产业既有直接关联,如粮油、生猪等均是两地主导产业,葡萄、茶叶等均是两地特色产业;也有间接关联,如正路贡椒(青花椒)是制作东坡泡菜重要原材料之一,且种植要求与洪雅藤椒相同。眉山市、喜德县两地农业产业联系较为紧密,为行业帮扶奠定坚实产业基础,详见表1。

表1 眉山市、喜德县行政区域及农业产业概况表

1.2 专班队员选派有力

眉山市农业农村系统帮扶凉山工作专班共有29名队员,均是各级农业、畜牧行业技术推广骨干或优秀管理干部。其中,四川省级专班组长1 名负责普格、布拖、喜德县总体帮扶工作,眉山市级专班副组长1名主持喜德县具体帮扶工作,眉山市各县(区)帮扶队员24 名、成都市有关县(区)帮扶队员3 名共同帮扶喜德县。各级帮扶队员责任分工明确,为行业帮扶奠定坚实人才基础,详见表2。

表2 眉山市农业农村系统帮扶凉山工作专班帮扶队员情况表

1.3 各级部门高度重视

四川省级层面,出台指导文件部署帮扶工作,指派省级专班组长总体负责帮扶工作开展。眉山市级层面,市级农业农村部门将帮扶凉山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局党组多次研究帮扶凉山有关事宜,分管负责领导多次前往喜德县实地调研督导,确保帮扶工作有序推进。喜德县级层面,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县委办、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认真研究落实,要求各乡(镇)人民政府为专班提供良好工作、生活环境。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帮扶凉山工作,为行业帮扶奠定坚实政治基础。

2 工作机制

2.1 科学化人员配置

专班按照“1+1”组队模式,即“1 名农业行业帮扶队员+1 名畜牧行业帮扶队员”组队开展帮扶。其中,专班组长在喜德、布拖、普格三县巡回帮扶,农业专班副组长及1 名畜牧帮扶队员派驻至喜德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其他26 名队员每2 人一组分别派驻至喜德县13 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在实现县域“全覆盖”帮扶的基础上,帮扶队员相互配合,共同研究解决当地农业、畜牧产业发展瓶颈问题,产生“1+1>2”的搭配效果。

2.2 多样化帮扶形式

专班采取“2+1+N”帮扶形式,落实“帮扶凉山工作期间原则每年累计不少于3 个月”的帮扶时间要求。“2”即集中帮扶2 个月以上,将每年9—11 月定为集中帮扶月,由眉山市级农业农村部门统一组织帮扶队员前往喜德县开展帮扶,时间不少于2个月。“1”即春耕帮扶1 个月以上,将每年4—5 月定为春耕帮扶月,帮扶队员结合春耕产业需要和派驻单位需求前往喜德县开展帮扶,时间不少于1 个月。“N”即灵活帮扶N 次,在集中帮扶、春耕帮扶期外,经派出单位、派驻单位同意,报专班副组长备案,可继续赴喜德县开展帮扶。

2.3 明确化行动方向

专班帮扶队员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帮扶行动。1)助力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专业特长,通过项目引进、党员服务、农民培训等形式,参与实施当地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农业农村人才等,推动当地乡村产业、人才等全面振兴。2)服务派驻单位。协助派驻单位开展其他农业农村工作,促进当地农业科技创新、农村经济发展。3)提升业务能力。自主或参与撰写当地产业发展规划、技术指南、行业标准等,同时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打造更为过硬帮扶凉山的业务能力。

2.4 常态化日常评价

坚持考勤与考绩相结合,建立眉山市农业农村系统帮扶凉山工作专班日常评价机制。在考勤方面,要求帮扶队员如实记录到岗帮扶时间和主要工作内容;在考绩方面,要求帮扶队员汇总记录下乡开展调研、解决技术问题、参与农业项目、开展农民培训等的数量。创新专班活跃度积分制度,将帮扶活动开展、按期报送材料、信息交流回复等日常表现计入帮扶队员个人积分,将积分作为推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在督促帮扶队员按时到岗、履职尽责的同时,积极发挥日常评价的正向激励作用[2],营造创先争优的良好工作氛围。

2.5 合理化工作待遇

眉山市级农业农村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帮扶凉山工作专班赴喜德县工作的通知》,明确由各派员单位参照《眉山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等政策,据实报销帮扶队员往返喜德县的交通费、住宿费、差旅费,并给予每人每天定额生活补助。合理、充分保障帮扶队员的工作待遇,进一步激发帮扶队员干事创新的热情。

3 进展成效

3.1 技术服务,农民培训

在帮扶期间,专班帮扶队员深入田间助力产业发展,累计下乡调研指导692 次、解决产业问题299 个;走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累计走访群众2 152 人、技术服务430 次。在帮扶期间,专班帮扶队员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培训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1 496 人,将外部“帮扶力量”转化为本土“人才队伍”[3],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农业生产经营本土人才队伍,为当地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有效智力支撑。

3.2 座谈研讨,交流考察

在帮扶期间,专班针对喜德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瓶颈问题,先后邀请四川省农科院、眉山市(县)农业农村部门专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喜德县花椒产业绿色发展座谈”“喜德县红莫镇农业产业发展研讨”等座谈研讨活动5 次,共同会商解决。在帮扶期间,专班针对喜德县冕山镇柑橘产业发展需求,立足眉山市晚熟柑橘产业传统优势,组织冕山镇干部群众赴眉山市仁寿县、青神县交流考察,为当地探索发展柑橘产业提供有力支持。

3.3 农商对接,项目引进

在帮扶期间,专班针对喜德县优质特色农产品销售困难问题,开展喜德县花椒、畜牧产业振兴“农商对接”活动:赴眉山市国家级、省级泡菜龙头企业对接,采购喜德县花椒产品50万元以上;促成喜德县花椒龙头企业在眉山市设置销售点,依托东坡泡菜、调味品销售渠道,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并聘请进出口贸易专家指导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组织眉山市业主赴喜德县采购藏香猪等特色畜产品10万元以上。在帮扶期间,专班积极开展农业投资项目引进:邀请有关企业多次赴喜德县考察,推动“喜德县千亩农业物流园区”项目落地;引进眉山市优秀农业企业家投资建成“喜德县千亩粮经复合产业园”。

3.4 产业示范,党建引领

在帮扶期间,专班积极构建喜德县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帮扶体系:在喜德县冕山镇新桥村建成百亩柑橘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预计盛果期基地柑橘产量250 t左右;在喜德县红莫镇司金村建成百亩水蜜桃产业发展示范基地,预计盛产期基地经济效益120万元左右。在帮扶期间,专班成立临时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努力打造一支思想素质过硬的帮扶凉山“红色队伍”:召开党员大会开展《学习彝海结盟故事,传承民族团结红色血脉》主题宣讲,组织专班党员赴遵义会议纪念馆、彝海结盟纪念馆开展党史教育;举办“尔吉村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座谈”等主题党日活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170人。

3.5 能力提升,思路拓展

在帮扶期间,专班始终注重提升帮扶队员业务能力,促进帮扶工作提质增效:帮扶队员累计分散参加县(乡)各类业务培训、学习146 次,选派业务骨干赴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广校、西昌学院参加能力提升培训17人次。在帮扶期间,专班抽调核心帮扶队员组成调研组,赴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考察一二三产融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产业化发展等典型模式,考察贵州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受什邡市对口帮扶喜德县前方指挥部邀请,赴四川省什邡市考察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农旅融合、美丽村庄建设等先进经验,开阔帮扶视野、拓展帮扶思路。

3.6 建言献策,经验共享

在帮扶期间,专班帮扶队员根据喜德县农业产业发展实际情况,累计撰写产业规划、调研报告、技术指南、发展建议等49 篇,《喜德县冕山镇新桥村柑橘园规划设计建议方案》《喜德县花椒高产栽培技术》等已被当地采纳应用;公开发表帮扶凉山科技论文2篇,成功申报眉山市级社科立项研究课题1 项,编印专班《帮扶凉山工作交流》31期;上报帮扶信息累计在部、省、市、县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网站刊载72 篇(次),帮扶工作经验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4 存在困难

4.1 经费保障局限

此次帮扶,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严格落实帮扶凉山工作经费保障,有效满足了帮扶队员远赴彝区的基本生活要求,确保了专班帮扶队伍结构稳定,为推动帮扶工作持续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目前的经费保障还主要局限在帮扶队员的工作待遇上,暂未匹配专班专项工作经费,导致部分帮扶队员编印培训资料、购买帮扶用品(例如兽药、农药)等的费用无法报销。

4.2 交通条件有限

此次帮扶,喜德县交通条件总体较好,冕山镇、贺波洛乡等乡(镇)在撤乡并镇后镇中设置在喜德县城或周边,所辖红莫镇、鲁基乡等乡(镇)毗邻西昌市,利于帮扶队员下乡、住宿。但尼波镇、洛哈镇等部分乡(镇)比较偏远,最远单向距离县城50 km 以上,山路崎岖,且不具备就近住宿条件,帮扶队员开展帮扶工作需要往返县城通勤,制约帮扶效率。

4.3 专业特长受限

此次帮扶,通过“农业+畜牧”行业帮扶队员组队的方式,促成专班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摸清了喜德县各乡(镇)产业情况,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打下了基础。但由于各乡(镇)产业发展存在较大差异,部分乡(镇)产业需求与所派驻帮扶队员专业特长不相匹配,导致部分帮扶队员在派驻乡(镇)较难开展帮扶工作,只能协助其他乡(镇)开展森林防火、疫情防控等工作。

5 对策建议

5.1 匹配工作经费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在切实保障帮扶队员工作待遇的基础上,建议以市专班为单位每年匹配专项工作经费,主要用于专班在凉山帮扶期间开展各类帮扶活动所需用品的经费开支。例如,开展农民培训所需各类宣传资料、技术手册等的印刷费用,开展入户服务所需各类生产工具、农资化肥等的购买费用。有条件的县(区),可以为帮扶队员集体或个人匹配一定工作经费。

5.2 按需开展帮扶

针对部分偏远乡(镇)道路交通条件有限的现实困难,建议采取“按需帮扶”的原则开展帮扶工作。即偏远乡(镇)根据产业帮扶需要,向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提出产业帮扶需求,专班对帮扶需求进行详细研究后提出工作建议,再安排相应帮扶队员集中前往开展帮扶。同时,将派驻偏远乡(镇)的帮扶队员就近充实到交通条件较好的乡(镇)协助帮扶,确保日常工作不断档。

5.3 改善派驻方式

改善“1+1”组队模式的人员派驻方式,建议采取“按县包片”的方式开展帮扶工作。即帮扶队员以眉山市各县(区)为单位,每个县(区)对应负责喜德县2~3 个乡(镇)的帮扶工作。同时,将偏远乡(镇)分别纳入不同县(区)负责,为“按需帮扶”创造条件。此外,以县(区)为单位进行管理,帮扶队员在多个乡(镇)间跨区域帮扶,能够进一步整合帮扶力量,确保帮扶队员最大程度地发挥专业特长。

猜你喜欢

眉山市专班凉山
交通运输部成立船员换班工作专班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
“你这块凉山的石头”——倮伍拉且访谈
眉山市大学生在线知识付费行为分析
稳岗拓岗凉山就业扶贫拔“穷根”
凉山有了致富金“药”匙
工作专班何以成为基层新负担?
眉山市财政支出与公共服务供给实证研究
继往开来新一中 昂首奋进新时代
——四川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
常州武进区 安全培训实行“专班专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