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提升基层党组织社会动员能力路径探索

2023-03-22刘晓霞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动员党组织群众

张 鹏,刘晓霞

(吉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社会动员作为一项基础改革方式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工作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项建设而言,都与党和政府的社会动员密不可分。自改革开放以来,更是通过这一形式,改变了千家万户的生产、生活模式,将传统束缚于人民群众身上的集体关系加以释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对于现在所处的新时代,国家的改革措施进入了新的阶段,从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生态等多个角度和方向都需要深化现有的政策和制度,也就更加需要社会动员起到自身的作用,特别是基层党组织需要提升自身能力,提高公信力,从而引导民众身体力行地完成国家的各项计划和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1]。

一、提升基层党组织社会动员能力的意义和价值

(一)提升基层党组织社会动员能力是保障改革的基础

社会动员由于其整体行为的特殊性以及动员过程的广泛性,对于动员主体有着一定的限制。一般而言,社会动员的发起是伴随着新的理论和政策而产生的,因此,发起主体更多地是由国家统治阶级或者国家职能机关充当的,这些主体具有自然优势,掌握着社会传播媒介的主要渠道,能够更好地达到宣传、教育、改变动员对象的效果。当然,在近代中国的变革过程中,同样存在众多民间有威望有见识的杰出人士,通过个人手段进行社会动员,并且起到了较大规模的影响。因此,在总结动员主体时,应该更多地将关注点投注于具体思想的传播效果,而不是一定要局限于主体规模和身份地位等方面。社会动员的根本目的在于如何改变当前现行的生产、生活模式,从这一角度出发,任何社会动员的过程一定是为了改变生产关系的某个点或某几个点的内容。因此,在进行社会动员前,必须首先明确动员目标,只有具备清晰明了的具体任务后,通过社会动员的诸多手段,向动员对象正向输出相关理论和思想,在精神层面上产生共鸣,从而达成最终的动员目的。有鉴于此,在确定动员目标时,一定要确定好实施的主要内容,目标达成的基本诉求,目标达成的最终成果等多个方面[2]。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为本的宗旨决定了所有方针政策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改革就是要让绝大多数的人满足生产、生活中的各项诉求。从这一角度出发,所有的政策措施都需要群众的积极参与及配合,才能够在最大范围内实现政策优势。而基层党组织作为最贴近人民群众的组织结构部分,需要更加科学、精准地把握当前社会面最为迫切的需求,以此为根据更好地解决民众具体问题,建立起较为良好的公信力,使人民群众产生信赖感,自主地投身到改革浪潮当中。

(二)提升基层党组织社会动员能力是深化改革的动力

动员对象是接受思想教育从而改变自身行为和生产生活模式的群体,是社会动员中的客体存在。从这一角度出发,在界定动员对象时,必须注意几个方面,其一,对象必须是社会中较为广泛的群体,而不是具有较为严苛限制的较为小众的客体;其二,对象必须是没有进行过将要改变的生活生产模式,也就是说当进行社会动员时,如果动员内容已经是受众经过实践检验的情况下,动员本身就不再具备必要性和实际效果。

社会动员由于其行动模式更多的是通过精神层面的手段,改变动员对象的思想后,间接影响其生产生活的质量。因此,在社会动员工作开展过程中,其主要手段集中于舆论领域,需要将新的生产生活模式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示在社会群众面前,使受众产生共鸣,才能够发自内心地认同动员目标,从而积极参与和投入动员工作当中。

在新时代,只有切实把握人民群众所急所想,才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社会需求,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具体问题,与人民群众产生共鸣。在此基础上,将党和政府的政策同现实情况相结合,引导民众改变固有的生产、生活模式,达到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和初衷[3]。

二、当前基层党组织社会动员现状分析

(一)基层党组织社会动员能力不足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原有的基层党组织工作形式发生了的变化,也进一步改变了基层党组织的职能模式。根据当前城市和农村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在城市当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民群众不再依附于国有企事业单位,传统的动员模式难以深入具体个体,从而导致很多政策无法实际实施,居民委员会的自选模式更是难以在最广泛情况下宣传所需动员目标,对于实际生产、生活过程中的群众参与而言,同样存在概念化、模糊化等弊端,没有切实地将基层建设同百姓生活做到一致。在农村,集体生产模式的改变直接导致民众的生产生活具有更大的自主权,从而使更多的农村人口处于缺乏集体组织的情况,城镇化进程的深化,更是吸引了大量的中青年劳动力,以致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性和时效性出现较大的弊端。

由于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构成存在一定的指标化、模式化、概念化等问题,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都有较大程度的下降。伴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很多农村形成了所谓“99、38、61村”的情况,从而,导致基层党组织在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也加剧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动员能力的降低[4]。

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动员能力不强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农村基层党组织不能够代表当地最先进的生产力。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一半以上没有产生经济效益的能力和实际经营,从而,很难在宣传推广新的动员目标时,让动员对象产生较为直观的概念和印象,从而导致宣传效果难以形成。其次,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于青年工作者的影响较弱,没有形成威望,导致很多社会吸纳新鲜党员血液的能力逐步丧失。随着新进党员的缺乏,组织活力和组织动力都会受到连锁反应的下降,久而久之,整体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动员能力也会出现显著降低。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开展,更多的年轻人将生活重心放置于城市当中,使农村的年轻生产力出现断层和缺失,从而形成了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中,组织成员老龄化的现象。再次,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延伸,农民个体经营的不断发展,很多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了实现党的整体要求,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难免与部分村民产生经济矛盾,导致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威信受到质疑。由于个体思想的难以统一,容易形成惯性抵触的情况,从而滞阻了社会动员的进行,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改革方针的实施[5]。

(二)基层社会动员对象治理能力薄弱

动员对象作为动员目标实现的主体,在整体社会动员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当前动员对象的宣传存在零散性、多变性等特点。在城市范围内,基层社会动员对象处于社会生产生活第一线,很多情况下难以接收到居住地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和宣传,“996”的工作模式使绝大多数打工人无法接触到工作范围以外的信息,更加难以接受社会动员的宣传。同时,由于城市基层对象的流动性较强,居住地更换较为频繁,难以从固定单一组织对个人加以宣传和改变。在农村范围内,更是由于当前农村人员组成不同于过往的结构完整,主要集中为老人、妇女、儿童等,这些人群在宣传接受度上存在一定难度,不容易形成集体效应,需要基层党组织在宣传过程中摒弃以往粗放的宣传模式,更加细致、精准地就新政策和新模式加以勾勒,从而体现出改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切实达到社会动员的目标。

三、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动员能力的策略

(一)将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组织的首要任务

为人民服务一直是我国的政策传统,政府作为职能部门更是需要发挥好自身的服务作用,在基层党组织的职能使用中将便民、利民、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扬光大。根据党中央的相关指示,基层党组织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服务职能,调动全体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在切实改善百姓生活水平的同时,激励大家积极投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潮中。对于具体的解决路径而言应该将工作聚焦于以下方向,首先,应该更好地利用当前基层党组织的网格模式,更为精确地了解自身所辖区域内所有的人员结构和社会构成,以更为贴合自身情况和局面的服务方式为人民群众创造便利。其次,对于当前的基层党组织而言,服务不应该只局限于自身职能发挥的效率这一单独层面,需要更多地将视野投射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保障、社会经济的发展、所辖区域内精神文明建设等多个角度,根据中央五位一体的政策原则,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内营造团结、互助、繁荣、积极的社会氛围。再次,基于当前疫情影响,需要更多地考虑到辖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情况,切实地保障人民的生产生活,从而稳定整体社会面的安定和团结[6]。

(二)紧密联系群众自治组织将改革落到实处

我国当前的基层党组织形式固定在乡和街道这一等级,对于更为具体贴近人民群众的村级委员会则是属于自主选举的自治形式,关于自治性质的组织管理存在相对宽松和粗放的现象,也就会导致居民的自主建设意识难以达到一致性和高效性,因此,如何更好地将基层党组织的职能贯彻到下层自治组织当中,也是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自治组织作为一个非职能部门,难以在具体的问题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在社会宣传和动员群众的能力上,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面临解决基层党组织社会动员能力这一问题上,需要更加明确自治组织的地位和意义,将其作为紧密联系群众的基础路径之一,加以维护并踏实拓宽,从而保证在改革命令传达和下发时的精准、有效[7]。

当自治组织向基层党组织反映人民群众具体问题时,需要得到更加积极的回馈和反应,要在第一时间对当前地方存在的实际情况加以了解和掌握,并制订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从而,打消民众的生产、生活忧虑,保障社会发展建设的稳步进行,提升基层党组织公信力,赢取人民群众的信赖和信任,带动人民群众按照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不断深化改革。

(三)增强基层党组织新鲜血液的汇入

当前的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在乡村地区,存在年龄断层、脱离生产等问题,很多实际具有工作能力和社会影响的优秀党员没有加入组织的日常工作中,从而导致基层党组织与老百姓之间的良性互动欠缺,需要将类似如乡村能人之类的优秀党组织成员纳入平时的工作范畴当中,使其在更加广泛的平台上发挥作用,提升人民群众的参与感和认同感,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黏性。

乡村能人是基层群众中具有较强致富能力或在某一方面具有较强才能或较高声望的人物。在古代,能人又被称为“乡贤”。科学、有效地利用这样的人物,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威信,也是解决当前基层党组织特别是乡村地区公信力有所下滑的一个重要路径。当前,乡村能人主要包括在外经商的业界人士、退居二线的政府官员、德高望重的基层干部、有心回报故土的贤才志士等,这些人一般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开阔的视野,且愿意为家乡的发展作出贡献,在回归家乡后,由于其个人的成就和威望,在乡村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所谓的带动作用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作为乡村能人本身具备较为优越的经济条件,应当鼓励和刺激其在本地区的投资经营活动,也就是所谓的回报乡里;其次,能够成为乡村能人,即使自身受教育水平有限,但文化水平相较于同地区群众仍然处于优势地位,基于这一现象可以更好地为本地区百姓进行文化建设方面的正向输出,从而提升社会整体的文化素养,提高人民群众精神层面的基础;再次,复制成功是成功的一个便捷途径,集群发展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作为乡村能人可以将自身发展的历程和方法与同地区人民群众分享和协作,从而更快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以及个人发展。乡村能人以其自身优势能够更好地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改善乡村治理环境,从而获得村民的拥护和爱戴。乡村能人在乡村具有不小的社会动员能力,发挥乡村能人的动员作用要大力倡导乡贤文化,并积极将乡村能人吸纳到基层自治组织之中[8]。

四、结语

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动员能力直接决定着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能力,是社会范围内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保障之一,是维护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主要阵地。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只有切实地把控好基层党组织的动员能力,在明确动员目标的情况下,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地把握好动员对象,应用更加广泛的动员载体,展示更加具有渲染力和认同感的动员手段,才能真正地实现基层党组织动员主体的能力和地位。在这一方面,更多地需要基层党组织成员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到具体工作当中,联合可以合作的社会力量,形成更加广泛的社会传播氛围,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动员党组织群众
清华党组织公开
多让群众咧嘴笑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国防动员歌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音乐迪斯尼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