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国战略下高校体育文化评估体系构建
——山东省高校为例
2023-03-22杜兆斌李艳霞
杜兆斌 李艳霞
(1.山东农业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泰安 271018;2.泰山护理职业学院 山东泰安 271000)
体育强国战略提出,到2035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5%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m2,《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超过92%。国家相应地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措施[1]。教育部发布的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显示,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3.71万所,在校生2.89亿人[2]。高校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在校接受的体育健康教育、形成的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体育文化修养、体质健康合格程度以及培养的体育人口数量都直接关系着体育强国战略的实施。因此,研究了高校的体育文化建设体系,并通过自我评估的方式来督促相关工作者科学化布局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体育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全民健康、体育强国等一系列建设的有力保障和促进,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校园体育文化就是学校广大师生在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体育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3]。通过搜索国外高校体育文化的研究发现,尽管国外高校体育文化氛围比较好,但查阅到的文献资料并不多,且其研究往往侧重体育标识、标志性体育人物、男女运动员平等、运动哲学和体育口号等,而在大学体育文化的评估情况及精神层面涉及较少。国内近10年关于体育文化包括校园体育文化的研究成果很多,主要集中在: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特征、功能、结构,以及校园体育文化与历史传统,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精神,构建校园体育文化的意义与作用,校园体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途径,校园体育文化与终身体育意识,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校园体育文化的前景分析等方面。但从评估角度出发,对高校尤其山东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情况评估体系的研究成果更少,山东高校在全国所占比重较大,研究价值较高。
1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截至2021年9月30日,教育部公布山东省共有153所普通高等学校,70所普通本科高校,83所普通专科高校。根据学校所在地经济收入,分为高、中和低3个等级;学校涵盖了部属院校、省属院校、地方院校、高职高专等不同层次,共选择普通本科院校20所,专科院校22所。
1.2 研究方法
1.2.1 通过文献资料法
该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于体育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校园体育文化等概念及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
1.2.2 问卷调查法
初步编制了包含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和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42个的专家问卷及高校体育负责人调查问卷。该研究采用特尔斐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和建构,采用问卷方式对选定的一组专家进行意见征询,经过反复几轮的征询,专家意见趋于一致,进而得到了对未来的预测结果,共调研体育文化方面的专家15人。问卷设计按照重要、较重要、一般、较不重要、不重要分别赋予5、4、3、2、1分值,平均数低于3的指标原则就要进行反复推敲或者删除。最后一轮对选定的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29个具体指标进行权重打分,得出最终指标体系。高校体育负责人问卷42份,回收42份,有效42份。对专家问卷内容、结构、问题的明确度进行评分,得出有效度为87.9%;问卷间隔2周进行小范围重复测试,对结果进行统计评价,得出问卷的可信度为92.4%。
1.2.3 重点走访
走访部分学校,与相关专家或学校体育工作负责人进行交流,专家和负责人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1.2.4 数理统计法
该研究运用定性定量综合集成的方法确定权重,即采用AHP法,同时为了计算方便,在此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专家咨询,将各指标权重取为最接近的整数。最后由专家对四级评分标准中的语言文字及具体数值修改后定稿。建立了高校体育文化评估指标体系后,就山东省部分学校进行了试评估,结果证实了山东省高校体育文化评估体系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被评估学校均表示看到了不足之处,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物质文化建设评估指标情况
我国高校的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原本就比较薄弱,1999年各高校开始扩大招生,在校生人数大幅增加,给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所以体育文化方面的专家也不例外地认为目前山东高校体育文化评估中物质文化部分的比重还很大,赋予了和制度文化同等的权重0.35(见表1)。物质文化一级指标又确定了4个主要的二级指标,分别为场地场馆设施、体育图书资料、体育经费投入情况、个人消费,分别反映了国家、学校以及个人对体育文化建设重视的程度。
2.1.1 场地场馆设施
体育场馆是学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载体育文化行为的基本物质文化形态,渗透其中的体育运动精神以及相关的艺术形式和社会心理,共同构成了整体的、复合的文化属性,表现出多层面的品质特质,对学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是学校文化快速发展的标志性建筑之一[4]。专家评测场地设施这个二级指标在物质文化4个主要影响因素中排在第一的位置,权重为0.32(见表1)。然而在三级指标中,排在第一的并非人们想象的场馆设施这些固定资产,而是场地场馆设施的利用率和人均占有的锻炼面积,权重分别为0.32和0.31。
通过座谈,多数专家谈到这是因为山东目前体育场馆建设理念上的一个误区,在相当数量的院校领导头脑中,存在着“非大型、非标准不修”的观念。在进行场馆建设规划时,过多地考虑了为“竞技运动服务”的功能,而较少考虑“教学、健身、娱乐”的功能,使体育场馆建设成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在我国当前的国情、校情下,不能忘了发扬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精神,要根据学校的规格、层次、服务面去规划设计,量力而行,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逐步改善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水平。学校如果属于教学型一般院校,没有高水平运动的任务,也就没有必要建造高标准的比赛馆,要基于全体师生的体育课教学、课外群体活动等实际需要建造经济适用的练习馆或其他体育场地设施。重视体育文化建设在于能够满足多数学生的体育需求;而场地场馆设施项三级指标中的体育标识物(体育场、体育馆、体育塑像、体育宣传栏),专家仅给予了0.09的分值,这是因专家普遍认为我国体育文化建设的水平和国外相比还很低,能够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是当务之急,体育塑像等标识将会是未来追求的方向。
2.1.2 体育经费投入情况
体育经费投入的权重为0.31(见表1),仅次于场地设施。体育经费投入是学校体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体育经费投入占教育经费的比例反映了该校对体育文化建设重视的程度,是专家确定此评估指标的重要依据。体育经费多,学校才能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体育群体竞赛活动,体育文化建设才能日新月异。
2.1.3 个人消费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用于体育活动以及相关方面的消费[4],它包括参与各种体育健身训练、体育活动等参与型体育消费,观看各种体育比赛、体育表演等观赏型体育消费,以及购买体育服装、运动器材、体育书报、体育彩票等实物型体育消费。随着体育产业化步伐的加快,体育个人消费也越来越高,体育消费水平从侧面反映了一个地区、一个学校精神文化生活的水平,专家赋予个人消费0.24(见表1)的权重值。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是学校体育教学、群体活动、竞赛组织等多方面活动参与程度的写照,侧面反映了学生对体育观的认识程度。
2.1.4 体育图书资料
学校媒体对体育知识和体育信息的传播,不仅可以增强人们对体育的关注程度,营造浓郁的体育氛围,还可以通过体育运动员克服困难为国争光的事迹来激发高校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同时,引导高校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体育书籍是传播体育系统知识的重要途径;随着网络化水平的提高,学生越来越多的知识通过网络资讯获得,这与专家评估中要求建立相关知识网站的要求是一致的。
2.2 体育制度文化建设评估指标情况
“制度”即由规则调节着建立起来的秩序[5]。因此,校园体育制度文化是由人类在体育实践中建立的各种体育规范所构成,作为一级指标,专家评定为0.35,其权重达到了与物质文化同等重要的程度。可见,制度文化非常重要。它是大学体育组织和体育意识的集中表现,包括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课外锻炼、体育竞赛、体育社团、体育知识讲座以及体育交流等一切与体育有关的组织管理和规章制度。高校校园体育制度是体育教学顺利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有效实施以及体育物质得到充分利用的重要保证。
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在学校体育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方面具有关键性作用。二级评估内容(以权重分值的大小排序)确定为体育教学的执行情况(0.26)、体育团体建立与管理(0.19)、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0.18)、体育知识传播的经常化(0.14)、体育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0.12)与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执行情况(0.11)6个方面的指标(见表1)。
表1 高校体育文化评估体系指标及权重
续表
续表
续表
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专家毫无疑问地将其排在了第一位;对于体育社团和课外活动的组织,专家以发展的眼光看事物,认为将来的课外活动完全可以由体育社团来组织,充分调动体育社团的积极性,发挥其功能,是目前国家提倡大力发展民间力量来办体育的指导理念,作为高校体育社团,体育教师只需要指导其工作即可;体育知识的传播及体育健身知识掌握程度在高校需要提升的空间还很大;国家体质健康测试虽然在教育部的评估指标中具有一票否决权,然而本次专家调研权重排在最后,这与测试数据的真实性和健康测试的执行力度欠缺有关。
2.2.1 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部规定在校学生必须要执行的健康教育,是实施体育基本知识、体育基本技术技能,培养优良品质的主要途径,这一期间也是目前我国大学生接受系统体育知识教育的最后时期。体育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和教学效果是反映体育教学好坏的主要指标。专家选择了在校期间的体育教学时数(0.39),见表1所示。这是学生健康教育的基本保证;体育教学项目种类(0.36),项目数量反映了学校对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和能够开展体育教学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必备条件;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播比例(0.25),理论知识是学生树立体育意识、学习健身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露天体育教学时的教学机动。选择包括了体育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实践教学项目和时间保证3个指标来评估体育教学的三级指标,是科学的、合理的。
2.2.2 体育团体
体育团体即指高校中的各种体育社团。校园体育社团是指学生自愿组成,自主管理,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以体育运动(活动)为目的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6]。高校体育目前处于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交融创新发展时期,各种类别的体育项目社团日新月异,吸引了众多活泼好动的大学生,体育社团由于具备完善的章程、规范的制度被体育文化专家们给予了0.19的权重值,可见其对于体育文化发展的显著作用。在体育社团数量及体育社团举办的活动次数和社团人数2个指标上,专家更加倾向于后者,可见有作为远比形式重要。
2.2.3 课外活动
课内外一体化是多年体育工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课外体育项目活动脱离了体育教师的控制。除学校大型运动会和学院要求的课外辅导任务外,观看比赛、学院级体育竞赛活动等,学校团委、学生体育部或体育社团都可以自行组织开展,体现了新时代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新时代体育观。
2.2.4 体育知识传播
该处的体育知识传播与体育教学中各项目教学中的理论课技战术知识不同,仅限于针对全校师生的体育学术讲座,包括学生比较关心的减肥、健身健美、健身方法、体育保健、运动损伤的防治、体质测量与评价、运动美与体育竞赛欣赏等,以及对学生切实关心、关注的体育领域进行专业化角度的探索与传播。专家评测体育专题讲座制度由知识渊博的体育人士来传授,对于提升学生体育精神层次的修养作用较大,给予了0.14的权重值。
2.2.5 管理制度与国家体质健康测试
体育制度文化中的管理制度主要指对体育教学的目标规划、体育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高水平队伍或者普通学生运动队的建设情况。好的体育制度文化建设应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近期及中长期的体育规划目标。专家得出的评估权重结果是,体育教学有关的制度建设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健全是各项制度建设中的首要任务,为0.31的大比例权重,充分体现了高校目前的体育文化建设依然应该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排在第二的是普通学生的运动队建设0.25,再次才是高水平运动队建设0.23,座谈中了解到并非是前者比后者更重要,而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评估应该是以多数学生,即普通学生的运动队为主,同时也不能磨灭部分具有招收高水平运动员资质的高校中高水平运动队对体育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
体育教学目标中的远景规划与近期规划分值最低,权重为0.21,主要原因是多数学校只要是有体育教学的,体育规划情况差别不大。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是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要求在校大学生执行的每年一次体质健康测试任务及数据上报工作,作为一个二级指标,仅得到0.11的权重,排在了制度文化建设中的最后,这与测试工作中存在的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有一定的关系,尽管国家要求的达标标准较以往有所下降,仍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无法在毕业时合格,肄业处理等系列管理规定一直没有很好地执行下去,造成体质健康测试只是一种具有一定督促学生锻炼作用的数据化测试过程。
2.3 体育精神文化建设评估指标情况
高校体育精神文化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中,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积淀、整合和提炼出来的,反映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意识的总和,是校园体育精神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的反映[3]。它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核心。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对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和提升校园整体文化建设水平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不仅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素质的全面发展,还能够提高学校的办学影响力,提升学校的社会竞争力。众多关于高校体育精神文化的研究中除了涉及表格中的4项外,还有体育目标、体育知识、体育宣传等分类。研究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的成效后,专家最终确定避免与体育物质文化和体育制度文化中的内容重复,认为对体育思想观念、体育精神理念、体育风尚、体育道德4个方面进行评估即可,另外增加了终身体育意识物化后的2个三级指标,即体育人口数量和体育特色项目数,来综合评估学校的体育精神文化建设情况。
在体育精神文化评估指标里面,专家对增添的终身体育意识二级指标给予了最高的权重值(0.26),如表1所示。专家认为一个学校真正的体育人口比例是体育精神文化建设必须的基础条件,并赋予了0.6的三级指标权重值,同时肯定了一个体育人口众多的高校必然会存在一定数量的特色体育项目。在选择的4个具有代表性的体育精神文化指标中,体育思想观念为0.21,排在了首位。专家认为,目前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建设必须先让所有的师生都知道坚持科学体育锻炼的好处,在内心真正激发自我要求锻炼的积极性。其次是体育风尚,权重值为0.19,内心有锻炼的需求并且能够自觉坚持锻炼,进行科学锻炼,掌握一定的锻炼知识才能不断提高体育精神文化氛围。再次是体育精神理念和体育道德2项,只有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才能够进行拼搏进取、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等优良品质的培养。而体育道德排在最后,目前体育竞赛中确实存在不良道德现象,改变这些不良影响还需要广大师生的不断努力。
3 结论及建议
高校校园文化评估体系通过专家调研、多次筛选论证,最终确定为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5个、三级指标29个。根据专家打分,通过AHP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每级指标的权重,方便科学、合理地最后确定评估总分。打分项共分为了4个级别,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每个级别都给出了具体的数据或区间,操作简单易行。
通过评估体系的构建研究发现,体育文化建设的3个层面是相辅相成的,不同的时期发展重点会有所不同,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成果。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二者不会偏离太大。因此,在投入物质建设的同时,精神文明的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这正是和国家要求的学生应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重心是一致的。
动态使用研究所得的评估体系表格,不同经济收入的地区和在校学生人数的多少会有所不同,建设过程中应该和本校的经费保持步伐一致,严格按照专家评定的比例和权重进行实际建设。
评估体系中的内容是广大师生在体育工作中涉及的,如体育教学、体育训练、群体活动、体育学术报告、体育环境、国家大学生健康测试等工作,希望有志之士能够依据表格中的内容查缺补漏,不断完善。依据专家给出的综合权重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由于研究时间仓促,问卷调研的范围涉及面及专家人数等有限,评估指标在具体应用中会有一定的误差,建议灵活掌握,切勿死板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