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高职高专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对策建议
2023-03-22王磊
王磊
(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体育学院 山西晋中 030600)
针对青少年学生开展的体质健康监测,始于2007年《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文件的发布。随着国家教育等相关部门对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的不断深入,围绕健康、全民健康、健康中国等核心理念的高职高专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对高职高专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关注也越来越高[1]。至此,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成为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健康中国理念的指导下,对当前高职高专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进行监测,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体质健康管理对策,具有积极的意义。
1 高职高专大学生体制健康研究
1.1 研究对象
以高职高专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体质健康管理现状为研究对象,以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一至三年级非体育专业学生为研究样本,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与测试,并结合调查分析的结果,探讨高职生群体的体质特点和规律。
1.2 研究方法
该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与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在开始研究的初期,先通过知网、万方等国内外较为权威的学术数据库,以高职生体质健康、健康中国、体质健康水平、体质健康测试、体质健康管理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搜集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分析,了解当前高职高专大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研究现状,借鉴成熟的研究方法、思路与经验,为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并获得数据支持与解决问题的思路。
采用调查与测试的方法,对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3个年级的非体育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体质健康水平测试。测试方法、测试指标、评价标准等均以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为依据执行,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50m跑,以及男生引体向上与1000m跑、女生1min仰卧起坐与800m跑等测量指标[2-3]。
运用专业统计软件SPSS 23.0和Excel表格,对所有学生的体质健康测量数据和基础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法进行处理与分析,了解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变化规律,以及相关因素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1.3 结果描述
1.3.1 身体形态情况
采用身体质量指数BMI指标,对3个年级学生的身体形态进行统计(见表1)。结果显示,一年级学生的BMI指标数值最低,二年级、三年级学生BMI指标数值逐渐升高,这说明学生入学时身体形态较好,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学生超重比例增大,肥胖比例提升。男生与女生间的差异较为明显,女生BMI指标数值略有上升,但身体形态控制较好,超重比例很小,肥胖现象不明显。
表1 高职高专大学生BMI情况(n=786)
1.3.2 身体机能情况
以肺活量为指标来衡量高职高专大学生身体机能情况。结果显示,男生肺活量优秀与良好的比例高于女生,及格的比例则是女生高于男生,且差异显著。此外,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肺活量评级不及格的比例均较低。从不同年级层面来看,各年级的男生肺活量差异不大,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的评级中,各年级间虽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其中,男生肺活量均值约为(4762.09±790.36)mL,女生肺活量均值约为(3169.75±697.23)mL。
1.3.3 身体素质情况
反映高职高专大学生身体素质情况的指标主要选择50m跑、1000m(男)/800m(女)跑、引体向上(男)/1min仰卧起坐(女)、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等指标(见表2)。
表2 高职高专大学生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情况
50m跑:从一年级到三年级,男生50m跑成绩逐年下降,而不及格率则逐年上升。成绩均值从一年级的(7.49±0.92)s变化为三年级的(9.67±0.87)s,不及格率则从1.20%上升到12.96%。女生的50m跑成绩均值变化虽也有差异,但差异不大,仅从一年级的(9.29±0.87)s变化为三年级的(9.78±1.26)s。但女生50m跑的不及格率变化显著,一年级为6.21%,而三年级则达到了31.69%。此外,女生50m跑的整体优秀率始终不高。
1000m(男)/800m(女)跑: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不及格率逐年提高,且变化幅度显著,良好率逐年下降,变化显著。总体上看,男生的不及格率明显高于女生,而优秀率与良好率则是男生优于女生。
引体向上(男)/1min仰卧起坐(女):男生引体向上反映了男生的上肢力量、腰腹力量、背部力量等。从成绩上看,男生引体向上成绩的不及格率较高,且从一年级到三年级逐年提升,而优秀与良好的比例很低,仅不到5%,尤其是三年级的不及格率高达80%以上。1min仰卧起坐反映了女生的腹肌力量。女生1min仰卧起坐成绩走势与男生一样,一年级最高,三年级最低,但与男生不同的是,女生1min仰卧起坐不及格率虽然也随年级提升,但总体不算很高,不足15%。。
立定跳远:反映了学生的弹跳力与下肢力量。结果显示,一年级和二年级的男生、女生的立定跳远成绩是上升的,而三年级出现稍微下滑,这可能与学生三年级时的学习与就业压力大有关。此外,从总体成绩上看,男生和女生立定跳远的不及格率并不算太高。
坐位体前屈:这是反映学生身体柔韧素质的重要指标。男生和女生的坐位体前屈的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柔韧性明显好于男生。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一年级与二年级的坐位体前屈的成绩均较好,而三年级则成绩下滑。
2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管理现状分析
2.1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限制性因素
通过数据分析可发现,目前高职高专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整体不容乐观,主要指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总体上,在校高职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优秀率和良好率较低,而及格线以下的学生则呈现增长的发展趋势。总结起来,高职高专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发展不均衡,力量素质不理想,身体柔韧性与身体机能则表现尚可,但身体形态的发展趋势不理想,超重与肥胖的比例较高。
结合问卷与访谈的情况来看,高职高专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现状主要是由两方面的限制性因素造成的。一是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重视与投入程度,包括对学生体质健康信息的收集、评价、反馈与干预,提供运动场所与设施,开展体育运动指导与监督,营造校园文化等。二是学生自身因素,主要表现为高职高专学生缺乏体育运动的参与意识,参与程度与日常运动量不足,缺乏参与体育运动的技能与习惯,作息规律与饮食习惯不好等,这些都是限制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发展的关键因素。
2.2 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内容
体质测试与体质锻炼是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两项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但体育教师的职能却不能仅局限于这个环节,而应覆盖体质健康测试的前、中、后期,以及体育锻炼的指导与干预[4]。基于此,高职高专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内容应包含以下几方面[5-6]。
一是在校学生体质健康信息采集,包括采集频率、采集方式、信息整理等。二是在校学生体质健康信息评价反馈,即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将问题反馈给体育教师和学生,并给予针对性的体育运动和锻炼指导、干预方案。三是学生体质健康指导干预的落实情况,包括体育课的开展水平、学生课外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体育社团活动与参与等。四是学校提供的体育运动、体育锻炼场所与设施是否满足学生日常的体育运动需求。五是学生体育锻炼、体育运动的参与度情况,以及学生参与的效果等。
2.3 学生体质健康管理问题
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测评所在折射出的问题,以及对体育教师、学生进行交流访谈分析发现,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管理理念认识模糊,对学生的体质健康和体育锻炼不太重视,进而导致管理目的不统一,管理要求较低。二是各管理主体之间缺乏足够的良性互动,未形成管理合力,而且受到学校管理体制因素的影响,自下而上的意见表达渠道不畅通,导致学校领导层对体育教师学生意见的获取有限,致使管理主体依赖硬性政策手段,缺乏软性约束,没有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矛盾调节机制、主体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等。三是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内容不合理,常规管理与基础管理不到位,没有建立系统的学生体质健康档案、体质健康管理平台、运动处方库等。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频率和形式有待进一步提升,且后续管理的持续性与应对性不足。
3 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对策建议
3.1 政策干预,多元主体联动
学校要积极落实国家对高职高专大学生体质健康要求的相关政策文件,加大政策引导与行政干预的力度,教育部门督促学校落实文件,而学校则通过体育课程设置、体育考评体系等管理体育课的开展,建立以体育教师为主导的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小组,强化学生的体育学习、体育锻炼,加强体育课程考核。学生体质健康管理要多元主体联动,形成管理合力,创设多元主体参与的管理路径,并明晰各主体权利与职责,培育各管理主体的参与动机和能力,制定多元主体协作运行机制,并围绕学生体质健康要求制定对应的考评标准与制度,如达到体质健康水平的标准方可毕业等。
3.2 注重管理过程的持续性
学校需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理念,提升体育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的投入力度,运用过程管理模式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提升学生体质健康自我管理的重视程度。学校应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情况、发展趋势、问题分析等要素,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学校应注重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后续的干预和指导,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生体质健康信息管理中心,对学生进行追踪与循环管理,并建立对应的体质健康管理运动处方库,以方案为指引开展团体性常规体质健康锻炼活动。
3.3 丰富管理手段,完善主体功能
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评价制度,以制度为保证发挥管理主体功能,如加强对学生年度体制健康管理方案的评估与审核,对管理主体进行跟踪评价和总结评价,同时体育教师和学生也应积极提出改进意见,对现在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反映[7]。另外,要进一步丰富管理手段,搭建高职高专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平台,包括管理平台与数据采集终端两部分。学校和体育教师应采用多种激励与监督并行的管理方法,认真落实体育课程计划,引导与督促学生做好体育锻炼。比如,建立思想引领、考核监督的制度,调动辅导员、体育社团、学生干部的引领监督积极性等。
3.4 整合资源,文化熏陶
学校和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体育公共课的合理作用,深入了解学生对体质健康锻炼、体育活动参与等方面的实际需求,然后结合学校实际增设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课程,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锻炼的普遍指导与重点关注。要积极营造体育文化的校园氛围,在体育教师的组织下,举办学校、院系、班级等不同层次的文体、健康活动,创建健康生活的文化氛围,通过实际行动影响学生的体质健康锻炼意识,增加体育锻炼时间,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
4 结语
各管理主体应深入了解和掌握高职高专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与发展趋势,认真总结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方案,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管理,采用多种手段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