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的内涵、本质特征及价值探索

2023-03-22索文亮张劲松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特征精神思想

索文亮,张劲松

(吉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

文化自信的培育不仅关系到当前社会发展中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对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以及本质特征进行认知和了解,也是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工作开展中明确目标、把握方向的重要条件。因此,本文立足于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和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明确文化自信培养和建设的现实价值,为更进一步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起到针对性的引导作用。

一、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

第一,文化自信要以文化认同和心理认同为基础。从广义的文化自信概念上来讲,所谓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一个独立的民族、一个独立的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一种肯定和认同。只有具备了这种信念上的认同感,才能够更进一步地对此种文化的生存能力、生命力保持坚定的信心和信念。具体到个人感受上来讲,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其自身的文化自信主要体现在其对所处国家的传统文化思想认知价值观体系以及社会环境的认同感,并进一步体现在信任、珍惜和尊敬这种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方面[1]。对于个体来说,文化自信强调的是个体从思想和精神层面所获得的一种主观感受,拥有强烈文化自信的民族和群众,才能够具备改变环境、创新社会环境、优化个人思想认知、提升个人思想政治觉悟水平的能力。国家的发展建设有了人民群众良好思想认知的支撑,也才能够获得根本上的、具有可持续性的稳定发展状态[2]。

第二,文化自信属于一种坚定而明确的心理特征。只有心理层面产生认同感和正向的认知,才能在实践中付诸行动。因此,文化自信在概念维度上还属于一种个体的具有自觉性的心理认知状态[3]。从宏观上来讲,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建设都会使不同阶段的社会文化环境发生一定的变化。而文化自信则强调作为生活在一定文化环境中的个体,在组成群体后,能够随着社会发展、国家建设的变化适应新文化的融入,并同时增强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责任感。从而以一种具有包容性的心态和主观态度和平稳客观的自身状态,对文化内涵文化资源进行看待和理解[4]。且这种看待和理解是从积极的角度作为切入点的。只有群众能够保持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本质内容的认同感,文化自信的培养才有更加良好的土壤和基础,文化自信价值以及文化认同感的价值才能在实践中获得更加充分的体现。最终,这些优势和特征都会为文化自信的树立和培养起到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

二、文化自信的本质特征

第一,主体性特征。文化自信的主体性特征主要是指,无论是文化宣传还是文化环境的营造,从本质上来说,都需要以文化自信建设的主要对象群体、个人为基础。而文化本身,处在客体的位置上[5]。人作为独立个体时,不仅是其生命个体的物质存在,也属于社会环境中独立的精神和思想存在。人既在社会环境中以独立的个体形式生存,也通过聚集的方式激发群体上的思想引领、舆论引导、文化引导的作用。因此,文化自信在树立和构建的过程中也具有典型的主体性特征。是以人为主体,对文化内容进行宣传推广,并且鼓励人通过群体的力量将文化内涵付诸实践的过程。从个体追求上来讲,文化本身属于精神追求的层面,一个生活在群体环境中的个人,需要通过不断地丰富个人的思想认知和精神世界,获得个人的精神需求和思想需求的满足。而文化自信的本质特征中主体性的特征与个人这一个体以及个人组成的群体的精神和思想需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这也是文化自信培育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主要内在动因[6]。关于文化自信主体性特征的体现,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人这一个体来说,其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个人的主体性功能是实践活动能够落实执行的内在动力。而主体的发展和完善也需要通过参与实践活动达到预期的目标。由此可见,精神和文化本身就是作为人这一独立个体所具备的特殊性、本质性和典型性的特征。人在参与实践活动中的实践能力提升,本身就是其主体性功能得到发展的表现。而文化是实践活动组织开展的重要精神力量,文化的产生也与人们实践活动组织落实中的思想认知变化、经验总结具备非常密切的关系。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文化是人实现个人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和个人精神思想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可见,文化自信本身,需要以一个独立的主体作为支撑力量,并且通过主体的精神思想维度的反馈体现出文化自信的价值[7]。二是文化自信的体现,还可以通过人的价值发展和自身发展状态进行观察和体现。从逻辑关系上来讲,人的主观需求是其参与实践活动的重要动力,也是人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目标。回归到宏观的社会环境层面分析可知,人们的物质生活状态和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层次,在这种状态下,精神和欣赏维度的价值实现和追求成为现代社会主流的价值追求内容。而文化思想精神本身具有典型的个性化和主体性的特征。不同的个体对文化的理解、文化的呈现以及文化的感知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是进一步形成文化连接个性化状态的主要动力。

第二,指向性特征。关于指向性的特征,与人的个性化特征紧密相关。人作为区别于动物的独立个体,其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和个人的价值认知指向性。在社会生活领域,人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人们所受到的文化教育、人们的原始家庭结构都会对其价值取向起到一定的促进和影响作用。因此,其对于宏观文化氛围、文化内容的认知也会因此产生差异。在社会宏观背景下,这种差异使得文化自信具备基于独立个体的显著的指向性特征。人类会在个人目标的驱使下,更加具有指向性地投入差异化的实践活动中,并且通过实践活动实现个人需求的满足[8]。因此,文化自信本身也必然是带有指向性的存在。从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发展进程的角度上来说,不同的历史主体,在相应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发展条件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实践价值目标和认知。这也是文化本身具有时代特征的主要原因。

第三,象征性特征。文化自信对文化主体来说,是体现民族文化价值和生命力的肯定表现。若对这种认同和肯定进行具象化的分析,可将其解读为知识价值、思想观念的抽象性的概念属于精神范畴的主要内容。且从本质上来说,文化基于其多种不同类型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内涵上本身就具有抽象性和丰富弹性的特征。只有借助具体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价值体系等多方面的载体,才能得到非常显著的体现。而无论是文化语言、民俗、风俗习惯,都是具有象征性的载体,是对地区性的文化和民族性文化传统道德的一种思想维度的象征和引导。人们只是通过更加具有具象性的元素和方式,才能确保这种象征意义得到具体体现。而象征性特征还体现在人民群众对文化象征意义的针对性认知和渗透性认知。随着现阶段传统民族文化逐步向现实化和符号化的方向发展,文化自信的象征载体也更加多元而丰富。人们寄托在具体文化符号上的精神和思想认知,也可基于不同的载体得到统一体现。透过实践中的载体体现文化自信,是文化自信象征意义的最为典型的体现[9]。

第四,包容性特征。包容性特征主要是指文化本身具有多元化的侧重点和主要内容,文化交流也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在文化自信的基本特征方面,也基于多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包容性。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够在复杂的文化环境中得以生存,获得强大的生命力,与其本身的包容性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和融合是必经的过程。而经过碰撞和融合,文化本身的内涵也才能够得到丰富。文化的发展和更新也需要通过交流和沟通达到预期的效果。从我国的传统文化角度分析,我国属于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文化发源都有非常典型的差异。文化的包容性体现在多元文化出现后,经过碰撞和交叉实现了互通与融合。对多种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文化用一种交流沟通、包容发展的态度和状态,促使其更好地发展和完善。而从发展完善的角度上来说,文化自信的内涵要得到层次上的提升和整体状态上的发展和完善,就更需要通过文化交流的方式,为创新发展路径寻找新的发展切入点奠定基础。这种需求,也意味着文化本身的包容性要达到一定的层次。在新的思想新的实践路径出现后,能够用一种包容吸收的态度和状态,为自身的发展起到促进推动作用。

三、文化自信的当代价值

第一,文化自信具有增强我国民族文化软实力的价值。文化维度和思想维度的发展,是我国民族文化发展建设的重要动力,也是体现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条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格局多元化的发展模式的推进,文化融合、文化交流已成为当前国家发展过程中外交能力体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从本质上来说,精神上的动力更加具有持续性和坚定性,是支撑国家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只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能够基于本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坚定信念、形成统一的价值取向,文化软实力才能得到针对性地提升。而这对于宏观政策的推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民众自信状态的维持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另外,文化本身的生命力也能够基于强大的群体性支持和思想精神维度的认同达到更高的水平层次。只有来源于精神和思想上的动力在充分性和坚定性上达到一定的程度,文化的感染力、文化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才能得到根本性的提升。树立文化自信会使得整个国家的人民群众,在思想上更加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更加信任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的趋势和方向的重要方法。而从文化软实力体现的角度上来说,以各种不同类型实践载体为基础的文化传播活动、文化艺术交流实践活动,是体现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又一个重要途径。当国际友人看到、感受到我国丰富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多样的形式后,其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扎实程度就能够做到有一步的认知和了解[10]。

第二,文化自信能够有效应对多元文化的冲突矛盾。独立而全面的文化自信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与载体是我国应对外部环境中异质文化冲突的重要动力。在世界格局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前提下,各种不同类型的价值观念认知体系,以及文化发展源流,都在开放性、包容性更强的世界格局范围内得到了发展呈现,但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碰撞和矛盾冲突。坚定我国文化自信,对于解决本土文化与意志文化之间的冲突矛盾有非常重要的应对作用。只有在精神和思想认知上坚持正确的文化认知方向和价值认知目标,才能够在复杂多元的思想环境价值体系认知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沿着正确而具有适宜性、合理性的道路推进个人的发展。而个人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发展也同样起着决定性的推动作用。树立文化自信从本质上来说,是处理好本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关系的重要能力。

第三,文化自信有利于更大范围地传播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传播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是我国公民应当承担起的重要责任。有了坚定的文化自信,才能在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过程中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并且在传承传播的过程中,应结合实践中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找到更加适当的切入点和更加有效的方法完成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任务。文化自信的树立,也能够通过传承传播行为和传承传播实践工作的开展获得更加良好的效果。以当前高校教育,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等多个领域的工作开展来说,无论是渗透在教育领域工作开展中的传统文化传承传播,还是立足于不同区域的传统文化资源履行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责任和义务,都需要相关的教育引导者、当地的人民群众具备充分的文化自信和坚定的民族文化信念,以便承担起文化传承传播的重要责任。

第四,文化自信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走向新征程。在长期的国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文化自信是具有强大支撑力量的精神维度的重要内容。在文化自信培养和文化自信树立的过程中,社会主义建设也需要文化自信作为精神上的滋养动力。因此,在具体实践中,树立文化自信、培育文化自信是确保基层群众以及承担社会建设、国家发展建设重要责任的青少年群体、专业技术人员立足于实践,为社会主义建设国家发展提供动力的必备条件。只有文化自信的建设效果和文化自信的内涵认知达到更加深入且具有实践意义的状态,才能促使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社会主义道路在推进的过程中更具有创新性、发展性和有效性。

四、结语

文化自信具有丰富的本质内涵,且其在实践中也体现出了与现代社会发展具有统一性和匹配性的多方面特征和价值。就现代社会发展建设而言,应当积极利用文化自信、培养文化自信、树立文化自信。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氛围,为国家社会发展的良好状态提供重要的支持。

猜你喜欢

特征精神思想
根据方程特征选解法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思想与“剑”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