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

2023-03-22陈昱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居家情况强度

陈昱

(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镇江 21200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人群普遍易感染。新冠肺炎流行期间,由于该病在人群密度大的地区极易传播,对肺和免疫系统影响大,为了防止病毒感染和扩散,国家建议民众居家隔离[1]。居家锻炼是特殊时期、特定人群的主要健身方式,疫情结束后仍会成为一部分群体的主要健身方式[2]。科学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是有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基于运动免疫学和流行病学理论基础,了解疫情期间学生居家锻炼情况,科学指导居家锻炼,对促进学生强身健体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居家锻炼情况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等学术平台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

1.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网制作问卷,问卷经过信度和效度检验,以微信推送的方式进行调查。选取镇江、南京、扬州、苏州、西安、北京、武汉等地的高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由所在城市高校体育教师向学生班级群在线推送问卷,共发放和回收问卷1464份,有效问卷1464份。

1.2.3 数理统计法

通过问卷网收集、统计数据,运用SPSS 20.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疫情居家期间大学生居家锻炼情况分析

2.1.1 居家期间体育锻炼认知、心理状态及参与度分析

由表1可知,认为居家锻炼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人数占比最高,为69.8%,其次是认为居家锻炼能调节情绪的人数,占比为56.9%,认为可以调节生活情趣的占比为39.2%,有10.7%的人认为居家锻炼没有影响。其中,男生的认知积极程度高于女生;不同风险地区认知积极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中风险地区、低风险地区、高风险地区;不同年级认知积极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研究生、三年级、二年级、一年级、四年级。

表1 疫情期间参与居家锻炼带来的影响

由表2可知,疫情居家期间,学生的心理状态总体处于平和状态的,占比为90.8%、产生焦虑的人数占比为6.6%、抑郁的人数占比为2.3%、产生恐惧的人数占比为0.3%,不同性别和风险地区的整体情况与总体情况类似,其中,不同风险地区显示出随着风险等级增高,焦虑和抑郁情况递增的特点。

表2 疫情居家期间的心理状态情况

由表3可知,疫情期间,87.0%的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其中,64.2%的学生偶尔锻炼,经常锻炼的占比为22.8%。学生中男生锻炼的比例高于女生;不同风险地区的学生锻炼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低风险地区、中风险地区、高风险地区;不同年级学生锻炼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二年级、研究生、三年级、一年级、四年级。由此可见,疫情期间学生由于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对锻炼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的认知程度较高,但经常锻炼的学生比例不高。

表3 疫情居家期间进行体育锻炼情况

2.1.2 居家锻炼时间、知识获取途径及锻炼方式情况分析

由表4可知,疫情期间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时间选择晚上的最多,总体占比为38.7%;其次是下午,占比为33.9%;其他依次为清晨和上午。不同性别学生同样是选择晚上锻炼得最多,其次男生选择下午、女生选择清晨排第二。

表4 疫情居家期间锻炼时间的选择情况

在居家锻炼方式的选择上(见表5),看心情随便锻炼的人数占比最高,总体占比为46.2%,其次为跟手机APP锻炼的人数,占比为41.6%,其他依次为自己定计划锻炼(38.6%)、跟学校体育网课练(31.6%)、跟电视等媒体视频练(28.0%)和其他方式锻炼(1.3%),呈现出随意性大、计划性不强和选择多样化特点。

表5 疫情居家期间锻炼方式的选择情况

从学生居家锻炼获取理论和实践知识的途径来看(见表6),学生自己上网查询的人数占比最高,为66.2%,其次为学校网课途径,占比为50.8%,通过电视等媒体获取知识的人数占比为35.5%,通过父母朋友获取知识的人数占比为26.4%,凭自己经验进行锻炼的占比为14.4%。不同年级学生理论和实践知识获取途径排序也和整体情况相同。可以看出,疫情期间各高校均开设了体育网课,成为学生获取科学锻炼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学生选择跟着网课锻炼的占比为30%左右,比例不高,约束性不强,效果不理想,体育线上教学的效果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3]。

表6 疫情期间居家锻炼理论和实践知识的获取途径

2.1.3 居家锻炼频率及锻炼时间情况分析

由表7可见,疫情居家期间学生锻炼频率整体情况中,每周锻炼1~2次的占比最多,为34.8%,其次为每周锻炼3~4次,占比为30.6%,锻炼次数不固定的占比为23.7%,锻炼5~7次的占比为11%。不同性别中,男生每周锻炼3~4次的占比最多,为34.6%,其他依次和整体情况相同;女生有差异,每周锻炼1~2次的占比最多,为37.5%,其他依次为锻炼次数不固定(28.9%)、锻炼3~4次(26.6%)、锻炼5~7次(7.0%)。不同风险地区中,高风险地区每周锻炼3~4次和锻炼次数不固定的人数最多,占比均为44.4%,其他风险地区依次和整体情况相近。不同年级中,除三年级排序不同,为每周锻炼3~4次的人数最多,占比43.1%,排名第二的为每周锻炼1~2次的人数,占比29.3%,排名第三的为每周锻炼5~7次的人数,占比13.8%;其他年级和整体情况相同。可以看出,76.3%的学生每周都参加1~2次及以上的锻炼,每周进行3次以上科学锻炼的比例不高,仅为41.6%;男生每周进行3次以上锻炼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不同风险地区中,中风险地区每周进行3次以上锻炼的比例高于低风险和高风险地区;不同年级中,三年级每周进行3次以上锻炼的比例最高,占比56.9%,其他依次为二年级(43.8%)、一年级(39.1%)、四年级(37.9%)、研究生(33.3%)。

从居家锻炼时间来看(见表8),每次锻炼时间在30min及以下的人数最多,占比50.1%,其他依次为30min以上且60min以下(43.3%)、60min及以上(6.6%);不同性别和不同风险地区排序情况和整体情况相同;不同年级中,除一年级和研究生排序和整体情况相同外,其他各年级均为每次锻炼30min以上且60min以下的比例最高,其他依次为30min及以下、60min及以上。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编写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健康教育手册》倡议,疫情期间以个人居家锻炼为主,每周至少运动3次,累计运动时间在150min以上[4-5]。可见,疫情居家期间50%的学生每次锻炼时间少于30min,运动量偏小,影响锻炼效果。

2.1.4 居家锻炼项目选择情况分析

由表9可知,疫情居家期间,学生选择最多的锻炼方式是力量及有氧健身项目,占比为55.6%,其次为健身操项目,占比为28.6%,跳绳位居第三,占比为28.4%。男女生在项目选择上略有差异,男生选项最多的是力量及有氧健身项目,占比69.5%,而女生选择最多的则是室内散步;男生选择第二多的为室内散步,占比33.5%,女生为力量及有氧健身,占比41.4%;男生位列第三的是室内跑步,占比为30.4%,女生为健身操,占比39.8%。不同风险地区的项目选择,由高到低依次为力量及有氧健身、室内散步、健身操。可见疫情期间学生居家锻炼项目选择的偏向以有氧运动及简便易行的运动项目为主。

表9 疫情期间居家锻炼项目的选择占比(%)

2.1.5 居家锻炼运动负荷情况分析

由表10可知,疫情居家期间,学生总体的锻炼负荷以中等强度占比最多,为46.7%,较低强度排列第二,占比为32.2%,轻微运动位列第三,占比为12.45%。男、女生前两位的强度选择与总体情况相似,第三选项中男生选择较大强度,而女生选择轻微运动。不同年级学生中,选择中等强度的人数最多,且三年级以上的高年级学生中,选择中等强度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年级学生;其次是选择较低强度的比例。运动免疫学领域的研究已证实,不同强度的运动对机体免疫机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规律性的适中强度体育锻炼可以提升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对感染性疾病的抵抗能力。而一次性大负荷运动或长期大强度运动训练则对机体免疫功能产生非常强烈的抑制作用,导致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增加,即容易发生运动性免疫抑制[6-8]。由此可见,学生居家锻炼时,选择中等运动负荷的人数占比不高,影响锻炼效果。

表10 疫情居家期间锻炼强度情况

2.2 疫情居家锻炼的影响因素分析

由表11可知,疫情期间学生居家锻炼的主要影响因素中,自身对锻炼的兴趣占比最高,为64.5%,家中场地受限位列第二,占比为54.9%,缺乏合适的锻炼器材排在第三,占比为42.6%,其他依次为缺乏锻炼氛围(35.7%)、影响邻居(30.0%)、缺乏科学锻炼指导(23.8%)、缺乏健身知识(18.8%)、锻炼效果不佳(16.3%)、家人支持(14.9%)及其他因素(0.8%)。综合分析,疫情期间学生居家锻炼的影响因素中,自身主观的锻炼兴趣和习惯驱动是最主要的动因,其次受到场地、器材和氛围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表11 疫情居家期间影响居家锻炼的主要因素占比(%)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疫情居家期间学生对居家锻炼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的认知程度较高,心理状态总体处于平和状态,但随着风险等级的增高,焦虑和抑郁情况递增。

疫情居家期间学生经常锻炼的比例不高,锻炼时间以晚上最多,其次是下午,两者占比超过70%;锻炼方式选择上呈现出随意性大、计划性不强和选择多样化特点;网络查询、学校网课及电视媒体锻炼是理论和实践知识获取的主要途径,体育网课效果不理想。

76.3%的学生每周居家锻炼1~2次,每周锻炼3次及以上的比例不高,仅为41.6%;50.1%的学生每次锻炼时间为30min及以下;在锻炼项目的选择上,以力量及有氧健身等简便易行的运动项目为主,运动负荷主要选择中等和较低强度;整体运动量偏小,影响锻炼效果,锻炼科学性有待提升。

居家锻炼的影响因素中,自身主观的锻炼兴趣及习惯是最主要的动因,其次受到场地、器材和氛围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3.2 建议

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利用体育网课、公众号推送等宣传手段,加强科学居家锻炼对增强人体免疫能力、调节心态帮助的宣传和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认知。

加强疫情居家期间体育网课、线上体育竞赛的科学设计及管理,努力发挥体育课程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利用各类线上体育锻炼APP在学生居家锻炼中的辅助和监督作用,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等权威机构的建议和运动性免疫的相关科学理论,科学锻炼,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从居家生活方式、心理、营养、锻炼方法及运动负荷控制等方面,设计出符合居家锻炼实际的锻炼和考核方案,提高学生居家自觉锻炼的意识和积极性,有效促进大学生居家锻炼效果。

加强适合居家锻炼的各种体育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提高居家锻炼的趣味性、实用性、智能化和安全性,促使居家锻炼安全、健康、科学。

猜你喜欢

居家情况强度
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在房建中的应用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staycation居家假期
Vortex Rossby Waves in Asymmetric Basic Flow of Typhoons
微生高的往事
地埋管绝热措施下的换热强度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